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卑与超越

自卑与超越

作者:阿尔弗雷德.阿德勒

出版社: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

出版年:2017-08-01

评分:4.8分

ISBN:9787559407184

所属分类:心理健康

书刊介绍

自卑与超越 内容简介

本书是阿德勒从个体心理学观点出发,阐明人生道路和人生意义的通俗性读物,同时又蕴含着极深的哲理和巨大的学术价值。在本书中,作者提出:我们生活在与他人的联系之中,假如因自卑而将自己孤立,我们必将自取灭亡。

自卑与超越 本书特色

环境的意义不在于束缚,而在于我们的赋予;生命的意义是,跌倒之后,学会如何站起来。本书以心理学的面子和哲学的里子、深入浅出的讲解以及丰富的实证案例,为我们揭示了自卑的根源,通俗易懂、极富操作性。

自卑与超越 目录

**章人生的意义

人生面临的三大问题

社会情感

童年经历的影响

身体缺陷

溺爱

忽视

梦境和早期记忆

培养合作精神的重要性

第二章精神和肉体

精神和肉体彼此间的相互作用

情感作用

精神特征和身体特征

第三章自卑感和优越感

自卑情结

优越感的获得

第四章早期记忆

个性形成的关键

早期记忆与人生态度的关系

对早期记忆的剖析

第五章梦境

过去对梦做出的解析

弗洛伊德对梦的观点

个体心理学方法

人生态度的强化

象征和隐喻

常见的梦

病例研究

第六章 家庭环境的影响

母亲的角色

父亲的角色

关注与忽视

平等的手足关系

家庭排行

长子(女)

次子(女)

老幺(*小的孩子)

独生子

第七章学校影响

教育中的变革

教师的作用

性格培养的重要性

师生关系

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学校里的合作与竞争

儿童发育状况评估

先天因素和后天培养

不同的性格类型

关于教育的几点观察

咨询机构的任务

自卑与超越 节选

人的世界多姿多彩。人类的体验不可能脱离自身抽象地进行,一切体验都必须从自身角度出发,就连*初的体验也不例外。“木头”一词的意义是相对于“人类”而言,而“石头”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要素”。如果有人企图排除事物的意义去思考周围的环境,脱离了他人,将自己孤立起来,其行为于己于人都毫无裨益。一言以蔽之,脱离了生活,封闭自我的一切行为都毫无意义。任何人的存在都不可能脱离现实的意义。唯有通过人类所赋予事物的意义,我们才能进行现实的体验,所以生命的体验不能只局限于事物的特质,而是必须要上升到人类对其意义的解读这一层次。遗憾的是,解读总是存在缺憾,也不可能永远正确,所以意义中永远充斥着谬误。 如果我们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人们很可能无言以对。大多数时候,人们不会让自己在这一问题上劳心费神。但是这一问题的确由来已久,特别是在现代,几乎人人都会碰到这样的问题,比如:“生命的目的究竟是什么?生命意味着什么?”平心而论,他们都是在受到某些挫折后才想起追问这些问题的。如果生活一帆风顺,他们永远也想不起这些问题来。我们常常在生活中会不可避免地遇到这样的问题,所以正确的做法就是直面。如果我们专注于言语以外的行动上,就会发现每个人对于“生命的意义”有着自己的独到见解,并由此显现出来与此相一致的观点、态度、行动、表达、怪癖、志向、习惯和性格特征等。每个人似乎都在按照自己对生命的独特解读而行事。他们先是暗自对世界和自身进行总结,然后再付诸行动。比如,他们会得出这样的论断:“我是这样的,宇宙是那样的。“这些结论都是对自己和生命意义的一种认识。 芸芸众生对生命意义的解读各不相同。如前所述,每个意义的解读多少都存在错误。正是因为没有人知道绝对正确的生命意义为何物,所以任何对生命意义的解读都不是绝对错误的,只能说所有的解释都介于这两个极端之间。不过,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哪些有效,哪些次之;哪些错误小些,哪些漏洞更大;那些合理的解释共同点在哪里,不尽如人意的解释弱点又是什么。我们可以借此明确一个共同的标准和意义,以便对人类社会进行诠释。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记住,这个标准只是相对于人类和人类的目的而言的,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其他真理存在。即使有另外的真理存在,我们对它也是一无所知,所以对人类而言并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自卑与超越 作者简介

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奥地利精神病学家。人本主义心理学先驱,现代自我心理学之父。他曾是弗洛伊德的学生,大力修正弗洛伊德泛性论心理学体系。阿德勒有《个体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对后来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