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林童话》是一本久享盛名的童话集,它是格林兄弟(雅各布?格林和威廉?格林)历经几十年的努力,搜集整理编写而成的。格林兄弟尽量保留了童话的民间本色,所以格林童话的语言淳朴、粗犷、幽默,充满了各种谚语、俗语和新颖的比喻,富有浓厚的民间色彩和韵味。
适读人群 :11-14岁
(1)典雅、精美的外观,给予读者高雅的观感和尊贵的享受,让读者拥有的不仅仅是书,更是艺术品;
(2)品类齐全,涵盖绝大部分著名的文学名著,读者可随意挑选,阅读、收藏、送礼都很适宜;
(3)细腻逼真的欧式风格黑白插图,诠释了名著的内容精华和思想精髓,让读者爱不释手;
(4)涵盖老一辈翻译名家和翻译界新锐的得意译作,精心编校,名社出品,给读者舒适悦目的阅读享受。
北方、西方和南万分崩禺析,宝座破碎,王国战果……
歌德著名的《西东合集》这开头两行诗,极其概括而生动地描述出了欧洲在19世纪初急剧动荡和危机四伏的情景。可就是在这极不安定的时代,就是在四分五裂、兵荒马乱的德国,《格林童话》诞生了!
在世界文学史上享有盛名的《格林童话》,特指经过格林兄弟二人搜集、整理,然后再结集出版的德国民间童话和传说。它们既非格林兄弟或者其他什么人所创作,也不是别的任何未经格林兄弟整理、出版的民间童话。格林兄弟的童话采集记录工作开始于1806年,正值拿破仑发布大陆封锁令,着手全面征服欧洲的时候;它的**卷出版于1812年,恰逢拿破仑进军莫斯科并遭到惨败,第二年又紧接着在德国的土地上进行规模空前的莱比锡大会战;它的第二卷出版于1815年,这时野心勃勃的拿破仑彻底失败了,欧洲出现了反动复辟。然而当年谁会想到,在将近两百年后的今天,当那些夺去千百万人身家性命的、血肉横飞的战争已被人淡忘,当那些曾经叱咤风云的皇帝、元帅、宰相仅仅只在历史书中留下苍白的影子,一部由格林兄弟搜集、整理并结集出版的,似乎一点儿也不起眼的《儿童与家庭童话集》(Kinder-undHausamrchen),亦即后世以搜集整理者的名字直接命名为《格林童话》的那部儿童读物,却长期流传了下来,从德国流传到整个欧洲,从欧洲流传到全世界,而且还会千百年地继续流传下去,流传下去……这真是人类社会的一个奇特现象,真是世界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和一大奇迹。念及此,禁不住浮想联翩,感叹不已:文学的伟力,精神的不朽,心智劳动的巨大价值和深远影响,全从《格林童话》得到了证明啊。
就文学而言,《格林童话》也确实“不起眼”,因为它只是童话,只是所谓的“小儿科”,“哄哄孩子们的玩意儿”罢了,而且还并非创作,只是民间文学的搜集和整理。要知道,在一些人的意识中,只有创作才能与创造性的劳动画上等号,只有创作才是艰巨而伟大的工作;其他如外国文学的翻译和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似乎都不能与创作同日而语。但是《格林童话》就创造了一个奇迹,令人惊叹,令人深思。据统计,历来以德语印行的书籍,除去马丁·路德在1521年翻译的《圣经》以外,《格林童话》的累计印数就是*多的了。是啊,《格林童话》正是孩子们的《圣经》,哪儿有孩子和家庭,哪儿就一定有《格林童话》。而且何止在德语国家,何止在欧洲,在我们中国,它不是也早已家喻户晓,并且把我们一代又一代入儿时的梦境装饰得更加美丽、更加奇幻么?没有人统计过,但我敢断言,《格林童话》是实际读者*多的一部德语文学作品乃至外国文学作品,它超过了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超过了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超过了巴尔扎克,超过了普希金,等等等等。《格林童话》证明了民间文学和民间文学的搜集整理者,同样可以进入伟大著作和不朽人物的殿堂。常被视为“小儿科”的童话创作和搜集整理,实在是不可小觑!
