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的现代生活并不是无源之水,而是古代生活的延续和发展;历史也不是已经消逝的僵死的存在,它依然反映在当代的现实之中。人类昨天的文明是我们今天的文明的根,只有理解了人类的昨天,才能好地把握住人类的现在,并自觉地去展望和创造人类的明天。对人类文明做出整体性的思辨与多维视角的透析,往往是提高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方法。
《世界文明史》紧紧围绕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使用大量翔实的考古学、碑铭学、语言学资料描绘人类文明,以精要优美的笔触,张弛有序的节奏,将各大文明的演进趋势、阶段特征精心编排比较,具体而微地展现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
阅读《世界文明史》可使读者激荡的心灵顺着历史文明的长河,穿越往昔,漂流至今,在轻松愉快中接受文明的启迪,与古老的文化亲密接触,从而感悟文明,领悟人生。
朱亚娥主编的《世界文明史》紧紧围绕着人类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读者可以穿越历史的时空,与历史、与文明对话,了解人类文明发展的进程,欣赏、理解多种文明,充实和扩展认知领域,纵览古今,洞悉文明的精髓,感受其艺术魅力,深刻领悟文明背后的底蕴,提高历史文化修养和鉴赏能力,学会借鉴、博采各种文明之长,激发创造灵感,在异彩纷呈的世界文明中收获新的启迪,并潜移默化于实践行动中。
《世界文明史》:
古罗马的城市古罗马共和时期(公元前509~公元前30年)的城市建筑,是在罗马统一意大利以后兴盛和发展起来的。早在公元前3世纪,罗马人率先把天然混凝土用在建筑上,在罗马帝国期间,罗马城市建筑如万神庙、大斗兽场等建筑,天然混凝土大显身手。
①古罗马大斗兽场公元前2世纪起,罗马的券拱技术在桥梁、城门、输水道以及陵墓中都得到运用。在公元前2世纪,罗马人对多利克柱式进行了适当调整,改革成塔司干柱式,同时,罗马形的科林斯柱式和爱奥尼亚柱式也形成了。罗马人的券柱式中,圆柱与方形的墙墩使建筑增添了许多艺术趣味。与此相提并论的则是叠柱式,各层叠柱各具风韵,罗马城的大斗兽场是其代表作。
在古罗马城市中,角斗场与剧场是必不可少的建筑。角斗场基本上是开掘山坡后建成的,它的样式来自于剧场,都是圆形的,在罗马帝国时期*多。
大角斗场位于罗马的东南方向,又称为古罗马大斗兽场。它是一个巍峨壮观的圆形建筑物,形状类似现在的体育场,有人曾评价它为“现代体育场的样板”。这个庞大的建筑占地2万平方米,*长直径达188米。从外围看,整个建筑分为四层,高约50米的外墙全都用大理石砌成。底部三层为连拱式建筑,每个拱门两侧有石柱支撑。**层有80个直通场内的高大拱门,每一个门楣上都用罗马数字编了号;第二、第三层为回廊;第四层为闭合的围墙,上面只有40个透气孔。正对着四个半径处的四扇大拱门,是专供皇帝和显贵们出入的。环绕在四周的看台可容纳5万多观众同时观看,级级上升的座位分为平民、贵族、元首等不同等级。看台的墙壁采用多重拱廊,这样天然形成多个出口,5万名观众可以在3分钟内同时退场。竞技和斗兽的“沙场”是一个大直径为87米、小直径为54米的椭圆。“沙场”下面是地下室,那里有更衣室、武器库、机械室,还有关野兽的樊笼和陈尸的太平间。在地下室的通道走廊上有30多个凹进墙中的壁龛,那里安装着升降机将角斗士和野兽运上“沙场”。
罗马的历史没有一页不与斗兽场有关,斗兽是罗马生活的标记。当时的斗兽表演分为三种,即兽与兽斗、兽与人斗、人与人斗。角斗士搏斗时,场地上铺满了沙子。兽与兽、兽与人斗时,为了使场景逼真以吸引观众,场上会布置一些灌木丛和假山。夏季在斗兽场演出时,为使观众免受酷热,剧场顶端用一个中间开孔的帆布遮盖。当时的角斗士相斗场面非常残忍。双方必须分出胜负直至一方死亡为止。角斗士的生命操纵在看台上寻欢作乐的贵族手上。角斗士双方决出胜负时,由观众表决败者的生死。如果他们将大拇指朝下,那么败者必然遭杀;若大拇指朝上,败者可免于一死。一直到405年,这种野蛮的娱乐活动才被西罗马帝国皇帝霍诺留宣布停止。
竞技场在古罗马的生活中的地位非常重要。8世纪时,一位叫贝达的神父曾这样预言:“什么时候有了竞技场,什么时候便有了罗马;竞技场倒塌之日,便是罗马灭亡之时;罗马灭亡了,世界也要灭亡。”1084年,日耳曼人攻进罗马,古罗马城被洗劫一空,竞技场也在战火中成了废墟,应验了贝达神父的部分预言。
②罗马大道人们说“条条道路通罗马”,罗马大道是古罗马城市的标志建筑。从罗马城出发,可到达各个城邦。
罗马大道条条笔直,如遇山岭和深谷,则开凿隧洞或架建桥梁。每隔1英里设一个圆柱形的里程碑,数英里长的大道,宽度误差也超不出一米。
在全盛时期,罗马的公路长达8万千米,若将它们相连,足够绕地球两周,29条大型的军用道路从罗马城伸出。另外,还有一个从北非的迦太基沿地中海南岸延伸的马路系统;在高卢,道路从里昂呈辐射状发散;在英格兰,伦敦是道路系统的中枢。**条罗马马路是亚壁古道,位于罗马以南,建于公元前312年,由罗马将军阿波斯。克劳西乌斯·凯克斯(生卒年不详,约公元前4世纪出生)主持建造。*初这条路只通到卡普阿,但是后来一直延伸到了今天的布林迪西(意大利东南部港市)海岸。其他道路的建设也紧随其后,例如通向基诺阿的奥勒利亚大道,以及连通弗莱米尼亚和阿德里亚特海岸的大道。这两条路分别以罗马的两位权贵的名字命名。
