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很流行疗愈系书籍,这些书旨在为那些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身心俱疲的人带来些许温暖慰藉。但是尼采却从来不试图给人安慰,不仅如此,他反倒极为严厉地鞭策着人们。今时今日,人们都为了享受无忧无虑的安逸生活而竭尽全力,可是尼采却说:“要活在险境当中!”“不要期待你的命运一路坦途,而应该希望它残酷多舛!”不期待安慰和同情,不要脆弱的意志,为了自身的提高和强化,我们需要痛苦而艰辛的生活。无所畏惧的意志,这才是尼采希望人类所具备的。当今世界,处处都在上演残酷的竞争,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应该以怎样的态度生存下去,想知道我们的社会应该进行怎样的变革,那就有必要聆听尼采的箴言。
做个贪求安逸的“末人”?!还是做个气度不凡的“超人”?!尼采认为现代人因为过于崇尚安乐而变得弱不禁风,略微遭受一点困苦,就牢骚满腹,即使面对很小的挫折,也会做出夸张的反应。对于为了迎合社会、为了追求安乐而急功近利的我们,走在时代前面的超人尼采发出呐喊“成为你自己!”成为自己,做自己人生的主人。做一个高贵且有气质的“超人”!成天忙忙碌碌为生活而奔波,有时会产生质疑“我为什么要这样活着?”“这样活着,对吗?”如果你问19世纪的哲学家尼采,人生的苦恼是什么,那他会怎样回答你呢?尼采会回答你说“活得危险一些!”“不要指望你的命运会平坦无忧,要希望更加残酷的生活。”并且还会加上一句,“爱上自己的命运吧。”“超人讲座”就是由那些我们在人生旅途中不得不提出的10种质疑,以及尼采对此给出的答案构成的。当你抱怨道“我的人生为什么就这么艰难坎坷”时,尼采会答道“轻藐那些安然无恙的生活”,当你为寻找人生的意义而苦恼时,尼采会告诉你“人生的意义只有在无法产生那种质疑的状态下才能得到答案”。这就说明,尼采要求的绝非希望得到慰劳及同情的软弱的精神,而是要求我们为高扬自身,而要求痛苦艰难的命运的“超人”精神。在这整个社会都围困于激烈的竞争之中的时代,如果你是一个在我们该怎样生活,我们的社会应该朝哪个方向改革等问题而苦恼的人,规劝你不妨倾听书中尼采所说的一番话。有待我们思考的人生问题·我的人生怎么会这么累?·怎样活,才能活得有意义?·怎么没有一件心想事成的事呢?·怎样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如果我不相信神,就会变得不幸吗?·人活着,就一定要有信念吗?·艺术可以改变生活吗?·死亡真的是一件可怕的事吗?·活得像自己,意味着什么?·怎样才能突破自己?
人生是摇摆于欲望和倦怠之间的钟摆某些哲学家认为生活本身就是痛苦,亚瑟·叔本华就是其中的代表人物。其实,在哲学出现之前就已经存在的大部分宗教也把我们的人生看作苦痛。这一点,从基督教把今世比作泪谷,佛教称人世为苦海就可见一斑。其实完全不用放大到哲学和宗教范畴,几乎每个人都一度觉得人生道路遍布荆棘。我也有很强的厌世倾向,哪怕碰到一点儿困难就会感叹人生充满苦痛。前面提到,叔本华对于活着为何如此痛苦进行了深入彻底的研究。他用一句话论述了人生的本质。人生如同摇摆于欲望和倦怠之间的钟摆。人是一种拥有无限欲望的存在。对美食的欲望,想拥有美貌异性的欲望,读好的大学、找好工作的欲望,希望子女取得好成绩的欲望,等等。欲望由始至终支配着我们的人生,我们为了满足欲望而努力。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我们就会觉得痛苦,但是即使欲望得以实现,满足感和幸福感也不会持续很久。在没有欲望的前提下,满足感和幸福感自身是无法独立存在的。换言之,满足感和幸福感来自于欲望被实现的过程,所以在欲望得以实现的瞬间,它们就开始消失了。例如,我们很想吃炸酱面,当终于吃到的时候,我们会觉得幸福。但是这种幸福感仅仅存在于这个欲望得以满足的过程中,伴随着饱腹感的出现,幸福感开始消失,厌倦随之而来。这种厌倦会持续很久,直至刺激我们欲望的新的事物出现,只有新的欲望才能消除这种厌倦感。然后,我们会再次由于欲望得不到满足而痛苦。通过孩子玩玩具的情景便很容易理解叔本华的观点。看到诱人的玩具,孩子会产生拥有玩具的欲望,于是便央求父母买,有时候还会因此受到责备。可是,即使是又哭又闹好不容易才拿到手的玩具,对于孩子来说,因此而产生的幸福感也只不过是一瞬之间的事情。不管多昂贵、多好玩的玩具,过不了一个月,他们就会玩腻了。玫瑰色的幸福感消失,孩子被灰色的厌倦所笼罩。于是他们开始跟父母耍脾气,觉得无聊,缠着父母陪他们玩。看到电视里比自己的玩具更好玩的新玩具,便又会产生占有欲望。看到孩子们的这个样子,就无法不对叔本华的“人生如同摇摆于欲望和倦怠之间的钟摆”这句话产生共鸣。这种现象难道只出现在孩子的生活中吗?其实,大人与孩子的生活从本质上来说是一样的,只是欲望的对象不同罢了。孩子们渴望的是玩具,而大人们渴望的则是更富足的生活、更漂亮的异性,住小房子的人则想要更大、更舒适的公寓。如果欲望得不到满足,就会慨叹自己处境的不堪,倍觉痛苦。可是,即便经历千辛万苦,*终得到梦寐以求的公寓,那种满足感也不会持续很久。我们很快就会对新的公寓提不起兴致,再次被厌倦吞噬,新的欲望来袭,我们开始想拥有更大、更舒适的居住空间。……
