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气/尚德琪作品系列》是一本随笔集,作者尚德琪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是报社新闻专栏的职业撰稿人,本作品是他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来所发表的450余篇新闻评论的精选作品,反映了甘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既如实记录了百姓生活的巨大变迁,又抒发了作者的时代思想和人文情怀,为读者留下了不同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剪影。
该选题是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专项经费资助项目“尚德琪作品”系列之一。尚德琪,现任甘肃日报社文教部主任,高级编辑,2007年获“全国优秀新闻工作者”称号,是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生气(精)》是尚德琪的一部,是一本随笔集,反映了甘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生气/尚德琪作品系列》:干部身份是什么资源在湖南,一些地方党政干部拖欠金融机构贷款现象十分严重,仅拖欠农村信用社的借款就高达20.7亿元,欠贷时间*长的达20年(《中国青年报》5月19日)。相信,党政干部欠账现象,绝非湖南一枝独秀。为什么党政领导干部一出面就能借来钱?为什么借来的钱几年、十几年、二十年可以不还?为什么还不了钱仍然工资照领、官照当?我非常佩服经济学家的话:相对于无限的欲望,任何资源都有些稀缺。显然,尽管我国财政供养人口比例高达28:1,但党政领导干部无疑仍是“稀缺资源”。既然是稀缺的,也就有了一定的价值,或者说,就一定要在适宜的场合表现它的价值。分析湖南党政干部欠账现象,起码可以在以下两个环节体会到价值的存在:一是借钱的时候,党政干部可以无节制地使用自己的身份“信用”。向银行借钱时,对方首先要考虑的就是有没有偿还能力,是不是值得信任。党政干部因为有固定的经济收入,有一定的社会身份,所以一般来说,总能赢得信任,或者说总能让人不敢不信任。在湖南,信用社的人就说过,“因为他们手中有权力,信用社不敢得罪”;“信用社好多工作需要所在地领导支持.迫不得已,不该借的也借了”。不管承认不承认,党政干部的身份本来就有一定的“价值”。更重要的是,在种种复杂的社会心理背景下,这种天然的价值,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潜在的升值机会。党政干部对信用的滥用便成为可能。潜在的升值或者信用的滥用可能有多种表现形式,能以党政干部身份借来更多的钱只是具体表现形式之一。也因此,与其说党政干部是靠信用担保.还不如说是以职权担保。二是收贷的时候,党政干部可以亮出自己的身份“顶账”。借债还钱,天经地义。党政干部向信用社或银行借钱.有些是“谋公”。比如乡镇税收任务完不成了,教师工资发不出了,乡镇企业资金周转出现困难了,有的乡镇干部就会以个人名义或以个人名义担保贷款“堵窟窿”。我不知道,对金融机构来说,这钱应不应该借,但我知道,之所以出面借钱一定另有所图。更重要的是,这钱必须得有人出面来还。显然,如果信用社和银行向党政干部追债,党政干部一定会以“谋公”为理由赖账。如果向用钱单位要账,用钱单位一定会抬出党政干部挡驾。于是,即使要账的人急得跑圈圈,欠债的人仍然可以四平八稳。有些也是“谋私”。但企业砸了、生意亏了、炒股套牢了怎么办,或者没砸没亏没套牢,就是不还钱怎么办?湘乡市法院一位法庭庭长曾对收贷人员说,自己是帮别人贷的款,别人的生意亏了,所以就没法还了。如果信用社向市里汇报,他就彻底没法还了;如果不报,他还可以每年还上利息。他甚至要信用社权衡一下报与不报的利弊。“杨白劳”难住了“黄世仁”,这应该算是一个比较有趣的场景了。但到了这个时候,我总觉得,党政干部一亮身份.似乎就是说:“看你能把我怎么样!”办法似乎也可以在两个环节去寻找:一、如果党政干部乐意把他的身份当成一种经济资源去使用,那么就应该问一下、或者考察一下,这种资源到底能值多少钱。干部以自己的身份去借钱或担保,实际上就等于权力典当。其*恰当的应对措施就是,值多少钱、当多少钱。二、如果党政干部把他的身份当成一种赖账的防御工事去使用,那么就应该问一下、或者考察一下,他到底配不配拥有这样的身份。干部赖账,实际上也是一种政府失信。因此,*简单的应对措施就是,还了钱保持这种身份,还不了钱剥夺这种身份,再让他还钱。据报道,在强大的经济、行政和法律手段压力下,湖南一些赖账干部已开始还贷了。我想,继续施加这种压力,想赖账的干部也就不敢再借钱了。2003年5月19日……
尚德琪,1963年11月生,甘肃环县人。1982年参加工作,1994年由中学语文老师转行从事新闻工作,现任甘肃日报社文教部主任、高级编辑。发表过大量评论、随笔、杂文作品,先后四次获得中国新闻奖。
老南京记忆 本书特色 这里有原汁原味的南京民俗;这里有传奇的南京旧闻;这里有浓厚的南京情结;这里是南京,有一种难以忘却的老南京记忆。老南京记忆 内容简介 南京是...
