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荡三十年

激荡三十年

作者:吴晓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7-11

评分:9.0

ISBN:978750868264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尽管任何一段历史都有它不可替代的独特性,可是,1978年-2008年的中国,却是不可能重复的。在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里,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日渐瓦解了,一群小人物把中国变成了一个巨大的试验场,它在众目睽睽之下,以不可逆转的姿态向商业社会转轨。

本书作者没有用传统的教科书或历史书的方式来写作这部著作,而是站在民间的角度,以真切而激扬的写作手法描绘了中国企业在改革开放年代走向市场、走向世界的成长、发展之路。改革开放初期汹涌的商品大潮;国营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这三种力量此消彼长、互相博弈的曲折发展;整个社会的躁动和不安……整部书稿中都体现得极为真切和实在。作者用激扬的文字再现出人们在历史创造中的激情、喜悦、呐喊、苦恼和悲愤。

作者不是将一些事件、人物孤立地展现在读者面前,他笔下的历史是可以触摸的,是可以被感知的,它充满了血肉、运动和偶然性。他把人物和事件放在一个国际和国内的政策、社会和当时的现实这样的大背景中,以整体和个别相结合的描述手法,将一部中国企业的曲折发展历程清晰地呈现在读者面前。

改革开放的这三十年是如此的辉煌,特别对于沉默了百年的中华民族,它承载了太多人的光荣与梦想,它是几乎一代人共同成长的全部记忆。

作品目录

(上)
总序
第一部1978—1983没有规则的骚动
1978 中国,回来了
1979 新的转机和闪闪的星斗
企业史人物“傻子”年广久
企业史人物“老板”袁庚
1980 告别浪漫的年代
企业史人物川人春先
1981 笼子与鸟
企业史人物难忘“任项”
1982 春天并不浪漫
企业史人物“大王”如蚁
1983 步鑫生年
企业史人物裁缝神话
第二部1984—1992被释放的精灵
1984 公司元年
1985 无度的狂欢
企业史人物两面雷宇
1986 一无所有的力量
企业史人物郑氏之死
企业史人物仁宝当家
1987 企业家年代
企业史人物“承包典范”马胜利
1988 资本的苏醒
企业史人物廿人沉浮
1989 “倒春寒”
1990 乍热骤冷
1991 沧海一声笑
企业史人物牟氏幻觉
1992 春天的故事
企业史人物黄家“天使”
人物索引
(下)
第三部1993—1997民族品牌进行曲
1993 扭转战局
企业史人物庄主之殇
1994 青春期的躁动
企业史人物支教公司
企业史人物“君安教父”
1995 收复之役
企业史人物刁民王海
企业史人物万国大佬
1996 500强梦想
企业史人物一人三九
1997 “世界不再令人着迷”
企业史人物时代标本
第四部1998年~2002在暴风雨中转折
1998 闯地雷阵
企业史人物“烟王”是非
1999 庄家“恶之花”
企业史人物胡润造榜
2000曙光后的冬天
企业史人物霸王宿命
2001 入世与出局
2002 中国制造
企业史人物仰融悲情
第五部2003年—2008年大国梦想成真
2003 重型化运动
企业史人物大午集资
2004 表面的胜利
企业史人物“江湖”总裁
2005 深水区
2006 资本的盛宴
企业史人物“首富部落”
2007 大国崛起
2008 正在展开的未来
致谢
人物索引
声明
· · · · · ·

作者简介

吴晓波

知名财经作家,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创始人,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在微信、爱奇艺等内容平台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是国内数一数二的个人财经类自媒体之一。

2016年在微信、喜马拉雅FM推出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现已有超过40万付费用户。

精彩摘录

这一状况在日后的几年内并没有改变,在外国人看来,深圳的投资条件并非像原先承诺的那么好,美国《财富》4月号上便刊登了一篇观察稿,抱怨:“深圳的治理,机构重叠,缺乏商业经验。一位投资者说,在许多国家只要一个电话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深圳需要很多时间和官方讨论。这里仍然是中国”。但是,在内陆和其他省份看来,深圳的政策环境已经好到不能再好了,越来越多人像王石一样地跑到这里来找机会,越来越多的商品和资金向这里流动。在1979年,深圳最主要的银行深圳建设银行,存款只有381万元,到1983年,它已经有了7.19亿元。在深圳建设的前十年中,国有资产增长到250亿元,来自银行的贷款就有180亿元,而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从内陆地区以各种正规或灰色的方式融通过来的。在这个意义上,深圳的奇迹不是靠吸引外资而产生的,而是全国人民“倒”出来的。广东学者何博传在《山坳上的中国》一书中曾经描写过一个“倒卖”的实例:一些上海人跑到深圳买了一把折叠伞,发现竟是从上海运去香港,又转回深圳的。上海人很高兴,说是比在上海买少花了几块钱,深圳人也高兴,说赚了几块钱;香港百货公司也高兴,同样说赚了几块钱,真不知谁见鬼了!

——引自第184页


戴尔和思科的出现,基本上代表了日后新技术公司的两种成长路径:独一无二的商业渠道模式,或高度垄断的核心技术优势。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中国公司与美国公司之间的距离,并不在于创始资本的大小,而在于各自对产业成长的视野和理解的差距。

——引自第260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