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代表作《潜能》中的“历史卷”作为单行本再版,收录了作者的重要论文共7篇,集中体现了阿甘本关于记忆、历史和政治哲学方面的重要观点。阿甘本的论文涉及哲学、语言学、古典学、文学、宗教、艺术史及历史等多个领域,虽各自独立,相互间又有着紧密的逻辑关联,显示出这位思想家博大精深的人文学科造诣以及清晰敏锐的一流思考力,是一部极有分量的思想学术著作。
“子午线译丛精选” 六种包括意大利当代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我,眼睛,声音》《阿比•瓦堡与无名之学》《巴特比,或论偶然》,米歇尔•福柯的《这不是一只烟斗》,乔姆斯基与福柯的《乔姆斯基、福柯论辩录》,以及美国当代哲学家O.K. 鲍斯玛的《维特根斯坦谈话录1949-1951》。这套书从漓江社已出版的 “子午线译丛”中遴选出具有代表性、受哲学爱好者们欢迎的大师作品,以精装小开本的形式重新编排,并巧妙融入手账的设计元素。读者在亲近大师思想的同时,也能在书中随时记录下自己的灵感火花。
众所周知,阿甘本先生有着深厚的古典学、语文学功底,但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从不泥古不化,而是在庞大的文化传统与当代思考之间开辟了一条自如穿梭往来的蹊径。正如本雅明是卡夫卡的*好读者,阿甘本是亚里士多德、阿比·瓦堡、海德格尔、本雅明等人的*好读者,他的解读引人入胜,并构成色彩缤纷又曲径交叉的思想花园。
《阿比·瓦堡与无名之学/子午线译丛精选》是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乔吉奥·阿甘本的代表作《潜能》由乔吉奥·阿甘本著。
对瓦堡来说,象征和图像扮演的角色,和“记忆痕迹”在赛蒙关于个体的神经系统的概念中扮演的角色是一样的;它们都是作为社会记忆的一项遗产幸存下来的,一种能荷(能量的负荷)与一种情感的经验的结晶,并且,和莱顿瓶中储存的电一样,它只有通过与一个特定时期的“选择意志”接触,才是有效的。这就是为什么瓦堡常说,象征是“能量痕迹”(dynamograms)在一种巨大的张力状态中传递给艺术家的,它们不会在其活性的和钝性的、正的和负的能荷中极化;它们的极化,是通过与一个新时代和它的生存需要的遭遇发生的,因此而可能带来一次意义的彻底转变。
“古代艺术的能量痕迹是在*大张力却不极化——就钝性的或活性的能荷而言——的状态中传到回应、模仿和记忆的艺术家手中的。造成极化结果的只是与新时代的接触。这种极化可能导向极端性地颠覆其对于古典时代之意义的理解……(希腊)歌舞队的记忆痕迹像平衡了的电荷一样,在与时代的选择意志接触之前一直储藏在莱顿瓶中。”瓦堡,转引自贡布里希:《阿比·瓦堡》,pp.24849。因此,对瓦堡来说,我们不能从美学上的选择和中立地接受的角度,来设想艺术家从传统继承下来的对图像的态度;相反,对他来说,这是一个与储藏在图像中的巨大能量遭遇的问题——形势将决定这场遭遇是致命的或是带来生机的,图像本身有要么使人堕入不育的服从,要么把他引上通往拯救和知识的道路的潜能。对瓦堡来说,这不仅对像丢勒那样的,在智识的沉思的寓意画中极化、人化对萨图尔努斯之迷信式的恐惧的艺术家来说是真实的,对这样的历史学家和学者来说也是真实的:瓦堡把他们设想为对远方的地震极为敏感的地震仪,或有意识地召唤对他们构成威胁的幽灵的“巫师”。
因此,对瓦堡来说,象征也属于一个在意识与原始反应之间的、中介的领域,它在自身之中承载着衰落的和更高知识的可能性。它是一种 Zwischenraum,“间隙”,一个处在人类中心的无人区。 而就像对艺术的创造和享受需要融合两种互相排除的心理态度( “一种自我的充满激情的屈服,这种屈服将导向一种与当下的彻底认同——和一种属于对事物的范畴化的沉思、冷静而超然的宁静”) ,瓦堡寻求的那门“无名之学”,就像我们在 1929 年的一则笔记中读到的那样,也是一门“关于间隙的图像学”,或一门“关于在把其目标设定为图像和设定为符号的立场之间摇摆”的心理学。瓦堡在克鲁林根讲座时期处于康复阶段,他曾对别人讲起自己的康复;在他这一时期的笔记中,清楚地呈现了象征的这种“中介的”地位(以及如果它得到掌控时,“治愈”或引导人类心智的能力) :
所有人类都永恒地且不论什么时候都是精神分裂的。然而,从个体生成的角度来看,我们也许可以把一种回应记忆影像的类型描述为在先的和原始的,尽管它持续处在边线上。在后来的阶段,记忆不再引起直接的、目的性的反射运动——无论它是战斗性的还是宗教性的——如今记忆影像储藏在图画和符号中。在这两个阶段之间我们发现一种可描述为思想象征样式的,对印象的处理方式。
阿甘本的直觉、记录和沉思的方式都令人为之着迷。
——《政治学评论》(The Review of Politics)
阿甘本的哲学让我们注意到那些在原始文本中本未被关注到的绝妙概念。
——《本杰明•赫琴斯哲学评论》 (Benjamin Hutchens Philosophy in Review)
阿甘本的哲学仿佛丰富的对位法,在理论与历史之间游走,吸引着读者对当代的思想主题进行反思。
——约翰•汉密尔顿(John Hamilton)
阿甘本的读者总是对他的作品翘首以盼。
——瓦尔德•古德齐赫(Wlad Godzic,加州大学)
乔吉奥·阿甘本(Giorgio Agamben),意大利当代著名哲学家、思想家,生于1942年,曾先后任教于意大利以及欧美的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著述颇丰并且在欧美学界有很高的声誉和影响。除《潜能》外,另著有《诗节:西方文化中的词语与幽灵》《语言和死亡》《散文的理念》《开放:人与动物》等,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神圣的人”(homo sacer)为主题的系列著作体现了他在政治思想领域的建树,其中包括《神圣的人》《例外状态》《至高贫穷》《神的作品》等等。阿甘本曾主持编辑本雅明著作的意大利文译本,并与帕索里尼、卡尔维诺、英格博格·巴赫曼、皮埃尔·科罗索夫斯基以及20世纪法国诸多思想名家有过交往或合作。
朱熹错了-评朱注四书 本书特色 朱熹注解的《四书集注》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他用力*勤的著作,临终前一天还在修改此书。他的注解是也是四书的诸多注解中*有权威和影...
