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 192个呆萌甲骨文,8大系统分类讲解,用象形之美让孩子爱上中国字!
l 16开超大识字卡,四色精美印刷,方便孩子在家认读,同时也适合学校、教育机构做为教学用具使用!
l 超值赠送呆萌甲骨文贴纸,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儿中学知识!
l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书法作品!
l 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了解先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重现三千年前的生活场景、社会分工、生产方式和社会风习,透析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智慧。
作者推荐:
自1899年清末学者发现甲骨文至今,已经过去了近120年。后经多次发掘,已发现甲骨15—20万片,有学者统计,著录的达6万多片,发现汉字4500多个,已准确识读的1200—1500个。经过几代人的精心研究,甲骨文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
甲骨文研究的学科化、学者化、专门化色彩,使甲骨文一直离人民大众和现实生活很远,不仅属于少数人,而且带有某种神秘的色彩。如果问一个大学生或从事某一领域研究的人员想不想学一点甲骨文,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太久远了,太高深了,太生僻了,太没实际意义了。更不要说广大中小学生和人民大众了。甲骨文在现实生活中成了名副其实的“骨董”。
其实,甲骨文并不像人们感觉的那样神秘和高古。甲骨文还活着!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有的与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一模一样;学习甲骨文很容易。因为是象形文字,学习起来更加直观、简单易懂;学习甲骨文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我们的文字虽然在形态上几经变化,但整体结构没有变,基本意义没有变,知道了每个字的本意,可以加深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学习甲骨文意义重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几千年来文字没有根本的改变。
学习甲骨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汉字文化。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当时精通五经的学者许慎完成了我国*部具有字书性质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其重要贡献之一,是对古人的造字方法“六书”进行了系统总结,较同时代班固《汉书艺文志》、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更加详细,并举出了“六书”的具体字例。l 192个呆萌甲骨文,8大系统分类讲解,用象形之美让孩子爱上中国字!l 16开超大识字卡,四色精美印刷,方便孩子在家认读,同时也适合学校、教育机构做为教学用具使用!l 超值赠送呆萌甲骨文贴纸,寓教于乐!让孩子在玩儿中学知识!l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书法作品!l 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了解先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重现三千年前的生活场景、社会分工、生产方式和社会风习,透析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智慧。 作者推荐:自1899年清末学者发现甲骨文至今,已经过去了近120年。后经多次发掘,已发现甲骨15—20万片,有学者统计,著录的达6万多片,发现汉字4500多个,已准确识读的1200—1500个。经过几代人的精心研究,甲骨文研究已经成为一门专门的学问:甲骨学。甲骨文研究的学科化、学者化、专门化色彩,使甲骨文一直离人民大众和现实生活很远,不仅属于少数人,而且带有某种神秘的色彩。