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王阳明》研究王阳明的青年时代,即1472-1509年,也就是截止到王阳明龙场“大悟”后形成“知行合一”观的时期。“这是一个认真探寻和痛苦经验的时期”,包涵了大量的精神和学术的游历。作者以人物思想传记的方式,从考察王阳明的生平经历和明朝的历史与社会出发,探究早期王阳明各个时期思想轨迹的外在影响和内在心理动因,也就是其经历与学说之间的“动态机制”。作者从发展过程的角度来考察他思想形成的岁月,这个发展过程的高潮,是几次内心经验的大跃进。作者认为,阳明提倡生活与学说的统一,故其思想的一体性不同于思辨构造或认识论体系的统一性,而是建立在他的生活经验之上的。如家族尤其是父亲的巨大成就对他青年时期反叛精神的影响,尤其是他与佛教和道教的关系,他在阳明山隐修中从难以割舍的亲情的深刻体验中回转儒家,又在政治上严重受挫被发配贵州龙场的绝望处境中再一次确立成圣的内在意志,终于使自己的思想又迈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提出了超yue朱子“格物”论的“知行合一”观,从而进一步确立了他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心学”。
《青年王阳明》不是对阳明的哲学思想研究,毋宁说是对阳明思想之所以形成的社会学与心理学分析,从而确立其思想的来源。对历来阳明学中聚讼纷纭的一些问题,如阳明思想与佛、道的关系、是否受陈献章影响、写作《朱子晚年定论》的心理和思想动机、知行合一观的思想来源及与朱子“格物”观的内在联系等等,都做了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在各个时期,杜维明的思想和著述重点有所不同。1966-1978年,他诠释儒家传统,确立了对儒家精神价值作长期探索的为学方向;1978年至80年代末,关怀重心为阐发儒家传统的内在体验和显扬儒学的现代生命力;20世纪90年代迄今,所关注并拓展的论域有:“文化中国”、“文明对话”、“启蒙反思”、“世界伦理”与”印度启示“等。其自我期许是为21世纪的儒家哲学做出贡献。
“杜维明作品系列”序言
青年王阳明(1472―1509)
前言
致谢
导言
**章探寻
一家世和出生
二才华出众的诗人和关心社会的文士
三军事谋略和政务
四道士和儒家圣贤
第二章抉择
一阳明洞里的生存选择
二禅宗佛学与家庭亲情
三道家与曾点精神
四儒学和山东之行
五北京定终身
第三章大悟
一同刘瑾作斗争
二赴龙场途中
三大悟
四人际关系的新层面
五修身的结构
第四章意义
一知行合一观
二陆象山的影响
三朱熹难题
四格物之争
五主体性原则
六知行合一的含义
出版后记
《青年王阳明》:罗洪先是阳明学派江右传统中的一位出色的成员。他对云的象征意义的仔细分析,对于我们理解阳明的整个生平很有启发。他评论说,云首先含有变化的概念:在青年时期,阳明进行各种思想探索,并从事一系列社会政治活动;然后,在成熟时期,他获得了宁静,并完全致力于内圣的研究;随着祥云霞光,他的哲学学说也成了一代儒家学者注意的中心。然而,由于执著于自我实现的无穷过程,他从来没有自满过。对于他来说,他所取得的一切都只是一朵飘过的云彩。通过富于想象力地使用“云”这个象征符号,罗洪先的解释抓住了他的老师的精神实质,但也给命名的意图画了一幅引人误会的图画。他的祖父选取这个字象征“天赐”,他在取名时心里肯定没有“一朵飘过的云彩”这种想法。对于他来说,云是一种*祥瑞的象征,与天空、龙、兴旺有着更密切的联系,而与变化并无多大的关系。云这一象征符号所蕴涵的是对孩子的远大前程充满信心。很不幸,“云儿”几乎到六岁时还没有学会说话。在中国,语言表达能力总是被看作儿童有着锦绣前程的一个标志。所以,阳明在语言能力上的缺陷一定在他的家里产生了不安,家人无疑都很烦恼。阳明的祖父力图改善这种状况,但是他失望了,于是他决定改名。据说,有一位“神僧”(大概是个和尚),建议换个名字。这个故事大概纯属传说,但也使我们对改名的可能理由有所了解。故事说,阳明同一群孩子正在玩耍的时候,正巧有一个和尚路过。他对这个孩子六岁还不会说话感到惊异,说道:“好个孩儿,可惜道破。”阳明的祖父很认真地接受了这个暗示,于是决定将他的名字由“云”改为“守仁”。……
杜维明,祖籍广东南海,1940年出生于昆明。1961年毕业于台湾东海大学中文系,翌年获哈佛燕京学社奖学金前往美国深造,1968年获得哈佛大学历史与东亚语言学博士学位。曾任教于普林斯顿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莱分校;1981年始任哈佛大学中国历史和哲学教授,2010年荣休后继续担任亚洲中心资深研究员。在哈佛期间曾担任该校宗教研究委员会主席、东亚语言和文明系系主任。1988年获选美国人文社会科学院院士,1996-2008年出任哈佛燕京社社长,2008、2010年分别当选国际哲学会联会(FISP)执行委员、国际哲学学院(IIP)院士。现为北京大学高等人文研究院院长。
《中国文字学》是陈梦家先生在西南联大教授的《中国文字学》课程的讲义,手稿未曾发表。虽说是六十多年前的旧讲义,有些见解已然
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 本书特色 本书是马克思哲学论坛文丛的第二卷。本卷是第二届马克思哲学论坛的成果,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一、对传统本体论的特征和实质作了深入的反思...
