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自号阳明子,为明代的哲学家。其学上承孔子,孟子,中继陆九渊,而形成为风靡时代中后期并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王阳明文集》原称《王文成公全书》,为王守仁的作品集。本书以隆庆谢氏刻本《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进行精心编校、整理、核对,终形成这套《王阳明集》。n
《王阳明集》分为语录、文录、别录、外集、续编、补录、年谱、附录等八部分,同时收录有王阳明门人弟子、同僚、友人及历代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有关王阳明本人及著作的文章。在尽量保留原版面貌的基础上,根据现代人的阅读习惯,对全书做了精心的编排和修订。一方面保留了历史版本的原貌,另一方面也尽量吸收了当代的研究成果,便于读者参考使用。
★阳明学当代价值:精神信仰、寻找初心和人生答案的钥匙,经世致用、事业成功的通用法门。n
★王阳明一生都在致良知,成就了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明一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哲学家。n
★王阳明是曾国藩、梁启超、终生精神导师!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欲成大事者,必先读王阳明。n
★王阳明提出的“知行合一”“致良知”“心即理”等的哲学体系及其基本主张,是研究修习阳明心学的基本著作,堪称王门之圣书,心学之经典。n
★孙中山、、严复、梁启超等都是“阳明心学”的追随者。其学术思想在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都有重要影响。王阳明心学和日本武士道精神的融合造就了明治维新的精神世界。n
★《王阳明集》流传很广,由海内传播海外,在台湾、日本、韩国等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力。n
心好之身必安之君好之民必欲之n
内感而外必应,上感而下必应。夫君之于民,犹心之于身也,虽其内外上下之不同,而感应之理何尝有异乎?昔圣人之意,谓夫民以君为心也,君以民为体也,体而必从夫心,则民亦必从夫君矣。彼其心具于内,而体具于外,内外之异势,若不相蒙矣;然心惟无好则已,一有所好,而身之从之也,自有不期然而然。如心好夫采色,则目必安夫采色;心好夫声音,则耳必安夫声音;心而好夫逸乐,则四肢亦惟逸乐之是安矣。发于心而慊于己,有不勉而能之道也;动于中而应于外,有不言而喻之妙也。是何也?心者身之主,心好于内,而体从于外,斯亦理之必然欤!若夫君之于民,亦何以异于是?彼其君居于上,而民居于下,上下之异分,若不相关矣,然君惟无好则已,一有所好,而民之欲之也,亦有不期然而然。如君好夫仁,则民莫不欲夫仁;君好夫义,则民莫不欲夫义;君而好夫暴乱,则民亦惟暴乱之是欲矣。倡于此而和于彼,有不令而行之机也;出乎身而加乎民,有不疾而速之化也。是何也?君者民之主,君好于上,而民从于下,固亦理之必然欤!是则内外上下本同一体,而此感彼应,自同一机,人君之于民也,而可不慎其所以感之邪?抑论之,身固必从乎心矣,民固必从乎君矣,抑孰知心之存亡有系于身,而君之存亡有系于民乎?为人君者,但知下之必从夫上,而不知上之存亡有系于下,则将恣己徇欲,惟意所为,而亦何所忌惮乎?故夫子于下文必继之曰:“君以民存,亦以民亡。”噫,可惧乎!n
论n
人君之心惟在所养n
