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战争行为

中国的战争行为

作者:[美]弗兰克·A.基尔曼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年:2017-3-1

ISBN:9787010153605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作者:(美国)弗兰克·基尔曼(Frank A.Kierman) (美国)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译者:门洪华 刘笑阳 李晓寒 周璐铭

弗兰克·基尔曼(Frank A.Kierman):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道德经》英文译者。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享誉世界的中国问题专家。

门洪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21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建构》《东亚秩序论》《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等专著8部,《权力与相互依赖》等译著16部,《未来十年中国的战略走向》等主编、合著1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担...

()

作品目录

导言中国丰富的战争经验
文武之道:军事在社会秩序中的作用
中国官僚政治包含着多少尚武精神?
亚洲内陆对中国军事史的影响
本书的个案研究
中国的战争行为
先秦时期的战争:阶段与形式
备战的范例
肉搏战:对战斗和士兵的指挥
战后
城濮之战
井陉之战
结论
汉武帝的征伐战争
汉武帝征伐战争的总体进程
汉王朝的实力和局限
汉朝军事战略的要素
汉军的战场指挥
汉武帝征伐战争的结果
地方对中央的防御:淮西战争(815—817年)
淮西:唐代中后期的自治藩镇
中央和地方的战争准备
战争的第一阶段(815—816年)
战争的第二阶段(817年)
对淮西防御性质的猜想
中世纪中国的攻城与守城
防御准备
武器和战术
十三、十四世纪的三场守城战
结语
1363年鄱阳湖之战:明朝建立之时的内陆水战
竞争的战略要素
周旋于对手之间的明军(1360—1362年)
汉军对南昌的包围(1363年6—7月)
浙江的反明叛乱(6—8月)
明向长江上游的远征(8月15—25日)
陈友谅解除对南昌的围困(8月28日)
鄱阳湖水战(8月30日—9月2日)
水战的结束和陈友凉之死(9月2日—10月3日)
1449年土木之变
一、蒙古国的兴起
二、宦官专政与1449之役
三、土木之变始末经过
四、错失发展良机的蒙古
五、没有汲取教训的中国
1556年胡宗宪大战徐海贺凯
一、军事问题的实质
二、胡宗宪:面临的问题与应对之策
三、1556年胡宗宪大战徐海
四、结论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作者:(美国)弗兰克·基尔曼(Frank A.Kierman) (美国)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 译者:门洪华 刘笑阳 李晓寒 周璐铭

弗兰克·基尔曼(Frank A.Kierman):美国知名中国问题专家,《道德经》英文译者。

费正清(John King Fairbank):享誉世界的中国问题专家。

门洪华:北京大学法学博士(2001年)、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后(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教授(2005年)、同济大学同济特聘教授(2115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首席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出版《中国与世界关系的逻辑建构》《东亚秩序论》《开放与国家战略体系》《构建中国大战略的框架》等专著8部,《权力与相互依赖》等译著16部,《未来十年中国的战略走向》等主编、合著18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发表学术论文140余篇,担...

(展开全部)

精彩摘录

对于在社会金字塔顶端的那个“余一人”,尤其如此。对于个君主来说,诉诸武力等于承认自己没能用圣人之道施政,等于承认了文治的失败。所以,军事应该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它需要在历史和现实中寻找正当性。在这里潜藏着中国传统中的缓靖倾向。战争很难有什么光荣可言,因为理想上来说,它就不该发生。道德的绝对准则都是在和平边的。没有足够的经济利益以使战争显得正当,没有富裕的邻邦吸引中国盗寇穿过边境或越过海洋去劫掠。正如顾立雅(HerrleeG.Crel)所言,对外征战成为罗马的主要产业,而中国一直不强调征战的光荣。中国的年轻人没有亚历山大、恺撒、拿破仑这样的榜样可供崇拜或效仿,西方的英雄崇拜在中国年轻人中是找不到的。他们最多可以找到一个罗宾汉式的偶像一一三国时期(222-280)的诸葛亮。所以中华帝国的历史上很难找到“神圣战争”,同样很难找到复仇的上帝或者震怒的耶和华。中国道德的价值不是由一个支持你、并且随时准备消灭昇教徒的神衹赋予的。中国的世界观并不像《旧约》或伊斯兰教那样有着强烈人格化的神,也不那么好战。武力的地位降低,内政外交的地位同样降低,它们其实是一个连续统一体。皇帝居于一系列辐射状的影响区域的中心。如果他英明仁厚,以德服人,自然会获得权威。皇帝的榜样从文明秩序的中心照临四方,不仅直接治下中国的臣民应当臣服,连中国周边的异族君长也要臣服,虽然影响力会随着距离的增加而衰减。结果就是,无论在中国还是域外,一切以暴力破坏社会秋序的行为都有他的一份责任。两种情况都被视为叛逆,因为它破坏了应有的秩序。1840年,英国挑起鸦片战争,意图用武力改变广州贸易体制,中国人也将他们称为“逆”,这种“逆”不是针对中国这个国家,而是针对以北京为中心的这个文明,而英国本身也是这个文明边缘上的一员。这一套出于儒家之手的约束武力的规范性理想,是否比耶稣的登山宝训”更管用,...

——引自章节:导言中国军事经验的多样性


简而言之,这个假设值得研究:非汉族的王朝最终统治了中国,主要是因为有足够多的汉人愿意这么做;而另外一个原因是更多的人对这个问题根本不关心。支持异族统治的就是和异族合作的人,他们往往感到,汉人充当内亚王朝的支持者,比汉人自己当皇帝过得更好。漠然处之的人是广大农民,他们已经学会将政府的事情交给统治阶级,不管这个统治阶级是谁。异族征服者在中国找到自己的角色,他们将自己塑造成职业的战士和统治者。他们越来越成为中国军事力量的组成部分。元朝(1279—1368)和清朝(1644—1912)时,中国的军事力量归他们统率。

——引自章节:导言中国军事经验的多样性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