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媒体人、学者许子东随笔集
谈人生——“天生我儿必有用,何必要买天价房”“在中国人看来,大家抢着要的东西总是好东西。”
讲文学——“鲁郭茅巴老曹沈张钱,这才是比较完整的中国现代文学史的一个排序。”“千年中国诗歌发展到了二十一世纪,出现了*的奇葩。”
论世间——“我们喜欢看国足的人更多的并不是欣赏美感,也不是欣赏快感,而是一种屈辱感。”“蹲着也是多元文化的一部分”
热辣文字,道尽我们这个时代的辛苦与美梦
书生观点,犀利表达独立知识分子的睿智思考
本书是著名媒体人、学者许子东的随笔集,共分为“人生”、“书中”、“世间”三部分,以独特的角度,点评社会热点问题、文化现象和文学生态。切中时弊,指出当下国人种种焦躁心态;又以诚恳态度,为当今社会提供一种思路和方向。书生观点,热辣文字,有趣有料。
小序
2015年夏天,搜狐文化版约我开一个专栏,每期文字1000多字,音频6~8分钟,每周两期(后改为每周一期,字数增加)。说是“什么都能谈” ,当然主要是与文化相关的话题,栏目就叫“子东时间”。我当然知道这是搜狐对我的信任,播出后据说流量很大,读者反应也不错。感谢大家的支持。虽然是“什么都能谈”,我说的大致还是和文学、电影、教育相关的事情。一个人的兴趣范围与能力终究相当有限。感谢北京华文时代书局,将“子东时间”2015到2016年的文字稿,经过选择,印成这本小书。这也是我第二次出版非学术研究类的评论集(上一次是人民文学2011版的《许子东讲稿第三卷:越界言论》)。
我和搜狐的合约本来是到2016年底,或者还会延长。但在2016年9月,我所任教的岭南大学内部有人反对,结果这个栏目就停了下来。搜狐的同事很奇怪,说宣传部、网信办都很支持,为什么贵校……?我只知道这肯定不是校长或校管理层的意见。具体原因,我到现在也不清楚。
学者该不该写些专业研究之外的文章?可不可以通过电子媒体、网络、电视、广播等发表意见?这倒是一个带普遍性的问题,值得一议。我想**,大众媒体和专业研究并不天然对立,有时也可良性互动。个人实践,2016年下半年,“腾讯新闻”现场直播我在岭南大学中文系的现代文学课,“基本无差评”,理想国即将出版全部文字稿。第二,学者在论文之外再写文化评论,也是一种自我调节和平衡,在忧国忧民与“自己的园地”之间平衡,在为国家与为学术之间的平衡(我所认识的同行朋友如钱理群、赵园、陈平原等,每年都会在研究著作外出版随笔游记等等) 。第三,现在学术研究事实上已经摆脱不了印刷工业与电子传媒的互动,出书签约不仅有文字版,还会包括电子版、有声书等等,一流学术刊物也会有网络版。笼统歧视网络上的文字,相当可笑。第三,当然学者也可以坚决拒绝媒体,只做传统研究,也可能很有成就。但这只应是个人选择,而不应成为行政纪律。否则显而易见,既损害大学学术自由,又侵犯他人公民权利。
这些,其实都是常识。这本小书,讲的也都是常识,只是我们正面对一个常识也会被人忘却、被人挑战的“小时代”(或者是大时代重临)。对于收在本书中的文章,我不再多做议论了。简单地说,就是“什么都可以说”,我也只能说这些,只能这样说。没说的,没说透的,没说完的,只能请大家原谅了。
许子东
2017年8月24日于香港麦当劳道
文化背后都是有政治的,这个到处都是一样的。香港有史以来**次在公众的地方出现了现代文人的雕塑——他们是文学家,而且是现代文学家,结果引起了社会的争议。
香港南区的一个区议会花钱建造了一条“文学径”,灵感来自于香港学者小思,她写了一本书叫《香港文学散步》,他们就把这个“散步”从比喻变成现实了,在南区浅水湾附近设了五个作家的雕塑。这个雕塑不是传统的头像,而是一些现代派的雕塑,由理工大学的学生比赛设计,这么一个很好的事情,没想到却引起争议。
