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5月30日将成为远东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犹如欧洲的巴士底狱事件一般。五卅事件开启了从1925年至1927年这段风云跌宕的历史,中国史学界称之为“大革命”:在逐渐倒向共产主义的激进派学生的领导下,群众性示威活动在城市中展开。其激情澎湃的程度,唯有40年后的“文化大革命”堪与之相比。在1925年5月30日这一天,中国革命从无序的泄愤转入了有目标、有组织之行动的阶段……《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精)》由于尔根·奥斯特哈默著。
1925年5月30日将成为远东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犹如欧洲的巴士底狱事件一般。这一天,中国革命从无序的泄愤转入了有目标、有组织之行动的阶段。作为德国*学术奖——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得主,《世界的演变》作者奥斯特哈默的成名之作,本书从五卅运动着眼,通过对历史的简要阐述,揭示中国革命共产主义转向的必然性。
中文版序
本书的德文版*早是于1997年出版的。我很高兴看到,在时隔20年之后,它能有幸与中国读者见面。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大家在这里看到的是未经修订的原版。我本应通过注释,对书中许多内容加以修正。此外,在本书与我今天从事的工作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相通之处。本书出版后,我的研究方向从中国史转向了全球史。在全球史领域,中国扮演着重要,但并非核心的角色。了解拙著《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部有关“长19世纪”的世界史——的读者想必会懂得,身为全球史学家,我所探寻并尝试论证的宏大关联是怎样的含义。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是一个历史文本,它代表了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特殊视角。该视角如今虽已变得较为罕见,但仍然值得人们予以关注。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社会学视角。这一点在书中并不十分醒目,因为本书是从对历史上的一天——1925年5月30日——的叙述开始的。其缘由如下:本书是《20世纪的20天》系列丛书中的一部。其编纂者的初衷是,通过对这些特定历史日子的描述,对20世纪史的重要脉络加以梳理。当人们问到我,应当选择哪一天作为立足点来观察1949年前的中国史时,我首先想到的是1919年5月4日。但后来我觉得,选择1925年5月30日这一天或许更合适。
这是中国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国主义浪潮开始的日子。然而它并非本书的核心主题,而只是后续阐述的一段序曲。本书以叙事作为开篇,后面的六个章节则以分析作为重点。在这方面,本书沿循了西方研究中国社会与政治问题的一项悠久传统。该传统早在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时就开始了,它在卡尔·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的著作《中国经济与社会》(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Chinas,1931年出版)中得以延续,此后又在以毕仰高(Lucien Bianco)《中国革命的起源1915-1949》(Les origines de la révolution chinoise 1915-1949,1967年出版,英译本Origin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15-1949出版于1984年)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得到了发扬。所有这些著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并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将关注点集中在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上,例如宗教、农业、官僚体制、军事主义等因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书是从一个论点出发展开论述的,该论点迄今在中国和外国仍然经常被讨论,而且并非每一位读者都毫无异议地对其表示认同。它建立在一条假设之上,即论述从19世纪末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的...方法,是将革命与现代化的矛盾关系作为着眼点。我的另一条假设是:在这一时期,“革命”是相对更为重要的因素。早在1958年,我的汉语尊师傅吾康(Wolfgang Franke)在其著作《中国革命的百年》(Das Jahrhundert der Chinesischen Revolution,英译本A Century of Chinese Revolution于 1970年出版)中便以经典方式对这种观点做出了阐述。“革命”在中国并不简单意味着推翻旧的政治制度:先是1911年的清王朝,然后是1948/49年的国民党统治。“革命”更多是对一系列历史进程的概括性定义,在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各个领域,人们都可以观察到这些进程的发展。
但是,这些进程所呈现出的特点是不规律和非对称的。因此,我一直在努力尝试在中国各个地域之间做出划分,并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文中涉及的究竟是中国社会的哪些阶级和阶层。思想同样是革命这一宏大进程的组成部分,为此我特意用了一个章节的篇幅来论述“中国政治的愿景与纲领”。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章节。特别是在这一章中,我尝试通过与欧洲民族主义的比较,来分析中国民族主义的特殊性。我认为,这种做法在今天仍然是有益的。书中的阐述主要是针对1920年代和1930年代,因此乍看上去,这些分析似乎已不再有意义。但是,1920年代和1930年代是对中国的整体历史思维具有塑造性影响的一个时期,在其他许多国家亦是如此。当时形成的一些基础性理念直到20世纪末仍然对世界发挥着重要影响。
衷心感谢出版社促成了本书在中国的出版。特别感谢强朝晖女士,她凭借深厚的德文功底翻译了我的三卷本《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然后又翻译了本书。在我的书中不乏艰涩之处,这给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
2017年5月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茨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之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与世界社会》(China und die Weltgesellschaft,1989年);《亚洲的去魔化》(Die Entzauberung Asiens,1998年)、《殖民主义》(Kolonialismus,2006年第5版)以及《全球化史》(Geschichte der Globalisierung,与尼尔斯·P.彼得尔森[Niels P.Petersson]合作,2007年第4版)。2010年,以《世界的演变》而获得德国...学术奖——莱布尼茨奖。他的下列作品也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世界的演变》(Die Verwandlung der Welt)《中国与世界社会》(China und die Weltgresellschaft);《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Shanghai,30.Mai l925.Die chinesische Revolution)。目前,他正在从事2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6卷本)。。强朝晖,职业译者,译有《中国冲击》《水的政治》等。
出土文献-第二辑 本书特色 本书是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的大型学术集刊。本书为《出土文献》第2辑,由李学勤先生担任主编,收录出土文献研究论文二十余篇,内...
