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为初学古汉语的读者写的。为了把比较枯燥的古汉语常识介绍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作者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来谈古汉语常识,通过一问一答,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本书汇集了名师几十年古汉语教学与研究的心得,是一本初学古汉语难得的入门书。
《小书馆》系列丛书,主要收入近代以来绝版或者版本稀少、至今仍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小书,以文史为主,兼及其他。这些“小而可贵的书”,都是以大手笔写小文章,虽然没有“大书”那般洋洋洒洒的旁征博引,但见肉见骨的精华,令人受益匪浅。它们不因时间而消逝,历久弥新,书香满口,为一般读者可读、可懂、可藏。
n
自首辑出版以来,受到读者的喜爱和好评,一直居于各大网店图书畅销榜。《文言浅说》获中宣部、中央电视台、中国图书评论协会推选“2015中国好书”,为28种“2015中国好书”之一;《国文趣味》入选2015年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向全国青少年推荐百种图书;《学诗浅说》入选凤凰网周榜榜首图书、百道好书榜,获共识网2014年度“十佳好书”,入围《新京报》2014年度好书提名;《中国政治二千年》入选百道好书榜。
这本小书是为初学古汉语的青年同志写的。我们设的读者对象是:高中学生和大学低年级的学生,具有同等文化程度的中小学教师和干部,也可以用作自学古汉语的参考。
目前古汉语的教科书和参考书已经不少了。为了避免重复,我们不打算再对古汉语常识做一般的系统的介绍,而是努力使这本小书更加实用一些。也就是说,对于一般书上都已讲到的基本知识,我们只做了一些简要的叙述,而对初学古汉语的青年同志经常产生疑问,但在一般书上却又谈得不多的一些问题,则作为重点来谈。根据我们在高等学校从事古汉语教学的体会,解决这些问题,对于提高青年同志的古汉语水平是有帮助的。在这些问题上我们谈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这些看法都是不成熟的,谈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同时就正于专家和广大读者。
通常人们都觉得古汉语常识比较枯燥。有没有办法把它谈得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为更多的读者所接受呢?我们在这里做了一个尝试: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来谈古汉语常识,通过一问一答,由易及难,由浅入深,把讨论逐步引向深入。这种尝试是否成功,要请广大读者来评判。
本书各讲(**讲除外)后面都附有练习题。做这些练习题时,可能要稍微动动脑筋,如果有条件的话,*好能查阅一些有关的书籍。我们觉得,自己动手动脑来解决问题,是学习古汉语的一种基本训练。练习的答案附在全书的*后。本书的前面几节,曾在河南师范大学函授部编辑的《函授通讯》上连载过,得到了河南师范大学许钦承先生的热情鼓励和帮助。在本书出版时,又承周祖谟先生为我们题写了书名,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作者
1980 年 10 月于北京西郊
多读、多想、多记
陈老师:(稍稍思索了一下)依我看哪,要学好古代汉语,首先就得多读、多想、多记,离开这“三多”,是不可能学好的。
小王:我听爷爷说过,他小时候念私塾就是成天的背。开始,连背的是什么内容都不知道,后来背得多了,就慢慢懂得了一些。
陈老师:是啊,从前私塾里读古文都是这么读的。这就是所谓“置之庄岳之间”的办法。这是《孟子》上的一句话。孟子给人打过一个比喻,他说:要教楚国的小孩子说齐国话,用什么办法呢?zuihao是让他在庄岳(齐国的街名)之间住几年。这样,即使你天天打他,让他说楚国话,他也不说楚国话而说齐国话了。这说的是环境对学习语言的重要性。我们不能再回到先秦时期去生活了,但天天读古书,也就和天天跟古人说话差不多。这样,自然而然地就能学会文言文。——不过,这种办法,显然是一种笨办法。我们今天还有许多其他的科学知识要学,怎么可能整天来背古文呢?而且,语言是一种有规律的东西,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知识,就是人们对于语言规律的总结。我们完全应该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这对我们学习古汉语是很有帮助的。但是学习这些知识仍然要以多读古代的作品作为基础。在这一点上,学古汉语有点和学外语相似:学习外语,一定要学语法,要记单词,但更重要的是多听多说多看。从来没有一个人是光学语法或光背字典就学会了外语的,学古汉语也是如此。
但光是多读还不够,还要多想。我经常碰到这样的情况:两个学生,同样地在课堂上学了十来篇古文,而且对这十来篇古文都读得比较熟,能够翻译出来。但其中一个学了以后还能看懂课外的一些古文,另一个就光会这十来篇。这是什么原因呢?就因为一个是边读边想,一个是只读不想。读古文的时候,囫囵吞枣,只懂大意,不求甚解是不行的,那样往往连大意也会弄错;光记结论,只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也是不行的,那样做的结果也往往是一知半解。举例来说,你们还记得蒲松龄的《狼》那篇文章吗?那里面有一句话说:“其一犬坐于前。”你们原来是怎样理解的?
小王:我原来以为是一条狗坐在前面。这就是您所说的不求甚解,结果连大意也弄错了。
小张:我原来也不懂。后来听老师讲了,才知道这句子中的“犬”不是主语,而是名词作状语,“犬坐”就是“像狗那样坐着”。
陈老师:小张说得很对。但我还要追问一句,为什么把这句话理解成“一条狗坐在前面”就一定不可以呢?当然,从上下文看,说的都是狼,没有说狗,这是一条理由。但除此以外,从句子本身看,还有没有理由呢?
陈老师:(两个学生回答不出来。陈老师启发说)如果是“一条狗坐在前面”,那么,前面那个“其”字有什么用呢?
小张:也可以理解成“其中”吧?
