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说《红楼》《三国》《雷雨》之魅

演说《红楼》《三国》《雷雨》之魅

作者:孙紹振

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

出版年:2017-09-20

评分:5分

ISBN:9787533476533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演说《红楼》《三国》《雷雨》之魅 内容简介

“学术的讲演,审智的散文”,在这里聆听孙绍振先生讲演经典的秘密。其讲演个性鲜明,率性而言却常能别出心裁、语惊四座,即兴调侃而幽默风趣、睿智异常,让人拍案叫绝。

演说《红楼》《三国》《雷雨》之魅 本书特色

本书系《演说经典之美》的姊妹篇。作者开创了“演讲体散文”,以其广博的学识、智性幽默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对《红楼梦》《雷雨》《三国演义》三部经典作品做了择要的又是淋漓尽致的艺术剖析,具有深刻的审美、审丑、审智艺术理论见地,在文艺美学上具有独特而丰富的意蕴。全书论述生动,现场感强,同时又润物无声地将美学理论融会在分析之中,让读者在轻松愉悦的语境下学习欣赏经典作品。

演说《红楼》《三国》《雷雨》之魅 目录

总序序演讲体散文:现场互动和即兴生成**讲贾宝玉:从痴爱、泛爱到无爱 一、《红楼梦》的主题:男性接班人的危机/二、绝对专一的“情痴”和泛爱/三、从泛爱到无爱/ 第二讲薛宝钗:一朵冷艳的花——审善之美 一、林黛玉和薛宝钗在什么意义上对立?/二、薛宝钗的无情和多情/三、《红楼梦》对小说模式的贡献/四、为什么没有凶手?/第三讲王熙凤:美女谱系中之恶之花 第四讲《雷雨》中的恶之花——蘩漪 一、“罪大恶极”的蘩漪为什么值得曹禺赞美?/二、蘩漪的“疯狂”和“被疯狂”/三、蘩漪为爱情而恶,无爱情不能活,与娜拉、子君不同/四、极端个性解放的历史特征/五、以恶为美的美学原则/六、周朴园:善之丑/ 第五讲《红楼梦》中八个美女之死和安娜·卡列尼娜之死 一、爱和死的艺术法门:内心的体验和外部的错位反应/二、死亡的多元反应和莫言的故事/三、八个美女死亡的多元错位反应:“犯”和“避”/四、安娜之死:幻觉的意识流/ 第六讲《三国演义》:真善和美的错位 一、关于曹操的美化和丑化/二、关于伪和美的错位/三、审智的经典文本/四、好人死在自己手中/ 第七讲《三国演义》中的人: 是血腥的军阀还是杰出的“人” 第八讲《三国演义》:诸葛亮人化还是妖化? 一、诸葛亮:史家纪实和精英想象的对接/二、诸葛亮形象:精英价值与大众文化对接的艺术丰碑/三、不是近妖而是近人、近仙/四、赤壁之战:多元心理错位的宏大历史景观/五、难逃命运悲剧的儒将:智化和神化的对接/六、上千年民族审美经验的结晶和升华/ 第九讲关公:从失败的悲剧英雄到“义薄云天”之神 一、从失败的英雄到战神/二、“义”高于“忠”的“人”/三、傲慢战神的自取灭亡/四、“义”人转化为神:精英文化和大众文化的融合/

演说《红楼》《三国》《雷雨》之魅 作者简介

孙绍振196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留校工作一年后,派至华侨大学中文系工作到1970年该校解散并下放农村。1973年调到福建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为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委员会主任,博士生导师,福建师范大学海峡两岸协同创新中心研究员。1990年曾至西德特里尔大学进修,1992年应邀至美国南俄勒冈大学英语系讲授中国现代文学,1995年在香港岭南大学作访问研究。曾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福建作家协会副主席。孙绍振在朦胧诗大论点中以《新的美学原则在崛起》而崛起于文坛。其理论著作有《文学创作论》《论变异》《美的结构》《演说经典之美》十余部。已经出版的散文集有《面对陌生人》《灵魂的喜剧》《满脸苍蝇》《美女危险论》《愧对书斋》《榕荫问月》《孙绍振演讲体散文》。上世纪末,介入中小学语文教学研究,著有《名作细读》《孙绍振如是解读作品》《月迷津渡》《孙绍振解读经典散文》《经典小说解读》等。 在解读了六百余篇经典作品的基础上,针对西方前卫的读者中心论提出了文本中心论,出版《文本中心的突围和建构》,在昭示西方前卫文学理论对文本解读无能的同时建构了中国式的文本解读学,出版《文学文本解读学》。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