到底是哪五位作家?为什么引起争议呢?五个作家是:张爱玲、胡适、蔡元培、萧红、许地山。香港有些人在议论,这五个都不是“香港作家”。原来,在香港文学研究当中,对“香港作家”有一个非常狭义的、比较严格的界定。“香港作家”是指你*好住在香港、写给香港人看,*后你的内容还是写香港的。但是*重要的条件是,你要是香港人,要有青年的身份证。这个定义说明香港文学研究(大概从八十年代开始成为热点),其背后有一个本土身份认同的考虑。我们通常都说,文学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文学史就是一个民族精神的记载。因此,强调香港文学的本土性,背后其实也是强调香港人身份的一种意识形态的努力。
上海前些年编了一套《海上文学》。上海不一样,可算可不算的作家,统统拉进来,连沈从文也算作海派作家。大家都知道,沈从文是著名的京派作家,非常看不起海派,但是谁叫沈从文也在上海住过呢?还是跟胡也频、丁玲三个人一起住的。但是在香港的做法很不一样,在算香港作家的时候,是能推则推。张天翼《华威先生》,香港写的;茅盾《腐蚀》,香港写的;箫红《呼兰河传》,香港写的。在香港,你问大学生或一般的文学爱好者,他们是不是香港作家?他们都会摇头,说这是南来作家。
可是实际上,我想强调,张爱玲是对香港文学影响*大的作家。如果说鲁迅是对中国大陆文学影响*大的现代作家,那么张爱玲就是对香港、台湾文学影响*大的作家。为什么呢?张爱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简单地说有三点。**,她是主张写常人,而不是超人,那是一种小市民的历史观;第二,她重旧白话传统——就是五四以前的旧白话传统,反对五四的欧化倾向;第三,张爱玲的作品,比较大雅而不鄙俗,我们知道她*早的小说,发表在周瘦鹃的《紫罗兰》上,她后来的全部书都给琼瑶老公(平鑫涛)的皇冠出版社去出。写小市民,重旧白话,雅俗共赏,这个恰恰是香港文学的特点。张爱玲一生到香港三次,**次是读书,第二次是1952年离开大陆,第三次是后来到香港访问,要改编《红楼梦》没有成功。有趣的是,张爱玲在香港的时候,要么没有写作,要么写作就写大陆土改,一点都没有香港。但是,张爱玲一旦离开香港,一辈子都在写香港。**次离开以后回上海,就写《倾城之恋》、《**炉香》。*后离开以后,《小团圆》还是念念叨叨地写她的香港。
张爱玲以外,许地山对香港的贡献也非常大。他在四十年代做港大中文系的主任,由于他,白话新文学才在香港获得官方地位,可惜香港人很少知道他。我上课问,你们知道许地山吗?他们说,许地山就不知道了,许留山知道。许地山的《玉官》也是香港写的。香港还有些人在问,他们在香港,为什么不写香港?拜托,《鹿鼎记》是不是写香港?它当然也是香港文学。
2015年香港书展的“年度作家”颁给了李欧梵,也是一片争论。据说李碧华拒绝了,不愿意在这个时期拿;金庸是身体实在不好;董桥也推。在我看来,这五个雕像也好,李欧梵做“香港年度作家”也好,都是在拓宽香港文学的定义,这是好事情。也许人们对香港文学的定义在悄悄地转变,背后也是香港人的某种身份认同在悄悄地变化。当然,实际上我们也可以说,蔡元培来香港三年病,*后葬在香港;胡适只是在四处看看风景,*大的贡献就是推荐了许地山,因为港大要请他,他自己不来。
许子东,跨界媒体人、学者。香港岭南大学中文系教授。“见字如面”“看理想”“锵锵三人行”等文化节目嘉宾,在喜马拉雅FM开设专栏节目“许子东细读张爱玲”。著有《郁达夫新论》、《香港短篇小说初探》、《张爱玲的文学史意义》等学术著作。
门外说书:一个藏书人眼里的鲁迅 本书特色刘波显然是鲁迅的爱好者和崇拜者,这从《门外说书:一个藏书人眼里的鲁迅》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凡是与鲁迅有关的一切刘波都尽力搜...