陈老师:好,那就让我们来比较一些同样的句式吧。像《庄子·山木》中说,有两只雁,“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苏轼《石钟山记》:“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这里的“其”,都是“其中”的意思。在“其一”和“其一二”后面,都没有名词,也没有量词。也就是说,既不说成“其一雁”、“其一二石”,更不说成“其一只”、“其一二块”。这和现代汉语的表达法是很不一样的。了解了这一点,就会知道,“其一犬坐于前”这句话,即使不联系上下文,也不应该把“其一犬”连读,而只能理解成“其一(指狼)犬坐于前”。你们看是不是这样呢?
小张:啊,原来是这样。看来,读书真得动脑筋啊!
陈老师:(点点头)对了。用一句古话说,就是要能够“读书得间”。读书时要善于发现其中的问题。有了问题,又通过自己的钻研或请教别人而解决了问题,你就增长了知识。不仅学古汉语是这样,学习别的东西也是这样。
至于多记,那就不用多说了。学习古汉语,在理解的基础上还要记一些,背一些。要在脑子里装几十篇古文、几十条语法规则、几百个常用词。这就得下苦功了。当然,记忆也有一定的方法,这你们自己可以去总结。
蒋绍愚(1940—),浙江富阳人,guojia级有突出贡献专家,guojia级教学名师。现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国学研究院导师,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教授。主要著作有《古汉语常用字字典》(统稿)、《古汉语词汇纲要》、《唐诗语言研究》、《近代汉语研究概要(修订本)》、《汉语历史词汇学概要》、《古代汉语》(合编)等。
李新建(1937—),山东郓城人。毕业于河南大学。后执教于郑州大学,为文学院副教授。其间曾到北京大学俢习古代汉语。数十年来,一直从事古代汉语和汉语词汇史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主要著作有:《郑州古今》、《成语和谚语》。
料理,如何在過去五千年演化而來?以全球為觀察視角,以帝國為分析核心,探索「料理」的演化之道!人類不僅是社會的動物,也是煮食的動物。而「料理」這件事在過去五千年來...
北京的胡同 本书特色 本书是畅销10万余册的1992年版《北京的胡同》一书的图文珍藏版。书中全面详细地介绍了北京胡同的历史、布局、建筑、命名、佚闻趣事,及其与之...
著者邰明姝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曾为媒体从业者,职业公益人。深度自然爱好者,长期关注并参与中国民间环境保护事业。坚持用照片、文字、视频等多种方式记录自然,曾担任多...
老北京岁时风物:(北平岁时志)注释 本书特色 ★16开精装,北京日报出版社出版★《北平岁时志》,张次溪后人张叔文授权版本,是目前首部从年月日的角度,系统全面梳理...
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1900-1937)-修订译本 本书特色 《跨语际实践:文学、民族文化与被译介的现代性(中国 1900-193...
江户风俗绘本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 书中浮世绘风格插图居多,再配以诙谐的江户风格的解说文,读起来生动有趣★ 书中记录的很多风俗源自中国...
王力(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著名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
古汉语常用词词典(双色缩印本) 本书特色 全书共收单字10000多个,词目20000余条,具有注音、释义、举例、提示、辨析、插图等多个功能项。古汉语常用词词典(...
汉语:悠久汉语历史(四色) 内容简介 中华文化也叫华夏文化、华夏文明,是中国各民族文化的总称,是中华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汇集而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
名篇品读三千年2 本书特色 《名篇品读三千年(第2辑):中国历代文化经典讲座》:呈现中国文学精品,浓缩古典文化精华。此书博采众家之长摒弃艰深晦涩的文字表达语言通...
中国传统交通习俗-车马 溜索 滑竿 本书特色 《中国传统交通习俗:车马·溜索·滑竿》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国传统交通习俗-车马 溜索 滑竿 内容简介 简介中国...
老行当-垂钓从前 本书特色 米兰,昆德拉认为,对过去记忆的丧失,将俊“人史得比大乞还轻,会高高地飞起,离别大地亦印离别真实的生话。他将史得似真非真,运动白由而毫...
(精)中国民族服饰博览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云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服饰艺术研究专家孙琦等编辑研究★ 本书荣获第二届全国优秀艺术图书奖三等奖(中华人民共和国...
每天一堂国学必修课 本书特色 “国学”,顾名思义即为中国之学,中华之学。从狭义上讲,国学是指以儒学为主体的中华传统文化与学术。从广义上说...
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 本书特色 1888年,23岁的W.B.叶芝编写了一部爱尔兰传说故事集《凯尔特乡野叙事:一八八八》,用诗人的纯真热情,整理归纳出凯尔特传...
章太炎国学讲义 本书特色 收录章太炎先生1922年及1935年两次公开讲学记录,较系统地展示章氏深厚的国学素养,诚为国学爱好者厦研究者必读之书。《国学概论》本书...
不可不知的300部国学名著 本书特色 《不可不知的300部国学名著》:文化是人的精神脊梁,能更好地展现一个人的气质与魅力。国学名著就是历史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
这就是法国 本书特色 启迪心灵的文化读本方便实用的旅游指南 本书是对法国社会核心精神的精确描述。——《纽约时报》书中充满了新奇有趣、不为人知的(当然也包括常识性...
汉代文化特色及形成 本书特色 ★ 杨树增教授呕心沥血历时七年才完成的宏编巨制,全书分为五编,共三十四章一百零一节,90多万字★ 抓住汉代文化的主要构成要素及其有...
道家文化面面观 本书特色 人们期盼的21世纪,终于到来了。从时间的流动来说,本没有什么世纪的划分,也没有必要期盼什么新世纪。但是,从人类历史的发展看时间,才真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