国富论 本书特色 本译本是根据Methuen & Co.,Ltd 1930年出版的版本译出的,这个版本是亚当. 斯密生前*后一个版本。《国富论》研究的对象是经济...
哲学的治疗-塞涅卡伦理文选之二 内容简介 人类的各种本体性的精神疾病在罗马和现代性中一直困扰人的心灵至深;这不是一般的药物可以治疗的,必须从哲学的根本上进行治疗...
上帝的公式-德.梅勒作品集-全四册 本书特色 上帝的公式:德·梅勒作品集 有人说,读他的书,你要冒改变自己人生的风险! 1998年,罗马天主教廷将德?梅勒...
什么是批判-福柯文选-II 本书特色 《什么是批判:福柯文选Ⅱ》全方位、立体化地展现了福柯的思想全貌。福柯是20世纪重要的思想家,世界影响力大,在中国拥趸众多。...
后果评价与实践理性 内容简介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期以来,阿马蒂亚·森以他的福利主义经济学和社会选择理论为基础,形成和发展了一种克服了古典功利主义的重大缺陷,吸收...
现代欧陆哲学散论 本书特色 《现代欧陆哲学散论》辑录作者撰写的与欧陆哲学有关的文章,对欧陆哲学的历史演变、主要特征及其与分析哲学的区别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欧陆哲学...
《经书浅谈》讲述我们的前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灿烂文化。春秋战国的诸子哲学、汉魏六朝的丰碑巨制、韩柳欧苏的大块文章、明清之际
通识中国哲学 本书特色 《通识中国哲学》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小故事,阐述儒、道、墨、法、释五大中国传统哲学流派的主要观点,为我们提供多元的思考角度,睿智处理人生和社...
《诗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期(公元前十一世纪)到春秋中叶(公元前六世纪)约500年间的305篇诗。这30
犹太教中的柏拉图门徒 本书特色 施特劳斯教你如何着手研读《迷途指津》、希斯金为你讲述迈蒙尼德的哲学观念、看希斯金如何批评施特劳斯……本书汇集了西方著名哲学家的经...
《中观心论》是清辩论师现存唯一的梵文著作,仅保存在丹珠尔中的《思择炎》则是《中观心论》的唯一古注,其中的《入抉择数论之真
经典常谈 本书特色 ★前有朱子注四书,后有“朱子”解经典我国经典,未经整理,读起来特别难,一般人往往望而生畏,结果是敬而远之。朱子注四书,作用之一是使四书普及于...
敲蹻洞章-上卷 本书特色 国学就是中国固有的传统学术及其研究的学问,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它沉淀于历史的长河,而又升华于现代社会,既是延续传统的纽带,又是开创未...
古今之争中的核心问题:施米特的学说与施特劳斯的命题 内容简介 本书系迈尔教授两本著作的合刊——《施米特的学说》出版于1998年,是迈尔迄今发表的论著中篇幅*长的...
论语孟子 内容简介 《孟子》中的核心思想是“民本”“仁政”。其中“仁政”的思想是对孔子“仁爱”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同时,孟子认为民众的问题*重要,君王在用人时,应...
晚明思潮 内容简介 简介本书一九九四年曾由里仁书局徐秀荣兄刊印。岁月如矢,转瞬书亦售罄,因补续作数篇,改由学校发行,爰志感言数语曰:晚明,是个社会文化大变动的时...
《学略》以评论之体,寓目录之用,俾学者入一门则知一门之疆略概略,对于中国传统学术之各方面,均有简明亲切之指点。先生撰时年
王阳明及其学派论考 内容简介 本书着眼于方法上的考证与义理相结合,文献求证与逻辑分析兼顾,将人物研究、学派研究、思潮研究与地域文化研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力求在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