人君之心,顾其所以养之者何如耳。养之以善,则进于高明,而心日以智;养之以恶,则流于污下,而心日以愚。故夫人君之所以养其心者,不可以不慎也。天下之物,未有不得其养而能生者,虽草木之微,亦必有雨露之滋,寒暖之剂,而后得以遂其畅茂条达,而况于人君之心,天地民物之主也,礼乐刑政教化之所自出也,非至公无以绝天下之私,非至正无以息天下之邪,非至善无以化天下之恶,而非其心之智焉,则又无以察其公私之异,识其邪正之归,辩其善恶之分,而君心之智否,则固系于其所以养之者也,而可以不慎乎哉?君心之智,在于君子之养之以善也;君心之愚,在于小人之养之以恶也。然而君子小人之分,亦难乎其为辩矣。人心惟危,道心惟微,尧、舜之相授受而所以叮咛反覆者,亦维以是,则夫人君之心,亦难乎其为养矣。而人君一身,所以投间抵隙而攻之者,环于四面,则夫君心之养,固又难乎其无间矣。是故必有匡直辅翼之道,而后能以养其心。必有洞察机微之明,而后能以养其心;必有笃确精专之诚,而后能以养其心。斯固公私之所由异,邪正之所从分,善恶之所自判,而君心智愚之关也。世之人君,孰不欲其心之公乎?然而每失之于邪也;孰不欲其心之善乎?然而每失之于恶也。是何也?无君子之养也。养之以君子,而不能不间之以小人也,则亦无惑乎其心之不智矣。昔者太甲颠覆典刑,而卒能处仁迁义,为有商之令主,则以有伊尹之圣以养之;成王孺子襁褓,而卒能祗勤于德,为成周之盛王,则以有周公之圣以养之。桀、纣之心,夫岂不知仁义之为美,而卒不免于败度,则其所以养之者,恶来、飞廉之徒也。呜呼!是亦可以知所养矣。人虽至愚也,亦宁无善心之萌?虽其贤智也,亦宁无恶心之萌?于其善心之萌也,而有贤人君子扩充培植于其间,则善将无所不至,而心日以智矣;于其恶心之萌也,而有小夫人引诱逢迎于其侧,则恶亦无所不至,而心日以愚矣。故夫人君而不欲其心之智焉斯已矣,苟欲其心之智,则贤人君子之养,固不可一日而缺也。何则?人君之心,不公则私,不正则邪,不善则恶,不贤人君子之是与,则小夫人之是狎,固未有漠然中立而两无所在者。一失其所养,则流于私,而心之智荡矣;入于邪,而心之智惑矣;溺于恶,而心之智亡矣,而何能免于庸患之归乎?夫惟有贤人君子以为之养,则义理之学足以克其私心也,刚大之气足以消其邪心也,正直之论足以去其恶心也。扩其公而使之日益大,扶其正而使之日益强,作其善而使之日益新,夫是之谓匡直辅翼之道,而所以养其心者有所赖。然而柔媚者近于纯良,而凶者类于刚直,故士有正而见斥,人有而获进,而卒无以得其匡直辅翼之资,于是乎慎释而明辩,必使居于前后左右者无非贤人君子,而不得有所混淆于其间,夫是之谓洞察几微之明,而所以养其心者无所惑。然而梗直者难从,而谄谀者易入也;拂忤者难合,而阿顺者易亲也。则是君子之养未几,而小人之养已随;养之以善者方退,而养之以恶者已入。故夫人君之于贤士君子,必信之笃,而小人不得以间;任之专,而邪佞不得以阻。并心悉虑,惟匡直辅翼之是资焉,夫是之谓笃确专一之诚,而所以养其心者,不至于有鸿鹄之分,不至于有一暴十寒之间,夫然后起居动息无非贤士君子之与处,而所谓养之以善矣。夫然后私者克而心无不公矣,邪者消而心无不正矣,恶者去而心无不善矣。公则无不明,正则无不达,善则无不通,而心无不智矣,夫然后可以绝天下之私,可以息天下之邪,可以化天下之恶,可以兴礼乐,修教化,而为天地民物之主矣,而此何莫而不在于其所养邪!何莫而不在于养之以善邪!人君之心,惟在所养,范氏之说,盖谓养君心者言也,而愚之论,则以为非人君有洞察之明、专一之诚,则虽有贤士君子之善养,亦无从而效之,而犹未及于人君之所以自养也。然必人君自养其心,而后能有洞察之明、专一之诚以资夫人,而其所以自养者,固非他人之所能与矣。使其勉强于大庭昭晰之时,有放纵于幽独得肆之地,则虽有贤人君子,终亦无如之何者,是以人君尤贵于自养也。若夫自养之功,则惟在于存养省察,而其要又不外乎持敬而已,愚也请以是为今日献。
王阳明(1472-1529),名守仁,字伯安,号阳明,谥文成,中国浙江余姚人。明代的思想家、哲学家、书法家和军事家、教育家、文学家,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非但精通儒家、佛家、道家,而且能够统军征战,是中国历史上罕见的全能大儒。
上党神农氏传说与华夏文明起源 本书特色古“上党”地区位于今太行太岳之间。自古以来,盛行神农氏的传说,今仍存有与神农氏相关的大量祭拜遗迹。以前有人以为此皆民间附会...
