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书名源自一个古老的哲学问题:如果你妈妈和陌生人同时溺水,你会怎么做?延伸开去,这个问题还可以是:爱人犯了可怕的重罪,应该举报吗?你眼前有个人在受苦,同时新闻报道里有一百个人在别处受苦,谁更令你揪心?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你选择救谁……在践行善举时,以何种方式帮助他人、远近亲疏及数量之别令你感到困扰吗?以血缘为中心的道德观是否具有天然的正当性?反过来,抹除亲人和陌生人界限的无差别的爱是否
更高尚?
本书讲述了一些利他主义者的故事,他们不断探索合理、呼应自己内在需求的行善方式,有些行为极端得令人震撼和敬畏。这些真实的故事让我们直面“人生的意义究竟是什么”这一问题。在一个被陌生人的需要淹没的世界里,我们总要面对如下诘问:我们应该伸出多少援手?我们能够帮助多少?在自己、亲人与陌生人之间,如何配置我们的责任与爱,才是心灵的自洽之道?
这本书将会挑衅甚至颠覆你的三观!
妈妈和陌生人同时溺水,应该先救谁?
爱人犯了可怕的重罪,应该举报吗?
你眼前有个人在受苦,同时新闻报道里有一百个人在别处受苦,谁更令你揪心?
垂死的老人和奄奄一息的小孩,你选择救谁?
……
在自己、亲人与陌生人之间,该如何配置我们的责任与爱,才是心灵的自洽之道?
即使再过一百年,《陌生人溺水》也一样值得阅读。——《纽约时报书评版》
一个年轻学生和他的哲学教授在新泽西一家泰国餐厅里共进午餐。
年轻人:我不确定,如果每个人都像我这样想问题,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在大学里我们做过一个思想实验:当三个人同时落水,而你必须在救自己的妈妈和救另外两个陌生人之间做出选择,你该怎么办?我想我应该救那两个陌生人,但我很可能没有勇气那么做,因为我爱我妈妈。可能更爱自己的妈妈是一件好事。我不知道,如果每个人都救陌生人而不是自己妈妈,这个世界会是什么样。我阅读佛教方面的书,发现僧侣们也在谈论类似的问题,他们并不认为选择他人就是不在乎自己的妈妈,而只意味着更关心陌生人。在这种意义上,如果你同等关心陌生人和自己的妈妈,那就只是一个数字游戏了。但这不是冷冰冰的计算问题,这涉及把同情的对象扩展到他人。
年轻人脸上几乎毫无表情。就**印象看来,他内心十分挣扎——他的情感正处于利他主义、理性和哲学式精确这些概念的层层重压之下。如果有人问他对受难怎么看,这个词会令他回想起在某些书里看到过的事实:几百年前那些默默无闻的人或者荒野中被捕食的猎物所承受的可怕之事。这一遥远信息的可怕程度会令他忍不住哭出来。起初他脸上看不出什么情绪,但此刻他显然正极力控制那毫无预警即将汹涌而出的情感。
年长者:但这是不可能的。如果你想要同等关心每一个人,你就会少关心自己的妈妈。当你关心自己孩子的时候,你也做不到同样关心其他人。
教授面容清瘦,留有胡须;他有孩子。
年轻人:这取决于你所谓的“关心”是什么意思。
年长者:这确实取决于“关心”的意思,但要使你的观点显得合理,必须将“关心”与“感受”区分开来,“关心”必须是一种行为倾向,或者类似的东西。我的意思是,想象一下你以关心自己孩子的方式去关心这个世界上的每一个人。你会知道,一直都有人在悲惨痛苦地死去,如果你总是像面对自己孩子悲惨痛苦地死去时那样情绪震荡,你会因此完全崩溃,无法继续活下去。
年轻人:我并不认为这显而易见。假设你的一个孩子已经离世,另一个孩子也即将离世,你并不会因此而崩溃——你会尽*大努力去救你的另一个孩子。
年长者:是的。但是我知道此刻在这个世界上有成千上万的人正悲惨地死去,如果我以关心自己孩子的方式关心他们中的每一个,生命将不可忍受。佛教徒或许是错的。我认为,除非你已经身为父母,否则很难理解人类关怀的这种极端状况。
即使再过一百年,《陌生人溺水》也一样值得阅读。其丰富的细节和不带偏见的立场增加了这本书道德上的复杂性,避免了单一的道德评判,使得它永远不会过时。——《纽约时报书评》
作者的语气就像一个严肃而清醒的小说家。你能感觉到那些句子背后大量的筛选工作,随意的总结中所蕴含的力量和智慧的储备。这本书一定会让你感到挑衅和不安,除非你已没有了激情。——《纽约时报》
麦克法夸尔这本书构思大胆,写得也很出色,它可能不仅会改变你看待世界的方式,还会改变你的生活方式。——凯瑟琳?博,普利策奖得主
《陌生人溺水》成功的关键在于麦克法夸尔记者般的冷静态度和清晰简明的写作风格。这本书是探讨我们每个人的道德立场的一个非常棒的起点。——《芝加哥邮报》
生动的讲述,富有同情心的视角。作者笔下的人物充满人性,尽管他们有着各种怪癖,带着些许自私,对于“怎样过道德的生活”有着不同常人的想法。——《华尔街日报》
发人深省。麦克法夸尔太诚实了。这些行善者并非道德楷模。她笔下那些令人不安的角色没有哪个会给人一种他是人之典范的幻觉。——《大西洋月刊》
拉里莎·麦克法夸尔
《纽约客》特约撰稿人,主要关注学者、作家与公共知识分子,曾采访过美国前总统贝拉克·奥巴马、作家希拉里·曼特尔、文学批评家哈罗德·布鲁姆、哲学家诺姆·乔姆斯基、诗人约翰·阿什伯里和德里克·帕菲特、互联网偶像亚伦·斯沃茨等人。从2016年春季开始在斯坦福大学教授创意写作课程。
励志文库:沉思录 本书特色 在当今时代,成功的字眼无时无刻不在敲击着人们敏感的神经。成功,是每个人都孜孜追求的目标。总结一些成功人士、成功企业的思想与智慧,学习...
