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

作者:[英] B. 威廉斯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7-6-1

评分:9.0

ISBN:9787100129855

所属分类:人生哲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B.威廉姆斯(1929-2003),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曾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哲学系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以其在伦理学、古典学、知识论以及对于哲学一般问题的系统反思而著名。代表作有《个人问题》《道德运气》《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羞耻与必然性》《真与真实》《泰初有为》等。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哲学研究与翻译工作。他从十年前就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和翻译本书,以及威廉斯的其他著作。

作品目录

序言
第一章 苏格拉底问题
第二章 阿基米德支点
第三章 基础:良好生活
第四章 基础:实践理性
第五章 伦理学理论的类型
第六章 理论与成见
第七章 语言转向
第八章 知识、科学、会同
第九章 相对主义与反思
第十章 道德这种奇特建制
补论
文本评述 A.W.摩尔
注释
索引
译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B.威廉姆斯(1929-2003),二十世纪英国著名哲学家。曾先后任教于剑桥大学哲学系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他以其在伦理学、古典学、知识论以及对于哲学一般问题的系统反思而著名。代表作有《个人问题》《道德运气》《伦理学与哲学的限度》《羞耻与必然性》《真与真实》《泰初有为》等。

陈嘉映,首都师范大学教授,长期从事哲学研究与翻译工作。他从十年前就可以带领学生阅读和翻译本书,以及威廉斯的其他著作。

精彩摘录

这两套观念各自根植于其前的哲学,亚里士多德对何为理性行为者所持有的更丰厚更确定的看法是这样,康德对之所持有的更抽象的看法也是这样。

——引自第38页


通常,实际行为上有所歧视的人并不承认他的理由是“他是黑人”“她是女人”,在这类情况下,察究他们的实际做法才是更有说服力的,而这种察究离开伦理学理论也更远。这时,合理化取代了公然的歧视,他们会提出一些理由,这些理由蛮可能的确有点儿相关,但他们相信这些理由只是因为它们合乎自己的心意。这也是非理性,而且是更深的非理性,然而,这更多是信念、自欺、社会欺瞒方面的非理性,其根由不在于抗拒某种伦理学理论的要求。对社会行为中的非理性的研究应该关注的是这类领域,这类研究需要的是更详细更实质的考察,而不是哲学理论那类框架式的考察。

——引自章节:第六章理论与成见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