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细说从头

三十年细说从头

作者:李翰祥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7-1

评分:8.5

ISBN:978755029010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大导演李翰祥1948至1979两岸三地回忆录

一字未删,完整本内地首次出版!

皇牌导演 亲笔撰书 谈古说今 回味无穷

影坛八卦 缠绵悱恻 江湖侠义 生动写实

相声曲艺 民俗掌故 方言黑话 史据传说

精心炮制 扣人心弦 李氏出品 必属好书

凄凉处令人柔肠百结,轻松处让君笑口大开

...................

※编辑推荐※

纪念李翰祥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

大导演回忆录一字未删完整出版!

幽默讽刺,辛辣俏皮,包袱花样翻新

说人解事,辛酸叹惋,细究竟是荒诞

李氏巨献,八卦无边,风趣无限

------------------------------------------------------------------------------------------------

师从徐悲鸿,后转投电影界大展拳脚

开创黄梅调电影热潮,席卷港台

如痴如狂收购古籍善本、古玩珍品

首位获批在故宫实地取景、拍出海外华人追忆向往的古中国

------------------------------------------------------------------------------------------------

★ 从影心得杂感,影坛掌故见闻,老北京三教九流,无所不谈,无所不包

★ 口语鲜活,叙事生动,乱炖方言黑话洋文于一炉,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 追加收录李翰祥罕见文章、影评,增补大量首次公开的私藏照

★ 电影学者看见口述史,流亡者看见征途,影迷看见幕后,影评人看见秘史,八卦群众看段子

★ 平装版、限量典藏精装版同时推出

...................

※内容简介※

本书集结自李翰祥导演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香港《东方日报》连载的同名专栏,内容涵盖其从影三十年的心得杂感,两岸三地影坛的掌故见闻,老北京民俗文化的五行八作等。全书幽默风趣,文辞生动,细节丰富,金句百出,甫一推出海外华文报纸便竞相转载,深得广大读者喜爱。此次恰逢李翰祥导演诞辰九十周年暨逝世二十周年,经过重新增补、整理,附上难得一见的家庭珍藏照,同时推出精装限量典藏版和平装版,以表纪念。

...................

※名人推荐※

身份建构的过程中,胡金铨、李翰祥的电影,电视上、书本里的知识都发挥了作用。这如同做梦一样,它们传达的东西很抽象,你未必理解每一样东西,但是作为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已经进入你的血液。

——李安 / 著名导演

若非李翰祥导演,我想我不太可能成为电影演员,更别说什么香港金像奖影帝与金马奖男主角了……导演为电影奉献一生,在香港、台湾、祖国大陆,培植出来的演员、技术、美术人才,甚至编导何止千百,这些人后来各有所成。

——梁家辉 / 著名演员

李翰祥是学画的,具有美工长才,从电影实务出身,演、编、导之外,也懂剪辑、音乐、镜头。

——李行 / 著名导演

李导演能编、能导、能演,美术、服装、布景、剪辑无所不能,所以能成为大导演,这是普遍获得公认的,我追随过,感受尤其深,除了感谢还是感谢,除了感谢还有敬佩。

——凌波 / 著名演员

李翰祥一生的作品汪洋恣肆,虽也有庞杂之嫌,但若以电影去闪烁千年中华文化之火花,无人能出其右。尤其是,这些作品竟多在背井离乡之地完成。

——皮埃尔·里斯安(Pierre Rissient) / 亚洲电影专家

(曾在1960年代将李翰祥作品《倩女幽魂》《杨贵妃》推荐至戛纳电影节)

李翰祥是台港影坛风云第一人。他的一生便是一篇电影风云史。

——焦雄屏 / 知名学者

李翰祥为带领电影潮流的风云人物,有才气、有魄力。

——琼瑶 / 著名作家

作品目录

代序:由揭幕到内幕——剖介李翰祥的大作
三十年细说从头
附录
出版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李翰祥,1926年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七)生于辽宁锦西(今葫芦岛市),后因战乱随父母迁居北平。四十年代先后就读于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师承徐悲鸿,主攻西画;后于上海实验戏剧学校修读戏剧电影。1948年前往香港,辗转于大中华、长城、大观、永华等影业公司,先后从事特约演员、美工、布景、配音、服装管理、编剧、副导演等工作。1956年独立执导《雪里红》后进入邵氏影业公司,以《貂蝉》《江山美人》《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作品引领五六十年代港台黄梅调电影潮流。1963年赴台湾组建国联影业公司,拍摄《七仙女》《西施》《冬暖》等经典电影;同时大力扶持新人导演,培养新人演员,为台湾电影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七十年代重返香港和邵氏,拍摄诸多类型电影如历史、传奇、文艺、喜剧、骗术和风月片等,其间完成《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等宫闱巨作。八十年代回内地拍摄《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工作人员乱忙了一阵,摄影机、反光板都布置好之后,遵老虎的主人吩咐,早晨尽量抢拍老虎的戏,因为太阳升的越高天气越热,穿着虎皮大衣的柳娘也就越加懒洋洋。所以第一个镜头,就安排了武松一个空翻落地之后,老虎一扑上前。狄龙的翻身练了几次,地位姿势全部合乎摄影师的要求,武术指导唐佳认为一切满意之后,马上交虎厂的工作人员,抬柳娘到现场。

——引自第802页


据说:“云从龙,风从虎”,所以有一句形容词叫“虎虎生风”。可是“柳娘”女士,婀娜多姿的走出笼外,懒散散一步三摇,如果在她的头上戴一支“步摇”或什么花枝的话,一定有如朱自清先生笔下的形容词:“照见了我的朱颜,比什么花枝都美丽。”如果我是中医,会诊诊脉的话,一定会诊断出它是“产后失调”,但见它走了两三步之后,就前腿直,后腿弯的爬在地下,完全把对面丁字步立定的武松,当成了伏虎罗汉。开始我还不明白,虎厂的主人一定要把三只小老虎放在狄龙身后,叫人抱着隐在草丛中的道理,到此时方知他先见之明。柳娘一伏地,草丛的虎仔就哇哇乱叫,这叫声活像一剂强心针,柳娘马上柳眉倒竖的抬头起身,向武松的身后行去。

——引自第802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