寓言.山木-禅说庄子 本书特色 冯学成先生解读《庄子》的著作与别人不同。《禅说庄子》把庄子与禅宗一起讲,庄子思想与佛教思想交融在一起,互为映照,十分有趣。另外,...
已卯五说 本书特色 本书作者深入浅出地谈论了走向现代化的中国所面临的种种文化问题,并对现代化进程中的个体价值与传统延续、生命归宿与道伦理等根本问题进行哲学的关照...
西方哲理精译文丛--劝诫与格言 内容简介 《劝戒与格言》内容简介:叔本华认为,人这种生命现象也是求生意志的客体化,是一切生物中需求*多的生物。当人的生命现象为人...
六祖慧能大智慧 本书特色 这本小书,既不像严肃的学术著作,但也有一些学术的问题;既不像一般的通俗文学读物,但也有一些民间传说和故事。当然,无论是学术问题还是民间...
汤用彤选集/北大哲学门经典文萃 内容简介 本书回顾20世纪哲学经典之成就的取得,有两点十分突出;**,现代中国哲学的哲学研究,无不以西方哲学及其发展历史为参照的...
正义与德性(哈耶克与休谟的正义理论比较研究) 目录 序言一序言二引论**章 哈耶克的正义理论第二章 休谟的正义理论第三章 哈耶克对休谟正义理论的继承与发展第四章...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 内容简介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由湖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化 目录 导言 上编作为一种生活方式的儒家文...
本书是文字学家胡朴安先生在持志大学、国民大学、上海大学、群治大学历次讲授文字学知识的讲义结集,分上、中、下三篇。上篇从文
反讽之锋芒:反讽的理论与政见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内容包括风险之事:反讽之“跨观念的”政见、尖利的锋芒、塑造意义:反讽之语义符号学、话语的共同体:反讽是如何“发生...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 内容简介 《孤独漫步者的遐想》是法国哲人文豪让-雅克·卢梭的*后作品。这十篇漫步者遐想录,是卢梭“为自己而作”,展露了卢梭推崇感情、赞扬自我、...
李叔同-禅里禅外悟人生(35.00) 本书特色 本书收录有《弘一大师讲演录》、《弘一大师晚情集》以及弘一大师的众多讲演稿,并配以弘一大师的照片、画像、亲笔手书的...
辩证法的舞蹈:马克思方法的步骤 目录 致谢序言:马克思主义:关于两座城市的故事**步**章 辩证法的意义第二步第二章 作为主体的社会关系第三章 内在关系哲学第四...
中国哲学之精神及其发展 作者简介 p>万东美(1 899~1 977) 名殉,字东美,1 8 9 9年生于安徽桐城.系硕儒方苞第十六代子孙。幼年即受中国古...
周易江湖-趣说《周易》的技法与实例 本书特色 看似摆摊算命,实则坐地论史。天涯“煮酒论史”**人熊逸,为你揭开《周易》神秘面纱。市面上目前的《周易》相关书都是严...
立业 本书特色 《立业(圣严法师的智慧人生)》为著名佛教法师 圣严法师讲述的真实故事,涉及生活中的工作和朋友 的烦恼,在对生活中的忙碌、压力、机遇、竞争、朋 友...
思想与文化(第六辑)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中西之间、传统与现代、史与思、文学与文化、学术评论、历史中的哲学、古典今读等。思想与文化(第六辑) 目录 中西之间...
佛教故事 本书特色 《佛教故事》由朱瑞玟编著,编选了佛世佛经故事。包括:故典溯源、佛教义理、警世寓言、高僧大德、世俗逸闻五部分。这些故事赞美自我...
老子本原 本书特色 《老子本原》由黄瑞云所著,共分为上、下两篇,主要内容包括:道可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不尚贤、道冲、天地不仁、谷神不死、天长地久、上善若水、持...
天府哲学面面观 本书特色 这是《巴蜀文化走进千家万户》丛书的一种。全书分六个部分,分别对自然哲学、治水哲学、军事哲学、易道哲学、进取哲学和适身哲学展开论述。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