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通史》是吕思勉先生史学论著的一种。是抗日战争时期上海成为“孤岛”的时候,适应当时大学教学的需要而编写的。全书分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于1940 年由开明书店出版,下部分1944 年出版。上部分分门别类地、有系统地叙述了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下部分分章按时代顺序有条理地叙述了政治历史变革。
★这是迄今所知民国时期畅销的中国通史之一,上下册累计重印190多次。★吕思勉先生是公认研读文献极多的学者,数遍通读“二十四史”。吕先生是真正的史学大师,他的作品通贯性强,融历史叙述与个人创见于一体——顾颉刚赞他开创中国通史写作新纪元,钱穆喜欢听他的课,余英时读他的书长大,李敖佩服他头脑新,易中天《品三国》频引用。
书中精彩语段:○历史虽是记事之书,我们之所探求,则为理而非事。理是概括众事的,事则只是一事。天下事既没有两件真相同的,执应付此事的方法以应付彼事,自然要失败。根据于包含众事之理,以应付事实,就不至于此了。然而理是因事而见的,舍事而求理,无有是处。所以我们求学,不能不顾事实,又不该死记事实。○史学之所求,不外乎:(一)搜求既往的事实;(二)加以解释;(三)用以说明现社会;(四)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往昔的历史,是否能肩起这种任务呢?观于借鉴于历史以应付事实失败者之多,无疑是不能的。其失败的原因安在呢?列举起来,也可以有多端,其中*重要的,自然是偏重于政治。历史的定义和价值历史是怎样一种学问?究竟有什么用处?从前的人,常说历史是“前车之鉴”,以为“不知来,视诸往”。前人所做的事情而得,我可奉以为法;所做的事情而失,我可引以为戒。这话粗听似乎有理,细想却就不然。世界是进化的,后来的事情,决不能和已前的事情一样。病情已变而仍服陈方,岂惟无效,更恐不免加重。我们初和西洋人接触,一切交涉就都是坐此而失败的。又有人说:历史是“据事直书”,使人知所“歆惧”的。因为所做的事情而好,就可以“流芳百世”;所做的事情而坏,就不免“遗臭万年”。然而昏愚的人,未必知道顾惜名誉。强悍的人,就索性连名誉也不顾。况且事情的真相,是很难知道的。稍微重要的事情,众所共知的,就不过是其表面;其内幕,是永不能与人以共见的。又且事情愈大,则观察愈难。断没有一个人,能周知其全局。若说作史的人,能知其事之真相,而据以直书,那就非愚则诬了。又有一种议论:以为历史是讲褒贬、寓劝惩,以维持社会的正义的。其失亦与此同。凡讲学问,必须知道学和术的区别。学是求明白事情的真相的,术则是措置事情的法子。把旧话说起来,就是“明体”和“达用”。历史是求明白社会的真相的。什么是社会的真相呢?原来不论什么事情,都各有其所以然。我,为什么成为这样的一个我?这决非偶然的事。我生在怎样的家庭中?受过什么教育?共些什么朋友?做些什么事情?这都与我有关系。合这各方面的总和,才陶铸成这样的一个我。个人如此,国家社会亦然。各地方有各地方的风俗;各种人有各种人的气质;中国人的性质,既不同于欧洲;欧洲人的性质,又不同于日本;凡此,都决非偶然的事。所以要明白一件事情,必须追溯到既往;现在是决不能解释现在的。而所谓既往,就是历史。所以从前的人说:“史也者,记事者也。”这话自然不错。然而细想起来,却又有毛病。因为事情多着呢!一天的新闻纸,已经看不胜看了。然而所记的,不过是社会上所有的事的千万分之一。现在的历史,又不过是新闻纸的千万分之一。然则历史能记着什么事情呢?须知道:社会上的事情,固然记不胜记,却也不必尽记。我所以成其为我,自然和从前的事情,是有关系的;从前和我有关系的事情,都是使我成其为我的。我何尝都记得?然而我亦并未自忘其为我。然则社会已往的事情,亦用不着尽记;只须记得“使社会成为现在的社会的事情”,就彀了。然则从前的历史,所记的事,能否尽合这个标准呢?怕不能罢?因为往往有一件事,欲求知其所以然而不可得了。一事如此,而况社会的全体?然则从前历史的毛病,又是出在那里呢?我可一言以蔽之,说:其病,是由于不知社会的重要。惟不知社会的重要,所以专注重于特殊的人物,和特殊的事情。如专描写英雄,记述政治和战役之类。殊不知特殊的事情,总是发生在普通社会上的。有怎样的社会,才发生怎样的事情;而这事情既发生之后,又要影响到社会,而使之政变。特殊的人物和社会的关系,亦是如此。所以不论什么人,什么事,都得求其原因于社会,察其对于社会的结果。否则一切都成空中楼阁了。从前的人,不知道注意于社会,这也无怪其然。因为社会的变迁,是无迹象可见的。正和太阳影子的移动,无一息之停,人却永远不会觉得一样。于是寻常的人,就发生一种误解。以为古今许多大人物,所做的事业不同,而其所根据的社会则一。像演剧一般,剧情屡变,演员屡换,而舞台则总是相同。于是以为现在艰难的时局,只要有古代的某某出来,一定能措置裕如,甚而以为只要用某某的方法,就可以措置裕如。遂至执陈方以药新病。殊不知道舞台是死的,社会是活物。