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 周年大背景下,由吉林省政协文史委组织编辑,根据李素桢和田刚两位口述历史学者历经在日十余年的口述采访记录整理而成。书中不仅收录了已是耄耋之年的日本侵华老兵刻骨铭心的战争亲历,还有首次公之于众的照片、手记、调查问卷及认罪书等珍贵史料,对于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滔天罪行,警醒世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学术价值和出版价值。让这些年逾九旬体弱多病的侵华老兵打开记忆的隧道,忏悔罪行,救赎灵魂,是一件充满挑战而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书中日本老兵们的回忆虽经过岁月的洗涤而日渐风化和模糊,但残酷的战争在他们灵魂深处刻上的每一笔印痕却因此而更加清晰地凸显出来。他们作为日本侵略者的一员,既有着特殊历史背景下相似的体悟和感受,同时又有着个体化的经历和回忆。每个人的证言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具有片面性和局限性,体现的是当事者本人的思想认知和角色立场,对战争和历史问题存在某些偏颇和不客观的认识,这在口述历史证言里是无法回避的。另外书中出现了大量当时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名和数字,由于口述者掌握当时历史情况的局限性,可能会有不准确之处,特此说明。本书在编辑出版过程中,对部分重大敏感内容作了一定删节,但在整体上依旧本着实事求是的严肃态度来还原历史原本的音容,铁证如山地记录下无法修饰也无法改变的日本殖民侵略罪行,从而体现口述历史证言作为与传统历史文献不同的活史料的特殊价值。本书的出版得到了吉林省委宣传部和吉林省政协等部门的大力支持,特此感谢。
★ 16开精装,吉林省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出品,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
★ 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对比,铁证如山地记录了无法修饰也无法改变的日本殖民侵略罪行,从而体现口述历史证言作为与传统历史文献不同的活史料的特殊价值
★ 这些回忆不仅揭示了日本侵华的暴行和本质,也反映了日本侵华时期在不同阶段、不同人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及对同一事件不同的心理感受
★ 本书主编之一李素桢,长期致力于收集整理日本老兵口述侵华战争证言及文献资料,建立了大规模的“日本人口述侵华战争史料库”,被誉为“东亚民众口述历史第*人”
★ 本书使用的历史照片和实物照片是由口述者本人提供,在国内外尚属初次公之于众
本书是吉林省赴日学者、日中口述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素桢和吉林省旅澳青年学者、日中口述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田刚采录、整理和编撰的口述史料选辑。用当年侵略者亲历、亲见、亲闻的史实,揭露日本侵华罪行,警醒世人反对战争、珍惜和平,教育和引导广大青年一代,永远不要忘记这段屈辱和抗争的历史。
二位口述历史学者在日本十余年时间,对五百多位日本侵华老兵及遗属做了采访和记录,请当事人讲述他们的亲历、亲见、亲闻,并配有录音、录像、照片、笔记等,通过分析比对,深刻揭露当年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犯下的滔天罪行,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学术价值。
书中收录了二十多位日本侵华老兵的口述史料,这些老兵都已是耄耋之年,有的采访是在病床上进行的。让这些年逾九旬体弱多病的侵华老兵打开记忆的隧道,忏悔罪行,是一件充满挑战而又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情。他们作为日本侵略者的一员,既有着特殊历史背景下相似的体悟和感受,同时又有着个体化的经历和回忆。他们是日本侵华战争的亲历者,他们的记忆亟待抢救和挖掘。在日本从事侵华老兵口述调查的李素桢和田刚及其工作团队,没有任何经费支持,因此而遇到的困难可想而知。无论严寒酷暑,他们穿行于日本的城市和乡村,夜以继日地工作,还要面对来自日本右翼势力的各种阻挠和威吓。在采访过程中,这些侵华老兵以个人的亲历、亲见、亲闻和自我感受见证历史,述说过去。我们可以从亲历者的回忆中看到普遍性的真实场景。这些回忆,不仅揭示了日本侵华的暴行和本质,也可以反映出日本侵华时期在不同阶段、不同人身上表现出的“人性”的多样性和差异性,以及对同一事件不同的心理感受。
这批口述史料具有覆盖面广、细节丰富、直观性强的特点。口述侵略地域以中国为主,覆盖了朝鲜半岛、东南亚及太平洋诸岛等二战期间曾遭受日军侵略的广大地区;侵华日军士兵覆盖陆海空三兵种,军阶以低层士兵为主(少尉–曹长–兵头–上等兵–一等兵–普通兵);受访对象,除侵华日军士兵外,同时覆盖“开拓团”团员(“开拓团”、“少年义勇军”等半军事化组织成员)、技术人员(医护、工程、教育等方面的工作人员)、普通社会民众(一般社会工作人员及家属)及遗族家属(侵华老兵的遗孀、遗属子女)等广泛的社会角色。
本书使用的历史照片和实物照片是由口述者本人提供,经李素桢、田刚两位口述史学者搜集整理的,这些照片、手记、认罪书等第*手资料在国内外都是初次公之于众。它浸透着两位口述史学者治史的严谨风格;见证着“加害者”的战争罪恶与忏悔;传递着一般文字所无法表达的历史信息。本书从亲历、亲见、亲闻的口述证言采集整理入手,来研究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行为。与从理论、观念入手进行研究不同,它是直观的而非抽象的,是感性的而非概念的,是实证的而非虚拟的,是鲜活的而非僵化的历史研究。
*后,让我们以这样一段话来作结:“历史是一段过去的存在,无法抹去、无法修饰,更无法改变;记忆是一段现存的视频,应该存储、应该重放,更应该用以服务现实,警示今人。”
田刚,硕士研究生,客座教授,日中口述历史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旅日、旅澳华人口述历史青年学者。
李素桢,博士研究生,教授,日中口述历史文化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旅日华人学者。长期致力于采访调查、收集整理日本老兵口述侵华战争证言及文献资料,多次主持召开日中口述历史国际研讨会,建立了大规模的“日本人口述侵华战争史料库”,被誉为“东亚民众口述历史第*人”。
俄国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娄壮行编著的《俄国史》初版于1933年,由中华书局印行,收入“中华百科丛书”。此次出版即以此版本为底本编辑整理,将繁...
