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華盛頓郵報》、《丹佛郵報》最佳圖書※
※2015普立茲獎入圍※
※2015國家圖書獎入圍※
回歸《古蘭經》,我們能看到什麼?
世界上再沒有第二本書,能同時引發寬恕與戰爭、慰藉與仇恨。
誰誤解了它?誰能詮釋出真實的伊斯蘭?
在對立紛擾的爭辯中,一位美國女記者跟隨一位印度傳統伊斯蘭學者,
回歸《古蘭經》經文的原始脈絡,走入澄澈明亮的伊斯蘭之心。
西方與伊斯蘭世界衝突愈演愈烈之際,各式各樣關於「伊斯蘭」的報導充斥著媒體版面。狂妄暴力的極端分子成為關注焦點,深化主流輿論對伊斯蘭的抨擊與偏見,同時,為伊斯蘭平反之聲也日益顯著……
美國記者卡拉‧鮑爾兒時曾隨父親旅行伊朗和阿富汗,在她心中留下對伊斯蘭的親近之情。面臨現今西方與伊斯蘭世界撕裂衝突的局面,她決定展開行動:當瞭解伊斯蘭成為必要,為什麼沒有人願意討論《古蘭經》呢?
為此,鮑爾開始和以挖掘歷史上四千名重要的女性穆斯林而聞名全球的印度裔伊斯蘭學者阿卡蘭(Mohammad Akram Nadwi)共同研讀這本神聖經典,站上跨文明對話的最前線,找尋對話的可能。
長達一年的學習旅程,兩人走過牛津的咖啡館和印度小村莊的穆斯林學校,在茶與咖啡之間,咀嚼引發熱議的《古蘭經》經文。鮑爾聆聽阿卡蘭述說先知穆罕默德的故事與言行,還原經文脈絡,企圖接近伊斯蘭的真義。
一位西方世俗女性,和一位傳統派的印度宗教學者,似乎應該劍拔弩張的關係,卻培養出亦師亦友的真摯情誼。他們攜手從《古蘭經》洗鍊優美的文字中,挖掘出伊斯蘭崇尚和平而非屠殺的溫順性格,以及對女性的尊重而非迫害,拆解了聖戰、一夫多妻等常見的刻板印象。現今對伊斯蘭的誤解,無非是混淆了穆斯林社群中多樣的傳統文化,以及伊斯蘭信仰的樣貌。
然而,兩人的討論會不只是純真美好的文化交流。隨著與阿卡蘭的互動愈發緊密,身為世俗主義者的鮑爾不斷面臨自身思想觀念的挑戰。與異文化的碰撞是一場近身的肉搏戰,少不了尷尬、摩擦與辯論,迫使鮑爾跨越大城市居民習以為常、世界主義式的「尊重欣賞」,激盪出深刻理解的火花。
「我使你們成為許多民族和宗族,以便你們互相認識。」這是《古蘭經》第四十九章第十三節的經文,也是作者鮑爾翻開《古蘭經》的初衷。在真主創造的多元族群之間,不應存在衝突撕裂,而該用豐富的理解建立連結,也唯有如此,才能找到共存的解答。
名人推薦
導讀
趙錫麟(台北清真寺教長、沙烏地阿拉伯麥加大學博士)
各方推薦
《華盛頓郵報》(The Washington Post):
──「見證了一段感人的友誼……《古蘭似海》貼心而細膩地重新理解伊斯蘭,並努力澄清種種對穆斯林的刻板印象與汙名……全美國52%自己認為還不夠瞭解穆斯林的民眾都應該熟讀它。」
《丹佛郵報》(The Denver Post):
──「鮑爾女士紀錄了她與一位她在倫敦智庫認識的穆斯林學者阿卡蘭共同研究《古蘭經》的點點滴滴。《古蘭似海》可以被當作是認識伊斯蘭的入門讀物,也可以作為理解阿卡蘭思想、西方人如何詮釋阿卡蘭,以及文化與宗教之對話的進階之作。
法理德.札卡瑞亞(全球百大公共知識份子、《後美國世界》、《為博雅教育辯護》作者):
──「若欲瞭解伊斯蘭對戰正與和平、男性與女性、猶太人與異教徒的看法,這本書能提供絕佳的答案。這段真誠友人之間的對話,聰穎、同理而極具啟發性,世界各地都需要有這樣的對話。」
亞薩德.莫凡尼(Azadeh Moaveni,《口紅與聖戰》(Lipstick Jihad)作者):
──「卡拉.鮑爾對《古蘭經》的親密描繪,筆調細緻優雅,記錄下關於穆斯林神聖經典之真正本質、獨特而未止的辯論。一部生氣洋溢、引人入勝的著作。」
約翰.艾斯波西多(John L. Esposito,喬治城大學伊斯蘭研究教授、(伊斯蘭的未來)《The Future of Islam》作者):
──「與眾不同、嫻熟出色、極為迷人的一本書。卡拉.鮑爾討論並發掘《古蘭經》關於和平與暴力、性別與頭巾、宗教多元主義與包容的訊息、意義以及價值,帶領讀者展開一趟跨信仰理解的獨特旅程。」
作者簡介
卡拉.鮑爾(Carla Power)
美國《時代週刊》(Time)作家,也曾為《新聞週刊》(Newsweek)、《紐約時報雜誌》(The New York Times Magazine)、《外交政策》(Foreign Policy)等雜誌撰稿。曾獲海外出版俱樂部獎(Overseas Press Club Award)、女性媒體工作者獎(Women in Media Award)。
鮑爾的母親是猶太人、父親曾是基督教貴格會的法律系教授,本人是生長在美國中西部的世俗女性主義者。因為父親熱愛至中東地區旅遊,鮑爾從小與伊斯蘭結下不解之緣。
譯者簡介
葉品岑
哥倫比亞大學東亞語言與文化系碩士。曾任編輯,目前從事翻譯,譯作有《午夜的佩拉皇宮:近代伊斯坦堡的誕生》、《凱因斯對戰海耶克:決定現代經濟學樣貌的世紀衝突》。
或许我们可以用「今天我们可以在世界许多地方发现许多虔诚并谨遵教规的穆斯林大众,但是难以找到标准的伊斯兰国家」这句话来概括今天的伊斯兰世界。
——引自章节:導讀
