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5月30日将成为远东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犹如欧洲的巴士底狱事件一般。五卅事件开启了从1925年至1927年这段风云跌宕的历史,中国史学界称之为“大革命”:在逐渐倒向共产主义的激进派学生的领导下,群众性示威活动在城市中展开。其激情澎湃的程度,唯有40年后的“文化大革命”堪与之相比。在1925年5月30日这一天,中国革命从无序的泄愤转入了有目标、有组织之行动的阶段……《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精)》由于尔根·奥斯特哈默著。
1925年5月30日将成为远东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日子,犹如欧洲的巴士底狱事件一般。这一天,中国革命从无序的泄愤转入了有目标、有组织之行动的阶段。作为德国*学术奖——莱布尼茨奖、汤因比奖得主,《世界的演变》作者奥斯特哈默的成名之作,本书从五卅运动着眼,通过对历史的简要阐述,揭示中国革命共产主义转向的必然性。
中文版序
本书的德文版*早是于1997年出版的。我很高兴看到,在时隔20年之后,它能有幸与中国读者见面。需要强调的一点是,大家在这里看到的是未经修订的原版。我本应通过注释,对书中许多内容加以修正。此外,在本书与我今天从事的工作之间,并没有太多的相通之处。本书出版后,我的研究方向从中国史转向了全球史。在全球史领域,中国扮演着重要,但并非核心的角色。了解拙著《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一部有关“长19世纪”的世界史——的读者想必会懂得,身为全球史学家,我所探寻并尝试论证的宏大关联是怎样的含义。
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本书是一个历史文本,它代表了中国史研究中的一个特殊视角。该视角如今虽已变得较为罕见,但仍然值得人们予以关注。我们可以称之为历史—社会学视角。这一点在书中并不十分醒目,因为本书是从对历史上的一天——1925年5月30日——的叙述开始的。其缘由如下:本书是《20世纪的20天》系列丛书中的一部。其编纂者的初衷是,通过对这些特定历史日子的描述,对20世纪史的重要脉络加以梳理。当人们问到我,应当选择哪一天作为立足点来观察1949年前的中国史时,我首先想到的是1919年5月4日。但后来我觉得,选择1925年5月30日这一天或许更合适。
这是中国一场轰轰烈烈的反帝国主义浪潮开始的日子。然而它并非本书的核心主题,而只是后续阐述的一段序曲。本书以叙事作为开篇,后面的六个章节则以分析作为重点。在这方面,本书沿循了西方研究中国社会与政治问题的一项悠久传统。该传统早在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时就开始了,它在卡尔·魏特夫(Karl August Wittfogel)的著作《中国经济与社会》(Wirtschaft und Gesellschaft Chinas,1931年出版)中得以延续,此后又在以毕仰高(Lucien Bianco)《中国革命的起源1915-1949》(Les origines de la révolution chinoise 1915-1949,1967年出版,英译本Origins of the Chinese Revolution, 1915-1949出版于1984年)为代表的一系列著作中得到了发扬。所有这些著作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并不是讲述具体的历史事件,而是将关注点集中在推动历史发展的巨大力量上,例如宗教、农业、官僚体制、军事主义等因素所发挥的重要作用。
本书是从一个论点出发展开论述的,该论点迄今在中国和外国仍然经常被讨论,而且并非每一位读者都毫无异议地对其表示认同。它建立在一条假设之上,即论述从19世纪末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段历史的...方法,是将革命与现代化的矛盾关系作为着眼点。我的另一条假设是:在这一时期,“革命”是相对更为重要的因素。早在1958年,我的汉语尊师傅吾康(Wolfgang Franke)在其著作《中国革命的百年》(Das Jahrhundert der Chinesischen Revolution,英译本A Century of Chinese Revolution于 1970年出版)中便以经典方式对这种观点做出了阐述。“革命”在中国并不简单意味着推翻旧的政治制度:先是1911年的清王朝,然后是1948/49年的国民党统治。“革命”更多是对一系列历史进程的概括性定义,在经济、社会与文化等各个领域,人们都可以观察到这些进程的发展。
但是,这些进程所呈现出的特点是不规律和非对称的。因此,我一直在努力尝试在中国各个地域之间做出划分,并尽可能详细地说明,文中涉及的究竟是中国社会的哪些阶级和阶层。思想同样是革命这一宏大进程的组成部分,为此我特意用了一个章节的篇幅来论述“中国政治的愿景与纲领”。在我眼中,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章节。特别是在这一章中,我尝试通过与欧洲民族主义的比较,来分析中国民族主义的特殊性。我认为,这种做法在今天仍然是有益的。书中的阐述主要是针对1920年代和1930年代,因此乍看上去,这些分析似乎已不再有意义。但是,1920年代和1930年代是对中国的整体历史思维具有塑造性影响的一个时期,在其他许多国家亦是如此。当时形成的一些基础性理念直到20世纪末仍然对世界发挥着重要影响。
衷心感谢出版社促成了本书在中国的出版。特别感谢强朝晖女士,她凭借深厚的德文功底翻译了我的三卷本《世界的演变:19世纪史》,然后又翻译了本书。在我的书中不乏艰涩之处,这给翻译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
2017年5月
于尔根·奥斯特哈默(Jürgen Osterhammel),1952年生,曾在伦敦德国史研究所和弗莱堡大学工作。现为康茨坦茨大学近现代史教授。出版过大量有关18世纪以来的欧亚历史之著作。主要作品有《中国与世界社会》(China und die Weltgesellschaft,1989年);《亚洲的去魔化》(Die Entzauberung Asiens,1998年)、《殖民主义》(Kolonialismus,2006年第5版)以及《全球化史》(Geschichte der Globalisierung,与尼尔斯·P.彼得尔森[Niels P.Petersson]合作,2007年第4版)。2010年,以《世界的演变》而获得德国...学术奖——莱布尼茨奖。他的下列作品也将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世界的演变》(Die Verwandlung der Welt)《中国与世界社会》(China und die Weltgresellschaft);《中国革命:1925年5月30日,上海》(Shanghai,30.Mai l925.Die chinesische Revolution)。目前,他正在从事20世纪的去殖民化史研究,并和入江昭(Akira Iriye)合作主编《世界史》(A History of the World,6卷本)。。强朝晖,职业译者,译有《中国冲击》《水的政治》等。
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编写组编著的《简明中国历史知识手册》包括中国历史名词、中国历史大事记、夏商周纪年表、...
