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作者:郭怡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7-10-01

评分:5分

ISBN:9787308164238

所属分类:教辅教材

书刊介绍

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内容简介

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代要求,该书围绕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参与问题,科学吸收、借鉴靠前外现有经验,努力增强社会体育组织、大型企业等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参与能力,以进一步优化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调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本书特色

提高体育公共服务水平是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时代要求,书稿围绕体育公共服务社会参与问题,科学吸收、借鉴国内外现有经验,为建设服务型政府,努力增强社会体育组织、大型企业等在体育公共服务中的参与能力提供参考,以进一步优化体育公共服务资源配置、调整体育公共服务供给。

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目录

**章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基本理论**节 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的理论演绎第二节 社会参与的主体、构成与类型一、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探讨二、社会力量的主体构成与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参与的本土探索第二章 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力量参与的域外经验**节 跨部门的整体性治理第二节 社区组织、俱乐部的积极参与第三节 公私伙伴关系的推广应用第四节 体育志愿者的广泛动员第五节 西方国家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经验启示第三章 企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节 企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探索一、企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兴起二、企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实践三、企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意义第二节 典型案例:阿里体育集团一、阿里体育集团基本概况二、阿里体育集团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方式第三节 迈向合同制治理:政企合作供给公共体育服务一、政企合作与合同制治理二、政企合作典型案例:深圳大运中心项目三、合同制治理的应用与展望第四节 企业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思考和政策建议一、完善制度设计,提高对民间资本参与的认识二、放宽市场准入限制,推动体育产业市场规范运行三、建立激励机制,促进政企互动良性循环第四章 社会团体参与公共体育服务**节 社会团体参与公共体育服务概述一、社会团体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理论缘起二、我国体育社团的基本概况与职能第二节 体育社团的兴起、发展和参与模式一、我国体育社团兴起的背景与影响因素二、西方国家体育社团发展共性及对我国的启示三、体育社团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模式四、我国体育社团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第三节 我国体育社团改革发展的探索实践一、北京市:激发社团组织活力,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供给二、江苏省:推进社团组织改革,加快形成现代体育社会组织体制三、四川省自贡市:发挥体育社团及社会资源在推进全民健身工作中的积极作用第四节 典型案例:北京社区篮球公益行市民篮球联赛项目第五节 社会团体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思考和政策建议第五章 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节 基于社会治理的公民参与第二节 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路径探索一、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概念界定及积极影响二、新公共服务理论对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理论启迪与现实参照三、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路径选择第三节 典型案例: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创办人一、学校创办人基本情况二、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的发展历程与办学成绩三、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的多元任务分析四、天津精武事业及天津霍元甲文武学校发展思路第四节 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思考和政策建议一、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现实困境二、公民参与公共体育服务体系建设的政府引导机制第六章 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地方样本:以浙江为例**节 浙江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现状一、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事业的发展现状二、浙江省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存在的问题第二节 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的浙江探索第三节 完善浙江省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参与机制的建议一、提高对社会参与的认识,推进社会参与机制设计二、加快社区体育文化建设,规范运作志愿服务工作三、扶持体育非营利组织发展,实现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化四、建立营利性企业组织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激励机制第七章 完善我国社会力量参与公共体育服务的路径与建议**节 做好规划设计,纳入地方政府议事日程第二节 以群众为主体,打造公共体育服务品牌第三节 深化政企合作,丰富公共体育产品供给第四节 培育社会组织,推进政府购买体育服务第五节 完善激励措施,构建体育志愿服务体系第六节 融人科技手段,提升公共体育服务效能第七节 完善工作机制,提供长效政策制度保障参考文献附录索引

公共体育服务社会参与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

郭怡,女,1974年生,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博士,硕士生导师。美国密歇根大学、瓦尔帕莱索大学访问学者。主持和参与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浙江省社科基金等10余项课题,出版《奥林匹克演绎的教育文化》、《文化创意产业管理学》等多部著作,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20余篇,多次获省、部级奖项。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