所以现在的研究历史,方法和前人不同。现在的研究,是要重常人,重常事的。因为社会,正是在这里头变迁的。常人所做的常事是风化,特殊的人所做特殊的事是山崩。不知道风化,当然不会知道山崩。若明白了风化,则山崩只是当然的结果。一切可以说明社会变迁的事都取他;一切事,都要把他来说明社会的变迁。社会的变迁,就是进化。所以:“历史者,所以说明社会进化的过程者也。”历史的定义既明,历史的价值,亦即在此。唐的开国及其盛世汉与唐,同称中国的盛世,汉之治称文、景,唐之治,则称贞观与开元。唐高祖的得国,本是靠秦王世民之力。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忌他,彼此结党互争。而高祖晚年,颇惑于嬖妾近习。这竞争傥使扩大了,也许可以演成干戈,人民重受其祸。幸而唐高祖封世民于东方之说,未曾实行。玄武门之变,解决迅速,建成、元吉都为世民所杀。高祖亦传位于太宗。于是历史上遂见到所谓贞观之治。太宗是三代下令主。他长于用兵;又勤于听政,明于知人,勇于从谏。在位时,任房玄龄、杜如晦为相,魏徵为谏官,都是著名的贤臣。所以其武功、文治,都有可观。参看二十一、二十三两章自明。太宗死后,高宗即位,初年任用旧臣,遵守太宗治法,所以永徽之治,史称其媲美贞观。中年后,宠信武才人,废王皇后,立为皇后。国戚旧臣,如长孙无忌、褚遂良等,都遭贬斥。高宗因苦风眩,委政武后,后遂为其所制,唐朝的衰颓,就自此开始了。高宗死后,武后废中宗而立豫王旦。—就是后来的睿宗。—公元六九○年,又把他废掉,自称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中宗初废时,幽禁于房陵。后来因狄仁杰的谏劝,才还之于洛阳,代睿宗为皇嗣。七○五年,宰相张柬之等,乘武后病卧,阴结宿卫将士,迎接中宗复位。武后以一女主,而易姓革命,这是旷古未有之事,自然要疑心人家暗算她。于是:(一)大杀唐宗室,又大开告密之门,任用酷吏周兴、来俊臣、索元礼等,用严刑峻法,以劫制天下。(二)一方面又滥施爵禄,以收拾人心。虽然其用人颇有不测的恩威,进用速而黜退亦速,然而幸进之门既开,仕途遂不免于淆杂。(三)武后虽有过人之才,然而并无意于为治,所用多属佞媚之臣。其嬖宠,如薛怀义、张昌宗、张易之等,无不骄奢淫逸。武后亦造明堂,作天枢,所费无艺,民不堪命。(四)一面骄奢淫逸,又要尽心防制国内,自然无暇对外。于是突厥、契丹蹂躏河北。发数十万大兵而不能御。吐蕃强盛,西边也时告紧急。这都是武后革命,及于政治上的恶影响。中宗是身受武后幽废的,论理,当一反其所为,而将武后时之恶势力,刬除净尽。而以武后之才,把持天下二十余年,亦终于失败,则即有野心的人,亦当引以为鉴。然而天下事,每有出于情理之外的。中宗复位之后,即惟皇后韦氏之言是听,任其妄作妄为,不加禁止。而韦后,亦忘却自己是和中宗同受武后幽禁,几遭不测的,反与上官婕妤,俱通于武后之侄武三思。于是武氏的势力复盛。张柬之等反都遭贬谪而死,韦后、上官婕妤、韦后的女儿安乐公主等,都骄奢淫逸,卖官粥爵。政治的浊乱,更甚武后之时。公元七一○年,中宗竟为韦后所弑。玄宗起兵定乱。奉其父睿宗为皇帝。睿宗立玄宗为太子。时韦后及安乐公主已死,惟武后女太平公主仍在。公主当武后时,即多与秘谋,后来中宗复辟,及玄宗讨韦后之乱,又皆参预其事。属尊而势力大,在朝的人,都有些怕他,附和他的亦很多。公主惮玄宗英明,竭力谋危储位,睿宗又不能英断。其时情势甚险。幸而玄宗亦有辅翼的人,到底把他除去。而睿宗亦遂传位于玄宗。这是公元七一二年的事。当睿宗在位时,贵戚大臣的奢侈,二氏营造的兴盛,还是同武、韦时一样。而从中宗时,韦后和上官婕妤、太平、安乐公主等,都可以斜封墨敕授官。仕途的混杂,尤其不可思议。直到玄宗即位,任姚崇为宰相,才把他澄除掉。玄宗初相姚崇,后相宋璟。崇有救时之才,璟则品性方刚,凡事持正。宋璟之后,又相张九龄,亦是以风骨著闻的。武韦以后的弊政,到此大都刬除。自高宗中叶以后,失坠的国威,到此也算再振。这个于下一章中叙述。从贞观到开元,虽然中经武韦之乱,然而又有开元的中兴,总算是唐之盛世。自天宝以后,则又另是一番局面了。……
吕思勉(1884—1957),字诚之,笔名驽牛、程芸、芸等,江苏常州人,与钱穆、陈垣、陈寅恪并称为“现代中国四大史学家”(严耕望语)。毕生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历史教育工作,先后在常州府中学堂、南通国文专修科、上海私立甲种商业学校、沈阳高等师范学校、苏州省立第*师范学校、沪江大学、光华大学等校任教,曾担任光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代校长。1951年入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任教,被评为历史学一级教授。主要著作有《白话本国史》《中国通史》《秦汉史》《吕思勉读史札记》等。
民国学案 第二卷 新版(2011/10) 本书特色 本书系收录了民国时期著名学者学术思想的学案体著述,内容涵盖哲学、历史学、语言学、文学、美学、经学、训诂学、考...
