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汉译名著--资本实证论(定价42元)

新书--汉译名著--资本实证论(定价42元)

作者:[奥]庞巴维克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1964-11-01

评分:5分

ISBN:9787100011563

所属分类:经济金融

书刊介绍

新书--汉译名著--资本实证论(定价42元) 目录

英译者序
著者序
导论
在生产和分配的领域内,资本这个词所包含的不同观念。主
题划分为作为生产手段的资本,和作为利息来源的资本
**篇 资本的性质和概念
**章 人和自然
科学的统一性要求经济学建立在某些较多地和自然科学有关
的基本真理上。幸福、需要、满足、物品、使用、生产的相互关
系。人对生产的贡献——“使事物运动”——作为决定自然力
量将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起作用的因素。我们控制自然的
限制:我们的帮手——知识和划分自然界使其起相互对抗的作用
第二章 资本的性质
生产的迂回方法。例证。它对生产品的巨大成效是一个为经
验所认可的事实。说明——由于控制了一种力量,我们可以
使它影响其他力量,并通过许多力量,获得一个累积的成效
这样来调动自然力量,就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法。而资本并
非别的东西,只是在迂回生产过程中各个阶段上所出现的中
间产品的集合体罢了
第三章 资本概念的历史发展
开始,资本乃以一笔生息的货币金额出现。杜阁把它发展为
货币或物品。亚当·斯密把物品划分为消费品和生息物品或
资本,他的门徒等注意到后者之间还有个区别,就把后者划分
为国家资本和个人资本。但是,这两者是完全各自独立的概
念这一点被忽视了,因此产生了资本的生息是因为它是生产
性的这一糊涂观念。赫尔曼、门格尔、克兰因瓦赫特、杰文斯、
马克思、克尼斯、瓦尔拉斯、麦克劳德、库纳斯特等的定义。在
这些定义中,对“物品”和“生产手段”这些措词的各种不同解释
第四章 资本的真实概念
一个良好定义的原理。资本一般(获利的或私人的资本)是作
为获得物品的手段的产品组。在这个定义之下,我们归纳入
较狭义的、但也许是更重要的社会资本或生产资本这个概念
就是中间产品的集合体或旨在供再生产的产品
……
第五章 几种资本概念的比较
第五章 几种资本概念的比较
第六章 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
第二篇 作为生产手段的资本
**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本主义的生产
第三章 资本在生产中的职能
第四章 资本形成的理论
第五章 社会中资本的形成
第六章 可能的反对意见
第三篇 价值
**章 价值的两个概念
第二章 主观价值的性质和根源
第三章 价值的大小
第四章 边际效用
第五章 复杂的现象
第六章 什么决定边际效用
第七章 可选择的用途
第八章 主观交换价值
第九章 补全物品的价值
……
第四篇 价格
第五篇 现在和未来
第六篇 利息的来源
第七篇 利率
第338页的附录
译名对照表

新书--汉译名著--资本实证论(定价42元) 内容简介

《资本实证论》系统地阐述了边际效用价值论和以此为基础的利息时差论。利息理论是讨论的重点,在论题的其他部分里,总的说来,庞巴维克至少可以追随过去的理论家们的理论。但对利息现象,他提出一个完全属于开辟新领域的解释。这一著作使庞巴维克成为团结在卡尔·门格尔周围的一群经济学家中的领导成员之一,这些人后来就被称为奥地利学派,庞巴维克的理论也有力地影响了自19世纪80年代直到20世纪30年代的经济理论的发展。

新书--汉译名著--资本实证论(定价42元) 节选

《资本实证论/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一切生产的*终目的,是制造满足我们需要的物品,亦即制造用于直接消费的财货,或消费品。①这种财货的生产方法,我们已经概括地考察过了。我们将自己本身的自然力,和外在世界的自然力结合在一起,以使我们所需要的物质财货在自然规律作用下必然产生。不过这只是对于这一问题的十分概括的说明;如果仔细加以考察,就能看出我们尚未考虑到一个重要的区别。这一区别是与人和自然联合生产中人类劳力的支出和所需要的财货的出现两者之间的时间间隔有关的。在生产中我们可以一付出劳动马上达到目的;也可以故意采用一种迂回的方法。这就是说,我们可以这样付出我们的劳力,使它能够马上完成所需财货的生产所必要的条件,因而财货就立即随着劳力支出而出现。或者,我们也可以首先将我们的劳力同财货的远因联系起来,目的并不在于获得所需财货本身,而在于获得这种财货的一个近因;然后再把这个近因同其他适当的物质和力量结合起来,直到*后——也许要经过许多周折——得到成品,即满足人类需要的手段。这个区别的性质和重要性,可以从几个例证中看出来。由于这些例证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明我们理论中实际上*基本的命题之一,所以我必须不避繁琐来加以叙述。例如一个农民需要饮水。水源和他的住宅有一段距离。他有许多不同的方法可以满足他的日常需要。**,他可以在渴的时候到水源去用手掬水喝。这是*直接的方法,行动之后马上就得到满足。但这是一个不方便的方法,因为他每当渴的时候就要到水源去。同时这也是一个不圆满的方法,因为他永远不能储存大量的水来供给其他需要。第二,他可以用一段木料凿成水桶,再从水源把每天所需用的水运到他的茅屋里去。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很明显的,但这需有一段相当长的迂回过程。他必须花费也许是一天的时间来做桶;在做桶以前,他必须到树林里伐倒一棵树;在伐树之前,他还得做斧头,如此等等。另外还有第三种方法,他不是伐倒一棵而是伐倒很多棵树;并把这些树干劈开凿空,连接起来,铺成一条能引水到他的茅屋里去的渠道。显而起见,这在劳动的支出和得到水之间,要有一段非常迂回的过程。但这样一来效果是大得多了。这个农民不再需要肩挑沉重的水桶,从住宅到水源去;他在自己的大门口就可以经常而充分地得到*新鲜的水的供应。……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