本书创作团队历经三年进行全球调研与创作,采访吉利、沃尔沃高管数十人,全面描述李书福所领导的吉利控股集团“想造车”“学造车”“造好车”的三十年创业史,并首次公开吉利并购沃尔沃之后如何进行全球化经营的**手材料,深入阐述李书福的全球化商业思维,以及东西方文化冲突与融合中的管理艺术与智慧。
对于剧烈转型中的中国企业而言,转型的关键在于人的转型,首要的是企业家的进化。本书清晰地折射出时代巨变背景下,李书福这一代企业家身上所呈现出的巨大撕裂感,我们从中可以看到他们的创新与进取,也能读出他们的反思与救赎。
民营企业有没有可能在准垄断行业获得一席之地?
几乎没有任何技术及市场资源的后来者,有没有可能在汽车行业里拼出一片天?
草根出身的商人,有没有可能蜕变成具有现代商业气质的企业家?
李书福用自己书写的传奇,给出了这些问题的答案。
三十年的风雨历程,完成从0到1,从1到N的蜕变,使世界认识了“中国制造”,李书福凭借自己的一腔热血,造出了“老百姓能买得起的车” 。
李书福的传奇或者无法复制,但可以给制造企业带乃至实业企业来哪些启示?给企业管理者带来哪些管理智慧?
吉利并购沃尔沃背后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书中将相关细节一一呈现。
披露吉利管理沃尔沃的全球管理智慧,为管理者提供可以借鉴的案例。
第十章 别人扒着门缝往里看,只有李书福一个人进了门
我只想买沃尔沃!
**次见面,俞丽萍推荐了包括萨博在内的几家公司。李书福的回答让俞丽萍印象很深刻,“我的想法很清楚,只买沃尔沃。”李书福开门见山。
基于俞丽萍对中国市场的了解,她敏锐地意识到,这是老牌投行洛希尔在中国的新机会。但说服洛希尔银行董事会支持这桩收购,还是颇费周折。
根据吉利控股集团的公开资料,截至2007年年底,吉利在全国拥有5个生产基地,产能41万辆。
其中,浙江临海年产能6 万辆,主要生产1.3升吉利熊猫;浙江路桥年产能10 万辆,主要生产1.5升吉利金刚和吉利金鹰;浙江宁波年产能10万辆,主要生产1.3升及1.5升自由舰;湖南湘潭年产能5 万辆,主要生产1.8升远景。
此外,吉利控股集团在上海拥有两个厂房,上海厂房(二期) 年产能6万辆, 主要生产1.3 升、1.5升、1.8升华普系列;上海厂房(一期)年产能4 万辆,主要生产2.5升(柴油)TX4,承租方为上海英伦帝华。
不过,2007年,吉利控股集团销量仅有产能的一半,为21.9万辆。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的数据,吉利控股集团2007年在中国汽车市场名列第十,市场份额为2.5%,排名在本土品牌奇瑞之后。当年,奇瑞汽车销量为38万辆,名列汽车市场第七位,市场份额为4.3%。
而沃尔沃汽车的销量则是吉利汽车的两倍多。根据沃尔沃汽车2011年年报,2007年,沃尔沃汽车全年销量为45万辆。仅在美国市场,沃尔沃2007年的销量就有10.6万辆。
要接手这桩被称为“蛇吞象”的交易,俞丽萍还需要说服洛希尔董事会接受。
李书福依然在执着地通过各种方式联系福特汽车。2008年1月在底特律参加车展期间,通过公关公司的牵线搭桥,李书福终于见到了福特汽车的高管——时任福特汽车CFO的道恩·雷克莱尔(Don Leclair)。
对方给了李书福30分钟时间。听了李书福的陈述,雷克莱尔重复了之前回信给李书福的一句话:“对不起,沃尔沃不卖。”鲜为人知的是,雷克莱尔主动向李书福表示,福特正拟出售捷豹和路虎,欢迎吉利加入竞购。
李书福没有放弃。2008 年3月,福特宣布出售捷豹路虎给印度的塔塔集团。很少有人知道,李书福也加入了竞购队伍,并出价3 亿英镑,*后塔塔集团出价13 亿英镑胜出。
“我认为沃尔沃与捷豹路虎和萨博还是不同的,沃尔沃有独立的研发体系,全球的安全和信息技术也都源自沃尔沃。”
李书福说,当时给捷豹路虎的估价只有3 亿英镑,公司不可能也不愿意花更高价格收购。
不过,通过这次竞价,李书福团队与福特有了更紧密的联系,他也更看清了“一个福特”战略的实施,也更确信他的目标是沃尔沃。不同的是,此时的比尔·福特对沃尔沃仍有不舍。
