鄱湖棹歌研究

鄱湖棹歌研究

作者:陈水根

出版社:江西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04-06-01

评分:5分

ISBN:7210030158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鄱湖棹歌研究 目录


**章棹歌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
**节棹歌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棹歌的特点
第二章晋、南北朝和唐代鄱湖棹歌
**节晋、南北朝鄱湖棹歌
第二节唐代鄱湖棹歌
第三章宋元鄱湖棹歌
**节宋人以鄱湖为题的棹歌
第二节宋人行舟于湖口的歌唱
第三节宋元人荡舟游赏石钟山、大孤山的歌
第四节落量山、琵琶洲
第五节赣江十八滩
第六节文天祥的鄱湖棹歌
第七节《彭蠡湖棹歌》《鄱阳湖观打鱼》《划船歌》等
第八节宋元鄱湖棹歌特点
第四章明代鄱湖棹歌
**节明代以鄱湖为题的棹歌、彭蠡渔歌和鹅池翁的诗
第二节棹歌康郎山
第三节王守仁的鄱湖棹歌
第四节湖口棹歌
第五章清代鄱湖棹歌
**节方文、陈允衡、查慎行、蒋士铨的鄱湖棹歌
第二节张维屏的《舟中苴庐山作歌》、高梦说的《彭蠡涛声歌》
第三节王其淦的《鄱阳湖棹歌》、魏源的《赣江舟中棹歌》、龙文彬的《鄱阳湖棹歌》
第四节彭玉麟泊鄱湖做歌
第五节史彪古的《鄱滨渔者》、陆奎勋的《冉刀子词》、周瑞的《方湖晚棹》
第六节朱彝尊、查慎行、杨厘等棹歌十八滩
第七节清代鄱湖棹歌的特点
第六章现当代鄱湖棹歌
**节渡鄱湖的歌
第二节鄱湖山歌、渔歌
第三节叶木林及其鄱湖渔歌
第四节湖口、鄱阳渔鼓以及莲花落中的鄱湖渔歌
第七章鄱湖民歌、民谣中的棹歌
**节鄱湖民歌中的棹歌号子
第二节鄱湖民间山歌、小调中的棹歌
第三节鄱湖风俗歌中的棹歌
第四节鄱湖灯歌中的棹歌
第五节鄱湖民谣中的棹歌
主要参考书目
后记

鄱湖棹歌研究 内容简介

陈水根先生嘱我为他的专著《鄱湖棹歌研究》写序,我起初颇感为难,终因盛情难却,还是答应下来了。
我和陈水根虽同在江西省社会科学院从事科研工作多年,但交往甚少,日常在路上、在办公大楼走廊上相遇,也仅点点头便匆匆而过。后来单位办公室调整,同在一层楼,成了近邻,我上班要从他办公室门口经过,这样见面的机会明显增多了,但交谈仍然极少,也就说不上有什么了解,我只发现他桌上总是堆满了书,而且每次路过都见他那么全神贯注,目不转睛,伏案疾书,看得出他正沉浸在一个什么课题之中。果然在一次院学术委员会上看到了他的《鄱湖棹歌研究》书稿,不由为之惊喜。经讨论,该书被列入“江西社会科学研究文库”出版。当时,我在心底既暗暗向他祝贺,更对他油然而生一种敬意。
近日,我面对即将付印的《鄱湖棹歌研究》清样,陈水根多年默默笔耕的形象又一一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对鄱湖棹歌的研究始于1997年。戏剧界常说“十年磨一戏”,而陈水根“七年磨一书”,其精神也够可贵的了。在当下这个浮躁的商业化时代,能如此甘于寂寞,板凳一坐七年冷,全身心地投入一项课题的研究,没有一种执著追求的学术心态,没有一种抵制诱惑、排除干扰的敬业精神,委实难以心无旁骛、七年如一日地坚持下来。由此我想到,对鄱湖棹歌的研究也许可算是一个冷门课题,不仅关注者少,资料也是奇缺的,要研究出一二三难度不小。但陈水根“咬定青山不放松”,把“鄱湖棹歌”当成荒原上的一口“井”一直深挖下去,终于清泉喷涌。陈水根的成功,正得益于这种“打井精神”。我们的科研多么需要这种锲而不舍的“打井精神”啊!
我对“鄱湖棹歌”是一片茫然,这次我带着一种强烈欲望和好奇的心情通读了《鄱湖棹歌研究》书稿,一步步被引入了一个陌生的艺术领域,颇有别有洞天之感,原来看似不那么起眼的棹歌竟有这么多的学问呀!在此,可以说,陈水根经过一番苦心钻研,对中国棹歌及鄱湖棹歌既有宏观把握,又有微观深入,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发现意义的真知灼见。诸如“棹歌起源于民间歌谣,属于徙歌”、“起初的棹歌有其实无其名”、“棹歌有了棹歌之名,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宋代棹歌有类似水诗的趋向”、“清代棹歌与竹枝词、浪淘沙合流”、“棹歌的产生与发展,始终与水乡尤其是江南水乡密切联系在一起”、“宋元以后,棹歌越来越与地域文化特点结合”、“起初的棹歌是通俗的,在发展过程中,一度偏于雅,但没有脱离俗,尔后偏于俗”、“棹歌受楚辞、吴歌影响较多”、“鄱湖棹歌,谓鄱湖乘舟鼓棹之歌,包括历代题咏鄱湖水系山川地理、名胜古迹、风土人情之歌”等等,这些重要见解,不仅构成了本书的理论基点,也为今后深入研究中国棹歌与鄱湖棹歌奠定了基础。
在阅读书稿时,我感到陈水根研究鄱湖棹歌的思维走向是科学的、有序的、合乎逻辑发展的。本书主要是论述鄱湖棹歌,但作者没有孤立地去研究鄱湖棹歌,而是首先把它置于中国棹歌大背景下进行系统论述,梳理出中国棹歌与鄱湖棹歌的发展脉络,探讨了中国棹歌与鄱湖棹歌的形成、发展及其特点,着重解读了历代鄱湖棹歌的代表性作品,多角度、多层面地剖析了鄱湖棹歌的丰富文化内涵,揭示了鄱湖棹歌与江西地域文化的关系,把鄱湖棹歌视为一种地域文化现象来考察。本书题为《鄱湖棹歌研究》,实为一部中国棹歌与鄱湖棹歌的发展史,具有填补充白的创新价值。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