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概论 (第2版)

电影概论 (第2版)

作者:杨远婴 (主编)

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出版年:2017-8

评分:8.7

ISBN:9787550293083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一本全面系统的入门读物

为不同程度的电影爱好者提供纲要式的认知轮廓

.....................

※编辑推荐※

《电影概论》是一本视野宽广、内容全面、史料扎实、例证丰富的电影入门经典教材,初版于2010年问世以来,一直是各大高等院校影视专业的基础教材和必读参考。本书建构出涵盖创作、技术、产业、历史、理论和批评的学科整体构架,不仅适合专业学生研习参考,也可作电影爱好者或想要进入电影行业者的入门之选。同时本书也为读者提供了一份详实的参考书单和片单。

☆ 北京电影学院基础教程,由电影研究各领域专家学者撰写

☆ 第2版在旧版基础上进行大幅增改,体系更加完备

☆ 新增“国族特色”部分,在同类参考中独树一帜,绝无仅有

☆ 陈述光影、色彩、画面、声音的构成原理

☆ 梳理剧作、导演、表演、拍摄、剪辑的制作流程

☆ 揭示电影融资、投拍、发行、放映的运作机制

☆ 呈现各国电影历史与现状,囊括法国电影、俄罗斯电影、意大利电影、日本电影、印度电影、波兰电影、伊朗电影、韩国电影、中国电影、拉丁美洲电影、德语电影、非洲电影和东欧电影

☆ 介绍重要电影理论与学说,如爱因汉姆视知觉理论、爱森斯坦蒙太奇概念、巴赞纪实美学、作者论理念、类型研究范式、符号学、精神分析学、性别研究、明星研究

.....................

※内容简介※

这是一本有关电影功能和传播的基础性教材, 分媒介特质、 创作流程、 生产机制、 历史过程、国族特色、批评框架六部分,涵盖电影所涉及的技术、工业、文化问题,全面梳理人类认识影像、制造影像的过程与途径,着意呈现电影作为一种艺术、 一门语言、 一项产业的三体特性,尽可能系统、完整地构建其光影与视听、生产与销售、嬗变与评说的结构。

在媒介传播全球化的今天, 新版《电影概论》除重新修订重要章节外,还对日新月异的国际变化做出回应。书中增设“国族特色”,让读者了解不同地域、国度、族群的电影人在影像表达上的努力与贡献。“历史脉络”部分中,增加了有关英国电影新浪潮、全球化时代的好莱坞、纪录电影的内容,以对电影的发展过程给出更完整的描述。

作品目录

前 言
Part 1 媒介特质
第 1 章 光
第 2 章 色彩
第 3 章 画面
第 4 章 声音
Part 2 创作流程
第 5 章 剧作
第 6 章 导演
第 7 章 表演
第 8 章 拍摄
第 9 章 剪辑
Part 3 生产机制
第 10 章 融资
第 11 章 制片
第 12 章 发行
第 13 章 放映
Part 4 历史过程
第 14 章 格里菲斯与电影叙事
第 15 章 欧洲先锋派电影运动
第 16 章 苏联蒙太奇学派
第 17 章 好莱坞与工业化生产
第 18 章 意大利新现实主义
第 19 章 法国新浪潮电影运动
第 20 章 英国电影新浪潮
第 21 章 新好莱坞
第 22 章 纪录电影
第 23 章 华语电影与动作设计
第 24 章 全球化时代的好莱坞
Part 5 国族特色
第 25 章 法国电影
第 26 章 俄罗斯电影
第 27 章 意大利电影
第 28 章 日本电影
第 29 章 印度电影
第 30 章 波兰电影
第 31 章 伊朗电影
第 32 章 韩国电影
第 33 章 中国电影
第 34 章 拉丁美洲电影
第 35 章 德语电影
第 36 章 非洲电影
第 37 章 “二战”后的苏联和东欧电影
Part 6 批评框架
第 38 章 爱因汉姆的视觉论
第 39 章 爱森斯坦的蒙太奇学说
第 40 章 巴赞的电影美学
第 41 章 作者论
第 42 章 类型研究
第 43 章 电影符号学
第 44 章 电影精神分析学
第 45 章 性别研究
第 46 章 明星研究
出版后记
· · · · · ·

