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儒学史(套装上下册)》主要内容为汇总并疏解中国儒者之思想,以呈现中国儒学发生及发展的脉络。具体来讲,儒学之发生有其“文化土壤”之总体的原因,亦有其思想家个体的原因。就前者来讲,唐、虞及“三代”历史文化发生了变化,这些变化为思想家提出了问题。就后者来讲,孔子与其他思想家不同,他以“仁”为核心,以“恢复周礼”为目标,提出了较为系统的答案,从而成为儒学理论的原点。孔子之后,中国历史文化仍在发展,时代问题也在不断变化,当时的儒者也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从而延续着儒家学说发展的脉络。该书之写作,即意在对古代儒家学说发展的脉络进行汇总并疏解。
《中国儒学史(套装上下册)》:第二节《中庸》的主要思想《中庸》原是《礼记》的第31篇,相传为孔子之孙孔伋即子思所作,后经秦代学者修改整理。《中庸》分上、下两篇。根据徐复观的说法,上篇的作者为子思,其中杂有门人的话;下篇的作者为子思的门人,门人将《中庸》编订成书。①宋代儒家对《中庸》非常重视、推崇,北宋程颢、程颐将其从《礼记》中抽出来独立成书;南宋朱熹又作《中庸章句》,并把《中庸》和《大学》《论语》《孟子》并列称为“四书”。宋、元以后,《中庸》成为官定教科书和科举考试必读书,对古代教育和后世思想产生了很大影响。在《中庸》,“诚”不仅表示诚实、善良的品德,而且具有本体意义。一个方面,“诚”乃使物成其始终的“生生之道”。《中庸》日:“诚则形,形则著,著则明,明则动,动则变,变则化。唯天下至诚为能化。”②因此,“诚”乃实体义的“本体”;由此“本体”,物得以始终,世界亦得以始终。《中庸》日:“诚者自成也,而道自道也。诚者物之终始,不诚无物。是故君子诚之为贵。诚者非自成己而已也,所以成物也。成己,仁也。成物,知也。性之德也,合外内之道也。故时措之宜也。”③另一个方面,“诚”亦是可以被认识的,由此认识,不仅可以尽众人本性,而且可以尽万物本性。重要的是,人还可以依此认识参赞天地、生养万物。《中庸》日:“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人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④基于上述两个方面,在《中庸》,“诚”乃“天之道”。其日: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善而固执之者也。①尽管“诚”乃《中庸》的本体概念,但《中庸》的宗旨和核心概念是“中庸”。在《中庸》,“中庸”非常重要,它即高明即中庸,即普遍即特殊。由此来讲,“中庸之道”既“大”又“小”。《中庸》有言:“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②那么,何谓“中庸”呢?“中庸”作为一个度的概念,指事物存在和发展的*佳状态。因此,“过”与“不及”都是失之一偏。具体来讲,“中庸”展开为“中”与“和”两个阶段:“喜”“怒”“哀”“乐”等隐而未发之时叫作“中”,显而已发且全部符合节度则叫作“和”。反过来讲,“中”指“喜”“怒”“哀”“乐”隐而未发故“无过”与“不及”的状态;“和”指“喜”“怒”“哀”“乐”显而已发但都适度的状态。《中庸》日:“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③而且,因为“中庸”亦有绝对与相对的问题,故而需要时时处处都保持“中道”即“时中”。《中庸》记载:“仲尼日:‘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关于“中庸”,《中庸》还说:子日:“中庸其至矣乎!民鲜能久矣。”子曰:“道之不行也,我知之矣。知者过之,愚者不及也。道之不明也,我知之矣。贤者过之,不肖者不及也。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子日:“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于民,其斯以为舜乎!”⑤就内容来讲,《中庸》尽管以“诚”为本体,以“中庸”为宗旨,但所强调者在人的道德属性,其落脚点在道德修养上。……
程志华,1965年生,河北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河北省杰出专业技术人才、河北省优秀社科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兼任中国现代哲学研究会副会长、教育部哲学教指委委员、国际儒学联合会理事、中国实学研究会理事、河北省哲学教指委主任委员、河北省儒教研究会副会长。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近现代儒学和中西比较哲学。在《哲学研究》《哲学动态》《中国哲学史》《文史哲》等著名刊物发表论文60多篇。著有《台湾“鹅湖学派”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中国近现代儒学史》《牟宗三哲学研究》《困境与转型》等专著6部。主持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和河北省社科基金项目等7项。《牟宗三哲学研究》《熊十力哲学研究》分获河北省第十二届、第十四届社科优秀成果一等奖,《台湾“鹅湖学派”研究》获河北省第九届社科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一等奖,《困境与转型》获200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优秀成果三等奖。
中国兵器史稿 本书特色 《中国兵器史稿》作为我国第壹部系统研究古代兵器史的拓荒之作,内容宏富,资料详瞻,其中许多见解与论述至今仍广受重视,其价值自不待言。中国兵...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大字本 本书特色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的首要政治任务。经党中央批准,为推动进一步兴起学习...