俞丽萍的内部说服工作仍在继续。2008 年6 月的洛希尔董事会,议题之一就是是否接受这桩“老鼠吞大象”的交易,经过激烈争论,*终确定了这个项目。
俞丽萍曾在接受中国《**财经日报》采访时回忆了这场影响洛希尔董事会决定的演讲,主题是新兴市场对于洛希尔的意义,演讲的*后切到了吉利对沃尔沃的收购上:“请所有人都关注这样一个事实,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了2万亿美元,它将来会用来做什么?未来一定会用来支持海外并购,而且是在工业、制造业方面有技术、有品牌的企业,将来一定会大手笔出去,而出去的方向就是你们这些西方发达国家。我今天有个项目……”此时,金融危机在全球蔓延,美国三大汽车公司均出现销量下滑,根据通用汽车2008年上半年报,通用汽车2008年上半年销量为454 万辆,同比下降16% ;同时,根据福特汽车2008年上半年报,福特汽车2008年上半年销量为321万辆,同比下降6%。根据销量数据,通用汽车丧失了全球**的宝座,开始被丰田汽车超越。
作为全球*大的汽车市场,2008年上半年,美国市场销量下滑了17%。相比之下,中国汽车市场则在逆势上扬,同期市场销量上涨了10%。
这一背景让俞丽萍的演讲更有说服力。经过激烈争辩,洛希尔董事会*终决定接受吉利“沃尔沃项目”。
在董事会做出接受吉利控股集团收购沃尔沃汽车的决定之后,俞丽萍开始在公司内部征询同事。
“谁可以来做这件事情?”汉斯–奥洛夫·奥尔森(Hans-Olov Olsson )回忆道,大约在2008 年11 月,期待的目光自然落到了他的身上,他成为沃尔沃项目小组核心成员。
作为洛希尔银行多年的顾问,汉斯– 奥洛夫·奥尔森曾任职沃尔沃超过40 年,并在福特汽车完成收购沃尔沃的前5 年(2000—2005年)担任沃尔沃汽车的CEO,对福特汽车和沃尔沃汽车都相当熟悉。
在担任沃尔沃汽车CEO之前,他曾担任沃尔沃北美区总裁,也负责过包括澳大利亚、新西兰和日本在内的市场。
汉斯–奥洛夫·奥尔森1941 年出生于瑞典,1966 年毕业于瑞典哥德堡大学,获MBA(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73 年,他曾在瑞士攻读哈佛大学商学院的国际管理专业。他在1966 年加入沃尔沃,工作领域包括物流、IT、供应链管理和生产。他身体健康,爱好运动,曾在1992 年跑过纽约马拉松,取得不错成绩。
卸任沃尔沃CEO之后的2005—2006 年, 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开始担任福特汽车高级副总裁,在美国福特汽车总部的迪尔伯恩办公。阿兰·穆拉利正是在这一年加入福特汽车担任CEO,并在2007 年提出“一个福特”战略。
2006 年11 月30 日,福特汽车宣布,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将在2007 年1月1日退休。与此同时,福特汽车任命沃尔沃汽车CFO刘易斯·布斯(Lewis Booth)担任沃尔沃汽车董事长,同时兼任福特汽车欧洲区兼PAG集团执行副总裁。彼时,汉斯–奥洛夫·奥尔森66 岁,刘易斯·布斯58岁。
汉斯–奥洛夫·奥尔森不愿回应他在福特任职时期参加过的重要决议,但显然,他的这段经历使他成了吉利收购沃尔沃项目的不二人选,他与福特汽车以及刘易斯·布斯的良好个人关系,也在随后的并购过程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确定了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加入项目之后,洛希尔银行的沃尔沃项目四人小组很快成立。其他三名成员,分别是洛希尔银行大中华区总裁俞丽萍、曾在沃尔沃集团担任执行董事长的培尔·吉林哈默(Pehr Gyllenhammar),以及高盛集团前合伙人梅瑞克·考克斯(Meyrick Cox)。
以了解李书福和吉利控股集团为目的的中国行,是由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开启的,具体时间在2008 年11 月26 日。
