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

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

作者:[英]约翰•鲍尔比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7-10-1

评分:8.6

ISBN:978751923386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是“依恋理论之父”鲍尔比就个体之间,特别是孩子与父母之间的情感纽带如何建立、维系、破裂、重建所写的一部小书,全书通过7个章节,从心理学的角度回答了如何理解以及进入孩子的情感世界,是什么引发了孩子的分离焦虑,分离事件如何让父母变成了孩子情感上的死人,丧失事件对孩子人格发展的影响等诸多我们在自我成长和养育孩子中可能遇到的现实问题。此外,鲍尔比还对自己的依恋理论及安全基地概念进行了阐述,并指出了将依恋理论应用于精神分析实践中的可能性。

◎编辑推荐:

为什么华生在妻子死后将愤怒直指夏洛克?

为什么在《海上钢琴师》中,男主1900最后没有选择陆地?

为什么《海边的曼彻斯特》给男主安排了一个“I can’t beat it”的结局?

因为华生不接受分离,1900怕再次被抛弃,李•钱德勒无法自丧失中走出去。这便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在建立后又惨遭破裂时会发生的事情,我们的心会被难以说出口的悲伤、绝望填满,撑涨,终至破碎。在《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一书中,鲍尔比对情感纽带的建立、维系、破裂、重建等进行了系统的论述,指出了分离、丧失等事件如何导致了个体人格发展的偏差以及精神疾病,并就如何改善这些事件对个体的影响提出了专业建议。

作品目录

第一章 精神分析与儿童养育 /001
第二章 研究儿童发展的动物行为学方法 /027
第三章 儿童期哀悼及其精神病学意义 /049
第四章 情感纽带的破裂对行为的影响 /073
第五章 家庭中的分离与丧失 /089
第六章 自我依赖及其促进条件 /115
第七章 情感纽带的建立与破裂 /139
参考文献 /173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约翰•鲍尔比(1907.2.26—1990.9.2),依恋理论之父,二等勋爵,英国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因对儿童发展的兴趣和就依恋理论作出的开创性工作而闻名于世。在一项于2002年发表在《普通心理学评论》上的调查报告中,鲍尔比在“20世纪最伟大的100位心理学家”中排第49位。此外,在一项由美国国家健康研究所组织的调查中,约翰•鲍尔比被公认为三大最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之一。2005年,为纪念约翰•鲍尔比,一名登山爱好者将吉尔吉斯斯坦境内的一座无名山峰命名为“约翰•鲍尔比山”。

精彩摘录

结婚就是形成一个新家庭,但是在中国文化下,“小家”很难从“大家”中独立出来。很多女性保不住自己的家庭边界,被迫卷入其丈夫的原生家庭,也就是“大家”当中。我们的文化鼓励四世同堂,男人往往不离开自己的原生家庭,他们结婚是换了一个娘——新娘,他们还是被照顾的男童,而不是一个可以保护妻子的男人,所以我们在中国的神话故事中几乎看不到男人去救妻子。我们看到的是儿子救母亲的故事,比如《宝莲灯》《白蛇传》。女性期待拯救自己的是她们的儿子。这是中国女性的集体无意识。母子共生是我们的文化所鼓励的,而在精神分析中,无法分离是一种病。母子共生是有排他性的,表现为男性和母亲一起排挤自己的妻子。当女性进入男性的家族时,便进入了一种失保护状态。在无法保护自己的家庭边界的情况下,已婚女性常常会陷入深深的抑郁。她们承受的既有来自原生家庭的痛,还有来自新家庭的痛。期待这些女性在自己的孩子有需求的时候还能保持良好的心态,就有些强人所难了。这些女性在有愤怒的时候更可能指向自己的孩子,因为对她们来说,伤害孩子是最安全的。

——引自章节:在中国当前的大环境下,成为母亲意味着什么?


矛盾情绪及其调节唐纳德・温尼科特在其有关精神分析和内疚的演讲中讨论了内疚感在人类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他认为,体验内疚的能力是一个健康个体的必要特质。虽然生理性疼痛和焦虑是令人厌恶的,但在生物学上却是不可或缺的,并且是作为人类所要付出的代价。接着,他谈到,体验内疚的能力意味着容忍矛盾情绪以及承担责任。这些观点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梅兰妮・克菜茵的影响,也是英国精神分析师的主要兴趣所在。在此,我的目的是进一步讨论矛盾情绪——一种我们所有人都拥有的、不合时宜的情绪,即对那个我们最在意的人感到愤怒,有时甚至是憎恨一一在个体的精神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然后思考那些可以促进或抑制儿童以成熟而富有建设性的方式来调节冲突的儿童养育方法。因为我相信,效果一有利的或不利的一一是我们用来评价不同儿童养育方法的价值的标准。这些方法能够让儿童调和自身的爱恨冲突,并以健康的方式去体验焦虑和内疚。

——引自章节:第一章 精神分析与儿童养育/001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