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道答案

历史知道答案

作者:夏昆

出版社:鹭江出版社

出版年:2017-08-01

评分:5分

ISBN:9787545913873

所属分类:历史文化

书刊介绍

历史知道答案 内容简介

本书是夏昆老师*新的历史点评文集。夏昆老师的文字,幽默却不戏谑,既呈现正史中的乱弹,又展现野史中的真相。作者对历史的解读犀利、独到又不偏颇,通过深挖细剖历史的细节,以符合时代特点的语言和观点,使读者拨开云雾见月明。夏昆说历史,说前朝兴衰的往事,说各个时代的缩影,说人性的善恶真相,也说今人要学的处世之智和立世之本。

历史知道答案 本书特色

1.读史阅世、读史明智、读史育人、读史资政。夏昆老师的《历史知道答案》让您开卷有益,让您读史而立世。
2.本书作者夏昆老师是2015年度中国诗词大赛第五期擂主,文史知识渊博,曾出版过《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中国*美的语文》,广受读者喜爱。
3.夏昆老师的读史既不同于正史的严肃晦涩,也不同于八卦、戏说的杜撰、漫无边际,而是兼具史学的严谨和文学的趣味。书里不时闪现出来的许多锐利见解和生动流畅的议论,不但给读者的思想观念造成一定冲击,而且在对历史的照察和体悟方面予人智慧的启迪。

历史知道答案历史知道答案前言

序:历史有答案
弗朗西斯·培根说:“读史使人明智。”
克罗齐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
鲁迅说:“二十四史,二十四姓家谱而已。”他还说,中国历史每页都藏着“吃人”两个字。
打开电视,与历史相关的影视作品,大多不是戏说,便是神剧,或者穿越与宫斗齐飞,秘史与权谋争艳。古代的历史为现代的影视圈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后者可以拿来毫无顾忌地对今天的观众“放毒”。
二十年前,我开始读史,之前之中以及之后我都在不断地问自己:除了读书人应该读书的原因之外,我读史*重要的原因是什么?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也一直在寻找问题的答案。
后来我终于明白,也许,我就是想在历史中寻找答案。
曾经有朋友善意地提醒我,中国历史中毒素不少,阅读的时候要注意解毒。随着阅读的深入,我对这一点是深有体会的。《汉书》之后,史书修撰逐渐为朝廷垄断,基于权力的历史,其核心肯定是权力的争夺史。帝王将相,皇后妃嫔,外戚内宦,乱纷纷你方唱罢我登场;阴谋诈术,三十六计,宫斗心机层出不穷。看中国历史,很容易看成一部丛林史,一部杀伐史,甚至一部厚黑史:
刘邦厚颜无耻,狡诈多变,*后却荣登大宝;
项羽残忍凶狠,杀人无数,却赢得后人同情;
范雎玩人丧德,睚眦必报,居然位极人臣;