作者简介

杨远婴,北京电影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学术成果有:《电影学笔记》《电影作者与文化再现》《华语电影十导演》《九十年代的第五代》《中国电影专业史研究: 电影文化卷》《女性的电影——对话中日女导演》《北影纪事》《电影理论读本》《外国电影批评文选》《中美日家庭情节剧研究》等。

精彩摘录

27.1意大利式巨片意大利式巨片的辉煌随着默片时代的终结、欧洲的衰落和美国的兴起而最终进入了历史。今日流连于罗马的观光游客们走进位于城市郊外复建后的罗马电影城,依旧能看到法西斯时代巨大阴森的铁鹰标志孤零零地竖立在正大门的花坛中央。曾经的铁血和铁的意志,意图赶超美国好莱坞的意大利电影梦,也慢慢地转入历史的暗处生锈了。与这个城市中随处可见的古罗马废墟一样,仅仅为一些存在过的事物留下一些证据。27.2意大利式喜剧意大利式喜剧就是意大利的现实主义电影,更准确地说,是城市平民生活的现实主义电影……意大利式喜剧中经常会表现严肃的主题,比如死亡、离别、孤独感、人生意义和社会问题等。意大利式喜剧的“喜感”便成为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相对于沉重呆板的农民而言,较为活泼机灵的城市平民的喜剧;是相对于沉默隐忍的女人而言,较为活跃享乐的男人的喜剧;也是相对于保守、慢节奏的南方而言,较为轻便、快节奏达到中北部时尚都会的喜剧。意大利这片古老、圆熟、久经沧桑的土地上生长出来的喜剧,容纳了世相百态、男欢女爱、穷街陋巷、肮脏的和圣洁的、警察与小偷、婚礼与葬礼、母亲与妓女、美国汉堡与意式面条、乱相与盛相、世俗与宗教、热闹与寂寥。纷杂的世相在取景框中和平共处,两相对立的矛盾被镜头推动着向前。既繁复又圆熟的显示,创造出了可以嘲弄死亡和恐惧的喜剧。在意大利式喜剧里,形形色色的出了问题的男人作为电影的主角,承受着被嘲讽的、毫无尊严的命运和如同草芥的人生,以及善意嘲讽中所蕴藏的同情。这种同情并非居高临下式的,作者就身处于他人物之间,是小团伙中的一员,写给演员的台词就是作者的自嘲,哀叹剧中人的命运就是哀叹自己。女人的勤劳和宽容宠坏了丈夫和儿子们,女人的苦难、严肃、刻板和强烈的道德感又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男性自由的精神。慈母贤妻与浪子们的纠缠,是传统与叛逆的纠缠,是沉默的土地与喧嚣城市的矛盾。女人们的等待...

——引自章节:第27章 意大利电影


从库里肖夫实验延伸出去,就是镜头画之间的隐喻关系和象征性可用来阐述抽象性的思想观念,这种思想蒙太奇被众多创作者运用在影片中进行了不间断的实验,早期爱森斯坦的名作《母亲》一片中流冰与工人群众游行聚会的对切,《战舰波将金号》中石狮与大屠杀的对切,《广岛之恋》中情人的躯体与满目疮痍的断垣残壁的对切,《意志的胜利》中整齐的纳粹部队行军到万字标记的结束,《少年派的奇幻漂流》中角色关系和岛屿场景等视觉呈现的隐喻,等等,都是通过不同镜头间的类比来达到表情达意的目的。正如巴拉兹在《电影美学》中写道的:“上下镜头一经联接,原来潜各个镜头里的异常丰富的便像电火花似的发射出来。”情感和思想的关令突破了其本身含义的局限,产生了以现实画面为基础又升华了内涵的新意义。

——引自章节:第9章 剪辑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