美国小民 本书特色 《美国小民》更像是一本游记,用文字和图片来“说话”。作者张斌游历所用的时间不长也不短,为期整整一个月;这双“眼睛”的记录者年龄不大...
常识-经典珍藏大字版 本书特色 本书一经出版,立即引起轰动,使得很多人*终下定决心与英国决裂,极大地鼓舞了美国独立士气,建立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可以说,这本书缔...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本书特色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是由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内容简介 本书是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在硕士研究...
《公共证成与美好生活》内容简介:公共证成的支持者们普遍认为,国家应该避免诉诸任何美好生活的观念来证成自己的行为,公共证成*终
冷战国际史研究II 内容简介 本书是由华东师范大学国际冷战史中心组织编写的,主要内容包括:理论探索、专题研究、中国和东欧外交官论冷战时期的中国与东欧关系,以及新...
血雨-朝鲜战争全景纪实-IV 本书特色 自古以来,任何民族在走向复兴的道路上,没有精神上的复兴是不可能的。而朝鲜战争,则为中华民族的复兴和强大提供了这样的*强有...
延安红色大本营纪实 内容简介 全书揭示了中共大本营进行战略谋划、谈判联络、整风肃纪、铸造精英、生产自救等一系列活动,反映了人民领袖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产生、发展及...
摄魂夺魄--二战中的心理战 内容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典聚焦。本书精选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典型的心理战战例,编成六个部分:**部分“‘纸弹’胜子弹”,讲述了以传单...
中国科举-林冠夫文集 本书特色 本书围绕中国历史上影响*大的选官制度——科举制,以大家小书的形式展开论述了科举制度的形成、特点、生命力以及前后期科举制度的沿革与...
神秘的第三只手 本书特色 美国中央情报局国家情报评估办公室主任谢尔曼?肯特认为,情报工作可以分解成三个部分。在他看来,情报是一种对决策有用的知识,情报也是从事这...
富强抑或自由-严复宪政思想研究 本书特色 《富强抑或自由:严复宪政思想研究》所论之宪政,是指民主理论与宪政理论相结合的广义的宪政概念;是以国家与政体为前提、民主...
「金三角」中的「三角」本來是指緬甸、泰國、寮國三國的交界之處,但因為盛產於緬北高山地區的罌粟,製造成高價的鴉片、海洛因等
看法与说法(精装)(全四册) 本书特色 本书选自1981年以来李瑞环同志的所有文稿,其中许多内容系首次公开发表。李瑞环同志作为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亲身...
反法西斯-美日激战太平洋 本书特色 《美日激战太平洋》是一部文学战争类小说,本作品主要描写了包括偷袭珍珠港、日本舰队奇袭美国军港、山本五十六拟定作战计划、秘密战...
廉洁日历(2018年) 本书特色 ★ 鹭江出版社出版,48开小开本设计,方便随身携带,记录每日思绪★ 采用布面精装、书心裸脊,以便使内页可以翻开摊平★ 整体设计...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 本书特色 文件单行本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孕育了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品格,培育了中国人民的崇高价值追求。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和...
太阳旗下的毒魔:侵华日军毒气战真相 内容简介 侵华日军毒气战真相。1937年-1945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这场战争中,日本帝国主义者不仅给中国造成20...
孙氏《兵法》之兵阴阳 本书特色 冯亚萍女士的【孙氏兵法之兵阴阳】一书的出版,真可谓“十年磨一剑”,她12年探索,12年艰辛,终究中结出了成功之果。应该说,这是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