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晚餐》为何是杰作?——名画的诞生

《最后的晚餐》为何是杰作?——名画的诞生

作者:高阶秀尔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7-10-20

评分:8.6

ISBN:9787508674797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高阶秀尔,日本西方美术史论名家,1932年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曾留学巴黎大学附属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日本和西方美术研究,致力于为日本民众普及艺术知识。曾任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现任大原美术馆馆长。2000年因在国民艺术普及上的卓越贡献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紫绶褒章 ,2012年获得日本天皇亲自颁发的文化最高奖——日本文化勋章,以表彰他对于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出版有《日本近代的美意识》《西欧艺术的精神》《看名画的眼睛》《看日本美术的眼睛》等著作和译作近百部。

作品目录

前言
旨在“解读”名画
第一章
《最后的晚餐》为何是杰作?
——达•芬奇
《最后的晚餐》的两个含义
背对而坐的使徒
如何分辨犹大?
宴会的绘画
《最后的晚餐》的展开
身临其境与眼神的自然引导
静态构图与动势描写
不幸的历史
《最后的晚餐》为何是杰作?
第二章 创世记——米开朗琪罗
世界的起源
“拟人像”与“预表”
画出时间
世界的终结
第三章 亚当和夏娃——马萨乔
被逐出“乐园”的人类
文艺复兴的人体表现
“男性中心主义”的世界观
被继承的“原罪”
“未述之事”的画法
“旧约”的开始
第四章 入浴的苏珊娜——丁托列托
被污蔑的苏珊娜
“正典”与“外典”
裸体与故事
从故事到造型
第五章 拔士巴的淫行——伦勃朗
明君之过
作品反映的现实
传承的图像
画家们的“回答”
引入同时代的风俗
超越故事的表现
大卫与歌利亚
围绕大卫的表现
另一封信
第六章 《雅歌》与莎乐美的舞蹈——莫罗
诗中之诗
“夺子之争”与所罗门的审判
会见示巴女王
《圣经》的三个时代
“希罗底之女”与施洗者约翰
莎乐美的变身
《雅歌》与莎乐美的爱情
“ 命运之女”的姿势
第七章 受胎告知——安吉利科
天使一般的画家
读书的马利亚
画出来的“话语”
天使的等级
“奇迹场景”的现实感
画出来的现场感
参与奇迹
吃惊的马利亚
从天而来的祝福
逃跑的马利亚
“马利亚信仰”的兴盛
被搬上天的圣母
没有原罪的圣母
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高阶秀尔,日本西方美术史论名家,1932年生于东京,东京大学名誉教授,曾留学巴黎大学附属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日本和西方美术研究,致力于为日本民众普及艺术知识。曾任日本国立西洋美术馆馆长,现任大原美术馆馆长。2000年因在国民艺术普及上的卓越贡献获得日本政府颁发的紫绶褒章 ,2012年获得日本天皇亲自颁发的文化最高奖——日本文化勋章,以表彰他对于文化发展所作的贡献。出版有《日本近代的美意识》《西欧艺术的精神》《看名画的眼睛》《看日本美术的眼睛》等著作和译作近百部。

精彩摘录

静态构图与动势描写包括犹大在内的十二使徒全员都位于与画面平行的桌子的同侧,分别围坐在耶稣的左右。画家将使徒们分为三人组,每组人像占据均等的画面空间。整个画面因此呈现出以耶稣为对称轴的左右对称的均衡构图。尽管如此,在略微俯首,正要预言背叛的耶稣的四周,达·芬奇通过各式各样的表情和动作,形象地呈现出现场使徒们的震惊与躁动。相对于身着传统红蓝服饰,左右手展开,形成沉静而稳定的三角构图的耶稣,使徒们的反应各不相同。这动与静的对比不仅表现于外在动作,也表现出耶稣内心的平静与使徒们内心的躁动。在犹大的处理上,画家让他摆出一边注视着耶稣一边后仰远离的姿势,并且唯有他一人的脸浸没在阴影中非常自然地将他与其他使徒区别开来。

——引自章节:静态构图与动势描写


身临其境与眼神的自然引导从1977年至1999年进行修复的结果来看,达・芬奇的《最后的晚餐》中的耶稣是张着口的。也就是说,达·芬奇的这幅作品描绘了耶稣向使徒们预言背叛的瞬间。画家采用远近法统一了长方形的巨型画面,形成了具有纵深感的室内场景。这幅作品原本被画在宽阔的修道院食堂的墙上,但从特定的位置(估计是修道院院长的座位)看去,现实中的食堂与画面里的房间仿佛连接在一起。这样一来,坐在食堂里的人有如身临其境地参加了“最后的晚餐”,亲耳听见耶稣预言背叛的声音。此外,修复的结果还表明,为了表现画面的纵深感,定下远近法的线条所集中的消失点,画家在耶稣右脸的太阳穴处打了个钉孔。如此一来,朝向画面中央耶稣方向的空间整体被收缩,观赏者的目光也就自然而然地被吸引到了耶稣的脸上。在这幅画中,通常用以表现耶稣和众使徒神圣性的光环并未出现。然而,明亮的光线从耶稣身后围绕着他的窗户中照射进来,取代了光环或后背光的效果。窗户上方墙上的弦月窗(半月形装饰)则起到了进一步强化的效果,使画面中的耶稣格外显眼。

——引自章节:身临其境与眼神的自然引导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