石奋不学无术,全靠谄媚,居然家族五人担任二千石;
张耳、陈余从金石之交始,至不共戴天终,所谓友谊,也经不起一个将印的试探……
史书中充满了人性的黑暗与残忍,狡诈与凶暴。因此,鲁迅先生说中国历史每页都藏着“吃人”二字是有道理的。也就难怪在很多导演、编剧眼里,中国历史就是一部权谋史,一部宫斗史,甚至一部厚黑史。
但是,黑沉沉的书页里,仍然掩不住会透出一些亮光:
文翁兴学巴蜀,将当时几乎还处于蛮荒之地的四川变成文教兴盛之地,为后世的李白、苏轼提供了生长的沃土;
丙吉抗颜天威,以死保护皇孙,在腥风血雨的巫蛊之乱中站立出了一个人的形象;
季布能屈能伸,一诺千金,让人知道何谓大丈夫;
田横五百壮士义不帝汉,从容蹈海,千载之后,仍然感动着著名画家徐悲鸿;
曹参萧规曹随,绝不扰民,这与有些政绩官员急功近利,导致民怨沸腾相差何啻天壤……
这让人想起鲁迅先生在《中国人失掉了自信力了吗》中所说的: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虽是等于为帝王将相作家谱的所谓“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们的光辉,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而更让我掩卷浩叹的,是那些挣扎在历史大潮中的一个个鲜活却渺小的人物:
晁错力主削藩,皇帝起初对其言听计从,但当七国之乱爆发,位高权重的他也只能成为替罪羊,朝衣东市,让人兴黄犬东门之叹;
贾谊年少英杰,才高于世,但在一个论资排辈的社会里,他却没能熬出头,《鵩鸟赋》一语成谶,预示其悲凉人生;
萧何与刘邦布衣之交,又是刘邦夺取天下的首功之臣,但为避免皇帝猜疑,也必须给自己蒙上污名,以此避祸;
李陵提步卒不满五千,身践王庭,横挑单于,兵败投降,却被诛杀满门,更成为后世所谓叛臣的代称……
仍然套用鲁迅先生的话说,祖先留下的大宅子,徘徊不敢进的是孱头,放一把火烧光的是昏蛋,欣欣然蹩进卧室吸鸦片的则是废物。
我想,这就是历史的答案。
所有的问题,都是有答案的,只不过有些答案是错误的。
历史有权谋,有宫斗,有心机。
但历史不是权谋,不是宫斗,不是心机。读史若只看到这些,甚至沉醉于这些,无异于吸毒。
历史是一种亮光,他让我们看到长河中挺立的礁石,不为潮流所动,沉默地坚持着,如山,仰之弥高;
历史是一种亮光,他让我们看到无数呻吟在车轮下的“小”人物,让我们看到他们的渺小与无奈,激发出我们作为人的内心的恻隐与悲悯。
历史就是这样的一种光,在黝黑的夜晚,照亮我们脚下光荣的荆棘路。
这本书的出版,首先感谢鹭江出版社的董曦阳编辑,是他说服我将二十年来读历史零星写下的一些感悟结集成书出版,也感谢本书的责任编辑李丹丹,不辞辛劳帮我修改拙作。本人的专业并非历史,读史纯粹是业余爱好,书中观点纯属个人意见,书中也不免有错谬之处,见笑于方家,望各位朋友见谅。
夏昆
2017年6月29日星期四