如果问一个大学生或从事某一领域研究的人员想不想学一点甲骨文,大多数人的反应是:太久远了,太高深了,太生僻了,太没实际意义了。更不要说广大中小学生和人民大众了。甲骨文在现实生活中成了名副其实的“骨董”。其实,甲骨文并不像人们感觉的那样神秘和高古。甲骨文还活着!我们今天使用的文字,有的与三千年前的甲骨文一模一样;学习甲骨文很容易。因为是象形文字,学习起来更加直观、简单易懂;学习甲骨文有直接的现实意义。我们的文字虽然在形态上几经变化,但整体结构没有变,基本意义没有变,知道了每个字的本意,可以加深我们对语言的理解和把握;学习甲骨文意义重大。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一脉相承,一个根本性的原因,就是几千年来文字没有根本的改变。学习甲骨文,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汉字的造字方法和汉字文化。东汉安帝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当时精通五经的学者许慎完成了我国*部具有字书性质的文字学著作《说文解字》。其重要贡献之一,是对古人的造字方法“六书”进行了系统总结,较同时代班固《汉书艺文志》、郑众《周礼、地官、保氏》更加详细,并举出了“六书”的具体字例。“六书”的*种造字方法是“象形”,即按照事物的本来样式,用简笔画一样的方法进行描摹、书写。第二种方法是在象形描画的基础上标示某种符号,突出某一部分或环节,称为“指事”或“象事”。第三种方法是把两个以上的象形字组合在一起,表示事物的场面、过程、情境等,称为“会意”或“象意”。第四种方法是已有的字重新组合,一部分表示事物的性质和意义,一部分表示读音,称为“形声”或“象声”。另外两种方法是用字方法。借用声音相同的字表示难以表现的事物或意义,称为假借。字与字之间意思相同或相近,互相解释,称为转注。“六书”的基础是象形,根本也是象形,是从具体的客观事物中抽象出来的。汉代的许慎没有见过甲骨文,他生活的年代比甲骨文时代至少晚了1100年。通过甲骨文验证汉字的“六书”,了解文字源头的形、意、音,从而可以更深刻地理解汉字文化。学习甲骨文,可以理解三千年前先人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从而深刻领会民族精神的起源。许慎在《说文解字·叙》中说,古人“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近取诸身,远取诸物”,“见鸟兽蹄迒之迹,知分理之可相别异也,始造书契”,可见古人造字,是以人和自然为直接依据的。人身体的各个器官都有字,依据人的行为所造的字更多,这是“以人为本”观念在造字中的体现。至于鸟兽虫鱼,花草树木,日月星辰,山川土石,以自然为描摹对象的字更多,这是“崇尚自然”的价值观在造字时的体现。中国古人的“人本”观与“自然”观,*终形成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学习甲骨文,可以透析古人的思维方式和文化智慧。从人和自然中取象、绘形、造字,是甲骨文造字的基本方法,但如何选取物象,如何表现事物的特点和本质,充分表现了古人的文化智慧和对客观事物的精致观察。甲骨文的“逐”字,是代表母猪或人的一只脚(止字)在追赶一头小猪,而在“進”(简化为进)字中,虽然也是“隹”字加一个“止”字,却不能理解为一个人在追一只小鸟(隹)。鸟是能飞的,不可追;古人观察到鸟只能前进不会后退,所以以此表示进。因此,这只脚(止字)不是人的脚,而是小鸟自己的脚,只前进不后退的脚。毫无疑问,这反映了古人对事物的深刻理解和造字的精密、准确。再如“大“字。大字是一个人正面站立的形象,与侧面看的人比较显得更大,所以称此字为大。这反映了古人在造字时采用了比较的思维方式。甲骨文中的大字都是人的形象,不学甲骨文,就难以了解大字与人的关系了。学习甲骨文,可以形象了解古人三千年前的生活场景、社会分工以及生产方式、社会风习等。在甲骨文中,很多字就是当时的生活场景和画面。“年”字是一个人扛着“禾”的形象。农耕社会,春种秋收,收获了谷物,就意味着春秋一度,一年过去了。“航”字是一个人用篙撑船的画面;“羅”(简化为罗)字是用网状物捕鸟的画面;“教”字是父亲教育儿子学习的画面;“祝”字是一个人祷告的原始宗教场景,等等。这些情境,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然屡见不鲜,有的风习和生活方式至今延续。这样的甲骨文字,让人感到熟悉、亲切。学习甲骨文,可以发现一系列文化遗存,填补考古发掘的空白。甲骨文的时代距今已三千多年了,由于时代久远,当时的大多数生活器物已经不复存在,但学了甲骨文,从文字生动、鲜活的形象中,仍然可以见到三千年前的文化遗存。甲骨文“舟”字与今天的小船毫无二致;通过“册”字,可以推测那时可能已经使用竹木简;“衣”的样式可以引发许多联想,而那时的“弓 ”,使用了三千多年形态依然。