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婴关系是一座宝藏,它蕴含着无数线索,能够解答深深触动每个人心灵的疑问—— “我如何成了今天的我?”
●我们的人格是怎样形成的?
●童年时期我们与父母的角力,为何会在我们成年后重现于我们和其他人的相处之中?
●为什么我们明明讨厌父母的某些行为,却会无法克制地将其施加于自己的孩子?
……
本书作者心理学家及专栏作家罗伯特·凯伦博士,从追溯依恋理论的历史出发,对大众习以为常的现象进行了敏锐而深刻的剖析,从而解答了人类情感生活中那些一直令人感到困惑、棘手的众多根本性问题;二十年来,始终备受英文读者推崇。
旨在帮助每一位读者科学认识依恋理论,回溯自己的早期经历,深层次地理解人性,摆脱抑郁、愧疚和怨恨,打破与孩子、爱人、父母的关系困局,找回真实的亲密感和幸福感。
它为您解答了以下问题:
1.“世人都说妈妈好”,那么母亲对孩子的重要性究竟源于乳汁,还是感情?为什么?有何 证据?
2.“母爱”有可能测量出来吗?为什么?有何证据?
3.“母爱”与孩子日后的人格、情感和智力发展等方面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有何证据?
4.孩子的个性是天生注定的,还是后天塑造的?为什么?有何证据?
5.双职工家庭应当选择怎样的托儿所,对婴幼儿才最好?为什么?有何证据?
6.当孩子胆小、黏人、暴躁、叛逆、偷窃、滥交、厌恶学校、离家出走,有可能改变这种局面吗?为什么?有何证据?
7.当父母对于抚育孩子感到迷茫、排斥、焦虑、愧疚、愤怒、抑郁、力不从心、走投无路,有可能改变这种局面吗?为什么?有何证据?
8.我们似乎会反复爱上同一种类型的人,又反复失败,这与我们的原生家庭有关系吗?为什么?有何证据?
9.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消极影响,成年后应该怎样去改变?为什么?有何证据?
10.当人类站在工业城市回望田园时代,是否能找到线索帮助我们获得心灵深处的安详?为什么?有何证据?
媒体评价:
作者极为罕见地成功将复杂的心理问题用适合于普罗大众的语言表述出来。品读《依恋的形成》是如此引人入胜,其写作成就非凡。
——《当代心理学》(Contemporary Psychology)
精神分析理论及研究是个晦涩难懂的神秘世界,而《依恋的形成》一书却是个机智过人、和蔼可亲的好向导。
——美国版Elle杂志
富于雄辩、充满戏剧性和启发性的大师之作。
——玛丽.安斯沃斯
心血之作……文笔优美,如沐春风,每一位父母或即将成为父母的读者都不应错过。
——迈克尔.巴斯克
美国读者评价:
★美国亚马逊读者评论选摘(2017年4月):
明明是临床理论,读起来却像一部小说!了不起的研究,了不起的文笔。凯伦博士,谢谢你!
★美国亚马逊读者评论选摘(2008年1月):
这本书我才读了2/3,但我忍不住要说:它让我大开眼界。作者罕见地同时具备了专家的学术素养、综合运用多个领域文献的能力、非凡的写作天分、处理棘手议题时迎难而上的意志以及面对读者的真诚之心——没有丝毫自说自话的企图,对读者的智力给予充分的尊重。这本书信息量较大,其中有些部分也许会令普通人觉得吃不消。然而,作者一直牢牢把握着叙述的线索,吸引我不断地读下去,学下去,并且对他将所有这些材料优美地组织起来的能力,感到由衷的钦佩。
★美国亚马逊读者评论选摘(1998年6月):
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外行人也很容易读懂。它用优雅的笔触介绍了许多复杂的观点和事件,对依恋理论的总结可谓面面俱到,对专业人士和外行人来说同样都非常有用。我并不是学心理学的,但凯伦博士的这本书帮了我大忙。是温暖的人性和对社会的深刻关怀促使他就依恋理论为人们提供了科学的指引。因此,我想向所有心理学专业人士、老师、政策制定者,以及其他和孩子们一起工作的人推荐这本书。同时,我也要向那些正在叩问自己心灵的人强烈推荐这本书!