2004年中国文论精选 内容简介 本书是国内*早面世的理论批评年选,以代表性的作者和代表性的论文,反映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的新进展与新成果。全书从文学的现代性...
李敖快意恩仇录 本书特色 人人都说李敖狂傲,请看其自负;人人都说李敖爱美女,请看美女如何爱李敖;人人都说李敖是讼神,请看民闹衙;人人都说做你自己,惟李敖一人耳。...
真实与幻影-近世文人之心灵画像 本书特色 《真实与幻影:近世文人之心灵画像》对胡适、何廉、蒋廷黻、翁文灏、张东荪、张君劢、梁漱溟、朱自清、吴恩裕等人的遭际和心态...
2017-中国散文排行榜 本书特色 为了梳理、总结和展示2017年我国散文创作的实绩,我们从浩如烟海的散文作品中精选出80余篇,奉献给散文爱好者和广大读者。我们...
图说经典---诺贝尔文学奖名著速读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一部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百年诺贝尔文学奖精彩历程的工具书,同时也是学习近代及现代、当代世界文学历史和知识的理想读...
负暄续话 内容简介 这是《负暄琐话》的续书,作者取晒太阳时闲话之义,于八十年代前期著文,写三十年代前期以北京大学为中心的旧人旧事,得章太炎、黄晦闻等六十余篇,于...
当代文坛点将录-2 本书特色 作家对作家,舌尖对笔尖。一部逸闻趣事里的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坛点将录-2 内容简介 当代文坛点将录系列丛书共5本,是一套极具权威性的...
《张爱玲传》内容简介:她的轨迹并非只有香港的“传奇”、上海的“流言”,这些只是她漫长人生一个辉煌的起点,她还有无尽的美国岁月
理解与感悟 本书特色 收录在《理解与感悟》中的,是作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的十几篇文学批评。包括对文学批评的意识、研究方法和研究目标的阐释,对新文学批评...
论语读本 本书特色《论语》是儒家头等重要的经典,记载了两千五百多年前孔子和他弟子们的言行。儒家是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论语》是中国文化原典。它的教诲和影响,渗透到...
2007年我最喜爱的中国散文100篇 目录 **辑 美文之美1.沈从文先生的一把椅子(外三篇)陈建功2.两个人的电影迟子建3.陶醉的鸭儿看张承志4.让我心跳的不...
从香港到新疆-走进大西北丛书 内容简介 本书详尽记载了1939年3月10日至9月13日,作者一介文人在香港组建了一支满载敏感物资的车队,又押车从香港经越南到中国...
我和时光在一起-慢慢来,时间会给你最好的安排 本书特色 时光如流,一路走来,免不了遭逢曲折、阴霾、寒冷,也曾委屈无助,也曾空拳对抗。诸事经历,终归淡然,才渐渐明...
在别人的下午里 本书特色 朝潮编著的《在别人的下午里》这本散文集是在见证一个过程,作者不断将物质化,大众化的虚构“自我”蜕变他者,在冷骏的审视到扬弃直至重建的艰...
王云五文集:贰:王云五文论 本书特色 王云五所著的《王云五文论(上下)(精)/王云五文集》是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王云五文集》的重要组成部分。书中收录了王云五...
学问之道-纪念珍藏版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为作者七十年来治学经验之集大成者。在作者的这些文章中,不但总结了先师王国维、梁启超、胡适、陈寅恪、汤用彤、朱光潜等人的治...
萧红十年集(上下) 本书特色 《萧红十年集(1932-1942)(套装上下册)》是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萧红十年集(上下) 目录 **辑 哈尔滨一青岛(193...
黑帮秘史 本书特色 一直以来,暴力是美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黑社会就是暴力的代名词,多年以来,他们在以自己的方式斗来斗去,禁酒令炮制了一个犯罪的帝国,那就是黑帮;...
周作人散文精选 本书特色 周作人,浙江绍兴人。原名櫆寿,字星杓,又名启明、启孟、起孟,笔名遐寿、仲密、岂明,号知堂、药堂、独应等。历任国立北京大学教授、东方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