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塞尔在这部讲稿里,首先对于自己的思想发展历程做了回顾。早期的胡塞尔采取心理主义立场,想用具有客观意义的学科来为客观知识奠定基础。他知道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于是想用描述心理学来做尝试,但后来发现与其用心理学这个字倒不如用现象学。胡塞尔从1903年开始有五、六年朝超验现象学去发展,意图用这种方式让所有知识及科学奠定稳固的基础,在这个阶段,现象学和心理学是截然对立的。1913年后重新使用理性心理学,而在1925年则正式提出「现象学心理学」的名称,并发展出「现象学心理学还原」。胡塞尔认为,心理学应该认识到心理现象*主要的本质部分,也就是意向性。胡塞尔心目中的新的心理学乃是一种先天的、本质的、直觉的,或者纯粹的描述的心理学,也就是一门探讨意向性的学问。这种新的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仍然是停留在自然态度之内。一般人是活在自然态度之中,而被心理学当作研究对象的就是一般人。只要有被研究者就免不了有研究者,研究者已经执行了现象学心理学还原,再也不是在自然态度之中了。现象学心理学这门学问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心理现象不可或缺的那个部份,也就是其本质,胡塞尔要描述的正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心理现象的本质。而意向性正是心理活动的本质所在。所以总结地说,现象学心理学就是研究在世界中的一般人他们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即意向性)。当现象学心理学家去描述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时,不仅是针对某个个别的人而已,而是也可以针对一群人。一群人在特定范围内往往有一定程度心理上的稳定性,现象学心理学正是试图理解这群人的意识活动的本质部分,去探讨他们心理的意识内容,而不是哲学家孤独的意识状态,所以现象学心理学所研究的是在世界中的心理,而非超越世界的心理。换个方式说,前者是活在世界中与世界有所交涉、甚至相互交融的主体,而非与世界无所交涉的超然主体。但这两种心理同样都具有意向性的结构,即经验(意识活动)与被经验的意识对象之间的对应关连性。所以胡塞尔特别强调现象学心理学与超验现象学之间存在平行的关系。
胡塞尔在这部讲稿里,首先对于自己的思想发展历程做了回顾。早期的胡塞尔采取心理主义立场,想用具有客观意义的学科来为客观知识奠定基础。他知道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于是想用描述心理学来做尝试,但后来发现与其用心理学这个字倒不如用现象学。胡塞尔从1903年开始有五、六年朝超验现象学去发展,意图用这种方式让所有知识及科学奠定稳固的基础,在这个阶段,现象学和心理学是截然对立的。1913年后重新使用理性心理学,而在1925年则正式提出「现象学心理学」的名称,并发展出「现象学心理学还原」。胡塞尔认为,心理学应该认识到心理现象*主要的本质部分,也就是意向性。胡塞尔心目中的新的心理学乃是一种先天的、本质的、直觉的,或者纯粹的描述的心理学,也就是一门探讨意向性的学问。这种新的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仍然是停留在自然态度之内。一般人是活在自然态度之中,而被心理学当作研究对象的就是一般人。只要有被研究者就免不了有研究者,研究者已经执行了现象学心理学还原,再也不是在自然态度之中了。现象学心理学这门学问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心理现象不可或缺的那个部份,也就是其本质,胡塞尔要描述的正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心理现象的本质。而意向性正是心理活动的本质所在。所以总结地说,现象学心理学就是研究在世界中的一般人他们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即意向性)。当现象学心理学家去描述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时,不仅是针对某个个别的人而已,而是也可以针对一群人。一群人在特定范围内往往有一定程度心理上的稳定性,现象学心理学正是试图理解这群人的意识活动的本质部分,去探讨他们心理的意识内容,而不是哲学家孤独的意识状态,所以现象学心理学所研究的是在世界中的心理,而非超越世界的心理。换个方式说,前者是活在世界中与世界有所交涉、甚至相互交融的主体,而非与世界无所交涉的超然主体。但这两种心理同样都具有意向性的结构,即经验(意识活动)与被经验的意识对象之间的对应关连性。所以胡塞尔特别强调现象学心理学与超验现象学之间存在平行的关系。胡塞尔在这部讲稿里,首先对于自己的思想发展历程做了回顾。早期的胡塞尔采取心理主义立场,想用具有客观意义的学科来为客观知识奠定基础。他知道这条路是行不通的,于是想用描述心理学来做尝试,但后来发现与其用心理学这个字倒不如用现象学。胡塞尔从1903年开始有五、六年朝超验现象学去发展,意图用这种方式让所有知识及科学奠定稳固的基础,在这个阶段,现象学和心理学是截然对立的。