比起瑞典哥德堡的天气,11 月底的杭州还不算冷,温度大约在7~14 摄氏度,这一天是星期二,天气晴好。
在浙江省杭州市吉利控股集团总部大厦的一间办公室里,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在张芃的陪同下走进来,他看到一个个头不大、身穿黑色西服的中年男人,此人正是吉利董事长李书福。此前,汉斯并没有见过李书福,但他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个有争议的人物。
“那次见面非常有趣,很激动人心。”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回忆说,李书福给他留下的印象很好,“他对吉利汽车面临的问题非常清楚,也对沃尔沃汽车很了解,吉利的短板沃尔沃正好可以弥补。他是一个很有远见和使命感的人。”
李书福也清楚地记得这次访问。“我主要是给他讲规划。从技术到产品,沃尔沃完全和奔驰在同一层面,今天沃尔沃没有达到它应有的状态,我们有这个能力让沃尔沃回到当年。”
李书福说,他提到了沃尔沃在20 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全球汽车行业的地位,以及他为振兴沃尔沃所做的计划。同时,汉斯–奥洛夫·奥尔森还见到了吉利控股集团研发
副总裁赵福全。赵福全满怀激情地对汉斯– 奥洛夫·奥尔森讲述了他对吉利未来的规划,包括旗下将推出的40 多款新车。
随后,张芃和赵福全还带汉斯– 奥洛夫·奥尔森参观了吉利汽车在路桥的工厂,这样的规划和现场考察,让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对吉利的研发能力有了一些直观的认识。
在张芃的陪同下,汉斯– 奥洛夫·奥尔森还在天津见到了前期跟吉利接触,并很有意愿接洽沃尔沃落地项目的天津市高新区管委会的官员。汉斯–奥洛夫·奥尔森非常满意,他觉得天津不错。
争取汉斯–奥洛夫·奥尔森的支持对收购项目非常关键。
作为沃尔沃的老兵,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在瑞典拥有很高的威望,与政府、供应商和工会都有良好关系。不过,刚开始,汉斯–奥洛夫·奥尔森身边没有人支持这一做法。
对沃尔沃的深厚感情,希望沃尔沃借助中国市场腾飞的想法,让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坚定了自己的支持立场。在2009年年底加入顾问团队的博然思维集团(Brunswick Group)欧洲区执行合伙人安妮特(Annette Brodin Rampe)说,如果把整个并购交易的顾问团队比喻成蜘蛛网,汉斯–奥洛夫·奥尔森就是蜘蛛网的中心,他为李书福赢得各方信任做了很大贡献。
王千马
果祯文化CEO,著有《盘活:中国民间金融百年风云》《宁波帮:天下第一商帮如何搅动近代中国》《重新发现上海1843-1949》等。
梁冬梅
资深媒体人,现居瑞典。历任《英才》《财经》杂志和财新传媒资深记者,负责汽车等行业报道,作品先后获2010年“亚洲开发新闻奖”、民航资源网2013年度“深度民航新闻报道奖”等。
何丹
商业变革研究者、出版人、蓝狮子COO。已策划多部中国500强和世界500强企业案例图书,著有《从+互联网到互联网+》《改革方法论》。
消费者与企业共同努力扩展的企业网络和消费者社区,正日益成为共同创造价值的核心要素。在这种新的范式下,企业不能再单边思考和
书中还列举了大量全球顶级公司的营销实例。这些营销实例表明他们都已经找到了与消费者进行密切沟通的有效途径。本书猛烈抨击了市
《广告文案写作原理与技巧》的意图是既能对当代中国广告方案的创作实践进行一番理性的思考和文化的观照,又能有比较强的实际操作
In2009for“EarthHour,”LeoBurnettmovedoverabillionpeopletoaction—that’sslightlymor...