三千年前的许多实物可能不存在了,但字在,形在,事在,便可以字证物,以字论事。可以说,甲骨文的每一个字,都是与实物意义等同的“古董”,都是不可多得的“数字存在”。学习甲骨文,可以深入了解汉字发展演化的源流,为今天的现实生活和文化传承服务。汉字从甲骨文到金文大篆、小篆,从隶书到楷书、行草书,再到今天的简化汉字,从象形文字变成了文字符号。学习了甲骨文就会发现:三千年过去了,有的字毫无变化,还在应用;有的字形态、笔画有了改变,但基本结构没有变;有的字已与过去相去甚远,但有一个流传有序的演变过程。总的说来,汉字演变经历了一个文字从少到多、笔画从曲到直,构成从繁到简,书写从实用到艺术的发展过程。甲骨文4500多字,已经是一个成熟的文字系统,是汉字之源。汉代《说文解字》9353字,清代《康熙字典》47035字,《汉语大字典》60370字,《中华字海》85568个字。有人对简化字颇有微词,其实简化字总表中不作偏旁用的简化字只有352个,加上因偏旁而简化的字,共有2235个。而所有的汉字,都能在甲骨文中不同程度地找到字源。瑞典汉学家林西莉在《汉字王国》一书的小引中说过一段让所有中华民族后人汗颜和警醒的话,她说:“1961年至1962年我在北京大学学习汉语,后来在音乐学院学习古琴。我惊奇地发现,即使一些受过很高教育的中国人对自己的语言的根也知之甚少。人们在小学、中学和大学机械地进行着汉语教学,都很少加以解释。”她说的是五十年前的事了,而今天似乎更加。这是一个沉重的提示!所以,甲骨文值得学!作为中国人,甲骨文必须学好!并且,作为甲骨文的传播者,我发现面对甲骨文,一个六十岁的知识分子和一个六岁的孩子几乎是处在同一起跑线上的!让这套甲骨文识字卡作为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让小读者们一起来探索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码。
★2017年度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让你爱上中国字”书法作品!
★ 全套共192张字卡,一面是甲骨文,一面是汉字讲解
★ 从“以人为本”“手足情深”“崇尚自然”“太阳传说”“天工开物”“安居乐业”“创意巧思”“生活场景”8大部分进行归纳讲解
★ 方便孩子在家认读,同时也适合学校、教育机构做为教学用具使用
★ 附赠呆萌甲骨文贴纸,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习知识
★适读人群 :5-10岁以及对甲骨文感兴趣的大众读者
从甲骨文到今天的简化汉字,我们中国的文字从象形文字变成了文字符号。甲骨文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神秘而高古。它一直活着!我们今天使用的汉字,有些与三千年前的甲骨文甚至一模一样。
本套识字卡是适合6岁以上喜爱中国汉字的读者阅读使用的甲骨文识字卡片。全套共192张字卡,从“以人为本”“手足情深”“崇尚自然”“太阳传说”“天工开物”“安居乐业”“创意巧思”“生活场景”8大部分进行归纳讲解,系统又透彻地分析了先人从人与自然中取象、绘形、造字的特点,向读者充分表现了他们的价值观、生活态度、思维方式和文化智慧。
了解甲骨文,就是在了解中国的文化史、文明史。让这套甲骨文识字卡作为开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把钥匙,让小读者们一起来探索民族文化基因的密码。
张振忠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著作曾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中国图书奖等。先后在鲁迅美术学院、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立艺术博物馆等地举办个人书法展,作品作为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礼,赠送美、俄、日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被誉为“学者型书法家”。
5-6岁-探索篇-数学启蒙从玩动物贴纸开始-亲子游戏书 本书特色 《亲子游戏书:数学启蒙从玩动物贴纸开始(5~6岁探索篇)》用丰富好玩的数学游戏代替枯燥的数学算...
我太小,我不能上学 本书特色 ●作者罗伦·乔尔德荣膺英国图画书*高荣誉格林纳威童书大奖●“查理和萝拉”系列动画片CCTV将在暑期黄金档热播我有个妹妹叫萝拉,她是...
早识300字 本书特色 《小婴孩:早识300字》识字功能齐备,极具实用性。标准专业的字形、字音、字义、组词、英文能够帮助宝宝循序渐进地轻松掌握每一个汉字。《早识...