1913年后重新使用理性心理学,而在1925年则正式提出「现象学心理学」的名称,并发展出「现象学心理学还原」。胡塞尔认为,心理学应该认识到心理现象*主要的本质部分,也就是意向性。胡塞尔心目中的新的心理学乃是一种先天的、本质的、直觉的,或者纯粹的描述的心理学,也就是一门探讨意向性的学问。这种新的心理学所研究的对象仍然是停留在自然态度之内。一般人是活在自然态度之中,而被心理学当作研究对象的就是一般人。只要有被研究者就免不了有研究者,研究者已经执行了现象学心理学还原,再也不是在自然态度之中了。现象学心理学这门学问所要研究的对象就是心理现象不可或缺的那个部份,也就是其本质,胡塞尔要描述的正是在这个范围之内的心理现象的本质。而意向性正是心理活动的本质所在。所以总结地说,现象学心理学就是研究在世界中的一般人他们的心理现象的本质(即意向性)。当现象学心理学家去描述他们对事情的看法时,不仅是针对某个个别的人而已,而是也可以针对一群人。一群人在特定范围内往往有一定程度心理上的稳定性,现象学心理学正是试图理解这群人的意识活动的本质部分,去探讨他们心理的意识内容,而不是哲学家孤独的意识状态,所以现象学心理学所研究的是在世界中的心理,而非超越世界的心理。换个方式说,前者是活在世界中与世界有所交涉、甚至相互交融的主体,而非与世界无所交涉的超然主体。但这两种心理同样都具有意向性的结构,即经验(意识活动)与被经验的意识对象之间的对应关连性。所以胡塞尔特别强调现象学心理学与超验现象学之间存在平行的关系。
埃德蒙德•胡塞尔(Edmund Husserl,1859-1938),著名德国哲学家,人称现象学之父。译者简介:游淙祺,台湾大学哲学系学士、硕士,德国波鸿大学博士。
理解人性 本书特色 人性是复杂的,不要轻言善恶。理解人性,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命运。洞悉和预测人性将在何种情境发生改变,阅读本书,你可以找到答案。理解人性 内容简介...
易经养生大智慧 本书特色 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普遍地适用于宇宙问天、地、自然、人类。单方面的生和补,会导致极端化的现象。例如:吃得太好。人体会发胖,甚至...
《哈佛家庭医学全书》分为上下册,独家引自美国,是哈佛医学院200余年临床护理、健康教育和医学研究的成果,由哈佛医学院160余位
《我的应许之地》内容简介:《我的应许之地》是一部震撼人心的以色列建国史,也是百年来犹太民族的奋斗复兴史。作者阿里•沙维特以自
《转变:应对复杂新世界的思维方式》内容简介:我们正面临巨大的变革。进入21世纪,我们将面临更加复杂的、未知的世界环境,在这种
长寿功法之三步卧功-实用版 本书特色 本套长寿功法系列图书,图文并茂,语言浅显易懂,配套的食疗配方简单易做。书中所介绍的功法内容指导意义颇强,实用价值极高,如能...
做自己的心理医生 内容简介 山珍海味不能减轻心中的忧虑;旅游归来依然身心疲惫;柔软的水床并不能带来安稳的睡眠;豪华的房间也消除不了夫妻的矛盾…… 面对“心病”,...
《链接未来》内容简介:说起区块链,就不得不从比特币说起。2008年,一个化名中本聪的神秘组织发表了比特币的白皮书——《比特币:
《不可思议的色彩能量书》内容简介:《不可思议的色彩能量书》将告诉你,如何通过每天做一些简短的练习,通过简单的冥想和一些日常
《发现你的积极优势》内容简介:本书是埃科尔将积极心理学运用于企业实践首部作品,也是全美10大幸福企业“员工幸福感”培训专用书
“赤脚医生”的兴起1965年6月26日,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
《饥饿帝国:食物塑造现代世界》内容简介:本书选取了二十道美食作为研究大英帝国历史的切入点,通过非洲人如何教美国人种植水稻、
《为什么爱会伤人》内容简介:如果你在亲密关系中备感受挫,那么一定要及时意识到:不是你不好,而是TA太自恋。有这类人格障碍的人
微表情心理学 内容简介《微表情心理学》给你一双识人的慧眼,一把度人的尺度,让你灵活运用微表情心理学以便从体态上辨认人的性格,从谈吐中推断人的修养,从习惯中观察人...
家有妙方 内容简介 为了使人们能更简便、有效、安全地运用中医中药防病治病及自我调养,本书站在普通家庭日常生活的视角上,针对138种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疑难杂...
蹚过人生河-社会心理学 本书特色 本书阐释了人生酸、甜、苦、涩的源泉,可以在心灵的征途上点燃一盏明亮的灯,从而使生命的路越走越宽广。阅读本书,可使读者在欣赏一幅...
全球100本焦虑症治疗畅销书排名第一畅销29年,四次改版,销量超过60万册多所国际名校(南卡大学、兰德大学等)、知名心理网站(a
《你的9岁孩子》内容简介:《你的9岁孩子》介绍了孩子9岁时身心发展特质和成长规律、日常作息习惯和心智能力等;告诉父母怎样在孩子
中风诊治-国家级名老中医用药特辑 本书特色 我国脑中风的发病率和患病率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每年发生的中风事件约200万,每年死亡人数超过120万,是发达...
性、金钱、幸福与死亡 内容简介 智慧意味着个体功能和人际功能高度发展。精神分析大师埃里克·埃里克森将智慧与正直、创建力(愿意关心他人)联系在一起。他将人生划分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