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瓷粥罐集珍考

中国瓷粥罐集珍考

作者:高长生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年:2017-09-01

评分:5分

ISBN:9787200133455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中国瓷粥罐集珍考 内容简介

作为国内*本瓷粥罐收藏与鉴赏的专著,作者首次公开了自己数十年瓷粥罐收藏的成果,并结合百余件珍贵藏品实物,对瓷器收藏和鉴赏的相关知识做了详尽介绍,展示了瓷粥罐背后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

中国瓷粥罐集珍考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北京出版社出版
★ 所收百余件瓷粥罐,时代从明代晚期,到清代,再到民国,以至建国后,按时间顺序分七个时期分别进行介绍
★既有瓷粥罐的实物图片,也有瓷粥罐时代环境和历史典故的钩沉叙述,上述诸多内容融会贯通,娓娓道来
★马未都等多位业界达人作序

本书是国内第*本专述瓷粥罐收藏与鉴赏的著作,也是一部有关瓷粥罐的文物讲解读物。作者展示了自己数十年瓷粥罐收藏的成果,并结合百余件珍贵藏品实物,对瓷器收藏和鉴赏的相关知识做了详尽介绍。读者在欣赏大量精美藏品图片之余,还可以学习和掌握瓷器收藏和鉴赏的基本知识,了解瓷粥罐背后多彩的历史文化信息。

瓷粥罐是用来保存食物和盛放粥饭的器皿,和其他品种的瓷器一样,它的演化过程也是漫长的,到了明朝后期,瓷粥罐就已经成为瓷器中的一个独立品种。作者收藏到的*早的瓷粥罐即是明代晚期的实物。在之后的发展中,瓷粥罐的造型也在不断变化,尤其到清代康煕时期以后,有了更突出的变化,无论造型还是种类都有了丰富和发展,如造型有圆腹形、扁腹形、圆筒形、鼓形、高形等;色彩品种也日益繁多,有青花、五彩、斗彩、粉彩、墨彩、单色釉、刻瓷等。从收入本书中的一百多个瓷粥罐中,即可看出这一演化过程。

本书以瓷粥罐为主题,把明清民俗实用器物集中展示,按时间顺序分七个时期分别进行介绍,不同年代的不同器形、图案、色彩都反映出不同的寓意,还原和彰显了劳动人民的日常生活气息。书中先是介绍瓷粥罐的器形、纹饰、工艺、用途,继而介绍瓷粥罐的年代特点及年代特点的衔接与演变,再引发出与瓷粥罐相关的历史典故。书中有瓷粥罐的实物图片,有瓷粥罐时代环境和瓷粥罐历史典故的钩沉叙述,更将上述诸多内容融会贯通在一起之后娓娓道来。

中国瓷粥罐集珍考中国瓷粥罐集珍考前言

序(马未都)
在所有的治家格言中,朱柏庐先生的治家格言流传*广,他开篇即写道: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由此可见粥饭丝缕对传统的中国人有多么重要。
农耕民族天然对粮食注入情感,所以才说衣食父母。诗人李商隐曾写过:“粥香饧白杏花开,省对流莺坐绮筵。”粥在诗人心目中的地位排**,物质享受与精神追求并存。
粥为米熬制,*为养人。古语中粥与鬻通假,音育,意为养育。后字义被引申为卖。古人养育儿女,喝粥乃良方上策;粥熬制随意,又易吸收,凉饮热喝两相宜,故粥曾长久为农耕民族的主要餐食,养育了我们这个有着十几亿人的大国。
罐为瓷器主要造型之一,本用于储物,有带盖无盖两种。而粥罐必定有盖,便于保温。这种广口大腹之器容纳有度,进出便利,用于盛粥算是民族发明,它在明代后期突然大量出现,成为一种饮食器的时尚,与明末江南富庶地区追求生活美器风潮吻合。粥罐在此时融进了民族餐饮之器,风靡后世四百余年。
四百年来,粥罐仍保持了基本形态,变化只在微妙之中,装饰随风尚变幻,造型据功能改进,准确地反映了瓷器的时代审美,一步不落地跟随着陶瓷生产的节奏。青花,五彩,斗彩,粉彩,墨彩,浅绛乃至清末的水彩,甚至解放后的各类新彩都在粥罐上有所反映,记载下百姓的喜好和梦想。
这是一份不经意间保留下的文化宝库,少有人开掘。高长生先生历几十年搜集不辍,方有此蔚为大观。这类收藏其实乃收藏的本意,专注一物,方可大悟。
悟出道理则让生活变得有乐有趣。乐者,欢喜,乐此不疲;趣者,志向,趣味相投;我猜高长生先生的乐趣大致如此,持之以恒地做一件事,将名利置于脑后,学问渐渐就置于头脑之中了。把心得记录在案,苦中得乐,得乐成书。于是就有了这本史无前例的《中国瓷粥罐集珍考》,把窄门类做成了宽学问。收藏真谛无非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高长生先生深谙此道,有成就非天赐更非偶然。
是为序。

中国瓷粥罐集珍考 目录

1、明代晚期的瓷粥罐
2、清代顺治时期的瓷粥罐
3、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的瓷粥罐
4、清代嘉庆、道光、咸丰时期的瓷粥罐
5、清代同治、光绪、宣统时期的瓷粥罐
6、民国时期的瓷粥罐
7、新中国成立后的瓷粥罐

中国瓷粥罐集珍考 节选

中国瓷粥罐集珍考 作者简介

高长生,1952年生于北京,汉族,祖籍山东登州府。1980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祖辈自光绪初年迁居北京,自幼聆教于家严之雅好,常流连于文玩之间,深爱中华传统文化。上世纪80年代,先后参加国家博物馆、故宫博物院及中国政法大学等举办的文物鉴定培训班的学习,师从李宗扬、李辉柄、连少卿等文物鉴定名家。在长期的收藏和鉴赏实践过程中,特别致力于文玩杂项和瓷器的收藏与鉴赏,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一系列的收藏心得和鉴赏体会。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