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往的历史研究往往陷于三个逻辑体系之中,一是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宏大述事,二是皇帝英雄才子佳人式的传统史学模式,三是目前史学研究的个人兴趣及碎片化。我们尝试在中观史学理论的视域下,开展以府县为基本叙事单元的历史文化研究,深入挖掘和系统阐释府县历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并充分利用日新月异的数字与信息技术手段,积极探索文化脉动及遗产保护的新思路和新方法。易而言之,试图以国家与社会互动理论为指导,从府县这一中间层次切入整体历史,以“小地方大历史、小人物大事件”为研究路径,以当代数字与信息技术为研究手段,以基层民众生活和文化事项为研究内容,努力挖掘府县层面丰富而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从府县看朝廷、政府,从府县看乡里百姓,通过系列的创新性研究成果,深刻揭示绵延不绝的中华文化的内在规律,阐明中华民族精神的渊源与特质,从而重新建构和解释宏观层面上的历史文化。府县级政权是历史上变动小的基层政权,它与下层百姓的联系甚为紧密。其政令运作、官民互动、社会结构、文教状况、宗教信仰、民风民俗以及境内的音乐、美术和古代建筑等,无一不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息息相关。所以,府县承载了中华历史文化的具体事项,保留了基层民众的生活场景,积淀了各具特色的大众智慧,传承了因地而异的民风与民俗,能够具体而生动地呈现郡县制确立以来丰富多彩的中华文明。府县历史文化包含政治运行、经济活动、社会生活、文学艺术、价值观念和民俗信仰等诸多方面的丰富内涵,作为中观层面的文化形态,在中国文化的链条中承上启下,无以替代。通过研究视角和研究手段的创新,深入而系统地开展府县层面的历史文化研究,或可对当今的研究范式、文化传承和文化建设具有一定的示范和启示意义。
《明代的府县》:一、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主要表现为中央与地方政府的财权划分及利益纠葛。孙翊刚、董庆铮主编的《中国赋税史》强调,“明代仍为中央集权制财政,没有划分中央和地方财政”①。秦佩珩先生的《明代赋役制度考释》(《郑州大学学报》1983年第3期)指出,“明政府财政分配的宗旨是以中央为中心,地方为中央服务…‘课征所得,集中于京师者多,留存在地方者少”,而且存留部分地方政府无权自主支配。另有一些学者注意到地方政府事实上也有一定的财权。周伯棣先生的《中国财政史》指出,“在封建国家,理论上是中央集权,实际上常常是地方分权”⑦。李三谋的《明清财经史新探》(山西经济出版社1990年版)认为,明代允许地方上有部分筹款权,正项以外的杂项收支归地方经管,实行包干性财政。因此,明朝国家财政具有二重性,既有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性,又具有地方的区域性。李治安先生主编的《唐宋元明清中央与地方关系研究》指出,与清代相比,明代地方略有财权③。肖立军从明代漕粮的起运与存留的角度论及中央与地方财政的关系,认为存留主要用于支付内地军费、藩禄、官俸及教育经费等项,羡余则为各地的“小金库”,用于办公、公款招待等项④。何朝晖的《明代县政研究》指出,“明代中央对地方财政的严密监控实际上流于表面和形式。一方面中央对出自正项钱粮的一小部分收支状况进行锱铢必较的审计,另一方面县官对地方劳役、杂费却可以随意科敛,任意中饱”⑤。这应该是较为切合事实的看法。中央、地方财政的利益纠葛方面,梁方仲的《田赋史上起运存留的划分与道路远近的关系》(《人文科学学报》1942年第1卷第1期)揭示了“中央政府对于地方财政的录取,以及两者在财政上的利益的冲突”。上揭周伯棣的《中国财政史》同时指出,“开国之初,统治力量较强,则中央财政常常压倒地方财政;到了末叶季世,统治力量衰弱,则地方财政又常常破坏了中央财政,而促进王朝的崩溃与灭亡”。前揭李三谋的《明清财经史新探》论述了中央与地方围绕地方府库余资的争夺及其影响。吴琦、赵秀丽撰文指出,明中后期过分偏重朝廷利益导致地方财政窘困,引发了地方消极征税等各种抵制行为,这是国家财政恶化的症结所在。另一方面,韩曙、陈泗东论述了明代协调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一些措施⑦。总体上看,关于中央与地方的财政关系,学界现有的认识稍嫌笼统,特别是对其在不同时期如何演变的考察还很不够。二、地方财政体制及其变化尽管相关研究中对于明代的财政体制多有涉及,但专注于地方层面的专门研究实不多见,迄今未见有学者对“明代地方财政体制”这一概念及其内涵作出明确的界定。新近出版的张建民、周荣的《明代财政史》提出,地方财政管理体系包括县级政权的征收功能、中央政府的起运存留政策、巡抚与总督的协调作用、道和府等中间层次的作用等重要方面③。其他学者亦有明代的“财政赋役体制”“地方财政体系”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当可有助于加深对这方面的认识。……
《领头羊老大,外交家老二,推销员老幺》内容简介:排行的影响无处不在,大多数美国总统都是家中的老大,或者“代”老大;许多成功
民国名人未解之谜 本书特色 你知道张大千为什么要毁坏敦煌壁画?蒋纬国到底姓“蒋”还是姓“戴”?末代皇后是否有“红杏出墙”之举呢?黄金荣为什么不去香港?青帮大亨张...