鸟窝里的树(爱的教育图画书)--王一梅童话系列 内容简介 作家王一梅创作的童话,以故事的形式把孩子们引领进丰富的情感世界,让孩子们在阅读过程中发掘、体会情感的内...
好乖乖童书馆:幼儿经典故事精选20种(全20册) 内容简介 这是一套有中国特色的、影响了两代人成长的优秀图画书。翻开这些书的时候,大人们会想到自己的童年,孩子们...
汉字可以这样解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与孩子一起“解汉字、读论语”的“解字书”。本书通过对33个汉宇的深入解读,带领孩子们走近孔子、走近《论语》,体悟先贤的智慧。本...
我有一个秘密-小小文不被束缚的成长.心智篇 本书特色 《不被束缚的成长》系列是一套适合亲子阅读的图书。对于学龄前的小朋友,这是一套非常有趣的绘本,对于家长,则是...
宝宝最爱的五颜六色 本书特色 《宝宝*爱的五颜六色》,颜色涉及红橙黄绿青蓝紫、棕黑白金银和五颜六色,色彩鲜明,细节清晰的图片,有助于激发宝宝的视觉发育系统。宝宝...
宝宝心理自助图画书(全七册) 本书特色 你家的宝宝胆子很小吗?你是不是因为宝宝的胆小怕事而不胜其烦?想不想培养一个胆大活泼、心理健康的孩子?这套宝宝心理自助图画...
梦幻童话城-儿童涂色涂鸦书-4 本书特色 这是一套集合了涂鸦和填色的书籍。适合3~8岁的儿童。本套书选取孩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图案和孩子感兴趣的事物,如食物、交通...
小玻参加化装舞会-小玻系列翻翻书 本书特色 优选畅销30年,销量突破5000万册,被译成65种语言,风靡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婴幼儿图画书的经典范本,儿...
鸭子和它的小伙伴 本书特色 “动物宝宝成长写真”这套精品低幼读物内容构思新奇,在开本和图片的选择上,也传承了DK图书图片精美、独特的*大优势,书中选择了大量罕见...
土地里的小鸟(精装绘本) 本书特色 小鼹鼠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鼹鼠不能飞的事实。它是多么希望能飞起来啊!它询问遇到的每一个动物,奶牛、苍蝇、公鸡,可得到的答案都是...
四季童谣200首-注音版 本书特色 《红贝壳金色童书》囊括了孩子3-6岁时*爱听的故事、*爱学的知识、*感兴趣的启蒙,以注音、美图的插图版形式呈现,让孩子从小爱...
《森林报:春》内容简介:报纸通常是写人的生活,可有一份报纸却只报道兽类、鸟儿和昆虫是怎样生活的。比如,它会告诉我们,春天到
嘟嘟和墩墩 本书特色 辛芘·冯·奥尔弗斯是德国瑰宝级儿童绘本作家,20世纪初以来*重要的女性艺术家之一,人们常把她与英国儿童插图艺术家凯特·格林威并称。她的作品...
小牛牯-中国名家经典原创图画书乐读本 内容简介 ★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奖、国家图书奖、金猴奖、全国少儿读物一等奖等得主联袂打造!★《老鼠嫁女》《小蝌蚪找妈妈》《大闹...
牙医-长大干什么幼儿职业启蒙图画书 本书特色 为了拥有健康坚固的牙齿,我们应该定期去做牙齿检查。牙医对牙齿非常了解,她会告诉我们,牙齿是否健康,还会告诉我们很多...
宝宝的第一套认知书 本书特色 ★ 40开盒精装,江苏凤凰少年儿童出版社出版★ 大气时尚的设计带来独一无二的审美体验,精致闪亮的烫金工艺凸显现代感★ 中英双语对照...
小伤疤 本书特色 如果妈妈不在了,生活就跟以前大不一样了。要怎么保留她的味道,要怎么收藏她的声音?要怎么做,才不会忘记她?为了留住妈妈的味道,我捂住耳朵,闭上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