元代的色目商人 本书特色 修晓波编著的《元代的色目商人》内容介绍:色目商人和元朝统治者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元朝统治者为了稳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对色目商人实施一些...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 本书特色 《活着就为征服世界:蒙古帝国史》是关于欧亚大陆游牧民族三千年历史的经典作品。少年丧父的铁木真是怎么率领弱小的游牧民族,力...
旧日影像-西方早期摄影与明信片上的中国 本书特色 《旧日影像》用旧照片去展示中国的历史事件,如“鸦片战争”、“义和团”、“通商口岸”等,对过去大多数只停留在文字...
杨家将的历史和传说 目录 前言**章契丹进攻中原第二章“儿皇帝”石敬瑭第三章“杨无敌”第四章镇守雁门,大破辽兵第五章宋朝收复燕、云的尝试第六章陈家谷口英雄殉国第...
五口通商变局 内容简介 五口通商,实为中国近代港埠都市发展的先声,亦系近代史上的一重大关键,对近代中国社会、生活乃至文化,历史影响甚巨。作者批寻大量极为罕见的中...
从国王到总理:保加利亚末代国王沉浮 内容简介 西美昂,6岁登基,9岁流亡,五十多年海外生涯,64岁把“梦想”变成现实,一夜之间掌握了大权,这不仅对保加利亚人民,...
《近代日本学者对华学术调查与研究》内容简介:本书明治维新后,受对外扩张的国策影响,近代日本学者涉华实地调查十分活跃,涌现出
满学论丛:第三辑 本书特色 赵志强主编的《满学论丛(第3辑)》的主题是清代民族文化。内容涵盖清代民族文化、清代政治制度文化、语言、文献、档案、文学等诸多方面,涉...
近代风雨-一本书读懂近代文明 本书特色姜越编*的《近代风雨(一本书读懂近代文明)/ 全民阅读中华文明史系列》以1840年**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
1911-潮打危城第一波 本书特色 当代著名学者林贤治先生重新回顾辛亥革命前后那段云谲波诡的历史,对辛亥革命发生前的准备条件、辛亥革命的意义、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旧城的再造”与“公民的生产”构成《再造城民:旧城改造与都市运动中的国家与个人》两个前后呼应的部分,既记录了平城全面城市
《邓广铭全集(共10册)》内容简介:邓广铭(恭三)先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在20世纪中国史学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被誉为“宋史泰斗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4)东汉末年篇 本书特色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4?东汉末年篇》是漫画家肥志编绘的历史漫画系列续作第四卷。“如果历史是一群喵”系列以喵咪+历史故事...
杭州地名故事 本书特色 地名是人们赋予自然地理实体和经济地理实体的名称,是人类社会出现后产生的一种社会现象。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时刻在接触地名,使用地名。韩兢编...
山海经 内容简介 《山海经》是先秦古籍,是一部富于神话传说的*古地理书。它主要记述古代地理、物产、神话、巫术、宗教等,也包括古史、医药、民俗等方面的内容。《山海...
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 康乾盛世研究丛书(2008/8) 内容简介 《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为《“康乾盛世”研究》丛书之一。《多元视野下的清代社会》以“康乾盛世”...
所谓“超社会体系”,对应的是我们现在以“民族国家”和“世界”为两极的固化时空观和世界观,它介于社会共同体与世界之间,是一
蒋百里(1882—1938),名方震,浙江海宁人。民国著名军事学家、军事教育家、文学家、翻译家。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后赴德国
山海经-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 本书特色李润英、陈焕良译注的这本《山海经(典藏版阅读无障碍本)(精)》是中国志怪古籍,大体是战国中后期到汉代初中期的楚国或巴蜀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