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运动与现代中国

太平天国运动与现代中国

作者:小岛晋治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出版年:2017-6-1

评分:7.7

ISBN:9787509755709

所属分类:人文社科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小岛晋治,1928年生于日本茨城县。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与思想》(东京研文出版社),《亚洲眼中的近代日本》(东京亚纪书房),《洪秀全——实现乌托邦的目标》(东京集英社),《原典中国近代思想史第1册》《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研究指南》(均为共著,东京岩波书店),《中国农村的画像》(共译,东京研文出版)等。

译者徐曼,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物理专业。1985年定居日本。现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文教大学、东洋大学任客座讲师。

作品目录

第一章 太平天国研究与现代中国
第二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母体——拜上帝会
第一节 创立
第二节 构成成员、会规
第三节 咒术与上帝会的变质
第三章 拜上帝教、拜上帝会与客家人的关系——一个试论
第四章 太平天国举兵经过与年份考——不是1851年而是1850年
第一节 年份1851年说的再考
第二节 举兵经过
第三节 当时举兵的情况
第四节 举兵后的事态
第五节 1850年说的可信性考证
第五章 初期太平天国10名战士的供述书——伦敦公文书馆所藏史料
第一节 参加举兵的紫荆山区的一个拜上帝会教徒的供述书(1851年)
第二节 在湖南南部(道州、江华、永明)被捕的新战士的供述书(1852年7月)
第六章 太平天国运动的特质——与德国农民战争比较
第七章 18世纪末至19世纪中叶的民间宗教、民众运动的思想——日本与中国比较
第八章 平均主义的历史性及社会基础
第一节 关于农业集团化——我的错误检讨
第二节 关于农业社会主义、平均主义的讨论
第九章 太平天国对外观念的变化——从变相的华夷思想到民族主义的萌芽
第一节 中国华夷思想的特质与日本的华夷思想
第二节 举兵前到建都天京的对外观念
第三节 同西洋诸国接触初期的对外观念——典型的“变相的华夷思想”
第四节 洪仁歼的华夷思想批判——《资政新篇》的意义
第五节 民族主义的萌芽——维护“领土主权”的思想
第十章 呤唰之墓
第十一章 关于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保姆谈到的“长毛”(太平天国)
第一节 阿长回忆的太平军
第二节 回忆的探讨——(一)门房的首级
第三节 回忆的探讨——(二)太平军与童子
第四节 回忆的探讨——(三)“阴门阵”
第十二章 三次参加太平天国讨论会
第一节 1979年的人物评价问题
第二节 1981年的“平均主义”论争
第三节 感慨于广西山村
第四节 关于“国家主权”与“反封建”
后记
作者所出论著一览
《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编译丛刊》已出书目
· · · · · ·

作者简介

小岛晋治,1928年生于日本茨城县。日本神奈川大学教授、东京大学名誉教授。主要著作有《太平天国革命的历史与思想》(东京研文出版社),《亚洲眼中的近代日本》(东京亚纪书房),《洪秀全——实现乌托邦的目标》(东京集英社),《原典中国近代思想史第1册》《中国近现代史》《近代中国研究指南》(均为共著,东京岩波书店),《中国农村的画像》(共译,东京研文出版)等。

译者徐曼,北京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系无线电物理专业。1985年定居日本。现在日本大东文化大学、文教大学、东洋大学任客座讲师。

精彩摘录

《天朝田亩制度》的制度没有实现,但思考这个“制度”他们要实现什么目标,以及这个政权的特性,还是有非常重要的思考意义。在这个制度的“官”与“农”的关系上,农民的身份是居于“官”之下的。即使说这个制度的构想是有田同耕,受到不少农民的欢迎,但据此不能把太平天国说成农民的政权,因为农民政权不可能把“官”看成比自身的地位高。但在这个制度中,根据功绩大小封了“官位”的官僚是天王的手足,其地位在“农民”之上,打开了通向根据农民个人的功绩升“官”的道路。在当时那个时代,与太平天国的发展相呼应,在中国各地开展了抗租抗粮运动。太平军的口号和行动也一定程度促进了各地农民反清抗粮暴动和地主抗租暴动。抗争运动在生员阶层的指导下,有时与天地会结合,有时还和许多村子联合起来袭击、占领县城,甚至有时掌握县政权。如果这种情况扩展到地方,达到建立地方联合政权,拒绝向清政府缴纳土地税,自己选任官员,不断调整地主、佃农的矛盾,走向建立自治王国,才可说是农民战争,但事态并没有朝这个方向发展。以天平天国运动为最高峰的中国王朝末期的大规模民众造反,与德国农民战争有不同的构造,其构造是反复再生王朝体制。中国前近代社会构造和政治构造不是领土制、身份制的。构成中国王朝体制的社会构造的各种要素与欧洲和日本的封建社会不同,具有很大的流动性。社会构造本身几乎不发生变化,而构成社会的各种要素具有很大的流动性,反过来正是这种流动性使得构造本身具有特续稳定性。

——引自第121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