三国史话 内容简介 《三国史话/大家小书》帮助人们廓清《三国演义》对历史的误读,告诉大家一个真实的三国。作者分析文学和历史的问题,认为文学需要刺激和感情满足,扑...
《消费者行为学》内容简介:本书紧扣“如何影响消费者”这个问题,分三部分深入阐述。部分是影响消费者的内在因素(Who),即我们的
《关键演讲》内容简介:这本书是Sophie老师《PPT演讲力》的应用实战版,将《PPT演讲力》里面介绍的“大树法则”,具体落实到了7个高
纪连海点评后汉书-(上下册) 本书特色 《后汉书》由南朝刘宋时著名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并称“前四史”。其所记史事,起于刘秀起兵,终于汉献...
秦汉社会生活四十讲 本书特色 “《秦汉社会生活四十讲》,读来趣味盎然,故事性、知识性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是一部大众通俗化的佳作,是一次学术内容大众...
十六国.隋史 本书特色 《中国大百科?名家文库:十六国、隋史》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优点:内容权威、通俗、易懂本书作者唐长孺教授长期致力于魏晋南北朝、隋唐史的研究,且...
《辛弃疾词集》内容简介:在唐宋词史上,辛弃疾历来以豪放著称。而“豪放”既体现为由题材、意境、情感等有机结合所呈现的创作风格
1645-1664-张苍水海上春秋编年辑笺 本书特色 张苍水,名煌言,字玄箸,苍水为号。浙江鄞县人,明崇祯壬午举人。明万历庚申(1620)六月初九生,清康熙甲辰...
《失业白领的职场漂流》内容简介:★清华大学严飞教授作序:《失业,是因为我们不够努力吗?》 ★经典纪实著作《我在底层的生活》的
简帛考论 内容简介 从战国楚简看通行《周易》版本的价值本书,哲学视域中战国楚竹书《周易》的文献价值,谈《周易》爻题的形成时间及相关诸问题等,本书收录了近三十篇关...
《Arduino开发实战指南:STM32篇》内容简介:本书主要面向非电子专业的读者,介绍了兼容Arduino的Maple控制器的编程方法与基础电路
新中国的风雨历程-红墙知情录-一 本书特色 共和国**次国民经济大调整始末“三线”建设战略决策的缘由毛泽东为何几度与陈毅谈古论今江青三上庐山的“无限风光”“文革...
绍兴市志娄校(2007/12) 本书特色 本书校勘之《绍兴市志》,采用浙江人民出版社1996年11月版本。本书结构依循《绍兴市志》顺序,去除其卷序号以为本书之篇...
国难期间应变图存问题之研究 本书特色 《国难期间应变图存问题之研究》由台湾政治大学历史系刘维开先生根据其同名博士论文修订而成,1995年已在台湾出版。作者查阅了...
《读懂“十四五”》内容简介:“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
中国方志文献汇编-全两册 本书特色 ★ 32开平装,方志出版社出版★ 地方志,古称地志、地记、图经、方志等,是指全面、系统地记述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
《大国推手》以文武权臣与帝王及同僚等微妙的生存关系为纲,描述了中国历史上十二位权臣的为官心得,再现了文武权臣在历史上的真
《中国转向内在》内容简介:在两宋之际的战乱动荡中,政治凌驾于经济、文化之上,专制皇权膨胀为绝对独裁,一些倾向保守的知识分子
《人性与个性的逻辑》内容简介:《人性与个性的逻辑》献给心理学的票友,无论你读过多少心理学,本书严密的逻辑推理和重大发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