跌荡一百年

跌荡一百年

作者:吴晓波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年:2017-11

评分:8.8

ISBN:978750868251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跌荡一百年》是继《激荡三十年》之后,吴晓波溯流而上,再写中国企业100年。了解中国百年崛起,这是一部不容错过的史诗般作品。

上卷叙述1870—1937年的中国企业变革。作者希望从历史中找到答案:当今中国企业家的成长基因及精神素质是怎么形成的?它是三十年的产物,还是应该放在一个更为悠长的历史宽度中进行审视?在三十年乃至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从曾国藩、李鸿章、盛宣怀、郑观应,到张謇、荣家兄弟、孔宋家族,寻找中国商业进步的血脉基因。作者从一个特殊角度记录中国企业的发展历史,既有文献价值,又有生动故事,洋溢着理想主义的光芒、英雄主义的魅力和浪漫主义的情怀!

下卷重新梳理了1938—1977年的中国企业史和商业变革。作者按照编年体的形式记述了中国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战争胜利以后、解放战争时期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直至中国改革开放时期之前40年的中国商业史。作者试图在这些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探寻中国商业人物和企业的成长基因、精神素质以及发展脉搏。在悠长的历史宽度中如何审视中国的商业发展?在百年的中国进步史上,企业家到底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作品目录

(上册)
前言:寻找一个“下落不明”的阶层
第一部 1870—1910 留着“辫子”的洋务运动
1870 未死将生的时刻
【企业史人物】 太保赫德
1875 买办救国
【企业史人物】 买办世家
1884 盛宣怀夺权
1894 状元办厂
【企业史人物】 一代“商父”
1900 国变中的商人
【企业史人物】 北方一周
1905 立宪急先锋
第二部 1911—1927 唯一的“黄金年代”
1911 在革命的炮火中
【企业史人物】 百货四子
1915 作为抵抗的商业
【企业史人物】 棉花天王
1919 广场背后的人
1924 工商决裂
1927 悲剧之月
【企业史人物】 菊生印书
第三部 1928-1937 国家主义的回归
1929 商人的抗争
1932 救亡的经济
【企业史人物】费的眼睛
1935 大收编
【企业史人物】 嘉庚助学
1937 沉船与拯救
【企业史人物】 南洋兄弟
人物索引
(下册)
第四部 1938-1948:抗战与挣扎
1938年 怪乱的“孤岛”
【企业史人物】江村经济
1941年 大后方
【企业史人物】李氏难题
1944年 此消彼长的中国
【企业史人物】定县实验
1945年 接收之乱
【企业史人物】
1948年 最后的“打虎”
第五部 1949-1958:沸腾的开局
1949年 两陈驯沪
【企业史人物】相纸之父
1950年 改造的浪潮
【企业史人物】英东“走私”
1953年 “156工程”
【企业史人物】工厂798
1956年 “绝种”
1958年 赶英超美
第六部 1959-1977:以“革命”的名义
1959年 最苦难的三年
【企业史人物】单干专家
1964年 秘密的三线
1966年 造反与浩劫
1972年 最后的冰期
1976年 转折的前夜
【致谢】
人物索引
声明
· · · · · ·

作者简介

吴晓波,知名财经作家,常年从事中国企业史和公司案例研究。著有《大败局I》和《大败局II》、《激荡三十年》、《跌荡一百年》、《浩荡两千年》、《历代经济变革得失》、《腾讯传》等广具影响力的财经类经典畅销书。著作两次入选《亚洲周刊》年度十大好书。

2014年开设自媒体吴晓波频道,微信公众号订阅用户超过300万,付费音频会员服务“每天听见吴晓波”,有超过43万付费用户。

吴晓波是巴九灵新媒体、蓝狮子财经出版的创始人。

精彩摘录

在国家政权不稳定的前提下,财富的持续性积累是不可能的,工商经济成为一种被动性工具,企业家将从此“隐身”为一个不再重要、缺乏话语能力的群体。

——引自章节:1938怪乱的“孤岛”


自李鸿章、盛宣怀办洋务以来,官商身份纠缠,国事私事不分,一直是众所周知的积弊,这也是中国改革常常变形和倒退的重要根源之一。傅斯年等人“打孔”,大多在人格和道德上展开,却很少有人从制度层面上进行反思并加以杜绝。唯有像陈嘉庚这种在英美制度下熏陶日久的人,才会深及于此。可惜的是,百年以来,这种状况一直没有得到坚决的杜绝。对全球经济而言,战后最重要的事件有两件。第一是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的确立。早在战争即将结束的1944年,同盟国就开始讨论战后经济重建的命题,7月,44个国家的特使聚集在美国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协定》。战后的1945年12月底,22个国家签署《布雷顿森林协定》。这个协定最重要的结论是确立了美元与黄金的对价关系,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则与美元挂钩,从此,美元代替英镑成为新的国际储备货币——这也是“美金”这个名词的由来。此外,成立了三个国际性的经济组织,它们就是日后的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关税贸易总协定组织,其中,前两个机构的总部均在美国纽约。战败的德国被分裂成联邦德国、民主德国36,日本则从废墟中重新起步,这两个国家将在30年后重新回到世界经济强国的序列之中。第二个重大事件是“马歇尔计划”(又称“欧洲复兴计划”,EuropeanRecoveryProgram)的提出和实施。这个战后最大的经济重建计划启动于1947年7月,美国以金融、技术、设备等各种形式,向西欧各国提供130亿美元的援助。这个计划既拉动了欧洲的复兴,又让美国在战争时期形成的以武器制造为目标的重工业产业得以向民用领域转型。“马歇尔计划”还消除,或者说减弱了历史上长期存在于西欧各国之间的关税及贸易壁垒,因此也被认为是促成欧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引自章节:1944此消彼长的中国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