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毅中先生钻研说部数十年,著述宏富,驰誉学林。其治学特点为从文献入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脚踏实地,爬梳剔抉,“文章不写一句空”,因而于小说研究领域颇多斩获,成果累累。《古体小说论要》沿波讨源,因枝振叶,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古体小说”从起源、界定、成熟到高峰的演变历程。该书共分七部分,**部分“小说的名称和起源”,第二部分“小说的界定与门类”,第三部分“中国小说的变迁”,第四部分“中国小说的成熟与唐宋传奇”,第五部分“‘诗文小说’与古体小说的流变”,第六部分“古体小说的新高峰——清代的《聊斋志异》系列及其他”,第七部分“小说观的发展和古籍目录学的调整”,论述皆以相关文献为依据,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旁征博引,融会贯通。从以上所列七大部分的目录可见,作者之“论要”的确是循古体小说的发展线索展开论述,脉络清晰,因而具有“史”的内涵。
程毅中先生钻研说部数十年,着述宏富,驰誉学林。其治学特点为从文献入手,辨章学术,考镜源流,脚踏实地,爬梳剔抉,“文章不写一句空”,因而于小说研究领域颇多斩获,成果累累。《古体小说论要》沿波讨源,因枝振叶,简明扼要地论述了“古体小说”从起源、界定、成熟到高峰的演变历程……故若论此书*鲜明之特点,博观约取,要言不烦,可以一言蔽之。
中国小说是历史地发展的,体制不断变化,题材不断更新,范围不断扩展,门类不断增加。中国古代小说的概念非常宽泛,和古代人关于“文学”的概念一样,内容很杂,外延极广。到底哪些作品可以算是小说,各个时代,各人理解不同。从《汉书·艺文志》开始,历代书目小说家类所著录的书千差万别,属于子部中*复杂*宽广的一家。简单说来,古代小说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两大体系。古代的白话小说常被称为“通俗小说”,大概是为了与“五四”以后的白话小说相区别。但通俗小说与文言小说不能构成对应的两分法,在逻辑上不是统一的分类概念。我在许多场合曾试用古体小说和近体小说的名称来对举古代的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也得到了不少同道的认可。中国的小说史,大半部是古体小说的发展史,但一般的小说史只注重近体小说,特别是几大名著的论述。作为拾遗补缺,这里对古体小说的发展试作一些简要的概述。
小说的名称和起源
中国小说的起源,是一个复杂的问题。许多小说史的学者都引用到《庄子·外物》篇的话:“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其实,这里的“小说”并不是一个名词,更不是指一种文体,只是一个偏正结构的词组,与大达、大道相对,指意义不大的话语,只是讲一些小道理、小知识,相当于《庄子·齐物论》的“小言詹詹”,因此与小说的起源无关。
小说成为一种文类,一种学派,大概是从汉代刘歆《七略》的《诸子略》里设置了“小说家”才开始的。《七略》的原书虽已失传,但基本上保存在班固的《汉书·艺文志》里。《汉书·艺文志》承袭《七略》,在书目之后都注明了出或入的数字,如儒家之后注明“入杨雄一家三十八篇”,《诸子略》之后又注明“出蹴鞠一家二十五篇”(“蹴鞠”改入了兵家,见《兵书略》),可见小说家的书目还是按照《七略》著录的。
《汉书·艺文志》著录了十五种小说[2],现在都已失传,只有少量佚文可见。书名如下:
《伊尹说》二十七篇。其语浅薄,似依托也。
《鬻子说》十九篇。后世所加。
《周考》七十六篇。考周事也。
《青史子》五十七篇。古史官记事也。
《师曠》六篇。见《春秋》,其言浅薄,本与此同,似因托之。
《务成子》十一篇。称尧问,非古语。
《宋子》十八篇。孙卿道宋子,其言黄老意。
《天乙》三篇。天乙谓汤,其言非殷时,皆依托也。
《黄帝说》四十篇。迂诞依托。
《封禅方说》十八篇。武帝时。
《待诏臣饶心术》二十五篇。武帝时。
《待诏臣安成未央术》一篇。
《臣寿周纪》七篇。
《虞初周说》九百四十三篇。河南人,武帝时以方士侍郎号黄车使者。
《百家》百三十九卷。
小说家的小序说:
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孔子曰:“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弗为也。”然亦弗灭也。闾里小知者之所及,亦使缀而不忘。如或一言可采,此亦刍荛狂夫之议也。