余嘉锡学术思想研究 内容简介 余嘉锡是中国近代著名的文献学家,他治学秉承传统的历史考据学方法,又吸收近代以来的新材料与新方法;兼重“道问学”与“尊德性”,讲求汉...
本书系“尼采注疏集”之一种。尼采在《瓦格纳事件》中将瓦格纳视为一个“事件”,意在针对世纪之交主要在法国、但也在欧洲其他地
大家国学顾颉刚 内容简介 简介某些事可以大题小做在学问上则要小题大做本书分为经书管理、古史与古史、概述与漫谈。本书深入浅出,文字生动活泼,趣味隽永,引人入胜,无...
傅佩荣《庄子》心得 本书特色 翻开《庄子》一书,**篇是《逍遥游》,而映入眼帘的**个故事,则是“鲲化为鹏”的奇谈怪论。不过庄子好像非常在意这样的故事情节,居然...
论灵魂与复活-世纪文库 内容简介 在这个文集中包括了尼斯的格列高利的三篇代表作,旨在完整地显示出尼斯的格列高利的人类学结构性视野及其神学的各个特点。其中,《论造...
宗教与美国社会(当代传教运动.第6辑) 内容简介 从全球范围来看,20世纪下半叶以来的宗教复兴造成了包括基督宗教和伊斯兰教在内的各种宗教传教运动从全球处境、运动...
国学经典:国学大师推荐的十一部国学名著 本书特色 “国学”一说,*早见于章太炎先生的《国故论衡》以及《国学概论》演讲,又可称为国故。国学以先秦经典及诸子学说为根...
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视野-论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恰当性 本书特色 《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视野:论帕斯卡概率解释的恰当性》为人民出版社出版。现代归纳逻辑的哲学视野-论帕斯...
劳特利奇哲学史·第一卷从开端到柏拉图 内容简介 《劳特利奇哲学史》**卷涵盖了人类历史上一个*为辉煌的时期的哲学,在两个半世纪的时间中,哲学从类似神话的思维发展...
《印度哲学概论》原为作者于1917年至1924年在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印度哲学课程期间所作的讲义。全书分“印度各宗概略”、“本体论
先秦道法思想讲稿-王叔岷著作集 内容简介 王叔岷先生数年来先后于台湾大学、新加坡南洋大学讲授先秦道法思想,所讲内容颇有深度,后又发表《论司马迁述慎到申不害及韩非...
神学研究:一种百科全书式的定位 本书特色 在这本书中,荣耀惟独属于上帝,这叫做:“上帝阻挡骄傲的人,赐恩给谦卑的人。”基督教思想及学术不仅是欧美思想文化的传统并...
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 本书是维特根斯坦的后期作品,代表了他的“日常语言分析”,是对早期“科学语言分析”的反思和否定。全书讨论的问题涵盖了语义学、逻辑学、数学哲学、...
格方联壁 内容简介 《格言联壁》中华古典珍品涉及领域之广、内容之丰富、种类之繁多,以致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地兼收并蓄,所以我们收集的作品主要以流传久远并被当代社会...
周公解梦全集 本书特色 《周公解梦全集》(作者张小雨)在立足于《周公解梦》原貌的基础上,大胆地融入了极具现代化气息的事物,例如:飞机、宇宙飞船、立交桥、...
刘向《新序》.《说苑》研究 内容简介 全书共分七章,主要内容包括:《新序》、《说苑》的思想研究;《新序》、《说苑》的社会批判;《新序》、《说苑》的编撰研究;《新...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1863-1867年:第三十八卷:经济学手稿 本书特色 本书主要收录了马克思在1863—1866年期间写的经济学手稿。时间跨度从《政治经济学批...
哲人哲语——人生 本书特色 本书对荣格生平及思想进行了精心梳理,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极富个人魅力,并带有强烈宗教情怀的思想家。他卓越的思想及其丰富的人生,向人们展示...
《韩非子》精粹解读 目录 一事在四方,要在中央二强干弱枝三亡国之风四五蠹之民五季孙氏封了一国人之口六慎防八奸七中饱八君主失势麻疯病患者都可怜九宋襄公的仁义十禁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