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自西汉之交从西域传入中国以后,在与本土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中,逐渐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与中国的文学、乐舞和戏曲等,都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邹蕴*的《空谷妙音(佛家与文学乐舞戏曲)》介绍:佛教自西汉之交从西域传入中国以后,在与本土文化的不断交流、碰撞与融合中,逐渐成为中国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佛教与中国的文学、乐舞和戏曲等,都产生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佛教的“境界”观与文学的“意境”
佛教把色、声、香、味、触、法称为“六境”,“眼、耳、鼻、舌、身、意”和“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分别是“六根”和“六识”。“六境”“六根”“六识”三者合一就是“十八界”,统称为“境界”。
印度大乘佛教中的瑜伽学派认为,除了心识之外,没有任何独立的客观存在,“境”是依赖“识”而存在的,它是“世俗有”,“识”决定了“境”,因此是“胜义有”,“胜义有”就是真实的存在。
在唯识宗看来,只有“识”才是真实的,外境是因为诸心识的转变才生成的。诸识以自身的见分来对待自己的外在物相,从而产生了“境”,然而,诸识本身又并非一成不变,它的转变也要在“境”中产生,这样一来,由“境”又产生了新的识,这种“境界”的理论深深地影响着中国文学中的“意境”理论。
其实我们在《诗经》《楚辞》等早期诗歌经典中,就能捕捉到意与境的完美交融。但“意境”一词,首次作为美学范畴的正式提出,还是在唐代。这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佛教“境界”理论的影响,唐代文艺理论家对于诗歌审美意象的进一步分析和研究,主要表现在王昌龄(690—756 年)、皎然(生卒年不详)、刘禹锡(772—842 年)以及司空图(837—908 年)等人的著作中。
王昌龄对其诗有“三境说”,开启了后代意境类型的先河。他在《诗格》中说道:“一曰物境,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弛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
这里明确地使用了“意境”这个概念,在本质上触及了意境的基本特质,应该可以算作“意境说”的萌芽了。皎然的《诗式》也探讨了意境理论的某些方面,并多次提到境和境象等概念。关于诗境的创造,皎然在《诗式》中提出了“取境说”,所谓取境,就是选择、提炼诗境。
皎然还提出取境的两种方式:一是从生活中出发,先取境美,融入情思,二是先积精思,触景而发。对于创造意境的方式,皎然强调,首先要站得高,看得远;其次,要善于运用比兴手法。这两种取境方式都要求意境浑圆,自然流丽。此处比兴之“比”,和单纯意义上的比喻有所不同,已经属于意境的范畴,已是融情入境,构成了完美的情景统一的艺术意境。
刘禹锡的“境生于象外”(出自《董氏武陵集记》),提出“境”是由象外产生的,这个理论可谓是对“意境”这个范畴*基本的规定。而司空图提出了“象外之象,景外之景”“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等观点,更进一步扩大了意境论的研究领域。
由上所述,唯识宗讲“境由识变、唯识无境”,文学家讲“取境”——而诗境的取得常常取决于人主观的情感和意趣,这与瑜伽行派所讲的“心识”有集起的作用以及万法由心所生是相通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境”又是心造的,而“意”和“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也是得益于唯识宗的“识”和“境”之间张力的影响。
亚里士多德全集(第二卷) 内容简介 中文版《亚里士多德全集》共十卷,包括迄今所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全部著作48种和一些残篇。它是自西方哲学进入我国百余年来**部西...
甚么是正常的基督徒生活?关于基督徒的生活,使徒保罗在加拉太二章二十节,给了我们一个他自己的定义。他说,『现在活着的,不再
论语今读-最新增订版+《论语》索引 本书特色李泽厚认为,《论语》这本书所宣讲、所传布、所论证的那些“道理”、“规则”、主张、思想,已代代相传,长久地渗透在中国两...
论语别裁-(全二册) 本书特色 我们要了解传统文化,首先必须了解儒家的学术思想。要讲儒家的思想,首先便要研究孔孟的学术。要讲孔子的思想学术,必须先要了解《论语》...
乡村建设理论 本书特色 本书是梁漱溟先生社会政治思想的代表作。全书由甲部认识问题和乙部解决问题构成。甲部,主要是从历史学的角度以文化社会学的分析方法来观察、分析...
中观学概论 本书特色 本书为学术类图书。中观学派是佛教发展到中期大乘时期,受到部派佛教教理及外教哲学思想影响产生的一个学派,以龙树《中论》为根柢,宣扬般若空观思...
《科学禅定》以科学实践禅定为基础,通过今日高速发展的生命科学和物理科学新理论为工具,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对以下几点做出论述
编辑推荐·2014年,被称为“黑色笔记本”的海德格尔私人笔记本首次公开出版;2015年,德国弗莱堡大学决定取消海德格尔的哲学教席
道德经 老子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为《道德经》传世通行版本。原文共5500余字,包罗了宇宙观、人生观、认识论、方法论以及立身处世、治国安邦等方方面面的内容。并对其...
先秦儒道心性论美学 本书特色 由先秦诸子发端的儒、道心性论作为中国古代哲学*为精粹的哲学理论,一直以来被学人当做进入中国文化殿堂的敲门砖。它以探求人的本质、本性...
哲学简史 本书特色 ★1.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伯特兰·罗素写给大众的哲学入门读物。★2.20世纪伟大的思想家罗素带领你走进哲学的殿堂。梳理哲学发展的脉络,解读近百...
王蒙-庄子的享受 本书特色 大师王蒙快意解读,中国历史上的不二奇才——庄子。跨越时空,老王俨然庄子的隔代知音,老王如庄子笔下的鲲鹏在神游在翱翔在激情燃烧,老王在...
中国当代学术思想文库·论可能生活--一种关于幸福和公正的理论(修订版) 本书特色 中国的社会变化尤其迅速,花样迭出,追随各种“主义”的人们被折磨得忽喜忽悲,悲喜...
我对于生活如此认真-梁漱溟问答录 本书特色 汪东林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他就到全国政协机关工作,并一直在我所在的全国政协直属学习组担任秘书多年。二十多年来,我自...
哲学符号学:意义世界的形成:the coming into being of the world of meaning 本书特色 现象学关注中心是意识,符号学关...
阳宅三要-一函三册 本书特色 《阳宅三要》,清代堪舆大家赵九峰著。所谓阳宅三要,即阳宅的三个重要因素:一、门,是阳宅的关键所在,是一家人朝夕出入之途,如一个人的...
中国历代名著全译丛书(修订版):传习录全译 内容简介 《传习录》是王阳明讲学论道的专著,由他的门生弟子辑录。阳明先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教育家、政治活动家,...
颜李师承记 本书特色 颜李学派是中国历史上颇具进步色彩的一个学术流派。尤其是其创始人颜元的思想,具有鲜明的平民性、务实性、批判性和创新性。他提倡实文实行实体实用...
中国哲学十二讲 内容简介 哲学作为本源意义上的“爱智之学”,是人对于更好存在的追求,我们以此“哲学观”来讲中国哲学。本书围绕中国哲学在各个历史时期讨论的主要问题...
民族宗教研究-[第2辑] 本书特色 《民族宗教研究(第2辑)》(作者广东省民族宗教研究院)收录了:《清代涉藏民刑案件研究与展望》;《黄埔珠江村蒲氏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