罗伯特·凯伦博士是精神分析师、临床心理学家以及作家。他常年为《大西洋月刊》《纽约客》《耶鲁评论》等刊物撰写专栏。
207鲍尔比曾经说过,孩子能够表达出对父母的愤恨,这一点十分重要。父母允许孩子有这些感受,孩子就不会被内疚和焦虑击垮,他就会明白,在任何一段亲密关系中,矛盾的情绪都是正常的,他就会产生信心,相信自己的负面冲动是可控的,它不一定会摧毁自己或所爱之人。虽然这些早期观点后来没有被纳入有关焦虑型依恋的论述之中(也有例外,见下一章),但是我们已经能明显看到,回避型和矛盾型儿童不具备这种信心。如果父母过于依赖孩子的爱,如果父母不能忍受被孩子拒绝,如果父母对孩子的要求感到室息,如果孩子反抗或发脾气父母就陷入消沉,如果父母迫切需要将自己完美无缺的自恋形象投射到孩子身上,那孩子又怎么可能顺畅地表达出他心中的愤怒呢?如此一来,孩子一尤其是情绪多变且激烈的矛盾型依恋儿童一会感到:妈妈无法包容他狂暴的情绪;他不能发脾气;他不能恨她,因为她无法安抚他,无法平复他的怒意,他的愤恨会造成永久的伤害,一且他有毁灭她的念头,她可能会真的消亡。换句话说,这些孩子没能体会到:即便自己承受不了这些极端的负面情绪,但那对于母亲来说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她能够(用温尼科特的话来说)ぐ抱持”这些情绪,而在与母亲的相处中,自己也总有一天能学会如何控制这些情绪。
——引自章节:第17章 探身触爱:焦虑型依恋儿童的策略、防御及改变的概率
如果母亲易怒、抱怨、挑剔、胡乱干涉和磋商孩子,那么孩子不仅会变的易怒、有攻击性,同时他会十分渴望得到爱以及对他来说代表着爱的东西(如糖果)。这样的攻击性和贪婪可能导致孩子偷窃。孩子的敌意和贪婪,最初指向令他失望的母亲,而这只会令孩子母亲更加易怒、抱怨、挑剔。如此一来,恶性循环就形成了,它将深刻影响孩子看待这个世界和他今后人际关系的方式。
——引自第51页
编辑推荐:★ 不满足于只拥有此时此地的人生,我们阅读×旅行——当代著名旅行文学家保罗·索鲁总结之作,采撷故事与箴言,集合为一部随身携带的地球漫游指南,将四十年旅...
“赤脚医生”的兴起1965年6月26日,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钱信忠向毛泽东汇报工作,当时,中国有140多万名卫生技术人员,高级医务人员80%在城市,其中70%在大城...
一两味中药祛顽疾 内容简介 本书所录取的一两味中药组方, 以当代中医师治验为主, 这里既有国医大师, 全国著名老中医毕生临床心得体会, 也有诸多青年杰出中医师的...
作者从英国语言文学这门学科的起源开始,以自由人文主义为开端,指明了英国文学批评发展的过程中存在两条“轨迹”:一条轨迹可称之为“实用批评”,往往围绕具体作家作品做...
农学思想史 本书特色 《学科思想史丛书·农学思想史》,在深入研究古今中外著名农学代表人物及农学著作、重要农学分支学科和流派基本理论与思想的基础上,梳理了农学思想...
林传科 高维学堂创始人、科学创业的践行者和传播者。4年来,他联合近40位有科学方法论的实战大咖,共同研发出一整套"有体系、能落地"的科学创业课程,真正地去帮创业...
社群主义是当代西方政治哲学的最新发展,它是在批评新自由主义的过程中产生的。社群主义与新自由主义形成了当代西方政治哲学两相对峙的局面。社群主义是个人主义极端发达的...
北野武 Takeshi Kitano他是获奖无数的日本殿堂级导演,也是集导演、演员、歌手、主持人、电影剪辑师、编剧、作家、诗人、画家、甚至服装设计师于一身的传奇...
骨科手术康复指南 内容简介 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文字,着重介绍了骨科围手术期康复,即手术前后不同阶段康复锻炼的必要眭、康复治疗原则、具体...
高木直子1974年出生于日本三重县,是位知名插画家。美术设计学校毕业后,高木直子进入名古屋的设计公司上班。1998年只身到东京打拼。目前定居于东京都。2003年...
邹凡凡,女,1998年被保送至北京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2002年赴法国巴黎留学、工作至今。曾是英语专业八级考试全国第一名,曾作为“中国青少年代表团”十名成员之...
内科速查-(一) 目录 **篇 呼吸系统疾病**章 常见症状**节 发热第二节 咳嗽与咳痰第三节 咯血第四节 呼吸困难第五节 紫绀第六节 胸痛第七节 腹痛第八节...
Asmallbutpureandhighlypolishedgem;asalwaysJohnPascalssenseofpeopleandplaceisflaw...
Youwilllaugh(andcryalittle)onyourwaythroughthisthoroughlyenjoyableread.Gloriasbo...
米二,国内一线人气漫画家,天津动漫堂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股东、总监制。两次入围漫画作家富豪榜。
Adozenboyswereplayingballinafieldadjoiningtheboarding-schoolofDr.PericlesBenton,...
王培军,上海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专攻中国文学、古典文献学,兼治史学,旁及晚清西学东渐、钱钟书研究,著有《光宣诗坛点将录笺证》(中华书局),主编《苍虬阁诗集》、《校...
人說愛情是女人的全部,卻只是男人生命中的一個小點綴;又說唯有女人將愛看得最真切。如今,有一名自許為愛情傳教士的男子-吳若
保禄·维亚尔,1855年生于法国伊塞尔省格勒诺布尔城瓦隆镇。家中四男四女,他排行第五。不满13岁即进入“亚威隆传教士学校”学习,1876年9月,进入“外放传教会...
累计销量超4300万册长年霸榜《纽约时报》的现象级童书DOG MAN给你勇气、幽默感和想象力◎ 编辑推荐☆ 狂销1300万册,最新一本首印500万册,大家都爱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