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代表作《潜能》中的“历史卷”作为单行本再版,收录了作者的重要论文共7篇,集中体现了阿甘本关于记忆、历史和政治哲学方面的重要观点。阿甘本的论文涉及哲学、语言学、古典学、文学、宗教、艺术史及历史等多个领域,虽各自独立,相互间又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显示出这位思想家博大精深的人文学科造诣以及清晰敏锐的一流思考力,是一部极有分量的思想学术著作。
“子午线译丛精选” 六种包括意大利当代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我,眼睛,声音》《阿比•瓦堡与无名之学》《巴特比,或论偶然》,米歇尔•福柯的《这不是一只烟斗》,乔姆斯基与福柯的《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以及美国当代哲学家O.K. 鲍斯玛的《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这套书从漓江社已出版的 “子午线译丛”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受哲学爱好者们欢迎的大师作品,以精装小开本的形式重新编排,并巧妙融入手账的设计元素。读者在亲近大师思想的同时,也能在书中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灵感火花。
众所周知,阿甘本先生有着深厚的古典学、语文学功底,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从不泥古不化,而是在庞大的文化传统与当代思考之间开辟了一条自如穿梭往来的蹊径。正如本雅明是卡夫卡的*好读者,阿甘本是亚里士多德、阿比·瓦堡、海德格尔、本雅明等人的*好读者,他的解读引人入胜,并构成色彩缤纷又曲径交叉的思想花园。
《阿比·瓦堡与无名之学/子午线译丛精选》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代表作《潜能》由乔吉奥·阿甘本著。
对瓦堡来说,象征和图像扮演的角色,和“记忆痕迹”在赛蒙关于个体的神经系统的概念中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作为社会记忆的一项遗产幸存下来的,一种能荷(能量的负荷)与一种情感的经验的结晶,并且,和莱顿瓶中储存的电一样,它只有通过与一个特定时期的“选择意志”接触,才是有效的。这就是为什么瓦堡常说,象征是“能量痕迹”(dynamograms)在一种巨大的张力状态中传递给艺术家的,它们不会在其活性的和钝性的、正的和负的能荷中极化;它们的极化,是通过与一个新时代和它的生存需要的遭遇发生的,因此而可能带来一次意义的彻底转变。
“古代艺术的能量痕迹是在*大张力却不极化——就钝性的或活性的能荷而言——的状态中传到回应、模仿和记忆的艺术家手中的。造成极化结果的只是与新时代的接触。这种极化可能导向极端性地颠覆其对于古典时代之意义的理解……(希腊)歌舞队的记忆痕迹像平衡了的电荷一样,在与时代的选择意志接触之前一直储藏在莱顿瓶中。”瓦堡,转引自贡布里希:《阿比·瓦堡》,pp.24849。因此,对瓦堡来说,我们不能从美学上的选择和中立地接受的角度,来设想艺术家从传统继承下来的对图像的态度;相反,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与储藏在图像中的巨大能量遭遇的问题——形势将决定这场遭遇是致命的或是带来生机的,图像本身有要么使人堕入不育的服从,要么把他引上通往拯救和知识的道路的潜能。对瓦堡来说,这不仅对像丢勒那样的,在智识的沉思的寓意画中极化、人化对萨图尔努斯之迷信式的恐惧的艺术家来说是真实的,对这样的历史学家和学者来说也是真实的:瓦堡把他们设想为对远方的地震极为敏感的地震仪,或有意识地召唤对他们构成威胁的幽灵的“巫师”。
因此,对瓦堡来说,象征也属于一个在意识与原始反应之间的、中介的领域,它在自身之中承载着衰落的和更高知识的可能性。它是一种 Zwischenraum,“间隙”,一个处在人类中心的无人区。 而就像对艺术的创造和享受需要融合两种互相排除的心理态度( “一种自我的充满激情的屈服,这种屈服将导向一种与当下的彻底认同——和一种属于对事物的范畴化的沉思、冷静而超然的宁静”) ,瓦堡寻求的那门“无名之学”,就像我们在 1929 年的一则笔记中读到的那样,也是一门“关于间隙的图像学”,或一门“关于在把其目标设定为图像和设定为符号的立场之间摇摆”的心理学。瓦堡在克鲁林根讲座时期处于康复阶段,他曾对别人讲起自己的康复;在他这一时期的笔记中,清楚地呈现了象征的这种“中介的”地位(以及如果它得到掌控时,“治愈”或引导人类心智的能力) :
所有人类都永恒地且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精神分裂的。然而,从个体生成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许可以把一种回应记忆影像的类型描述为在先的和原始的,尽管它持续处在边线上。在后来的阶段,记忆不再引起直接的、目的性的反射运动——无论它是战斗性的还是宗教性的——如今记忆影像储藏在图画和符号中。在这两个阶段之间我们发现一种可描述为思想象征样式的,对印象的处理方式。
阿甘本的直觉、记录和沉思的方式都令人为之着迷。
——《政治学评论》(The Review of Politics)
阿甘本的哲学让我们注意到那些在原始文本中本未被关注到的绝妙概念。
——《本杰明•赫琴斯哲学评论》 (Benjamin Hutchens Philosophy in Review)
阿甘本的哲学仿佛丰富的对位法,在理论与历史之间游走,吸引着读者对当代的思想主题进行反思。
——约翰•汉密尔顿(John Hamilton)
阿甘本的读者总是对他的作品翘首以盼。
——瓦尔德•古德齐赫(Wlad Godzic,加州大学)
乔吉奥·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生于1942年,曾先后任教于意大利以及欧美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著述颇丰并且在欧美学界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除《潜能》外,另著有《诗节:西方文化中的词语与幽灵》《语言和死亡》《散文的理念》《开放:人与动物》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神圣的人”(homo sacer)为主题的系列著作体现了他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建树,其中包括《神圣的人》《例外状态》《至高贫穷》《神的作品》等等。阿甘本曾主持编辑本雅明著作的意大利文译本,并与帕索里尼、卡尔维诺、英格博格·巴赫曼、皮埃尔·科罗索夫斯基以及20世纪法国诸多思想名家有过交往或合作。
柏拉图著作集·6(英文) 内容简介 这套《柏拉图著作集》收入本杰明·乔伊特所译的全部柏拉图作品,每篇附有乔伊特所作的导读和分析;另附其他人所译的《大希庇阿斯》、...