内容提要本书作者是美国营销学界权威人士之一,这本《营销管理-分析、计划、执行与控制》已取得营销学界的普遍认可,并广泛地应
4S店镇电三宝之一,2008年全面更新版。奔驰、奥迪、凯迪拉克销售教官亲授:《汽车销售的第一本书》第一版推出至今畅销不衰,汽车
李嘉诚谈商录-李嘉诚 原典 本书特色 本书详细讲解了李嘉诚在商海驰骋六十多年不败的经营之道,分别从诚信做人,如何创业、经营管理、用人之道、领导艺术、人际关系、投...
免疫优化与物流管理 本书特色 本书是作者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模态免疫优化算法及其在物流调度中的应用研究”及近年来在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应用成果总结。主要内...
私营公司必备合同范本 本书特色 周乐华编著的这本《私营公司**合同范本》涉及购买、租赁、借款、仓储、技术、运输等多种有名合同,也包括一些与私营公司生产经营密切相...
证券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手册(2006-2007) 内容简介 本书汇集了中国证券发行审核工作规范、证券发行审核、证券发行信息披露等法律法规 。证券发行上市审核工作手...
劳动经济学-(2005年版)(附:劳动经济学自学考试大纲) 本书特色 劳动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它的发展由于长期受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因此将现代...
物流基础学习指导与练习 内容简介 《物流基础学习指导与练习/“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配套教学用书》与《物流基础》(ISBN 978-7-04-042981...
成功地运营一个时装品牌需要90%的商业敏感和仅仅10%的艺术才能。多数时装起步时都是由设计者自己管理的,尽管他们的设计能力很
擔任主人是一門科學,控制奴隸,與在社會中擔任領導者,兩者是相同的。2015經濟學人年度好書奴隸是工具,但該如何管理工具,使自
《淘宝网店这样开才赚钱》全面而详细地介绍了在淘宝网开店的知识——从开店前的准备工作到店铺的建立、维护、推广,以及支付配送
智能制造时代的研发智慧-知识工程2.0 本书特色 本书从精益研发的实践要求出发,反推出知识工程的新理念、新方法和新技术,将知识加工增值作为知识工程的核心。把知识...
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 本书特色袁颂峰主编的这本《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是用友erp试验用书,共7章。第1章和第2章主要介绍了企业财务业务一体化应用基础和正式实施前的...
9本护照无论是从事广告创意、策划、文案、客户服务工作的广告人,还是苦苦寻觅合适广告公司的企业决策者或营销管理者,都能从本书
黑钻顾问 内容简介 没有强大的军队,就没有强大的国家,这是一个得到历史验证的命题,在当代世界国家竞争力的较量中,这一命题又有了新的含义,我们发现:没有强大的企业...
曹操的启示-局面是经营出来的 本书特色 曹操一直以来颇受争议,有人说他是“汉贼”,也有人觉得他是一代枭雄。对这个人物,曾仕强教授有不同的解读。曹操并非世袭贵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