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一部跨越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的人类认知发展史。
作者用简洁优美而不乏幽默风趣的笔法,展现了从古希腊哲学家到牛顿、开普勒、爱因斯坦等众人是如何拓展我们对于世界的认知:从宇宙的起源及其物理性质,到世界的物质构成及物质特性,从元素说、原子论到日心说、经典力学,再到相对论、量子力学,其范围大至太空小到量子世界,涵盖了奇点、弯曲空间、暗物质、多元宇宙等广泛主题。
在《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中。作者指出在人类的求知之旅中,哲学家的智慧胆识和卓尔不凡的想象力,科学家的惊人创造力、不懈努力和强大的实验能力,探索工具的逐渐改善,都不同程度地动摇了人类原有的知识根基,并重新定义了人类与未知世界的关系。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主旨还在于阐明科学知识的边界。局限主要表现在探究工具和物质的本质上:宇宙边界的未知性、量子的不确定性等。但这些并没有阻止科学进步,反而使人类的求知尝试变得高尚、不可预测和充满惊喜。
媒体评论
格莱泽是位天才作家。
——《今日物理》
格莱泽天赋异禀,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故事。他所描绘的求知历史非常全面,从人类早期的迷信和神话,有条有理地延展到当代科学中的宇宙和物理问题。在描述过程中,他的笔触涉及从哲学到光学乃至人工智能的方方面面。
——《科学》杂志(Science)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一部人类用智慧来发现事物意义的历史。数百年来,哲学和科学探索所闪耀的光辉从未像现在这般显著。马塞洛·格莱泽使我们感受到了生而为人的骄傲与自豪。
——普利策小说奖、美国国家人文科学奖章获得者玛里琳·罗宾森(Marilynne Robinson)
我们现在所知已经远远超过我们祖先的想象所及——我们的无知程度也是如此。格莱泽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将这一神奇的悖论描绘得栩栩如生。
——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
行文优雅,描述准确,一针见血。《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一部描述人类探究其在宇宙中所处地位的宏篇巨著。从有关星体运动的古老智慧到时空起源的现代科学理论,格莱泽向我们展示了人类是怎样努力去理解富饶而新奇的宇宙演变的。
——麻省理工学院量子力学专家塞斯·罗伊德(Seth Lloyd)
格莱泽书中所涉及内容之广——从认知能力和弯曲时空到量子力学、超弦理论以及多重宇宙——他用全面而易懂的叙述风格使得哲学和自然科学在书中相得益彰。
——《出版者周刊》星级书评
马塞洛·格莱泽用物理学家的知识、哲学家的智慧和诗人的语言来向我们阐明了人类关于宇宙的疑问。如果读完《求知简史》后你的观念和开卷之前无异,那就翻回第一页再读一遍。
——《谷歌总部的柏拉图》作者,麦克阿瑟奖获得者,里贝卡·戈德斯坦(Rebecca Goldstein)
格莱泽有关宇宙学和多重宇宙的讨论颇为引人入胜……《求知简史》深入探索了人类历史上最为复杂的智力问题……这本书对于原子世界本质所形成的哲学问题提供了深入而透彻的指南。
——《华盛顿邮报》
探索永不停息,新事物不断呈现在我们面前,使我们好奇和惊叹。正如格莱泽先生在此巨著中所证明的,倘若失去了这种好奇心和新奇感,那么科学研究将毫无意义可言。
——《华尔街时报》
格莱泽凭借对于“谦卑和盼望”的坚定信仰,以他周到的设想和敏感的布局写下此书,且不夹杂任何先入为主的自负感:当前时代的科学知识比前人更为完善和完美。
——《哥伦比亚电讯报》
本书既回顾了人类的进步,又对于我们在面对科技进步时所应作出的合适反应作了温馨提示,即我们不应像过去那样对于所取得的知识沾沾自喜,而应面对未知永葆谦卑之心,尤其对于那些可能永远无从知晓的谜团更要如此……《求知简史》是一部颇具启发性的大作。
——来自Brain Pickings网站
编辑推荐
我们人类,无论是个人还是集体,都有一种冲动,想要理解世界和看到我们在其中的位置。科学是对于我们求知欲的回应。而如今的人类求知,说到底,是在科学的框架内,寻求世界起源和结局的答案,寻求意义与目的的答案。
众所周知,2017年诺贝奖物理奖授予三位引力波探测计划的重要科学家。“引力波”的发现,标志着人类的求知史迎来了历史新起点,意味着我们将用一种前所未有的认知宇宙的方式,去了解我们未曾想象却真实存在的新事物。
在这样的时代与契机之下,阅读《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这样一部跨越哲学、天文学、物理学等学科,全景展现人类认识世界的伟大征程的作品,回望与反思人类的求知和认知史,意义重大。
能将深奥的宇宙学、物理学用易懂而优美的语言描述出来的作者少之又少,畅销书《七堂极简物理课》的作者卡洛·罗韦利是个中翘楚,而《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作者格莱泽是另一奇才。
“格莱泽是位天才作家。”美国著名物理科普杂志《今日物理》如此评价。这并非夸张的虚言,而是真实的赞叹。
《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的作者马塞洛·格莱泽并非平凡之辈。作为美国常春藤联盟达特茅斯学院知名的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马塞洛·格莱泽也是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与备受尊重的量子宇宙学家亚历山大•维兰金、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弗兰克·维尔切克等人是好朋友。马塞洛·格莱泽所著的5部科普佳作,在美国都是畅销书,曾被译成15种语言。《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他的代表作。
