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主要内容包括: 《牛皮糖》、《骆驼的后背》、《返老还童》、《齐普赛街的塔奎》、《“哦, 赤褐色的女巫”》、《幸福的辛酸》、《治心人》等。
系统、完整的翻译和出版,填补了菲茨杰拉德作品在我国出版史上的空白
这套“菲茨杰拉德作品全集”包括五部长篇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人间天堂》《漂亮冤家》《夜色温柔》《末代大亨》),四部短篇小说集(《新潮女郎与哲学家》《爵士乐时代的故事》《所有悲伤的年轻人》《清晨起床号》,以及一部首次推出全译本的自传性随笔集(《崩溃》),是对国外已出版的菲茨杰拉德作品系统、完整的翻译和出版,填补了菲茨杰拉德作品在我国出版史上的空白。
菲茨杰拉德研究专家吴建国主持翻译工作,并作序
为了保证译文优质,这套丛书前后筹备了整整5年时间,翻译工作由国内首屈一指的菲茨杰拉德研究专家、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吴建国先生主持。他是上海海事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美国派普丹大学,曾在西班牙、丹麦、日本等国家工作,任哥伦比亚洛桑迪斯大学、墨西哥美洲大学、麦德林科技大学、利马大学、复旦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客座教授。多次主持国家/省部级/市教委科研项目。在他的力邀下,来自上海交大、上海师大、复旦大学等名校,从事美国文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包括五名教授,两名副教授,加入了翻译队伍中。
年轻插画师杨猛创作封面插画
为了表现“爵士乐时代”的气质,特别邀请了年轻插画师杨猛创作封面插画。他的创作古典主义和艺术气息浓厚,有一种怀旧的味道但又不缺乏现代感,善于用色彩和场景营造出带有意味的图像,来表达文中的主题或人物细腻的情感,画面往往带有一种浪漫主义色彩,个性鲜明且辨识度高。
100幅珍贵照片
在体例上,每本书都安排了两个扉页,英文和中文,英文扉页上是菲茨杰拉德的签名,然后是珍贵手稿照片,其中有菲氏不同年龄段的个人照片、与家人及友人的合照,有作品创作时的笔记、手稿、校样,甚至要求出版商修改书名的电报原文,还有与编辑的通信,初版时的封面设计等等。整套书的这些照片加起来有100幅多幅。
总序
返老还童(又名:本杰明·巴顿奇事)
一
早在1860 年,在家生孩子是件合情合理的事。而如今,据说医学界高高在上的众神早已定下规约,新生儿的**声啼哭应该在空气中飘荡着麻醉剂气味的医院里发出,*好是在一家时髦的医院。因此,当年轻的罗杰·巴顿先生和他的妻子在1860 年的一个夏日决定让他们的**个孩子在医院出生时,他们已经领先当时的潮流整整五十年。而这件在当时不合潮流的事与我下面要讲述的惊人历史是否有任何相关,就永远不得而知了。
让我把事情的原委一一道来,你来判断一下到底是怎么回事。
罗杰·巴顿夫妇在南北战争前的巴尔的摩拥有显赫的社会地位和雄厚财力。他们与许多名门望族都沾亲带故,因此,每个南方人都知道,他们也拥有了成为南部联盟的庞大贵族俱乐部会员的资格。这是他们**次体验生孩子这个古老而迷人的习俗——巴顿先生自然有几分紧张。他期盼生个男孩,这样将来就可以送他去读康涅狄格州的耶鲁学院a——巴顿先生自己曾在那儿度过了四年时光,其间一直顶着一个一看便知道来历的雅号——“袖口”。
在那个因为此等大事而变得神圣的九月的清晨,巴顿先生六点就忐忑不安地起了床,将自己的穿戴打理得无懈可击,然后匆匆穿过巴尔的摩的大街小巷,直奔医院。他急于知道在夜色的怀抱中,一个新生命是否已经诞生。
在离马里兰这家专为名媛绅士服务的私人医院大约一百码远的时候,巴顿先生看见了他的家庭医生基恩正从医院前门的台阶上走下来,边走边像洗手似的搓着手——仿佛这是这个职业不成文的职业规范一样。
罗杰·巴顿先生,这位罗杰·巴顿五金批发公司的老板,顾不上当时南方绅士应有的风度,开始向基恩医生跑去。“基恩医生!”他喊道,“哎,基恩医生!”