世界文明史:路易十四时代:The age of Louis XIV 本书特色 《路易十四时代》讲述了法国历史上一个群星璀璨、辉煌无比的年代。本卷所述历史时间从《...
《打造美国》主要内容:托马斯•杰斐逊,《独立宣言》作者,美国首任国务卿、第三任总统。约翰•马歇尔,“国父”华盛顿最欣赏的才
阿保机兴辽-漫说中国历史-33-轻松读历史 本书特色 《漫说中国历史》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再现中国历史,用纵横双线的结构铺叙中国传统文化,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
吴于廑文选(精)/武汉大学百年名典 (作者:吴于廑)[出 版 社: 武汉大学出版社] 本书特色 本书是著名史学家吴于廑先生的论文集,其中收录了吴先生晚年从其旧作...
《元史学:19世纪欧洲的历史想象》内容简介:海登·怀特的《元史学》是当代西方历史哲学研究中语言学转向的标志,也代表了20世纪下
《拜占庭兵法》内容简介:★强敌环伺,大厦将倾——千年帝国,何以延续国祚?《拜占庭兵法》—— 一部逆势求生的千年战争史 ★宏观
本书收入历史学家顾诚先生在明清易代史事研究的文章。其中代表作《李岩质疑》发表于1977年,用力颇深,奠定了他在明清史学界的地
Betweentheearlyseventeenthandthemid-nineteenthcentury,thefieldofnaturalhistoryin...
宁波古代历史文化研究资料索引-(1900-2008) 内容简介 关于宁波历史文化研究资料的索引,以前所见皆为专题性的,如王守仁、黄宗羲、朱之瑜等,皆有人编...
刺客:民国刺杀大案 本书特色 总政宣传部艺术局原局长汪守德作品的冷静客观中饱含着贲张的血脉与心跳,饱含着厘清事实而又明辨是非的正义与激情,会使读者产生某种克制不...
本书是台湾知名民国研究专家蔡登山先生的最新作品,作者在翻阅海内外大量日记、书信、报刊、回忆录的基础上,通过排比史料、稽古
两极格局-煮酒说春秋 本书特色 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春秋,素有“轴心时代”之称,是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值得关注的时期。本丛书以轻松调 侃的语言风格,按照时...
郑和下西洋的回顾与思考 本书特色 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一个壮举。它比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达·伽马绕过的望角早半个多世纪,比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早了将近一个世...
《形塑滇商》内容简介:云南商会由于其所处的场域极具特殊和典型,其组织架构和呈现的面相有一定的地方特质。清末民初云南商人群体
《身材管理》内容简介:小S等明星御用肢体指导KIMIKO独家美态秘籍大公开,解救体态危机,这本就够了! 困在办公桌旁的上班族习惯于
美国革命史-II 本书特色 从列克星敦的枪声到约克镇围城,从《印花税条例》到《巴黎条约》,见证*强大国家的崛起。美国革命史-II 内容简介 《美国革命史》是英国...
慈禧垂帘-祺祥政变始末 本书特色 祺祥政变开启了慈禧垂帘。年仅27岁的慈禧如何能够取得祺祥政变的胜利,从而开始了长达47年的垂帘听政生涯?是天时、地利,还是人和...
伯克利专家讲民国往事 本书特色 中华民国,是一段充满诱惑和话题的历史。本书作者陈治平基于民国正史的基础上,客观地叙述了那段风云突变的历史,又在正史的基础上,加入...
这些后妃不简单-细说宫廷 本书特色 《细说宫廷:这些后妃不简单》讲述了从唐代到清代20多位传奇后妃的后宫生存智慧。后宫向来是宫廷女性追逐权力与地位的名利场,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