红婴仔 本书特色 1.本书是简媜蓄意贴近育婴实况而写的散文记录片——她详述了自己为人母的忐忑心路及亲手抚育新生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心情,包括兴奋、惶恐、期待及挫...
沙城之恋 本书特色《中国书籍文学馆·名家文存:沙城之恋》文字间透出对人性的思考和追问,在当代小说作品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主要内容包括:沙城之恋;陷入;跟上;...
子恺随笔-(下) 本书特色 《缘缘堂丛书:子恺随笔(下)》以《缘缘堂随笔》为底本,另外增加了一些丰子恺其他的随笔性文章,是子恺对于生活经历的一些所见所想。《缘缘...
先秦诗鉴赏辞典 本书特色 先秦时期的诗歌作品在我国的文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其中《诗经》楚辞是中国古典文学两大风格的源头。为了使现代人能更好地领略先秦诗的风采,...
名家散文经典译丛: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 本书特色 散文集《那么现在该干什么了呢》收录美国作家威廉·福克纳在其四十年写作生涯中公开发表的散文作品共三...
中国传世名词三百首 内容简介 本书精选了300首中国传世的著名词篇进行科学的编排和简明的注释,《中国传世名词三百首》内容丰富,对研究古典文学很有帮助。如一、蝶恋...
《企业自动运行系统》内容简介:从当今中小企业经营的现状出发,揭示了中小企业在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的同时仍面临许多管理上的障碍
闪闪的红星 本书特色 本书是当代著名作家李心田的中篇小说集。书中收录了李心田颇具代表性的两部中篇小说《闪闪的红星》《两个小八路》,记述了革命年代里,爱国少年与敌...
苏轼诗词-许渊冲经典英译古代诗歌1000首-5 本书特色 许渊冲作为有史以来韵文中译英、法唯一专家,在国际翻译界享有崇高声誉,其翻译作品不仅是世界非中文读者了解...
全宋笔记(全102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大象出版社出版★ 煌煌巨制,内容涉及宋代社会的各个领域,具有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巨大的学术价值★ 整理点校者大...
散文杂文 内容简介 本书收录了五部获奖作品,它们是《大雅村言》、《山居笔记》、《精神的归宿》、《昨夜西风凋碧树》、《张抗抗散文》。散文杂文 目录 1.第二届鲁迅...
文化苦旅 本书特色 喜爱散文的朋友恐怕没有人不知道这本书,出版八年来居高不下的销售量早已让她深入人心。读过了《山居笔记》,读过了《霜冷长河》,不知你再读她时是否...
2015年-中国随笔精选 本书特色 2015年华文各大报刊随笔精萃集成,集中体现本年度汉语言随笔文体成就。精选延续历年传统,分四个部分展示,文化点击,从文化的角...
贾平凹游记 本书特色 《贾平凹游记》是贾平凹文学生涯中一部游记作品集,“自在独行”之文,弥足珍贵。先生作为小说家的文字功力和独到见解,让我们看到了本真的凡人世界...
《但愿呼我的名为旅人》内容简介:俳句是一种极具日本特色、极为重要的文学类型,而松尾芭蕉则被誉为“俳圣”。他是古典俳句的第一
(精)瞿林东文集(全10册) 本书特色 ★ 16开精装,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瞿林东,北京师范大学资深教授,长期从事史学理论与史学史方面研究,在中国史学史领...
沉吟 本书特色 深受《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推崇、“二战”后重要的加泰罗尼亚语小说家之一梅尔塞·罗多雷达短篇小说精选 本书包含三十个短篇,涵盖了作者的全...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 内容简介 本书所选收文学作品的时代,自先秦迄于近代,共分四卷:先秦秦汉卷、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宋金元卷、明清近代卷。...
解梦集-(上下册) 本书特色 《解梦集(上下)》收录的是冯其庸先生把《红楼梦》作为小说研究而写的文章。主要是对《红楼梦》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和思想等的研究。有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