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研究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研究

作者:孙忠良著

出版社:中央编译出版社

出版年:2017-12-01

评分:5分

ISBN:9787511734792

所属分类:政治军事

书刊介绍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研究 目录

引言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国外研究和国内研究的现状
**章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民主建设之间的互动
**节 微博及其传播属性
一、国内外微博的发展史
二、微博的传播属性
第二节 “微博问政”的利与弊
一、“微博问政”的优势
二、“微博问政”的弊病
第三节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民主建设之间的关系
一、“微博问政”只是一种手段和工具
二、“微博问政”须避免“虚热”和“作秀
三、”微博问政“须做到制度化和常态化
第二章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
**节 微博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挑战
一、政治信仰危机蔓延于微博平台之上
二、主流思想舆论疏离于微博平台之上
三、党的引导能力弱化于微博平台之上
四、亲西方势力话语活跃于微博平台之上
第二节 微博时代执政党意识形态建设的新思考
一、立足微博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
二、利用微博坚持意识形态主导权
三、依靠微博提高意识形态引导力
四、重视微博扩大意识形态话语权
第三章 “微博问政”与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节 微博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新特点
一、政治参与的主体更加广泛
二、政治参与的形式不断拓展
三、政治参与的能力不断提升
四、政治参与的制度不断完善
五、政治参与和执政党的领导
第二节 微博时代公民政治参与的新问题
一、政治参与结构的失衡态
二、政治参与行为的无序化
三、政治参与倾向的冷漠性
第三节 微博时代推动公民政治参与的新思考
一、构建均衡的政治参与结构
二、规范有序的政治参与模式
三、提升积极的政治参与倾向
……
第四章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群众路线
第五章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反腐体制机制的创新
第六章 “微博问政”与政务微博的语言艺术
第七章 “微博问政”与官方媒体的角色定位
第八章 “微博问政”与网络意见领袖的管理和引导
第九章 “微博问政”与基层党建工作创新——以武陵山区为例
第十章 “微博问政”与高校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创新
第十一章 “微博问政”与国家舆论安全体系的完善
第十二章 “微博问政”与民主党派的角色定位
第十三章 微博时代民粹主义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第十四章 微博时代网络谣言的负面影响及对策
结束语
参考文献
后记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研究 内容简介

移动互联网模式的创新,不断催生新的事物,微博就是其中之一。作为一种新兴的网络媒体,微博的出现深刻改变了过去由传统媒体掌控政治舆论的格局,每个个体获得了面向社会发声的机会。在中国,微博不再是简单的社交工具,也不再是传统舆论的一个补充,已经成为一个举足轻重的舆论场,更被公认为新时期的“媒体之王”。伴随微博出现而兴起的“微博问政”,是信息化时代背景下政治民主的一种新型社会实践,与此同时也给执政党及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微博和权力的互相适配过程典型地体现了中国式的改革与发展。因此,研究“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而且也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正如著名学者谢尔·以色列在其著作《微博力》中所说:“我们正处在一个转换的时代——一个全新的交流时代正在代替老朽的、运转不灵的传播时代。在这个由微博推动的、正在到来的交流时代,如果我们还没能跟上它的脚步,那么就可能会被这个时代所抛弃。”《“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研究/当代人文经典书库》围绕“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这一主题,主要包括“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建设、“微博问政”与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群众路线、“微博问政”与执政党反腐体制机制的创新,“微博问政”与政务微博的运营管理、“微博问政”与官方媒体的角色定位、“微博问政”与网络意见领袖的管理和引导、“微博问政”与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微博问政”与国家舆论安全体系的完善、“微博问政”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传播现状、“微博问政”与民主党派的角色定位、微博舆论场中的民粹主义和网络谣言等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研究 节选

《“微博问政”与执政党的民主建设研究/当代人文经典书库》:美国学者弗兰兹·舒曼曾说:“中国共产党通过革命性斗争登上权力地位,创造了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无论伟大的人物,还是平庸之辈,都在用组织化了的政治权力达到不同的目的,演出人类的戏剧。他们在重建一个伟大的国家,约束着她的人民,改善着人民的生活,打下了增长的基础。共产党中国犹如一栋由不同的砖石砌成的大楼,她被糅合在一起,站立着,而把她糅合在一起的就是意识形态和组织。”①意识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任何一个国家或者社会,无论是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都有一种主导性或者占据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认为,意识形态是与一定社会的经济和政治直接相联系的观念、观点、概念的总和,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上形成的系统的思想观念,有鲜明的阶级属性,是为一定的阶级服务的。意识形态是执政党重要的执政资源和手段,其作为“软国家机器”,在治国理政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②意识形态工作是中国共产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全球化的冲击以及社会转型的阵痛,中国民众的精神生活和思想意识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但在意识形态领域发挥主导地位的仍是马克思主义。在当代社会主义中国,形成了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的占主导地位的政治意识形态,同时又允许其他不同思想流派的存在,政治意识形态的一元与社会思潮的多元并存,构成了中国现代化模式下意识形态的基本特征。虽然一些西方学者认为中国实现经济飞速增长以及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放弃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但事实上这不过是他们对于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的一种误读。中国共产党在意识形态建设上一直坚持与时俱进,推动理论创新,为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科学指南。随着移动互联网络和移动终端的发展与普及,网上信息源头和传播渠道急剧增多,网络舆论规模与影响也日益扩大,互联网已经成为各种社会思潮、各种利益诉求汇聚的重要平台。2013年8月19日,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互联网已经成为舆论斗争的主战场,要把网上舆论工作作为宣传思想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①而“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②。加拿大著名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标志,每一种新媒介的产生与运用,宣告我们进入了一个新时代。”③根据互联网监测研究平台(DCCI)互联网数据中心发布的《2012中国微博蓝皮书》指出:中国的微博用户总量约为3.27亿.成为用户增长*快的互联网应用模式,中国已成为微博用户世界**大国。④根据微博发布的2016年第二季度财报显示:截至2016年第二季度末,微博月活跃用户数为2.82亿,连续九个季度保持30%以上的增长,其中移动端月活跃用户同比增长40%,表现抢眼。基于网络而兴的微博,以其强大的传播优势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政治生态。“任何媒介形式的发展,或者说任何新的传播技术的发展,都无法逃脱政治因素的纠缠。”……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