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泽东团结凝聚人心/毛泽东伟人生平纪实系列丛书》讲述了毛泽东是中国人民的领袖,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他的一生是伟大的一生,也是传奇的一生。毛泽东是人不是神,既具有一代伟人的优秀品格,同时也富有一个普通人的人情冷暖。“毛泽东伟人生平纪实”娓娓讲述了一段段鲜为人知、感人至深的故事,以生动真实的瞬间影像,浓情饱蘸的挚文述说,真实再现毛泽东的身世遭际和悲欢离合,日常生活中举手投足和喜怒哀乐,从不同角度完整、立体地凸现了毛泽东的伟人凡影和伟人风采。
郭德宏、陈登才、钟世虎著的《毛泽东团结凝聚人心》以鲜明地概括了毛泽东的成功之路——凝聚人心。毛泽东善于赢得人心、凝聚人心,从根本上讲,是因为他洞悉历史发展潮流,把握事物发展的客观走向,始终与人民群众的意愿心心相印。他把时代的要求、人民的期望,按照正确的方针路线,以恰当的政策策略,分期分步骤地适时加以实施。这中间凝结着他不同凡响的智慧和独有的人格魅力。
《毛泽东团结凝聚人心/毛泽东伟人生平纪实系列丛书》:全面考核正确评价美国人卡罗林-威尔斯·霍登编写了一本《世界幽默选》,在《人才》篇中有一段讲,一个政治家对一个哲学家说:“聪明人真难找啊!”哲学家说:“的确,因为只有聪明人才能了解和发现聪明人。”这句话道出了人才的发现必须有善于发现人才的人。在我国把善于发现人才的人通常比作伯乐。关于伯乐的地位,汉朝政治家桓谭说:“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唐代大文学家韩愈又做了进一步的论述,认为世界上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这可以说是经验之谈。事实证明,千里马是常有的,关键是发现它。在生活实践中,一项事业的成功与失败,关键在于能否发现人才和善用人才。在革命和建设中,毛泽东总结党的干部工作经验,集中全党的智慧,形成了一系列重要的观点。在识人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经验和方法。这些无疑是领导工作中的宝贵财富。毛泽东的识人艺术,是整体的、历史的。整体是由各个要素构成的有机体。在整体的各要素中,首先要把握它的基本原则,即“德才兼备”。1938年10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等文章中指出,几万万人民进行伟大的革命斗争,必须有计划地培养干部,否则就不能完成自己的任务。贯彻党的路线,服从党的纪律,富于牺牲精神,在困难中不动摇,忠心耿耿地为民族、为阶级、为党而工作。积极肯干,不谋私利。要求党的干部要懂得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有一定的知识和理论水平,要有政治远见,有独立的工作能力,能独立解决问题,善于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变为群众的行动。识人要有方法。这一方法用毛泽东的话来说就是“必须要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这就是说,识人要坚持用全面的、历史的、动态的观点和方法。只有全面地看人,才能正确地评价人,做到看人从大处着眼,取人的长处,克服他的短处。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如何辩证地对待长处与短处,做到扬长避短,这不但是科学,而且是艺术。所谓要全面看人,就要对一个人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把握。既要考察他的素质情况,如智商和情商;又要了解他相应的背景情况,如学历、经历、特长、优势和不足等。只有这样才能抓住其本质,发挥其特有的才能。通过全面地去认识一个人,其目的就是发现其专长,加以使用。要历史地看人有两个层次的含义:一是识人的特长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不同的侧重。如在战争时期,所侧重的才主要是能打仗,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而在建设时期的才,毛泽东则强调干部要学会搞经济工作,学习文化科学技术,做到“又红又专。”二是把一个人的历史情况和现实表现结合起来观察。历史对现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这是公认的道理。对一个人的历史进行考察,来认识他的现在,其意义在于防止就一时一事下武断的结论,导致误用一个人或浪费一个人才。动态的观点就是要求从联系的、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在实践中把握问题。就识人来讲,不能用静态的方法,要用动态的方法。因为世界在变化,人也在变。对变化中的人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对他进行考察,及时地加以培养和教育,做到升降有度。只有这样才能在用人的过程中识之以德才,用之以诚,纠之以法,赏功罚罪,使之向上,不敢为非。所以,认识一个人,不要凭一时一事,而要从历史上、一定的环境中进行全面考察,综合分析,运用辩证的、发展的眼光去看问题,以避免识人过程中的片面性。识人虽难,但只要我们掌握了一定的原则方法,并有相应的程序、相应的配合,识人的难度也就迎刃而解了。识别干部是选拔和使用干部的前提。要选拔好、用好干部,首先应有识别人的艺术。只有对人有全面的正确的认识,才能正确地选拔和任用干部,做到知人善任,把每一个干部安排到适当的工作岗位上去,充分发挥他们专长和才干,团结广大党员和群众,使革命和建设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全面看人客观对待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指出:“必须要善于识别干部,不但要看干部的一时一事,而且要看干部的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这是识别干部的主要方法。”这个方法是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具体应用,是中国共产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具体体现。它要求客观地、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干部。只有全部的历史和全面的工作,才是干部的全部的实际情况,表现着干部的德才的全貌和整个发展过程。以全部历史和全部工作为根本依据,并将其同一时一事联系起来,才能正确地识别干部。识别干部要防止主观片面性,也要避免表面性。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更不能被某些假象所迷惑,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识别干部的客观性,并能在实践中用其所长。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正是用这一方法,把很多有才干的干部安排到了恰当的领导岗位,以整顿纪律,凝聚革命力量,壮大了党的队伍。1928年,朱毛井冈山胜利会师后,接连打了几个胜仗。有一次,攻占了永新城,根据当时的情况,久占该城对红军不利,于是决定撤出。当时驻守永新城里的是红二十一团,它的老底子是秋收起义编组成的工农革命军**团。一听说要撤出永新城,部队违犯党的政策纪律的事,全都“亮相”了。干部里面,有些人旧军人习气复发,出现了逛窑子的、斗纸牌的、搜俘虏腰包发洋财的种种不良现象。在对待工商业者上,一些人采取了“一律没收”的行为。商店里的东西乱抓乱拿,连小商小贩的理发挑子,也滴溜当啷地挑出城来了。……
德法之辨-现代德法次序的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政治哲学丛书”之一,该书区分了法治模式、德治模式与礼治模式三种基本政治模式类型,在一定程度上追溯了法与德学说...