历史知道答案 目录

1.时无英雄,遂使竖子成名
2.重要的不是正义而是政权
3.快意恩仇还是睚眦必报?
4.阴谋家陈平
5.血浓于水 利浓于血
6.生存还是死亡 这是个问题
7.三个好朋友的苍凉人生
8.小人的复仇
9.那些犯二作死的官二代
10.老炮儿和新贵的恩怨情仇
11.汉武帝家的女人们
12.我是坏人,你放心
13.不能跟着领导一起糊涂
14.我的地盘我做主
15.新官上任不点火
16.意识形态的二皮脸
17.2000年前的严打风暴
18.嘴皮子 枪杆子 印把子
19.没能熬出头的大师
20.必然的替罪羊
21.李陵日记
22.异化成甲虫,或者野兽
23.有礼貌就是好孩子
24.“老实人”的机心
25.蓝颜祸水
26.培养出李白苏轼的汉代校长
27.完美男人
28.宁愿相信有报应
29.权力游戏——一场致命的高利贷游戏
30.漫话大臣
31.小人
32.要人命的“个性解读”
33.*可爱的人
34.高危职位
35.犯我强权者 虽远必诛
王莽身后的女人

历史知道答案 节选

快意恩仇还是睚眦必报?
“快意恩仇”是个很让人向往的词,这个词不是成语,多见于武侠小说,意思是有恩报恩,有仇报仇。这个词和大块吃肉大碗喝酒一样,基本上成为侠客或者江湖好汉的标配。但是,历史上有几个被称为快意恩仇的人,其行事做派却让人感觉颇有些不快。战国时曾经当过秦国相的范雎就是其中一个。
范雎是魏国人,家境贫寒,本来想用自己所学游说魏王,但是家里穷没有钱,无法接触魏王,所以只好侍奉魏王的中大夫须贾。
须贾受魏王的派遣出使齐国,齐王听说范雎很有才能,就派人给他送来金十斤以及牛酒,范雎推辞不受。须贾知道这事之后大怒,认为范雎一定是把魏国的机密出卖给齐王才得到这样的报偿。回国之后,把这件事告诉了魏国的相魏齐。魏齐听说之后,派人痛打范雎,打断了他的肋骨,打掉了他的牙齿,范雎被打得昏死过去。魏齐命人用席子裹了范雎,扔到厕所里。宾客喝醉了,就撒尿在范雎身上。
范雎醒过来之后,请求看厕所的人把自己放出去。看守趁魏齐喝醉的时候请求把厕所里面的“尸体”扔出去,魏齐答应了,范雎终于捡回了一条命。从此之后,他改名为张禄,在朋友的帮助下,逃到了秦国。
到了秦国的范雎终于时来运转了,他以三寸不烂之舌得到了秦昭王的信任,先被封为客卿,然后被拜相,之后又被封为应侯。秦王对其大加赏赐,他到封地的时候随从的车有一千多辆,家里的珍宝多得超过了秦王。
在离开魏国的时候,范雎就改名叫张禄,所以魏国只知道秦国的应候、相国叫张禄,却不知道这就是他们以为已经死了的范雎。后来,秦国决定攻打魏国,魏国听说之后,就派须贾出使秦国,请求秦国罢兵。须贾到秦之后,住在旅舍里,范雎知道之后,就换上老百姓的服装,来见须贾。须贾见了范雎之后大惊:
“你还没死?”
范雎告诉了他自己被朋友救的事情,但是却没有告诉他自己现在的身份。须贾问他:
“你现在何以为生?”
范雎说我给人打短工。须贾信以为真,很是可怜他,于是留他吃饭,不无同情地说:
“没想到你现在这么艰难啊!”
于是拿出自己的一件绨袍赠给他。又提到了自己出使的事情。问范雎:
“我听说现在秦相张禄是秦王*信任的人,您有熟人认识张相国的吗?”
范雎说:
“我的主人跟他很熟,我也去谒见过他,我带您去见他吧。”
须贾十分高兴,但是又犯难地说:
“我的车坏了,作为外交使节,我出门不能没有车。”
范雎说:
“这好办,我为您借一辆。”
于是,范雎回去,驾车过来接须贾,并亲自为他驾车,到相府门口。认识范雎的人一看见这阵势,都吓的躲了起来。须贾还奇怪这是怎么回事。到了门口,范雎说:
“请让我进去通报一声。”
于是就下车进门。可是这一进去之后,很久都没有出来,须贾等得不耐烦了,就问看门人:
“范先生怎么还没出来?”
看门人说:
“哪里有什么范先生啊?”
须贾问:
“刚才进去的是谁?”
看门人说:
“他是我们的相国张先生啊!”
须贾这才知道自己上当了,于是脱下上衣,请守门人带路,膝行进入相府。范雎把须贾大骂了一顿之后说:
“你有三罪:**:误以为我通齐国而向魏齐告发我;第二:魏齐派人殴打侮辱我,你不制止;第三:我昏死过去的时候,你还撒尿在我身上,于心何忍!但是,我之所以没有杀你,是因为你还送了我一件绨袍,有一点故人之情。”
须贾只好在阶下顿首谢罪。
须贾要回国的时候,到范雎那里辞行,范雎大摆宴席,广请宾客,让须贾坐在堂下,在他面前摆着青草,让两个囚犯抓住他,象喂马一样逼着须贾吃。范雎一边吃一边骂:
“替我告诉魏王,叫他马上把魏齐的头给我拿来,不然,我马上发兵屠你们的都城大梁!”
须贾回去之后,告诉了魏齐,魏齐只好四处躲避,*后被迫自杀。

历史知道答案 作者简介

夏昆,《在唐诗里孤独漫步》《温和地走进宋词的凉夜》《中国最美的语文》作者,2015年度中国诗词大赛第五期擂主。七零后,早生一年就成六零后,本想做音乐,因考了师范而只好当老师,毕业后开始教一群七零后。现在成天跟一群零零后厮混,于是发现教育浪漫的事就是孩子长大我变老。爱看电影,爱听音乐,有时间也写字。写了不少文章,出了几本书,多染指教育、历史、音乐、电影、诗词,但想出的不是书,而是专辑。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