罗马人建筑马路主要是为了给速递人员、商人以及税务人员等公务行政人员提供工作方便。当然,如果跟地方民众发生冲突时,这些道路同时也可以保证军队迅速转移。勘测员利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测量地形,只要有可能,道路都会修成直线,当然,在高地势的地方则不得不弯曲。在建造主干道路的时候,工程师们首先设计挖出平行的、相隔约12米的排水沟槽,然后在它们之间挖一条浅沟壕,填入砂石、泥灰,以及连续的排列紧密的石块,这样就形成了道路的路基。路基上面是不易渗水的碎石层,表面有用泥灰黏合的石板或鹅卵石。他们用碎石、火山灰(如果有的话)和石灰来制造混凝土。在潮湿柔软的沼泽地中,道路则相对于周围乡村的地势会高一些。意大利的一些主要干道两侧有石头铺成的路缘,有20厘米高、60厘米宽,在正路旁边还有作为单行道的边路。双轮战车可以在这样的道路上每天跑120千米,而8匹马拉的四轮载重马车在满载时速度就慢得多,每天只能跑约25千米。随着古罗马帝国的没落,这些道路年久失修,*终被荒弃了。后继的筑路者们也会汲取古罗马道路的经验,应用到新的道路建设中,比如英国任何道路地图都有显示得像箭一般笔直的道路那样的风格。
……
太平天国词语汇释-史式文集-第一卷 本书特色 我这一生研究过的学科不少,课题也不少,可以分为许多部分。出版社要出我的文集,那么,先出哪一部分呢?首先考虑的是史学...
历史与心理分析//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本书特色 《历史与心理分析:科学与虚构之间》:当代世界学术名著历史与心理分析//当代世界学术名著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跨学科...
旧时书坊 内容简介 《闲趣坊07:旧时书坊》着意于从学人、文士眼里的书坊、心中的坊友以及坊友自身的作为等角度选编文章,凡六十三题,内分三辑:辑一回溯自清初扫叶山...
一本书读懂世界史 本书特色历史是人类发展过程的记录:从史前人类的进化到古代文明的萌发,从帝国的林兴与覆灭到封建社会的繁荣与鼎盛,从中世纪思想文化的璀璨到资本主义...
民国盗墓史·秘术卷 本书特色 埋在地底下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逐步破解黑话、工具、搭伙、探穴、看土、断代、识墓、寻宝等各项盗墓技术。民国时期,官、民、兵、洋一...
明清社会转型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汇集了方志远、谢宏维等教授的多篇论文, 涉及此一时期明清社会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现状及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全书语言严谨, ...
单刀赴会-三国故事八则-国韵故事汇 本书特色 从20世纪上半叶出版的“故事一百种”中,选取反映三国时期的具有古典白话韵味的故事10则:猛张飞义释严颜、金雁桥、葭...
《卡拉马佐夫兄弟》内容简介:陀思妥耶夫斯基经典名著。要爱具体的人,打开自我深藏不知的一面,承认自己也有一切可以闪耀的部分。
当世界还没有完全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恐惧和其造成的灾难性结果——大萧条——当中恢复过来的时候,另外一场更大的战争灾难发生了
简介:对霍布斯的政治哲学的经典研究。霍布斯的政治哲学并不出自对自然科学的接受,而是出自对人性与道德的体验与理解;霍布斯开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优势丛书晋宋社会文化史论 本书特色 魏晋玄学及其玄化风尚,是文、史、哲等多学科学者长期集中研究的课题,而本书“正题反作&rdquo...
《北魏平城时代(修订本)》由李凭所著。《北魏平城时代(修订本)》论述的是公元398年游牧民族鲜卑拓跋部在今山西省大同市所建北魏平
《东线外编:切尔卡瑟钢铁包围圈》内容简介:1943年秋冬,自库尔斯克坦克大会战以来,苏联军队在乌克兰急速进军,迫使曼施坦因的德
《郑文公下碑》内容简介:《郑文公碑》分上、下两碑,立于同年,内容亦大致相同,上碑在平度天柱山上,下碑于莱州云峰山阴。上碑字
《遗骨档案》内容简介:利用遗骨判读性别与DNA鉴定哪个更准确?水中的尸体与一般尸体的腐化速度有何不同?死亡之于人类,到底是终结
徐光启集 本书特色 徐光启是我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也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纪念徐光启诞辰四百周年,中华书局上海编辑所1963年出版了王重民辑校的...
《小亮老师的博物课:奇趣无穷的飞鸟乐园》内容简介:《小亮老师的博物课》是“博物君”张辰亮专为5~12岁的小读者们创作的一套科普
《练习曲:厦门大学建筑系专题研究设计(2009—2016)》内容简介:“专题研究设计”课程犹如音乐家的“练习曲”,具有较大的自由度
《骏马山庄》内容简介:在本书中,黑塞藉着善感画家约翰·维拉古的故事,道出了他自己婚姻生活的内幕。在文明极度发达的欧美现代家
冲出高原:吐蕃王朝传奇-原创白金版 本书特色 《冲出高原?吐蕃王朝传奇》是 “东向长安”之一,“西向天狼”姊妹篇,全景再现了7-13世纪青藏高原数百年的历史兴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