朴赞国,本科及硕士毕业于首尔大学哲学系,德国维尔茨堡大学博士。现任首尔大学哲学系教授,并担任首尔大学哲学思想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以尼采和海德格尔为主的存在主义哲学。最近致力于钻研佛教与西洋哲学的比较。2011年,凭借《元晓与海德格尔的比较研究》获第五届“青松学术奖”,2014年凭借《尼采和佛教》获第五届“元晓学术奖”。主要著述有《田间路上的思想家,海德格尔》《海德格尔是纳粹吗?》《内在目的论》《关于姬儿~德勒兹的》等等。另外还有《尼采Ⅰ,Ⅱ》《尼采全集16:遗稿(1882年7月~1883/84年冬)》《朝霞》《悲剧的诞生》《反基督》《象征形式的哲学》等多部译作。王宁,毕业于韩国延世大学国语国文系,韩国文学硕士。从事翻译工作多年。译有《库勒巴尔男爵的城堡》《闹闹腾腾的蔚蓝小区》、悦读版文学名著系列、姜草漫画《魔女》等三十余部作品。
思想史研究.第二辑:共和主义--古典与现代 内容简介 本刊为复旦大学思想史研究中心主办的思想史研究辑刊。内容以研究性论文为主,兼及学术评论、书评及其他相关撰述,...
这本集子收入了作者十几年来的一些论文,绝大部分是1992年回国后写的。除了五篇还在等待出版之外,大多已发表过,散见于各种书刊
精英的兴衰 本书特色 从西方思想史的角度看,由帕雷托(Vilfredo Pareto)、莫斯卡(Gaetano Mosca)和拉斯韦尔(Harold D. la...
清代道咸同时期理学学术与思想研究 专著 车冬梅著 qing dai dao xian tong shi qi l 本书特色 车冬梅编著的《清代道咸同时期理学学术...
经学历史 本书特色 《经学历史》原为皮锡瑞著,介绍经学在中国古代发展演变的历史,条理清晰,观点鲜磺,可视为了解经学史的入f]书。周予同为之作注释,补充了大量资料...
逻辑研究-第二卷 第一部分(修订本) 内容简介 本书全面介绍了现象学研究与认识论、本质性的区分、对赋予含义的行为的特征描述、含义体验的现象学内容和观念内容等内容...
理想国 本书特色 ★回答人生终极一问:如果好人不易当,我们为何还是要做个好人? ★古希腊哲学家、思想家柏拉图代表作 ★以斯灵斯校勘本为底本,遵照“字对字”原则,...
《〈地藏菩萨本愿经〉讲记(双色典藏版)》内容简介:《地藏菩萨本愿经》又称《地藏本愿经》、《地藏本行经》、《地藏本誓力经》。
国学启蒙宝典 内容简介 编者选取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增广贤文》《名贤集》和《千家诗》集成了这本“名副其实”的《国学启蒙宝典》。这些经典,...
韦伯作品集——古犹太教(11) 内容简介 一个令所有对世界历史特别是对宗教文化感兴趣的人觉得难以理解的问题就是:古犹太教的神耶和华,不仅不保卫自己所选择的民族(...
《中国文字学》是陈梦家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授的《中国文字学》课程的讲义,手稿未曾发表。虽说是六十多年前的旧讲义,有些见解已然
儒门修证法要 本书特色 作者从儒家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这个角度出发,分步解析如何修止、修定、修静、修安、修虑、修得...
《傅佩荣解读易经》是一本“可以看得懂的《易经》”。《易经》位列《十三经注疏》之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最为古老而又成熟的伟大
学问中国 内容简介 我们特别邀请了8位有代表性的著名青年学者分别从各自思想领域表达了他们在建设新一代中国的思想学术时所思考的部分重要问题和各自富有创造性的观点。...
曾国藩修身经 本书特色 凡能成大事者,无不从修身开始讲述曾国藩修身立志的生存哲学还原一个历史上真实的曾国藩曾国藩修身经 内容简介 《曾国藩修身经》是一本讲述曾国...
王阳明与禅学 本书特色 本书原名《达摩与阳明》,共分六章。*章论及王阳明的学问素养与禅之关系,检核王学之要素;第二章论及老庄哲学与禅学之关系,阐明老禅之宇宙观与...
传播与伦理——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 本书特色 《传播与伦理:大众传播中的伦理问题研究》从选题到内容安排都是本人独立确定的,写作过程中,我的研究生谭平剑帮我写...
修剪生命的荒芜 本书特色 本书是“星云大师人生修炼”系列丛书之一。作者星云大师在本书中通过讲故事的形式,谈为人处世的道理,比如,应积极看待生命、正确对待金钱与财...
《印順法師佛學著作全集》囊括了當代佛學泰斗印順法師的全部佛學著作,共分為23卷,計800萬字,內容涵蓋印度佛教、中國佛教之教史
周易解题及其读法 本书特色 《周易解题及其读法》初版于1931年,为王云五主编“国学小丛书”之一种,系钱基博先生为初学者而作,为《周易》入门之名著。内容包括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