2015-公共危机管理典型案例 本书特色 《公共危机管理典型案例·2015/中浦院书系·研究报告系列》精心挑选了2015年中外10个...
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 内容简介 傅永聚、任怀国编著的这本《儒家政治理论及其现代价值》以十二章篇幅,论述了以孔、孟、荀为核心的儒家政治理论,具体包括:...
辩证唯物论的知行统一观-重读毛泽东《实践论》 本书特色 《实践论》毛泽东写于1937年,这是毛泽东*杰出的哲学著作之一。毛泽东用做通俗的语言全面地分析了认识和实...
失范与重构-1927年至1937年苏北地方政权秩序化研究 目录 序言Abstract导言**章 苏北地方社会的衰败**节 传统乡村社会结构的失衡一 中国传统乡村...
《此身,此心》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抗病日记和生命行脚,一次病房内外的旅行。八个兄弟姐妹中的活泼小妹,曾经做过电视台记者、出
知识分子与中国现代化 本书特色 本书准确把握住中国早期现代化的中心课题——觅求既能维护民族独立,又具有现代化导向的政治共同体,并将知识分子为建成这种政治共同体所...
大国工程 本书特色 大飞机、高铁、特高压、港珠澳大桥这四项中国超级工程是如何决策上马的?实现了哪些关键创新点?如何进行组织管理?如何开拓国际市场?如何与国际同行...
大战略分析 内容简介 本书作者以黑格尔关于“自我意识”两次扬弃的方法建构了大战略体系,采用理论分析和历史事例相结合的方法,从大战略的构成要素、制约因素、战略规划...
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 内容简介 “我们和三十八师在一块儿作战,便什么都不怕。”(一个在缅普通美国士兵语)一九四二年日军连破星、马,席卷中南半岛,长驱入缅,声言将...
斯大林与铁托:苏南冲突的起因及其结果 内容简介 “序言:苏南冲突与解密档案文献”、“联盟:冷战与苏联对东欧政策的转变”、“冲突:巴尔干联邦与希腊革命”等。斯大林...
中国少数民族政治关系分析 目录 导论一、选题的缘由二、研究的意义和价值三、研究的现状四、研究的基本思路五、主要突破和创新六、研究的方法**章少数民族政治关系的界...
战后中日关系(1945-2003) 本书特色 21世纪中日关系将何去何从,两国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的愿望能否实现,这些都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本书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继《北洋海军舰船志》、《近代国造舰船志》和《清末海军舰船志》之后,陈悦先生中国近代海军舰船志系列作品的第四部《民国海军舰
中国共产党抵御执政风险研究 本书特色 《中国共产党抵御执政风险研究》对中国共产党抵御执政风险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的研究,回顾和总结了党执政后特别改革开...
《悠享绘:暖系水彩画入门(全彩)》内容简介:本书是一本水彩门书。作者将多年的水彩绘画心得及网络教学经验编辑成书,从画材选择
重温毛泽东战略思想 本书特色 我们这一代人是从读毛主席的书开始起步人生的。读小学时,社会上就“乱”了起来。学校基本没课上,图书馆多贴上封...
普通中等学校军事技能训练读本 内容简介 依据教育部、总参谋部、总政治部关于《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的要求,我们编写了《普通高等学校军事技能训练读本》。本书...
1921-1949-红色的故事 本书特色 重温红色的故事,缅怀红色先辈,继承红色传统,不是为了回归过去,而是为了更好前行。在同红色历史、红色故事的对话中...
中国人民的老朋友 本书特色 了解中国外交政策与大国政治演变的历史必然。*有趣的外交史料!*真实的政治秘闻!*犀利的事实观点!源自《人民日报》数据库的*完全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