在刘歆之后,桓谭在《新论》中说:“小说家合丛残小语,近取譬论,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1]他认为,这种“短书”对“治身理家”还有用,但不是治国平天下的大道。这和“闾里小知者”所采用的“刍荛狂夫之议”是同一个意思。从《汉书·艺文志》所记载的书名及后人考辑的少量佚文看,多数确是近于“丛残小语”式的作品。
小说的起源,《汉书·艺文志》说得比较清楚:“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这个判断大概也承袭刘歆《七略》的说法。关于稗官的职称和任务,曾有不少学者进行过考证,至今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据余嘉锡先生《小说家出于稗官说》的考证,认为曾有这样一种界于官和民之间的人,负责记录民间传说的街谈巷语,传于天子,实际上只是未入流的士[《余嘉锡论学杂著》,中华书局1963年1版,265—279页]。袁行霈先生《〈汉书艺文志〉小说家考辨》认为稗官应指散居乡野的,没有正式爵秩的官职,“是闾里间的乡长、里长之类父老”[《文史》第7辑,中华书局1979年12月1版]。可惜都还缺乏更早的、直接的文献依据。所谓出于稗官的典章制度无可征信,所以汉代荀悦根据《汉书》改编《汉纪》时就干脆删去了“稗官”二字,可见汉代人也不清楚稗官的职责了。其他各家如阴阳家所出的羲和之官,法家所出的理官,墨家所出的清庙之守,杂家所出的议官,在《周礼》里也找不到相应的纪载。还是鲁迅先生讲得简要:“稗官采集小说的有无,是另一问题;即使真有,也不过是小说书之起源,不是小说之起源。”[《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中国小说史略》附录,人民文学出版社1973年1版,]不过后面“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也”这句话却非常重要,大致说明了中国小说的起源。直到清代的《聊斋志异》等书,也还有这样的痕迹,而记录并加工这些民间传说的“稗官”则大多是像蒲松龄那样的无官无职的低层文人。
小说家的名称,大致是刘歆所定,可能还是秉承他父亲刘向的意见。因此我们讨论中国小说的起源,不妨从刘向的作品谈起。
刘向自己编有《百家》一书,一百三十九卷,列入《汉书·艺文志》的小说家,已佚。刘向《说苑序奏》说:“所校中书《说苑杂事》及臣向书、民间书,诬校雠,事类众多,章句相溷,或上下谬乱,难分别次序。除去与《新序》复重者,其馀者浅薄不中义理,别集以为《百家》。”[《说苑校证》,中华书局1987年7月1版]可见《百家》与《说苑》、《新序》的内容大体相同,只是较为“浅薄不中义理”,所以《新序》、《说苑》及《世说》、《列女传颂图》合称“刘向所序六十七篇”,列在儒家类;而《百家》则列在小说家类,似乎是降低了一等。《新序》、《说苑》是借助历史故事来说教的书,它收集了许多传说故事对君主和人臣进行德育和智育的教化。这些故事往往与史实不符,显然有小说化的倾向。刘向编《说苑》时,已经把其中与《新序》重复的故事删除了,但还有部分重复的,如《新序》节士第七的“晋文公反国”条:
晋文公反国,酌士大夫酒,召咎犯而将之,召艾陵而相之,授田百万。介子
推无爵,齿而就位。觞三行,介子推奉觞而起曰:“有龙矫矫,将失其所。有蛇
从之,周流天下。龙既入深渊,得其安所。蛇脂尽干,独不得甘雨。此何谓也?”
文公曰:“嘻!是寡人之过也。吾为子爵与,待旦之朝也;吾为子田与,河东阳
之间。”……遂去而之介山之上,文公使人求之不得,为之避寝三月,号呼期年。
《诗》曰:“逝将去汝,适彼乐郊。乐郊乐郊,谁之永号。”此之谓也。文公待
之不肯出,求之不能得,以谓焚其山宜出。及焚其山,遂不出而焚死。
程毅中(1930—),江苏苏州人,曾用笔名程弘。1958年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毕业,同年到中华书局工作,历任助理编辑、编辑、编辑室主任、副总编辑、编审。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长期致力于古籍整理及古小说研究工作,著有《古小说简目》《唐代小说史话》《宋元小说研究》《古代小说史料漫话》《中国诗体流变》《古籍整理浅谈》等,编纂有《宋元小说家话本集》、《中国古代小说百科全书》(与他人合作)、《古本小说抄》等,整理出版过《燕丹子》《谈薮》《玄怪录》《续玄怪录》《云斋广录》等。
语言变革与汉语小说的现代生成 本书特色 本书的**个特点是体系的完整性,涉及问题的广泛性。第二个特点是运用了大量的统计数据。第三个特点是材料丰富,富有对话精神。...