溃败的前夜:从甲申到甲午-东方历史评论-11 本书特色 自甲申到甲午,大清此前二十来年,采取“拿来主义”初见成效。军事、工业、商业、贸易...
大舰巨炮时代的光荣与梦想!苍茫大海上的钢铁巨兽——战列舰的海权制霸!海军史专家章骞倾情作序,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专家顾伟欣绘
本书旨在对以下中心议题作出回答:政权的变化和变异是如何对集体诉求的伸张形式——斗争政治——产生影响的?作者从历史与现实的
《古代汉语常识》内容简介:这是一本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介绍古代汉语常识的书。是让广大中小学阶段的青少年感兴趣、看得懂、看进
绘画 本书特色人类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无数的文化财富,保存到今天的物质形态,被我们称之为“文物”,实际上就是“文化遗物”,广义上可以称之为物质形态的“文化遗...
《三千年来谁著史》内容简介:五千年的文明史孕育了无限丰富的智慧,那应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那些历史的陈迹也许首先
《缅甸荡寇志(中国远征军缅甸荡寇志)》讲述了一九四二年日军连破星、马,席卷中南半岛,长驱入缅,声言将与希特勒纳粹军队会师中
清代新疆和卓叛乱研究(清史研究丛书) 内容简介 《清代新疆和卓叛乱研究》根据档案文献等**手史料,全面系统地研究了清代新疆的历次和卓叛乱事件,特别是对每次叛乱事...
图说天下世界历史系列-日本 本书特色 “狮心王”的塑像还在威斯敏斯特教堂前静静地矗立,拿破仑的战旗已经在莱茵河畔扬起。《贝尔武甫》的诗篇还在吟游诗人的口中传唱,...
文史 2001年第四辑 内容简介 《文史》杂志由中华书局出版发行,专门刊载文史类专业论文。这本书是2001年第四辑(总第五十七辑)。本书共刊载了顾颉刚遗著“《尧...
《有问集》内容简介:本书是“史铁生散文新编”的第四册,收录了《扶轮问路》《爱情问题》《身与心》《昼信基督夜信佛》等史铁生关
《茶艺师教你泡好茶》内容简介:会品茶是人生的一件乐事,更是一种享受。优雅的环境,精美的茶具,适口的茶汤,处处都能渗透出高雅
遗迹文化 本书特色 1.1995年,“雅俗文化书系”由中国经济出版社出版,赵朴初题字,季羡林作序;2011年,新版“雅俗文化书系”重装推出,延续经典。2.为读者...
建国大业 本书特色 恢弘再现共和国诞生初期的辉煌历史足迹,纵深记录领袖与大众协力开创的历史新篇。建国大业 内容简介 五大书记进住香山、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开国大...
王国维考古学文辑 本书特色 《王国维考古学文辑》系《简牍检署考》、《古史新证》两部论著,以及《殷周制度论》等五篇论文的合辑。该合辑中所选论著论文均为王国维考古学...
美国史-民国学术文化名著 本书特色 这本《美国史》由姚绍华著。本书叙事与分析并重,以简明方法叙述美国成立之由来及其社会、政治、经济之演化和发展。全书分美...
走向辉煌-中华文明大讲堂-(插图本) 内容简介 这是一部把党和军队的历史放在国际大背景下来解读的著作;这是一幅用战略意识点评历史的画卷。国防大学教授金一南将军为...
《史记》里的豪杰兵家-3 本书特色 本书图文并茂地介绍了《史记》中的豪杰人物:廉颇、赵奢、李牧、白起、王翦、卫青、霍去病。作者将司马迁的故事加上作者个人的感悟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