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分叉

四种分叉

作者:赵汀阳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17-4-18

评分:7.9

ISBN:9787567563124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长城学者,当今国内最具有原创性等思想家之一,主要著有《论可能生活》《天下体系》《第一哲学的支点》《坏世界研究》《天下的当代性》《惠此中国》等。

作品目录

导论 为存在选择问题
第一章 时间的分叉
第二章 意识的分叉
第三章 道德的分叉
第四章 智能的分叉
· · · · · ·

作者简介

赵汀阳,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长城学者,当今国内最具有原创性等思想家之一,主要著有《论可能生活》《天下体系》《第一哲学的支点》《坏世界研究》《天下的当代性》《惠此中国》等。

精彩摘录

拉利提出一个有趣的想象,他认为导致认知革命的语言活动主要有两种:闲话(中文版翻译为“八卦”)和虚构。这个过于有趣的论断实有不小的疑问,需要略加时论。据说原始人通过背后互相说坏话而得知谁是骗子谁是朋友,就像现代人一样喜欢“嚼舌根”和各种“爆料”,结果,话越多意识越发达①。这个推想恐怕是一种“现代化”甚至后现代的臆想。

——引自章节:第二章意识的分叉


反思使意识变成思想,所以,意识革命始于反思。反思状态意味着意识本身既是思想的主体(主语),同时也反身地成为思想对象(宾语),这样就形成了意识的意识,思想由此开始。反思是人类思维的特异功能,标志着在意识方式上的入猿区别(据说生理学上的人猿区别要早得多),也是人类思维与图灵机思维的本质区别之一。可以说,反思定义了真正的思想,即能够思其所想的“思一想”。在能够对意识进行反思之前,原始人当然也“想”事,却未“思”其所想,并非不愿去思,而是无法去思想。只有当出现超越了特定的刺激一反应模式的开放状态的可能性,所思才生出需要三思的问题:我真的需要这样做吗?如果那样做,会不会更好?

——引自章节:第二章意识的分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