听到了喊声,医生回过头来,站着等他,他脸色严肃,带着一丝奇怪的表情。“怎么样?”巴顿先生气喘吁吁地冲上前问道,“是男孩还是女孩?我太太怎么样?是男孩吗?是什么?什么……”
“说清楚点!”基恩医生厉声说道,似乎有些恼怒。
“孩子出生了吗?”巴顿先生带着恳求的语气问道。
医生皱了皱眉头:“咳,是的,我想是的——应该算是吧。”他又好奇地看了看巴顿先生。
“我太太还好吗?”
“很好。”
“是男孩还是女孩?”
“好了!”基恩医生气急败坏地喊道,“你自己去看吧。荒唐!”他几乎只用一个音节就把*后一个词厉声喊了出来,然后转过身,一边还嘟哝着,“你以为这样的产例可以提高我的职业声誉吗?再有一例的话会毁了我——毁了任何人!”
“怎么啦?”巴顿先生大吃一惊,“是三胞胎?”
“不,不是三胞胎!”医生刻薄地说,“到底怎么回事,你还是自己去看吧。还有,我建议你另请高明吧。年轻人,我把你带到这个世界上,给你们家做了四十年的家庭医生,但从今往后,我与你们家没有任何关系了!我再也不想见到你或你们家的任何人,再见!”
然后他突然转过身,一言不发地登上停在路边的敞篷马车,绝尘而去。
巴顿先生站在人行道上,目瞪口呆,浑身颤抖。到底出了什么可怕的事故?他突然失去了迈入专为名媛绅士服务的马里兰私人医院的欲望——过了一会儿,他才好不容易强迫自己踏上台阶,走进了医院的前门。
光线幽暗的大厅里,一名护士坐在一张桌子后面。巴顿先生咽下自己的难堪,向她走去。
“早上好!”她抬起头,高兴地看着他。
“早上好!我……我是巴顿先生。”
听到这个名字,女孩的脸上立刻笼罩了一种极为恐惧的神情。她站了起来,似乎要从大厅里拔腿飞奔出去,但显然费了好大的劲才控制住自己。
“我想看看我的孩子。”巴顿先生说。护士轻轻尖叫了一声:“噢——当然可以!”然后她有点歇斯底里地大声说道,“在楼上,就在楼上,上去吧!”
她指了指上楼的方向。巴顿先生冒着冷汗,颤颤巍巍地转过身,开始往二楼爬。在二楼的大厅里,他看到另一名护士手里端着脸盆向他走来,于是说道:“我是巴顿先生,”他试着让自己发音清晰,“我想看看我的——”
哐啷!盆子摔到了地上,朝着楼梯滚下去,然后沿着楼梯一路哐啷哐啷地往下滚,仿佛也感受到了巴顿先生引起的恐慌。“我要看我的孩子!”巴顿先生几乎尖叫起来。他快要崩溃了。哐啷!脸盆滚到了一楼。那名护士重新控制住自己,满是鄙视地瞥了巴顿先生一眼。
“好吧!巴顿先生,”她低声答应道,“很好!但你不知道他让我们今天早上怎样乱作一团的!简直是荒唐透顶!医院再也无法挽回声誉了,出了这种——”
“快点!”巴顿声音嘶哑地喊道,“我受不了了!”
“那么,从这边走吧,巴顿先生。”
他拖着步子疲惫地走在护士身后。在长长走廊的尽头是一间传出各种号哭声的房间——用时兴的说法叫作“啼哭室”。他们走了进去,靠墙放着六张白色漆瓷摇篮床,每张床头贴着一张标签。
“那么,”巴顿先生喘着气问道,“哪个是我的孩子?”
