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旅人

柬埔寨旅人

作者:刘绍华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2017-11

评分:7.5

ISBN:9787511733399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一个充满惊喜与苦痛的世界,一个饱受苦难的文明古国的当代生活

◆《我的凉山兄弟》作者刘绍华,以人类学眼光叙写惊心动魄的柬埔寨经验

◆2005年台湾《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十大好书

···

【内容简介】

在柬埔寨,风光秀丽的巴萨河畔,人们脸上常见神秘的微笑,但人口拐卖、赤 贫、文盲,以及内战的后遗症亦如影随形;当地人央求国际组织为其修缮寺庙,年轻的和尚却对外面的世界蠢蠢欲动;来到这里的外国人,既有国际组织志愿者,也有自我流放者和淘金者……

1998年,刘绍华加入“台北海外和平服务团”,提着一只皮箱便来到柬埔寨,在那里生活了两年。之后,她以人类学家的视角、散文家的笔法写下自己的柬埔寨记忆:这是一个迅速变化的社会,走向全球化的同时仍有美丽的“非现代性”残存。这里是“天堂与地狱的写实,就如同吴哥窟的石雕故事一般,上演着人世历史中的喜怒哀乐、罪与罚、堕落与超脱”。

···

【学者推荐】

绍华的书因此开启了了解南亚文化的一扇门,让读者进一步透过她所看到的农村、妇女、历史、仪式、台商、军警,去观照中国大陆、中国台湾、越南等地区已碰过或正遭遇到的问题。

——廖炳惠(台湾清华大学教授)

·

刘绍华是一个惊叹号,她有散文家的一流文笔……以两年时间,体验当地生活和文化,为我们写下一本如此令人动容的书。

——隐地(诗人)

···

【编辑推荐】

◆这是一部精彩的旅行文学,描绘了高脚屋、吴哥窟、祭典、金边的城市奇景、各种文化差异和旅行趣事;也是一部人类学民族志,记录了饥饿、疾病和罪恶,叙写了警察、妓女、乞讨者、台商、异乡人等各类群体的生存状况,呈现出一个现代性与传统相互冲突,历史罪恶与宗教力量并存的变化社会。

◆作者刘绍华是一位视角独特的人类学家,她曾只身进入中国凉山,后写下医学民族志《我的凉山兄弟》,在国内外引起广泛讨论,获奖无数。

作品目录

新版序: 移动作为生命的方法 丨刘绍华
序一: 惊心动魄的旅行叙事丨廖炳惠
序二: 仪式尚未完成——我的柬埔寨记忆丨刘绍华
巴萨河畔
季风雨
恸的文化差异
古城吴哥
过桥
柬埔寨的生活逻辑
异乡人
祭典、 文化与艺术
明天
失梦园
告别高脚屋
外一篇:一则乡野传奇的日记
· · · · · ·

作者简介

刘绍华,人类学家,台湾“中央研究院”民族学研究所研究人员。其著作《我的凉山兄弟》英文版获2012年第一届台湾“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会科学学术性专书奖,中文繁体版获2013年《南方都市报》年度十大港台好书、2014年台北国际书展“年度之书”大奖,中文简体版入选2015年“深圳读书月”年度十大好书、《新京报》年度好书与年度社科类好书、“腾讯·商报华文好书”年度评委会特别奖。

精彩摘录

船上也有小贩兜售,最常见卖口香糖的小孩。他们卖的都是青箭口香糖,很甜,通常一包口香糖吃了一片就被我搁着,天热潮湿,不消多时,口香糖就会粘在包装纸上,有些恶心。所以我很少买口香糖。但是那天我买了,在滂沱大雨中买了口香糖。雨季的某天中午,在渡口等船过河时,下起倾盆大雨,干脆让雨刷休息,因为雨势大得怎么刷也没用。狼狈地上船后,我排在三列车阵的最左边,偌大的雨滴敲打车身的声响震得我意兴阑珊,这么大的雨什么事也做不了。不知道那个小女孩敲了多久的车窗我才听见。有人敲窗,我直觉的反应是,有人卖东西,不要理会,但突然想到下这么大的雨能卖什么东西呢?仔细一看,是个瘦弱的小女孩,十一二岁吧!长发被雨淋得遮住脸庞,她的头低垂,我知道豆粒般大的雨点打在身上,很痛的。她的眼睛在雨中挣扎着努力张开,看着我。我也看着她,隔着雨水不断滑落的车窗,模糊不清。我看见她的左手一直向上举着,手上套着一个透明的塑料袋,袋中的手指抓着一条不到十台币的青箭口香糖。我犹豫了一会,没有买,除了对口香糖没兴趣外,窗子一旦摇下,车内肯定立即淹水。那个小女孩的左手继续向上举着。她淋得不能更透了,口香糖比她自己还重要。想到这,我于心不忍,终于把车窗摇下,递给她一张湿透的千元柬币。当她慢慢地把口香糖隔着塑胶袋递给我时,我已分不清我脸上的雨水和泪水。我全身淋湿了,车子也浸水了,但那小女孩还在维护着那条口香糖。

——引自第23页


台湾或其他地方华人对异文化的无知与不尊重,也常令人瞠目结舌。

——引自第12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