《求知简史》首要的魅力和过人之处,在于马塞洛·格莱泽以坚实的科学知识为基础,站在哲学的高度上,用一种诗性的语言讲述人类求知史。这使得读者在阅读时,根本不会有丝毫的枯燥感和畏惧心理,反而觉得异常享受,并不时会心一笑。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每次都被作者优美而略微幽默的语言所折服。不信,你看看以下这些来自书中的段落:
重复是令人愉悦的,如果自然拍鼓,我们或许也会随之打拍子。一个循环时间带给我们的是重生的承诺,并在人与宇宙之间建立起密切的联系:我们在,故世界在。
也多亏了多普勒,一些世俗小事也能勾起我们对宇宙浩渺博大的联想——每当你听到救护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时,你可以想到数十亿个星系在苍穹之中呼啸而过的情景。
这是一种紧张的三角关系。只有在光子失去活力后,这种三角关系才以电子与质子之间的结合而告终。结果最简单的原子得以产生;剩下的光子则从痛苦的爱恨纠葛中解脱,从此在宇宙中无拘无束地四散漫游。
“云不是球形的,山不是锥形的,海岸线不是环形的,树干不是光滑的,光同样也不是以直线传播的。”人们发现最多的不是高于万物的单一秩序,而是有序和无序,对称和非对称,它们在我们描述自然的过程中相辅相成,并行不悖。
流向河里的水成为天空中的云彩,然后通过降雨云彩再次成为河流中的水;长成橡树的种子会在成熟的树上重现,最后会再次成为橡树;世界毁灭,然而从其废墟之中,新的世界又兴起了。
有关物体下落的实验是民主科学的,因为对所有物体都一视同仁。但当一片羽毛和一辆凯迪拉克都从十英尺高的地方坠落,其落地所需时间是不同的,原因是二者所受的空气阻力不同。
《求知简史》所涵盖的内容从人类早期的迷信和神话到当代科学中的宇宙和物理问题,他所涉及的话题是如此之广,但驾驭起来却如此轻车驾熟,足以彰显他深厚的科学功底和人文底蕴。
有赖于格莱泽的文笔,哲学家们(如泰勒斯、阿那克西曼德、毕达哥拉斯等)一流的智慧胆识和卓尔不凡的想象力,科学家们(伽利略、牛顿、开普勒、爱因斯坦等)的惊人创造力、不懈努力和强大的实验能力才得以充分体现;而人类的求知历程也显得格外鲜活、饶有趣味、令人感叹又发人深思。
“格莱泽天赋异禀,能够深入浅出地讲故事。”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科学》杂志(Science)对格莱泽的《求知简史》也同样不吝赞扬,而这个评价,揭示了格莱泽写作的另一大特点:深入浅出。
《求知简史》的深入浅出到了何种程度?坦率地说,即使是初中物理学得一塌糊涂的文科生也能看得懂,并被深深吸引。无论是相对论、时空弯曲、多普勒效应、宇宙膨胀理论,还是奇点、暗物质、暗能量、多元宇宙,或者量子力学、薛定谔的波动方程、海德堡不确定性原理、哥德尔证明等,格莱泽都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娓娓道来,让从前对这些天文学、物理学知识一无所知的普通大众立即秒懂!(关键问题是,这些知识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都尤为重要,因为这是我们了解世界的根基。)即使是对这些知识有所了解的理科生,也因为作者生动、深入的讲述而产生阅读兴趣,并从书中获得过往没有在教科书中获得的深度理解。
而《求知简史》的另一可贵之处,是它具有深厚的人文关怀,而这正是国内科普书所缺乏的。《哥伦比亚电讯报》评价《求知简史》:“格莱泽凭借对于‘谦卑和盼望’的坚定信仰,以他周到的设想和敏感的布局写下此书,且不夹杂任何先入为主的自负感。”
格莱泽的“敬畏”和“谦卑”源于他对“科学的边界”的清醒认识:“我们对世界的了解有个基本界限,不仅受限于探索自然的工具,而且受限于自然本身。‘自然喜欢把自己藏起来。’经历过无数磨难和成功后,我们发现在人类探索自然的这场躲猫猫游戏中,自然是不会输的,它让人看到的永远只是局部。”
在此基础上,格莱泽颠覆了传统的对于科学的目的的认识——科学的目的就是解决并最终理解未知。格莱泽却认为,科学不是所有奥秘的征服者,也不是获得绝对知识的虚幻目标。科学的目标在于凭借我们的能力最大程度弄清自然运行的方式。这一还原科学本来面目的思考方式使得科学变得更加美丽、更加有力,也使得对知识的探求是开放式的追求,求知因而变成与未知之间永不间断的浪漫。
马塞洛·格莱泽(Marcelo Gleiser)
世界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美国常春藤联盟达特茅斯学院自然哲学阿普尔顿教席教授、物理学和天文学教授,著有5部科普佳作,被译成15种语言。《求知简史:从超越时空到认识自己》是他的代表作。《宇宙中紧迫的现实》(Emergent Realities in the Cosmos)曾被评为2003年美国最佳科学写作作品,其他作品为《跳动的宇宙》(The Dancing Universe)、《先知与天文学家》(The Prophet and the Astronomer)以及《不完美的宇宙》(A Tear at the Edge of Creation)。
科学并未反映出上帝所赋予的真理,并不是由完美的柏拉图主义王国获出的发现所组成;科学反映出人类的不安与忧虑,反映出人类对秩序和控制力的渴望,反映出人类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敬畏之心。
——引自第301页
中医妇科学 内容简介 本书是21世纪高职高专教材之一,系统介绍了中医妇科学发展简史,中医妇科学基础,月经病,带下病、妊娠病、产后病、前阴病及妇科杂病的概念等。中...