在欧洲,《格林童话》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它的不少故事在欧洲其他国家同样广为流传。例如早在1697年,法国便出版了著名作家夏尔·贝洛的《鹅妈妈的故事》,篇幅虽然单薄,却已包括了《小红帽》《灰姑娘》《林中睡美人》《蓝胡子》和《穿靴子的猫》等篇目,它们与格林兄弟后来搜集整理的童话内容大同小异。①严格地讲,不论看题材来源还是看艺术特点,《格林童话))都是典型的欧洲民间童话。然而,《格林童话》不仅仅从欧洲,它还从遥远的非洲、亚洲摄取了营养,还从阿拉伯的《一千零一夜》乃至印度、中国的民间传说和故事里,拿去了一些动人的内容或情节,经过吸收消化,*后变成了自己的东西。例如(《玻璃瓶中的妖怪》和《思默里山》,显然与《巴格达窃贼》和(《阿里巴巴与四十大盗))有亲缘关系。当然,反过来讲,像《格林童话))这样的民间文学,又可以成为后世作家创作的题材来源。读《渔夫和他的妻子》和《六只天鹅》,不由得会想到普希金的叙事长诗《渔夫和金鱼的故事》,想到安徒生的《野天鹅》,等等。而且,在德国,近一两百年来不少杰出的作家如霍夫曼、豪夫、施笃姆、黑塞都创作了许多“艺术童话”,他们多少都受到了《格林童话》的影响。
顺便提一下杨宪益先生的一个有趣而惊人的发现:早在《格林童话》问世将近一千年前的9世纪,我国的《酉阳杂俎·支诺皋))里记载着一个“扫灰娘”即灰姑娘的故事。据杨先生考证,这个故事是从欧洲传入中国的,扫灰娘的名字“叶限”和她脚上穿的金履,以及它和《灰姑娘》非常相似的情节,都确凿地表明了它的来历。④因此,从比较文学的角度,从文学传播、交流和……
你,我,他——你们和我们,
今天的孩子们和过去的孩子们,
一代又一代枕着这只小宝盒,
进入梦乡,进入幻想的天国,
变成美丽的公主、勇敢的王子,
变成聪明又机智的小裁缝,
变成害怕也不会的傻大个,
去环游世界,去历经坎坷,
去斗巨人,斗大灰狼,斗老妖婆!
即使在严寒的冬夜,
不慎落入食人者的凶窟,
多么地紧张,多么地恐怖!
可噩梦总会在曙光中消逝,
醒来,我们更爱身边的一切。
即使多少年过去了,
我们已成为老头儿老太婆,
每当想起善良的小矮人儿,
想起灰姑娘和白雪公主,
我们心中仍会感到温馨,
感到慰藉,充满欢乐——
多么幸运啊,这奇妙的小宝盒,
它曾经进入我的家庭!
它永远永远属于我!
是的,正是我和妻女一块儿译成的这部《格林童话》,让我感到“永远的温馨”,带给了我丰厚的回报。从1993年初版以来,仅译林出版社就有七八次改换过它的封面,一次次进行版本升级,将它选入各种丛书,成了我二十多部译著中印数仅次于《维特》的一部,而且受欢迎的势头不减,相信终有一天会超过《维特》。作为一个前半生以文学翻译为主要志趣和事业的人,作为一个运送精神文化产品的“苦力”,面对这部凝聚着自己心血的《格林童话》,我也应该感到满足了,因为我通过它与千千万万的中国家庭发生了联系,给一代一代的中国孩子带去了温馨,带去了欢乐,带去了美好奇丽的童梦,并且我还相信自己的这部译作,将会保持长久的生命力。
《格林童话(全译本)/世界文学名著典藏》:
在愿望还能变成现实的古代,有过一位国王。他的女儿个个都长得很漂亮,尤其是那个小女儿,就连什么东西都见过的太阳每次照在她脸上,也会对她的美丽感到惊讶。国王的宫殿附近有一片幽暗的大森林。森林中,在一株老菩提树下,有一口水井。天气很热的时候,小公主常常到森林里去,坐在清凉的井边上。要是感到无聊了,她就取出一个金球来,把它抛到空中然后又接住。这个金球成了她*心爱的玩具。
可有一次,公主伸出手去接金球。它却没落进她的小手中,而是掉到地上,一滚滚到井里去了。公主两眼紧盯着它,可金球还是没影儿啦,因为那水井深得看不见底。她于是哭起来,哭得越来越响,哭得伤心到了极点。就在她这么痛哭不已的时候,突然听见有谁喊她:“公主,你这是怎么啦?你这么大声哭泣,连石头也会心疼的。”公主四处张望,想弄清楚喊声是从哪儿钻出来的,却发现一只青蛙,从井水里伸出它那丑陋的大脑袋。“唉,原来是你呀,划水老手,”她说,“我在这儿哭,是因为我的金球掉进井里去了哟。”
“别难过,别哭了,”青蛙回答,“我想我有办法帮助你。可要是我把你的金球给捞上来了,你拿什么报答我呢?”