“在那里!”护士说。
巴顿先生顺着她手指的方向,看到了如下场景:用宽大的白色毛毯包裹着、被勉强塞在一个摇篮里的,是一个显然已有近七十岁的老头;他稀稀疏疏的头发几乎全白了,从下巴上垂下的一缕长长的烟灰色胡须,在窗外吹来的微风中飘荡着,显得十分荒谬可笑。他用黯淡
无光的眼神看着巴顿先生,眼中深藏疑惑。
“我是不是疯了?”巴顿先生大喊道,他的恐惧完全变成了愤怒,“医院是在开什么恐怖玩笑吗?”“我们觉得这一点也不像玩笑,”护士严肃地答道,“我不知道您是否疯了——但这确实是您的孩子。”
巴顿先生的额头上冒出了更多的冷汗。他闭上双眼,又睁开,再次打量眼前的景象。没错——他正盯着一个七十岁的男人——一个七十岁的婴儿,双脚悬挂在他本应安睡的摇篮的两边。
老人一脸平静,挨个将他俩打量了一番,然后突然用老年人沙哑的声音说起话来:“你是我父亲吗?”他问道。
巴顿先生和护士大吃一惊,差点跳了起来。
“因为如果你是的话,”他继续满腹牢骚地说,“我希望你带我离开这里——或者,至少让他们在这儿放一张舒服点的摇椅。”
“以上帝的名义,你从哪里来?你到底是谁?”巴顿先生发疯似的喊了起来。
“我无法准确地告诉你我是谁,”那个不满的声音答道,“因为我才出生了几个小时——但我一定姓巴顿。”
“你说谎!你这个骗子!”
老人疲倦地转向护士。“这可真是一种欢迎新生儿的好方式啊,”他用虚弱的声音抱怨道,“你为什么不对他说他错了呢?”
“你错了,巴顿先生,”护士严肃地说,“这是你的孩子,你必须面对这个现实。我们要求你尽快把他带回家——就今天。”
“回家?”巴顿先生简直难以置信。
“是的,我们不能把他留在这儿。真的不行,你明白吗?”
“我倒是很乐意回家,”老人咕哝道,“如果待在这里的孩子都安安静静的,这个地方倒也不赖。可他们一直都大哭大号,我几乎就没能合上过眼!我要吃点东西,”——讲到这里,他提高声音表示抗议——“他们竟只给我一瓶牛奶!”
巴顿先生一屁股跌坐在他儿子近旁的一张椅子上,双手掩面。“天哪!”他极为恐惧地喃喃自语,“人们会怎么议论啊?我该怎么办?”
“你必须把他带回家,”护士坚持着,“马上!”
一幅荒诞的画面浮现在这个备受折磨的男人眼前,清晰得令他感到害怕——他穿行于拥挤的街道,而旁边亦步亦趋的正是这个骇人的怪物!“不行,我办不到!”他痛苦地呻吟道。
路人会停下来跟他说话,他将说什么呢?他不得不介绍这个——这个七十几岁的老者:“这是我儿子,今天一大早刚出生。”然后,这个老人会拉拢裹着自己的毛毯,他们将继续迈着沉重的步伐,经过熙熙攘攘的商店,经过黑奴贸易市场——在绝望的一瞬间,巴顿先生真恨不得自己的儿子是个黑人——经过住宅区豪华的宅邸,经过养老院……
“好了!振作起来吧。”护士命令道。
“看看我,”老人突然说,“你不会以为我会愿意裹着这条毯子走回家吧?”
“婴儿都是裹在毯子里的。”老人举起一件小小的白色婴儿服,恨恨地一抖。
“你瞧!”他的声音颤抖着,“这就是他们为我准备的。”
“婴儿就穿这样的衣服。”护士一本正经地答道。
“那好,”老人说,“再过两分钟本婴儿只好一丝不挂了。毛毯弄得我发痒,他们至少该给我一张床单。”
“裹着它!裹着它!”巴顿先生急忙说,他转向护士,“我该怎么办?”
“去市区给你儿子买些衣服。”巴顿先生走到大厅,身后传来儿子的声音:“父亲,还要一根拐杖。我想要一根拐杖……”
“砰”的一声,巴顿先生狠狠地关上了大门……
F.S.菲茨杰拉德(Francis Scott Fitzgerald,1896-1940)是20世纪美国杰出的作家之一。1896年9月24日生于明尼苏达州圣保罗市一个商人家庭。后考入普林斯顿大学,但中途辍学。1920年出版长篇小说《人间天堂》,一举成名,之后寄居巴黎,结识了安德逊、海明威等多位美国作家。1925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问世,奠定了他在现代美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成为20世纪20年代“爵士乐时代”的代言人和“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家之一。其他代表作还有《夜色温柔》《末代大亨》《漂亮冤家》《爵士乐时代的故事》等。
婉约词赏读 本书特色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凝恨对残辉,忆君君不知。记得那年花下,深夜,初识...
