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

依恋三部曲•第二卷 分离

作者:[英]约翰•鲍尔比

出版社: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7-6

评分:9.1

ISBN:9787519232818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内容简介:

本书是约翰•鲍尔比依恋理论系列的第二卷。本书主要探讨了婴幼儿与抚养者(主要是母亲)分离的种种情况对其造成的影响。亲子之间的分离有时是不可避免的,但是分离的时间长短、分离期间是否有稳定的替代照顾者以及母亲的态度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心理状态。鲍尔比认为,某些形式的神经官能症和人格障碍形成的原因,要么是由于剥夺了母亲的照顾,要么是由于幼儿与母亲人物的关系存在断裂点。母亲人物的存在或者缺失本身对于决定幼儿的情绪状态具有最重要的意义。

★编辑推荐:

鲍尔比提出的依恋理论被心理学界公认为20世纪亲子关系领域具有革命性的成就。

了解四种依恋类型,让孩子形成安全依恋。

帮助为人父母者理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名人推荐:

约翰•鲍尔比的依恋研究关注母婴分离对儿童造成的影响,希望这套书的出版能够让中国的父母重视儿童的早期养育,也期待这套书中的理念能够推动中国研究,能向大众普及相关的科学育儿的理念,增加大家对婴儿以及对母婴关系的理解。

——易春丽

北京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院讲师

阅读鲍尔比的系列书籍能帮助我们重新认识并重视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意义,虽然分离在这个快速的社会里显得稀松平常。

——施琪嘉

武汉心理卫生研究所所长 德中心理治疗研究院主席

作品目录

第一部分
安全焦虑与困扰
第一章人类悲伤的原型 002
第二章分离与丧失在精神病理学中的地位 026
第三章母亲在场或者母亲不在场时的行为表现:人类 035
第四章母亲在场或者母亲不在场时的行为表现:
非人类灵长类动物 062
第二部分
研究人类恐惧的行为学方法
第五章焦虑与恐惧理论的基本假设 084
第六章预示恐惧的行为 094
第七章唤起人类恐惧感的情境 104
第八章可引起动物恐惧的情境 131
第九章危险和安全的自然线索 145
第十章自然线索、文化线索,以及对危险的评估 159
第十一章合理化、错误归因和投射 179
第十二章对分离的恐惧 189
第三部分
对恐惧的敏感性的个体差异:焦虑型依恋
第十三章一些导致个体差异的变量 196
第十四章对于恐惧的敏感性以及依恋对象的可得性 209
第十五章焦虑型依恋及一些促成条件 219
第十六章“过度依赖”和溺爱理论 246
第十七章愤怒、焦虑和依恋 254
第十八章焦虑型依恋和儿童时期的“恐怖症” 266
第十九章焦虑型依恋和“广场恐怖症” 299
第二十章家庭背景的遗漏、压抑和弄虚作假 320
第二十一章安全依恋与自立的成长 329
第二十二章人格成长的路径 372
附 录
附录1分离焦虑:文献综述 380
附录2精神分析和进化论 400
附录3专业术语的问题 404
参考文献 409
· · · · · ·

作者简介

约翰•鲍尔比是英国精神病学家、心理学家,母爱剥夺实验和依恋理论的创始人。早年在剑桥大学攻读医学和心理学。1946—1972年以陆军精神病学家的身份长期在塔维斯托克诊所和人类关系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儿童和家庭精神病方面的医疗、教学和临床研究。他系统研究了母爱剥夺对人格发展的不良影响,提出了儿童对母亲的依恋理论。

精彩摘录

我们在人的每个年龄段都可以观察到有形或是无形的依恋行为,从童年期、青少年时期一直到成年时期。有许多词语可以描述这种依恋行为。形容他们的词有“嫉妒”“占有欲”“贪婪的”“不成熟”“过度依赖”以及“强的”或“强烈的”依恋。从科学和临床的目的来说,这些用词都是有问题的,因为它们来源于一个逐渐被人放弃的理论,又或者因为这些词描述得都很模糊,但最重要的可能是这些词都带有负性的价值判断,这是不恰当且没有帮助性的。“嫉妒”和“占有欲”两个词尽管准确,但带有一些轻蔑的意味。同样的词还有“贪婪”。这个词常常意味着使用者的思维受到了这样一种假设的影响,即认为依恋来源于被喂养。“强的”依恋和“强烈的”依恋的意思也是模糊的:这两个词,尤其是前一个词甚至暗示这是一种令人满意的关系。“不成熟”这个词来源于退行的理论,这个理论在前一章的最后有所涉及,但该理论与现有证据是相悖的。

——引自章节:“过度依赖”和焦虑型依恋


为什么一些个体能够很大程度地或者完全地从分离和丧失的经历中恢复,而另一些人看起来并没有,这是核心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并不容易回答。存在于生命体中的反应的多样性是有规则的,但是关于它的解释常常令人难以捉摸。在所有感染了小儿麻痹的个体中只有1%会变成瘫痪,还有不到1%的个体会持续跛足。总的来看,一个人究竟会做出怎样的反应,这仍是不清楚的。有人争辩说,不能因为有99%的人可以恢复,就认为小儿麻痹是一种没有损害性的感染,如果这样说就太荒谬了。同样地,在那些正在研究中的领域,有些观点认为,因为大多数个体都能够从分离或者丧失的经历中恢复过来,所以这些经历不重要,这些观点也是荒谬的。有差异性反应的问题仍旧很重要。环境可能会在以下两种主要情况下变得重要:(1)那些固有的或与分离本身密切相关的情况,尤其是当幼儿离开母亲时受照顾的情况;(2)那些较长时间地存在于幼儿的生活中的情况,尤其是在事件发生前后的几个月或者几年里他与父母的关系。

——引自章节:幼儿对与母亲分离的反应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