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是中国抗日战争最终胜利之年,也是中国国内政治形势风云变幻的一年。对日作战的胜利并没有给中国带来最终的和平,内战的阴影开始在中国上空笼罩,原本就复杂的国共两党关系更因美国和苏联的介入而增加了更多变数。《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作者理查德•伯恩斯坦用引人入胜的笔调描述了这个美国与中国关系的转折之年,他认为,这一年发生的事情,不仅彻底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永远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走向。
在《中国1945》一书中,作者从1944年年底至1945年年初的畹町战役写起,然后回顾了中国在二战中做出的巨大牺牲和贡献,接着对二战中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及变化、中国通们对美国对华政策的建议及争论等诸多内容进行了考察,讲述了有关1945年所发生的急剧变化的令人难以置信的故事,精辟地分析了其中纷繁杂乱的构成要素,如美国外交官、军事领导人和舆论制造者之间的明争暗斗,以及为影响中国未来走向的各种力量之间的交锋,等等。作者,在1945年所发生的事情,不仅彻底改变了中美之间的关系,也永远地改变了东西方关系的走向。
作者在书中挑战了我们熟悉的现代中美关系起源的看法。他认为,以下两种观点,即与共产党人合作能避免中国一边倒向苏联,或者给予蒋介石政府更多支持能够避免其垮台并能建立一个亲美国的中国政府,进而可以避免之后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发生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决定中国未来结局的绝不是美国政策,而是存在于中国这片土地上的自身的力量,并且,拥有巨大但并非无限的实力的美国,从来就没有对中国实施决定性的控制。
A riveting account of the watershed moment in America’s dealings with China that forever altered the course of East-West relations.
If you read only one book on this crucial period, Mr. Bernstein’s work should be it.—The Washington Times
Elegant and compelling….This thoughtful book moves decisively beyond sterile old debates to demonstrate that in the end, China’s fate in 1945 was for the Chinese people, and not Americans, to decide.—Foreign Affairs
Extensively researched…. [Bernstein’s] findings about the limits of US influence in China are relevant to more recent American interventions in Iraq and Afghanistan.—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Stimulating….A timely analysis that sheds light on the realities of American engagement in Asia.—Publishers Weekly
目前美国与中国在东亚主导角色上的竞争,根源可追溯到1945年时的那段复杂历史。理查德•伯恩斯坦对二战期间和之后美中两国关系所做的引人瞩目并令人激动的深入研究,为那个时代的悲剧事件和多彩个性增添了熠熠发光的新鲜见解。对于非专业的读者而言,这是一本历史著作的典范,它唯一的缺点是,一旦开始阅读就会让你手不释卷。
——史蒂芬•I.莱文(Steven I. Levine)
1945年年初,美国是有机会来构建与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之间的良好关系的。理查德•伯恩斯坦就所发生的事讲述了一个引人入胜的重要故事,并为创造性的外交提供了重要的经验教训。在处理与中国以及与世界各地的关系上,这个教训现在依然是十分中肯的。
——沃尔特•艾萨克森(Walter Isaacson)
当美国和中国正在探索大国关系的“新模式”时,理查德•伯恩斯坦的这本激动人心、内容详实的著作为更好地理解导致了今天的挑战的那个时代,提供了必要的诠释。《中国1945》使我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地意识到美国卷入东亚事务的令人憎恶的复杂性,历史的重要性,以及那些制定重大决策的人物的有限视野。
——杰罗姆•A.科恩(Jerome A. Cohen)
在这本研究深入透彻、行文清晰明了的书中,理查德•伯恩斯坦描述了历史转折点上的一个分水岭:1945年。在这一年中,如万花筒般瞬息万变的中国政治和该国与美国以及整个世界之间反复无常的关系不可逆转地改变了。《中国1945》以富有感染力的笔触生动地描述了一系列多姿多彩的人物,他们为此后半个世纪的游戏制定了规则。
——奥威尔•谢尔(Orville Schell),亚洲协会美中关系中心主任
理查德 •伯恩斯坦,现居于纽约,记者、文化批评家和评论员,曾为《时代》杂志和《纽约时报》驻亚洲和欧洲的通讯记者,并且也是《时代》杂志北京办事处第一位主任。他撰写了很多有关中国与亚洲的书,如《即将到来的美中冲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合著),《终极之旅》(Ultimate Journey,《纽约时报》年度好书),《走出忧伤》(Out of the Blue,《波士顿环球报》2002年度好书)等。
季大方,江西财经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英国南安普顿大学访问学者,主要研究方向为英美文学等,撰写及翻译著作十余部。
《袁氏世范译注》内容简介:《袁氏世范》共三卷,分《睦亲》《处己》《治家》三篇,内容非常详尽。《睦亲》凡60则,论及父子、兄弟
面具下的日本人 内容简介 以深入肌理的文化映照,投射一个真实可信的日本。何为真实的日本人?日本人独特的文化表象背后,有着怎样的民族性根源?金两基...