中国文学经典--楚辞选注 内容简介 《中国文学经典:楚辞选注》的编注工作始于二十多年以前,自己的主观愿望是想尽力把这个注本搞得好一些,质量高一些,但限于自己的水...
妈妈.我又想你了 本书特色 八岁的姐姐珍珠和六岁的弟弟仁宇从小没有父亲,靠着残疾的妈妈每天卖烤面包维持一家人的生计。当妈妈得知自己已是胃癌晚期时,依然强忍着病痛...
吉约姆·阿波利奈尔(GuillaumeApollinaire,1880-1918),法国二十世纪最著名的大诗人之一,他是未来主义的代表,又是超现实主
蓝色天堂 本书特色 创作领域横跨心灵散文与畅销小说两大视界毕淑敏老师带你全城“香”受今冬*温暖的文字旅程腾讯、新浪、电信天翼 新媒体全力助阵2011开年新书广州...
马尔科夫《命运》(全4册) 内容简介 《命运》从2004年问世开始,就引起广大读者以及俄罗斯电影界的极大兴趣.至2008年,全书四卷陆续出版,在俄罗斯读者和观众...
梁实秋与程季淑(我的父亲母亲) 本书特色 长相思,在天边,梁实秋爱女以丰沛的感情和生动的笔触,描述梁实秋夫妇生命中 不为人知的一面,长相思,泪难干……梁实秋与程...
《当我们谈论科学时,我们在谈论什么》内容简介:本书是英国国民作家伊恩·麦克尤恩关于科学和人文的一部随笔集,被收入企鹅兰登书
人间滋味 本书特色 味道是一种很奇特的感觉,有时候不在于菜式的本身,而是在于那时节、那人和那情感。不过是一道日常小吃,却承载了几千年的文化风情,又调和了制作者的...
两栖杂述 本书特色 《两栖杂述》是汪曾祺的文论集,收录了汪曾祺有关小说、散文、戏剧、民间文学创作,小说语言、审美趣味、民歌收集等关乎创作与欣赏的评论文章;谈其师...
《唐宋史料笔记:老学庵笔记(繁体竖排版)》内容简介:学庵的一首诗(见剑南诗稿卷五十)。老学庵的命名,大约在淳熙之末(一一九○
红楼梦会真录 本书特色本书收入曲沐先生四十年红学历程发表的红学撰述三十余篇,是近年为数不多的内容丰赡、见解独到的红学力作。 本书肯定了程本之真,以确凿不疑的论据...
名家名著·郑克鲁文集·译作卷巴黎圣母院 本书特色 本书为“名家名著•郑克鲁文集 •译作卷”中一本。《巴黎圣母院》为法...
元稹集编年笺注-诗歌卷 内容简介 元稹生前即对自己诗文做过整理,*终形成《元氏长庆集》一百卷。此本至北宋失傅,宣和间,建安刘麟父子钞録散佚,得六十卷刊世之一,是...
中国最美的哲理散文 本书特色 ◆ “中国散文学会”会长林非亲自担任主编,力邀数百位知名作家,倾情打造*权威*豪华的散文特辑阵容◆丛书入选作者:莫言、贾平凹、周国...
美第奇阴谋 本书特色 几乎所有顶级博物馆,都从美第奇手里购买过赃物,他是古董走私网络中心的毒蜘蛛。古董界腐烂的程度,比*恶毒的批评家设想的还要严重。它就是一个建...
台灣首見波蘭文→直譯中文全新選本1996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辛波絲卡獨特的口語氣韻由詩人林蔚昀精心還原不避黑暗、殘酷、政治關懷
红楼梦研究稀见资料汇编-(全二册)-(增订本) 本书特色历史的进程已行将走到二十世纪的尽头,返身回顾本世纪上半叶的红学研究,由于有了半个世纪时间的间隔,这段距离...
绿皮火车-精装增补图文版-升级纪念版 本书特色 《绿皮火车》是民谣诗人周云蓬的**本随笔集,写他天南海北的游唱、到过的城市和遇到的人。新版精选周云蓬的*新文章和...
乡村医生手记-致命的蛋 本书特色 《乡村医生手记·致命的蛋》是俄罗斯充满传奇色彩的作家米哈伊尔·布尔加科夫的两部小说合集。也是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