《心由境造:人人都能看懂的环境心理学》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环境心理学的科普书。作者是环境心理学研究者,主要研究环境中的象征
史通评注 本书特色 《史通评注》:从宋代孙何、明代李维桢、郭孔延、清代黄叔琳、浦起龙、纪晓岚,到今人张舜徽、程千帆等荟萃历代考释注评研究成果,打造适合通行的《史...
《鲁拜集》内容简介:“鲁拜”指的是波斯的四行诗体,其中,波斯11世纪的数学家、天文学家奥玛珈音创作的“鲁拜”流传甚广,已成为
《全球转向下的艺术史》内容简介:本书是“OCAT研究中心年度讲座丛书”第三辑,为中英双语读物。本书主要为2017年OCAT研究中心年度
明史研究 目录 前言《明史》抉微《明史》编纂考略《明史》纂修考《明史》的纂修及史学思想万斯同《明史》修纂思想条辨论清初明史馆馆臣的史学思想宋明清儒学派别争论与《...
《也是微云(经典悦读)》内容简介:本书选编了胡适诗歌创作中,尤其是白话新诗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些诗作取材于日常生活,诗体
回忆苗氏家族企业 本书特色 全国政协文史和学习委员会编的《回忆苗氏家族企业》为读者提供了一部有关民族工商业发展的翔实资料。它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了苗氏民族资本的...
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 本书特色 《重构近代中国(中国历史写作中的想象与真实)》作为一项有关近现代中国的历史撰述的研究,某种程度上也折射了过去...
新史学.第8辑,纳粹屠犹:历史与记忆 本书特色 中西史学思想的比较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困难的,是一个迷人又让人困惑的领域。古往今来的史家大多喜好以自身文化进行历史...
血酬定律(中国历史中的生存游戏) 本书特色 “元规则”这个概念比“血酬定律”提出得更晚,也更加深入。这个概念触及了生命、生存资源和资源分配规则三者之间的关系。文...
《中途岛奇迹》内容简介:1942年6月,日本人在太平洋上派出了88艘舰艇组成的庞大舰队,而他们对面的美国舰队,仅有28艘舰艇。即便美
抗日英雄谱-历史永远铭记的抗战面孔 本书特色本书是由新华时政编辑室结合新华社记者的报道、图片、特稿集结而成,所选图片、资料均来作者的历次采访,拍摄,并得到授权。...
1560年的夏日,如果不是有一个装了一条木腿的人闯进法庭,那个真名叫阿诺·迪蒂尔的精明的农民,几乎就说服了图卢兹高等法院的法
抗日战争是中国作为民族国家得以形成的关键一役。在这场国与国、民族与民族进行的总体战争中,汉奸及其政权所致力的统治“正当性
震惊世界的壮举-郑和七下西洋 本书特色 本书讲诉英国学者加文孟席斯提出:发现美洲大陆的人不是哥伦布,*早实现环球航行的人也不是麦哲伦!孟席斯的郑和发现美洲说引起...
路易十四时代(上、下册) 内容简介 简介路易十六时代时当十七世纪中后期至十八世纪前期,与俄国罗曼诺夫王朝之彼得一世、中国清王朝之康熙帝差不多同时。路易十四时代之...
文史资料选辑-第一六五辑 本书特色 中国政协文史馆编著的《文史资料选辑》内容包括:辉煌的十六年——记周总理去世后的邓大姐;一心为中国的爱泼斯坦;我了解的杜润生同...
《人树》内容简介:▲澳大利亚的《创世纪》|扎根于荒野的诗意长卷 ▲澳大利亚冷酷仙境中的田园悲歌 ▲在洪水、火灾、战争、背叛、死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 本书特色 《中国古代社会及其向中世社会的过渡》是何兹全主编的《中国上古社会和政治研究丛书》之一。内容包括:东汉末年城乡经济的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