本书将通过一起和现实若即若离的谋杀案,反映当代青年人的理想和迷茫,现代心灵的躁动和虚空,最后将支离破碎的情节穿针引线地编
《我是扶贫书记》内容简介:作品描写的是市委宣传部干部李田野在乡村挂钩扶贫,担任扶贫第一书记的艰辛历程,反映了全国决战贫困,
一群学术背景各异却独具识见乃至远瞻的中国知识分子,以理性以激情更以深刻、锋利的诚实,直趋势问题,直言主义,直面时世、时弊、时局,开宗明言,直至中从传统文化中析出...
姜涛,1970年生于天津。1989年考入清华大学攻读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后弃工从文,200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获得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领域...
《技术垄断》内容简介:本书与《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并称尼尔·波斯曼的“媒介批评三部曲”,其一以贯之的主题是检讨技术对人
《从冥想到三摩地:辨喜论王瑜伽和〈瑜伽经〉》是一本冥想指南及印度哲学普及读物。与如今常见的以身体锻炼为主的现代瑜伽不同,在瑜伽的起源地古印度,“瑜伽”一词的本意...
如果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代表性的思想家是谁?多数人会回答:丸山真男(1914-1996)。丸山作为政治学者、日本政治思想史研究者,对言论界和学界有极大影响。...
温普林男.满族。1957年6月出生,现供职于北京风马旗文化传播公司,1985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1986年任教于北京第二外语学院,1987年辞职并成为...
精彩摘录 大家在皮椅中坐下后,皮埃纳尔将军问道:“那么,我们的简·马雷大使有罪没有啊?” “有罪,”普雷斯顿说,“很
全世界每4个人中,就有1个人在一生中某个阶段饱受精神问题的折磨。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写给那1/4的人,而是写给4/4的人,因为我们都需要面对相同的问题:我们都有痛苦...
人类每次正视自己的渺小,都是自身的一次巨大进步。——————————沙丘在尊母的残暴攻击之下沦为焦土,它的传说却并未落幕。旧帝国势力几乎完全被尊母击溃,唯有姐妹...
本书精选作者孙频近十年来作者生涯中最杰出的6个中篇作品,这些作品侧重于写底层人物面对磨难与困境的挣扎,还有新旧一代关于故土的矛盾以及梦想的破碎等等。更从无数个跌...
婚姻家庭与继承纠纷-中国法院2017年度案例-1 本书特色 本书是《中国法院2017年度案例系列》(全21册)的一个分册。内容包含离婚纠纷、婚约财产纠纷、离婚后...
本书用随笔集的形式,记录了作者里灰与相差14岁的妹妹生活中的温情瞬间。温馨感人的故事,生活化的语言,风趣又不失温暖的文笔,读起来轻松诙谐,又让人心生温暖。【14...
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技术 内容简介 书名:城市生活垃圾直接气化熔融焚烧技术著译者:王华等出版社:冶金工业标准号:出版日期:2004.11印刷日期:200...
证据法学 本书特色 《证据法学》通过借鉴美国证据法学理论、参酌中国制度传统,构建了一个较为成熟的证据法学体系,是当时中国证据法教材的代表作之。充分体现了东吴法学...
☆入选第二届“行读图书奖”11月书榜外文翻译TOP5◎内容简介托马斯•曼是20世纪德国著名文学家,1929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小说《布登勃洛克一家》《魔山》等...
吴思,1957年生于北京。1978~1982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中文系读书。毕业后分配到《农民日报》,先后任总编室副主任、群工部副主任、机动记者组记者。1993年,...
理查德·吕克(Richard Luecke)是哈佛商务指南系列丛书中本书和其他几本书的作者。吕克住在马萨诸塞州的塞勒姆(Salem,Massachuset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