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从1980年代到当下

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从1980年代到当下

作者:杨庆祥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7-07-01

评分:4.7分

ISBN:9787532163731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从1980年代到当下 内容简介

1980年代就是一个浓缩的取景器,在这里,蕴含了一切“大历史”所具备的要素。重新回到历史的现场,不仅仅是讲述和写作,同时也把讲述和写作转化为一种现实的社会实践。惟其如此,“80后”才有可能在无路之处找出一条路来。
《微光——青年批评家集丛》(*辑)是由上海文艺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一套大型当代文学批评丛书。丛书着眼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领域,遴选当代文学批评界的“70后”“80后”青年批评家,希冀通过他们的专著,梳理中国当代文学及批评在新世纪的生长脉络,并藉此途径,呈现中国社会变革发展的图景。丛书名“微光”取自鲁迅给白莽诗集《孩儿塔》作序:“这是东方的微光,是林中的响箭,是冬末的萌芽,是进军的*步…”以此喻意丛书集合当代文学新锐青年批评家,以谦卑而又自信的态度,为文学批评界带来新的声音;以笔下之微光,洞烛世事变迁之文字,映照中国社会的转型与前进。

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从1980年代到当下 本书特色

如果把杨庆祥的学术批评理解为是搭建一扇通向文学-历史认知的大门的话,“80后”写作与1980年代文学(史)这两个专题领域,便是这扇大门重要的两座柱石。前者是生于1980年的杨庆祥必然要直面的问题;后者则是其浓厚历史意识生发、激荡的原点。连接这两座柱石的圆拱,是杨庆祥对文学(史)与社会史的关系的建构,而圆拱合龙的根本,杨庆祥认为是文学/文本的社会参与性,而非修辞性。
《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从1980年代到当下》正是杨庆祥搭建这座拱门的努力在文本上的呈现,亦可看作是一部杨庆祥私人的阅读史,一部他寻找真实世界的历史。

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从1980年代到当下 目录

**编80年代: 文学与社会的互动
80年代: “历史化”视野中的文学史问题
在“大历史”中建构“文学史”
——关于“重返80年代文学”
潘晓讨论: 社会问题与文学叙事
——兼及“文学”与“社会”的历史性勾连
路遥的自我意识和写作姿态
——兼及1985年前后“文学场”的历史分析
社会互动和文学想象
——路遥的“方法”
小屋的恐惧和救赎
——《山上的小屋》中的历史讲述
死去了的小资时代
——重读《波动》序言
阿三考
——由《我爱比尔》兼及王安忆的写作症候
寻找历史的缝隙
——关于“人文精神大讨论”的述评与思考
“第三代诗歌”: 命名与建构
第二编“80后”写作: 从成长中解放
“80后”与我们这个时代
——在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的演讲
从成长中解放
抵抗的“假面”
——关于“韩寒”的一些思考
从小资产阶级梦中惊醒
——张悦然《家》中的历史意识和主体想象
罪与爱与一切历史的幽灵又重现了
——由张悦然的《茧》再谈“80后”一代
小说即“往生”
——读蔡东
故事尽头,洗洗睡吧
——由《鬼雀》谈甫跃辉
读伤心的故事别伤心
回到现场的精神角力
——新世纪“80后诗歌”的美学倾向
第三编21世纪写作: 对话与重建
历史重建及历史叙事的困境
——基于《天香》《古炉》《四书》的观察
重启一种“对话式”的诗歌写作
鲁迅的精神传统
——谈孙郁《鲁迅遗风录》
巨人行走于时空或少年敬泽的青鸟之旅
世纪的“野兽”
——由邓一光兼及一种新城市文学
注释的审判
——宁肯的《三个三重奏》
“辩证的抵抗”
——由胡淑雯兼及一种美学反思
出梁庄,见中国
“在天空中凝结成一个全体”
——《凤凰》的风景发现和历史辩证法
截句: 文体与意境
“似乎都有余力再造一个世界”
——《五人诗选》序
跨越时空的对话
——第四届冯牧文学奖答谢词
代后记通向真实的世界

社会问题与文学想象-从1980年代到当下 作者简介

杨庆祥,1980年生。文学博士,诗人,批评家。供职于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第九届茅盾文学奖评委,第五届老舍文学奖评委。
出版有思想随笔《80后,怎么办》,诗集《这些年,在人间》、《我选择哭泣和爱你》等,评论集《分裂的想象》等。
曾获中国年度青年批评家奖(2011年);第十届上海文学奖(2013年);第三届唐弢青年文学研究奖(2014年);首届《人民文学》诗歌奖(2014年);第二届《十月》青年作家奖(2015年);第四届冯牧文学奖(2016年);首届人文社科zui具影响力青年学者奖(2016年)等奖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