《中国断代史系列(全套)》共16册,分别有:《中华远古史》、《殷商史》、《西周史》、《春秋史》、《战国史》、《秦汉史》、《魏
《英芝芬芳華蓉》内容简介:《英芝芬芳華蓉》是90后少年子尤的青春遗作,主要记录的是癌症病中与同龄女生的故事,竟笔于16岁那个夏
羊城后视镜:5 本书特色 作者以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角度,以追寻羊城历史文化沉淀及再现其人文精神为目标,通过深入的探秘追踪、抽丝剥削,向读者带来了一部记载岭南历史文...
《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内容简介:《看懂财经新闻的第一本书》让你不只看热闹,更看出财经新闻的门道!掌握《看懂财经新闻的第
落日辉煌 内容简介 从17世纪40年代起到20世纪**个10年止,精确地说是从1644年到1911年的268年间为清朝统治时期。这是中国悠久历史上*后一个封建君...
吕氏春秋鉴赏辞典(文通版) 本书特色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集体编纂的著作,以儒、道家思想为主干,融合墨、法、兵众家学说,形成了包括政...
《黄历的前世今生》内容简介:黄历,在中华民族中流传延续了两千年左右的一种独特的历史文化现象。从古至今,生活在中华大地上的人
陈寅恪研究 新史料与新问题 本书特色 本书是继《陈寅恪研究:反思与展望》之后,陈寅恪研究领域又一力作。在新史料方面,披露了陈寅恪1937年至1945年间的照片、...
罗香林论学书札 本书特色 ★ 16开平装,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罗香林先生是中国近现代著名的历史学家、民族学家及客家学的奠基人,是近现代人文社会学术界的杰出人物...
《政治学核心概念》通俗易懂地介绍了政治分析中最主要的近百个概念。每一个概念都得到了清晰且充分的阐述,对于政治争论与实践的
通过阅读《革命心理学》,我们或许可以理解大革命何以锻造了法兰西内战式风格的政治文化。作者简介 古斯塔夫·勒庞(GustaveLeBo
皇帝秘史:中国卷 本书特色 中国2000多年封建历史上,从秦始皇算起,至清朝末帝溥仪,共出现了400多位皇帝。皇帝贵为“天子”,是天地之间*尊贵、*显赫的人物。...
西班牙旅行笔记 本书特色 《林达作品系列:西班牙旅行笔记》记述了作者在西班牙旅行的经历。面对西班牙既充满异域风情而又绚丽多姿的历史、艺术、人物和宫殿、教堂、城堡...
《味与道》内容简介:本书是上海商学院立足于大学生传统商业文化教育,开展“百名师生寻访百家百年老字号”项目的成果之一。本书着
鸟儿歌唱-二十世纪猛回头 本书特色 《鸟儿歌唱》是著名学者李零近年来所撰思想随笔的结集。李零身处21世纪,心系20世纪,对20世纪中国和世界的重要历史文化话题进...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專刊中國共產黨誕生於一個分裂的中國社會。它既不能單純依靠黨組織的力量由上而下地駕馭此一分裂社會,又
王美盛石鼓文诅楚文墨迹 本书特色 當代學者書法藝術家、古文字學家王美盛先生,對石鼓文和詛楚文年代進行了深入考訂,之後把二者斑駁泐失的文字——補齊輔全。在此基礎上...
《平凡与不平凡——浙江防疫抗疫一线故事》内容简介:52个故事,52次由平凡走向不凡,温度呈现“战疫”时期所有的“平凡与不凡”。
(精)三国志(全六册) 本书特色 ★ 16开布面精装,北京燕山出版社2020年8月出版★ 精选底本详加校对,采用简体横排、文白对照的排版形式,以“原文、裴注、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