《沉默的世界》是20世纪的重要哲学论著,曾影响了一个时代的精神和思潮。《沉默的世界》作者马克斯·皮卡德用他富于诗意、激情和
本书收集了西蒙娜·薇依八篇早其著作,对全面了解西蒙娜·薇依不无禅益。作者简介 西蒙娜·薇依(SimoneWeil,1909-1943)是20世
《论语》处世智慧 本书特色 《处事智慧》清华MBA总裁培训课堂实录。决定一个人命运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智慧。知识决定你知道什么,智慧决定你得到什么。知识...
《孝經學史》正文凡八章,論述先秦至晚清《孝經》學的發展歷程,不但展示了《孝經》今古文文本之流變,孝經學波瀾壯闊的研究史、
人生有何意义-胡适思想录-(二) 本书特色 在中国历史上,胡适被称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之一、中国自由主义的先驱”。拥有32个博士头衔。胡适是个学识渊博的学者,在...
大唐西域记 本书特色 《大唐西域记》十二卷,唐玄奘,辩机撰,记述了著名高僧玄奘赴印度游学所经历和得自传闻的中亚南亚一百三十多个国家城邦和地区的地理社会历史与宗教...
《佛学基本知识》内容为:这《佛学基本知识》的内容,是1985年我应剃度恩师宏船老和尚的要求,在新加坡光明山普觉禅寺图书馆,为
中国哲学史大纲-读经典系列 本书特色 此次出版的《中国哲学史大纲》,以商务印书馆1927年第13版为底本。同时,还收录了作者的《台北版自记》《篇新诂》,给底本做...
易经的智慧-3 本书特色 2012年1月1日,旅游卫视推出全新文化栏目《泰学》,隆重推出曾仕强教授40年研究《易经》之成果,倾心讲述160集鸿篇巨制《易经的智慧...
国学经典精粹丛书 易经 内容简介 《易经》是中国古代筮占文化,亦是中国自然哲学的源泉之一。《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于《易经》,曾给出了这样的定位:“易道广大,旁及...
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汪志强编著的《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是儒道释博士论文丛书之一,《印度佛教净土思想研究》较为全面地研究了印度佛教净土思想,...
从社会理论入手理解现代性,不能回避现代性面临的根本问题,即自由的问题,而要思考自由的问题,一个重要的入手点就是自由与自然
《周易》作为一部重要的经典,自有它传承的脉络,研究《周易》的著作汗牛充栋。据近人统计,古今有书名可考的易学著作约有六千多
孟子与离娄-南怀瑾作品 本书特色 南怀瑾先生对《孟子》极为重视,在讲授时阐发颇多,感触颇深。从《离娄》开始,属于《孟子》的下半部分。南先生指出,孟子重点论述了君...
学易通灵 目录 序言**章劝学大学第二章圣人藏于天第三章二十八宿与十二辰会第四章二十八宿与十二分野第五章二十八宿与十二州第六章复意文体第七章父母第八章孝·王道的...
一、论女人与性爱的形而上学二、论思考三、论读书与书籍四、关于噪音五、论自杀六、观相论七、生存空虚说八、关于疯狂九、论天才
小窗幽记 本书特色 《小窗幽记》,又名《醉古堂剑扫》,十二卷,是明代格言警句类小品文。该书以哲人式的冷隽针砭时弊,抨击浇漓世风,意简意赅地阐释了修身养性、为人处...
他是一位思想巨匠,开创儒学新天地,成为一代“心学”宗师,成为具有世界影响的伟大哲学家;他是一位军事天才,师出无门,却独具
哲学入门 内容简介 傅佩荣先生以简易浅显的方式,介绍了哲学这门课程的脉络。哲学是什么?有人说:哲学是在黑暗房里找黑猫,无解之谜。有人说:哲学把简单的说成复杂,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