《驱动力》内容简介:《驱动力》是趋势专家、畅销书作者丹尼尔•平克的最新著作。在书中,作者详细阐释了在奖励与惩罚都已失效的当下
绍良书话 目录 《绍良书话》前言《绍良书话》小识(代序)序言 辛德勇一、红学题跋敦诚《鹪鹩庵杂记》跋苕溪渔隐《痴人说梦》跋张曜孙《续红楼梦》跋《红楼佳话》跋《微...
2008-中国公民意识调查数据报告 本书特色 《中国公民意识调查数据报告(2008)》:中国国情调查研究系列2008-中国公民意识调查数据报告 内容简介 简介改...
启功全集-第二十卷 本书特色 《启功全集》包括文论与书画两大部分,较全面地收录了启功先生撰写的专著、论文、诗词、题跋、书信、日记、讲学及口述历史,并选辑启功先生...
理解麦克卢汉-当代西方媒介技术哲学研究 本书特色马歇尔﹒麦克卢汉是20世纪加拿大原创媒介理论家、思想家,也是欧美**位名副其实的媒介技术哲学家,被称为“媒介形而...
西方电视传播理论评析 内容简介 本书为中国传媒大学博士后文丛系列之一,主要介绍了西方电视研究各学派的主要观点、研究方法等。 全书共分5章,具体内容包括:西方电视...
沁河老宅院 本书特色 苏泽龙、行龙编著的《沁河老宅院》是沁河风韵系列丛书之一,全书围绕明清时期的沁河流域的官商宅院,展开调查,探究了沁河流域的官商宅院的兴起、分...
新国学研究.第12辑 本书特色 新国学的创办旨在重建中国学术的整体观念,并在这种新的整体观念的基础上更加主动积极地、更加有效地从事各个不同领域、不同学科和不同专...
李银河文集005-同性恋亚文化 内容简介 “我们认为,中国的同性恋现象是一种真正的事实,不能对它视而不见,必须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这个研究的唯一目的,就是想知道...
如果可以这样做农民 本书特色 作者走访台湾60余位农民、10余个民间团体与台湾当局、以农民的个人故事与乡村的普遍现状,勾连台湾农业、历史、经济、民生、环保...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特聘教授、历史系博士生导师、思勉人文高等研究院常务副院长、中国现代思想文化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先后在香港中文大学、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新加坡国立...
所有的养育工作都是在为放手做准备。然而,养育子女的悖论是,父母对青春期后期和成年初期的风险了解得越多,就越为孩子感到害怕,就越想继续参与他们的生活。在孩子上大学...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风格多样化研究 本书特色 广播电视语言传播风格多样化是当前播音主持艺术实践和理论研究的热点问题。本书就广播电视语言传播风格的内涵、特点,风格多样...
鹿呦呦,紫焰文化品牌作家,职业编剧。其创作的小说甜度超浓,总在上演着又疯狂、又刺激、又美好的都市情感剧,像万花筒一般充满着无限可能。出版作品:《亲爱的岛屿》《偏...
当代心理科学名著译丛:责任推断:社会行为的理论基础 内容简介 本书的潜在假设是:社会判断和社会公正存在于基本的人类成见中,责任的推断渗透于我们的世界和日常经验之...
道出真我-黑衣壮的人观与认同表征 内容简介 认同如何建构?“自我/他者”的二元对立如何在生活世界中确立并发生改变?对“他性”的界定如何影响到对自我的寻找?这正是...
童书业论著集外集 目录 美学与文学美学王摩诘的诗中国的山水画论所谓“意境”——旧诗新解之旧诗的“醞藉”趣味——旧诗新解之“神韵”与“格调”——旧诗新解之“快感”...
大学人文(第2辑) 内容简介 人文文化是一种自省的文化,人文体现了高度的文化使命感。人文精神指向的是以真、善、美为核心的人类理想体系,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内核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