《悠游小说林》由安贝托·艾柯在美国哈佛诺顿所作讲座的六篇演讲稿汇集而成。在《悠游小说林》中,艾柯讨论了小说的形式和手法,
Westernerstendtodividethepoliticalworldinto"good"democraciesand"bad"authoritaria...
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照及教材增补辅导 本书特色 对照新旧大纲,昭示司考变化教材增补辅导,解密命题思路2011年国家司法考试大纲新旧对照及教材增补辅导...
儿童文学教程 内容简介 本书内容包括:儿童文学的基本原理、儿童文学的创作主体与接受对象、儿童文学的文本特征、儿歌和儿童诗、童话和寓言、儿童故事和儿童小说等。儿童...
正说红楼梦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王国维、鲁迅等文化大师和俞平伯、周汝昌、冯其庸等多位“红学”专家研究《红楼梦》的权威著作,从曹雪芹身世之谜、《红楼梦》版本之谜、八...
我有你所有专辑的磁带,来来回回倒带反复听的那首歌后面,能清晰地从随身听里听到“咔”的一声,像是在问我“要再来一遍吗”;我
古文鉴赏辞典(上册) 本书特色 本书力图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文学艺术的角度,鉴赏、评价中国古文的辉煌成就,帮助读者了解其发展和流变,以科学的态度...
(精)武汉大学百年名典:古文辞通义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厚达892页,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王葆心,我国近现代著名国学大师,对经学、文学、史学、哲学、方志学、...
当代文坛点将录-3 本书特色 作家对作家,舌尖对笔尖。一部逸闻趣事里的当代文学史。当代文坛点将录-3 内容简介 当代文坛点将录系列丛书共5本,是一套极具权威性的...
仓央嘉措情诗+纳兰词(套装共2册) 内容简介 本套书共两册,包括:《此生虽短意缠绵:仓央嘉措情诗珍本》和 《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恋上古诗词:版画插图版)》。...
世界文学论坛-新名著主义系列--沉默的美学 内容简介 桑塔格是在改变的。她是关注大众流行文化的先锋之一,晚年却不时声明自己对古典文艺作品的热爱。她曾力主关注形式...
《雨天的棉花糖》是毕飞宇发表于1994年的中篇小说,1994年于毕飞宇而言是多产的一年,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是“人来疯”的时刻,“
让最深沉的痛,写最温柔的诗。_史铁生毕淑敏陆晓娅曾奇峰联袂推荐_其实,死,不过是活着的时候的一种想法。谁想它想得发抖了,谁
铁路货车统计规则 内容简介 铁路货车统计是铁路统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铁路运输生产和经营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为统一铁路货车统计的范围、指标口径、指标含义、计算方...
苏轼两浙西路仕游研究 内容简介 《苏轼两浙西路仕游研究》全面系统地考察苏轼浙西仕游的行踪,包括考察他的政务出巡、游览、与友人的欢游。《苏轼两浙西路仕游研究》的突...
中国改造日本战犯始末 内容简介 本书以纪实的手法揭示了中国改造日本战犯工作的始末,它反映中国创造国际战犯审判奇迹和世界改造罪犯成功壮举。中国改造日本战犯始末 目...
古典与唯美 内容简介 2008年3月7日至6月8日,由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上海美术馆、湖南省博物馆、广东美术馆和墨西哥西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古典与唯美——西蒙...
隋代文学研究 本书特色 《隋代文学研究》立足于山东、关陇、江左三大地域,对隋代文学进行全面的研究。重点论述统一帝国所塑造的新文学环境、隋代文学的政治生态、文炀两...
中华藏典:传世文选:玉台新咏 本书特色 夫凌云概日,由余之所未窥;千门万户,张衡之所曾赋。周王璧台之上,汉帝金屋之中,玉树以珊瑚作枝,珠帘以玳瑁为押,其中有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