“你要什么都行呵,亲爱的青蛙,”公主说,“我可以给你我的衣服,我的珍珠、宝石,还有我头上戴的这顶金冠。”
“你的衣服、你的珍珠宝石和你的金冠,我统统不想要,”青蛙回答,“可要是你喜欢我,就让我做你的朋友,陪你一起玩儿,和你同坐一张小餐桌,同用你的金盘子吃东西,从你的小杯子中喝酒,晚上还睡你的小床。要是你答应这一切,我就愿意下井去,把金球给你捞上来。”
“好吧,”公主说,“我答应你所有这些要求,只要你替我找回金球。”话虽如此,她心里却想:“这个傻青蛙吹什么牛!它只配和别的青蛙一起蹲在井里呱呱呱叫,做不了任何人的朋友。”
青蛙呢,得到了许诺就把脑袋往水里一沉,潜下井去,不多一会儿工夫又游到水面上来,嘴里衔着金球。它把球吐在草地上,公主又见到了自己心爱的玩具,说不出有多高兴,一拾起来就飞快地跑了。“等一等!等一等!”青蛙大声喊叫,“把我带上,我可跑不到你那么快呀!”可是尽管它拼命地呱呱呱叫喊,也没有一点用。公主不听它的,很快回到家,不一会儿便把可怜的青蛙忘记了,它只好又跳回它的井里去。
第二天,公主跟国王和大臣们坐上餐桌,正从她的小金盘子里拿东西吃时,突然听见啪啦啪啦地,从大理石台阶爬上一个什么东西来,到了上面它便一边敲门一边喊:“公主,小公主,给我开门。”公主跑过去,想看外边谁在叫,打开门一看,却是青蛙蹲在门前。她赶紧关上门,坐回到桌子边,心里怕极了。国王见她心慌意乱的样子,问:“孩子,干吗这么胆战心惊?该不是门外有个巨人要抓你走吧?”
“唉,不是的,”她回答,“不是巨人,是一只讨厌的青蛙。”“青蛙找你干什么呢?”“唉,好爸爸,昨天我坐在森林中的水井边上玩儿,突然我的金球掉到了水井里。我哭得很伤心,青蛙就替我把它捞了上来。因为它坚持要求,我答应让它做我的朋友。可我压根儿没想到,它真能从水井里爬出来。这会儿它就在门外,想要上我这儿来。”这时候,只听外边又敲起门来,并且在喊:
小公主啊小公主,
快给我把门开开!
难道你已经忘记,
昨天说过什么话,
在那清凉的井台?
小公主啊小公主,
快给我把门开开!
国王听了说:“你不管答应了什么,都得办到。去,给它开门吧。”公主去打开门,青蛙一蹦就进来了,而且一步一步地紧跟着她,到了椅子前。它蹲在那儿喊道:“抱我上来呀!”公主犹豫不决,直到国王命令她抱。青蛙起先被放在椅子上,它却想上桌子;上了桌子又说:“现在把你的小金盘子推过来.一点,我们好一块儿吃。”公主也这么做了,看样子却很不情愿。青蛙倒是吃得津津有味,她却什么都咽不下去。终于,青蛙说:“我吃饱了,也疲倦了,现在抱我去你的小卧室,整理好你的缎子被盖,咱们躺下睡觉吧。”公主一听哭起来,她怕这只冷冰冰的青蛙,碰都不敢碰它一下,更别提让它在她又漂亮又干净的被盖里睡觉了。可是国王生气了,说:“在你困难的时候无论谁帮助了你,过后你都不应该瞧不起!”这样,她才用两根指头把青蛙拈起来,放到卧室的一个角落上。等她在床上睡好了,它却爬过来说:“我累了,想和你一样舒舒服服睡一觉。抱我上去,要不我告诉你爸爸。”这一来公主真气坏了,一把抓起青蛙,狠命朝墙上摔去:“这下你该老实啦,你这讨厌的家伙!”
……
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 本书特色 1966.6.26—1994.12.1630年亦师亦友的珍贵情谊?135封纸短情长的往复书简一九五六年,张爱玲移居美国...