因为了解刻板印象往往在近距离检视后成泡影,我写很多以伊斯兰为题的专题报导,希望它们能够成为登上报纸版面那些穆斯林的对照。我报导创新的清真寺设计、伊斯兰创业家,还有加州湾区的新潮穆斯林。这类文章立意良善但流于肤浅。我传递的是穆斯林的生活剪影,而不是经深思熟虑的人物画像。报导的潜台词是这些穆斯林和西方人没两样,我的故事让我联想到超市卖的通俗小报,呈现名人抱着蠕动小虫般的婴儿或啜饮拿铁等平常之举。穆斯林也会买股票,和平常人一样!他们与人社交!运动健身!喝清真精力饮料!这些文章固然脱离了以圣战分子和全蒙面罩袍(burqa)等刻板形象简化伊斯兰世界的层次,但它们仍是在「相同」与「不同」的陈腔濫调之间流连忘返。它们仍视西方文化为北极星,是一切其他文化必须据以改变自己的灯塔。这些文章的核心是西方文化及其偏见,而不是为呈现真正的伊斯兰文化。
——引自章节:第二章一個美國人到東方
国学今读大书院-世说新语 内容简介 作者刘义庆是南朝宋人,长沙景王刘道怜第二子,后过继给刘道规,袭封临川王。他爱好文辞,广招文学人才,当时著名诗人鲍照就曾投其门...
全彩插图本中国风俗通史丛书:魏晋南北朝风俗(精装版) 本书特色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社会变幻无穷的历史时期,其风俗同样丰富多彩,形成独特的历史面貌。本书阐述了魏晋南...
北京故事 本书特色 《北京故事》以故事的形式整合北京丰富的旅游资源,挖掘北京文化、历史、人物与旅游的关系,向读者展现北京旅游的文化魅力。图书的核心并不是故事,而...
流光如梦-大众文化热潮三十年 内容简介 三十年间,一次决定中国命运的会议让冰河缓缓解冻,大众文化开始生长起来——一位叫邓丽君的台湾女歌手带着她的天籁之音悄然来袭...
吕思勉,是二十世纪著名的历史学家,对中国古代史的研究,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取得了多方面的成就。他在中国通史、断代史、社会史、文化史、民族史、政治制度史、思想史、学...
《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生态服务系统研究》内容简介:本书是关于城市社区居家养老生态服务系统的研究,包括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需求研
◎日本「本格推理大賞」得主――鳥飼否宇登峰造極之作。◎本格推理小說大賞得獎作品。偵探、犯人、被害者――全員,監獄之中。以末日監獄為舞台,奇想和反論橫溢,作者渾身...
通用成语词典 内容简介 本词典收现代汉语中通用的成语近3000条。常用的“异形”成语,以“也作”条出现,作为副条,条目后面用汉语拼音字母注音,采用按词拼写规则。...
陈志武,美国耶鲁大学管理学院金融经济学教授,中国金融博物馆首席顾问,最具影响力的华人经济学家之一。陈志武教授一直是世界金融学和金融资产定价领域最具有创造力和最活...
汉语方言分区的理论与实践:以江淮官话与吴语的分区为例 本书特色 由史皓元编著的《汉语方言分区的理论与实践》是关于汉语方言分区理论与方法的代表作,全书共七章。与传...
历史语言学研究(第二辑) 本书特色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历史语言学研究》编辑部编写的《历史语言学研究》内容介绍:歷史語言學和類型學是密切相關的兩個領域,至...
交会的空间:日本博物馆之旅 本书特色 博物馆是个让人心灵相遇的场所。东西方的博物馆文化差别很大,日本的博物馆就呈现出与西欧博物馆截然不同的形态,而具亚洲先驱的意...
中华成语故事 内容简介 成语是一种形式简洁,意义精辟的定型的词组或短语,历来为人们所重视。中国文字中的成语,都有历中事迹片断的缩影;是中华民族文化宝库的结晶,语...
齊福德(Bob Gifford)自1987年至今,學了二十多年的中文,會說流利的普通話。哈佛大學東亞研究碩士。1999年至2005年,擔任美國國家公共廣播電台駐...
中华成语典故 本书特色 成语典故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传统文化与国人精神内涵,提升自身文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无论是口语表达还...
印度文学 欧化东渐史-老北大讲义 本书特色 本书中的《欧化东渐史》著者张星烺是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本次出版的《欧化东渐史》,也是涉及中西交流的重要学术著作,时间...
红白喜事:旧京婚丧礼俗 本书特色 北京,是举世瞩目的历史文化名城。随着城市的现代化发展,旧北京的历史遗存和标识也在逐渐地消逝着。至于那些不见经传的常故轶闻和不同...
民歌:来自贵州民间的山野之风:winds from among Guizhou mountains 本书特色 ★ 本书以通浴生动的文字、适当的谱例和精彩的照片,...
国学十五讲(精装版) 本书特色 中华传统文化,在“五四运动”以后颇不易谈。有人褒扬之,说它怎么好,亦有人厌弃之,说它怎么怎么坏,而且遗毒...
新编应用写作教程 内容简介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应用写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各高校纷纷开设了应用写作必修课或选修课。为便于应用写作课的开设,培养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