朝花夕拾(插图本) 本书特色 本书是鲁迅的一部短篇回忆录集,收录了鲁迅在1928-1928年间所写的回忆录十篇。 包括《狗·猫·鼠》、《阿长与》、《二十四孝图》...
书香经典:婉约词·豪放词(上下) 本书特色 ★ 16开线装,雅致美观,万卷出版公司出版★ 对古代典籍原文辅以精确易懂的白话,详加注释,全方位点评和解读★ 配有精...
积木书 本书特色 内容简介继2015年登上国内众多年度好书排行榜的《抚顺故事集》之后,2017年,作家赵松推出了风格迥异的新作——《积木...
吴宓评注顾亭林诗集 内容简介 吳宓,字雨僧,清光緒二十年(公元一八九四年》農曆七月二十日生於陝西涇陽縣。出生未滿一歲,生母李氏病亡,由祖母楊氏親任撫養。由於吳氏...
在希望与历史之间 本书特色 本书是1991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纳丁·戈迪默的散文集,包括文学评论、杂文随笔、演讲及通信等,时间跨度长达几十年,以一位伟大作家的胸...
唐诗三百首汇评-(修订本) 本书特色 在中国的历史文化中,唐诗独树一帜,是中国文 化的瑰宝。唐诗中的一些名篇佳制,流传千载至今仍 脍炙人口、家喻户晓,这就要归功...
莫泊桑随笔选(外国名家散文丛书) 内容简介 《莫泊桑随笔选》系法国作家莫泊桑所著随笔集的**个中文译本。共选择莫泊桑的随笔作品47篇。莫泊桑虽以小说著名,其随笔...
中国近代名人家书选 内容简介 “家书”一般是指父母、夫妻、子女、兄弟姐妹之间、因异地而居,为表达相互关怀、互通各种音讯的往来书信。本书选编家书三百多篇,是一本比...
漂鸟集 本书特色 《漂鸟集》是泰戈尔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上*杰出的诗集之一,它包括300余首清丽的小诗。白昼和黑夜、溪流和海洋、自由和背叛,都在泰戈尔的笔下合...
苏轼词全集-汇编汇评汇校 本书特色 谭新红、萧兴国和王林森编著的这本《苏轼词全集(汇编汇评汇校)》以唐圭璋编纂、王仲闻参订、孔凡礼补辑《全宋词》(中华书局199...
中国近代文学作品选 本书特色 本书选分为诗歌、词、散文、小说、戏剧五个部分,每个部分都选录了相应时期作者的部分作品,按不同时期作者的生年先后次序排列;生平不详的...
中国古典文心-顾随讲坛实录-顾随讲叶嘉莹笔记-(中) 本书特色 《中国古典文心》是20世纪国学大师顾随学问与人生的巅峰之作,由国学大家叶嘉莹精准详实地记录,并珍...
人间词话 本书特色 《人间词话》是中国古典文学批评里程碑式的作品,是著名学者王国维以新观念、新方法对中国古典文学所作的评论,集中体现了作者的文学、美学...
梨花院落 内容简介 <梨花院落>是一部杂感短章的结集,娓娓倾诉作者的乡工情结、亲情师恩、生活记忆和人生感悟。作者杨建平君从豫西山村走来,他的经历,颇多传奇...
传统的幻象-跨文化语境中的王国维诗学 本书特色★十年磨一剑之作 ★学案研究的经典范本★重新认识王国维诗学 本书将王国维诗学放在跨文化的历史语境中进行考察,通过扎...
2014年-中国诗歌精选 本书特色 《2014年中国诗歌精选》是中国作协创研部委托霍俊明编选的一部年度诗歌精选,已经连续编选了19年。内容上,是全国各地诗歌杂志...
茅盾文集-第4卷 本书特色钟桂松编*的《茅盾文集(第4卷多角关系少年印刷工**阶段的故事)》收入中篇小说《多角关系》《少年印刷工》,长篇小说《**阶段的故事》及...
林文月作品1-读中文系的人 本书特色 林文月的散文淡而有味,从自我对世情的慧心体察而发,用细致闲适的笔调描述生活的滋味,自成“似质而自有膏腴,似朴而自有华采”之...
美人心事 本书特色 编辑推荐:作者在书中说:我们这一辈人,在青年阶段.谁没有几本外国小说作为贴心的朋友?蜷曲在灯边床角,拥读黄昏,相伴者,除了梁山好汉、绿林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