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史(全三册)((全三册))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全三册))

作者:葛兆光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出版年:2004-07-01

评分:5分

ISBN:7309029925

所属分类:文学理论

书刊介绍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目录

思想史的写法——中国思想史导论
导论(上)
引言 思想史的写作
**节 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的历史
第二节 知识史与思想史
第三节 “道”或“终极依据”
第四节 连续性:思路、章节及其他
导论(下)
**节 无画处皆是画
第二节 历史记忆、思想资源与重新诠释
第三节 思想史视野中的考古与文物
第四节 从“六经皆史”到“史皆文也”:作为思想史研究资源的后现代历史学
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中国思想史(**卷)
**编
引言 遥远的古代
**节重构上古思想世界:传统文献、现代理论以及考古发现
第二节卜辞中所见的殷人观念系统
第三节周代残存文献与铜器铭文中所见的思想演进
第四节作为思想史的汉字
第五节后世思想史的背景:仪式、象征与数字化的世界秩序
第二编
引言 所谓“轴心时代”
**节春秋战国时代的一般知识与思想
第二节“士”的崛起与思想变异
第三节思想传统的延续与更新(I):儒
第四节思想传统的延续与更新(II):墨
第五节思想传统的延续与更新(III):道
第六节战国时代的精英思想和一般知识:方术及其思想史意味
第七节百家争鸣与三种话题(I):宇宙时空
第八节百家争鸣与三种话题(II):社会秩序
第九节百家争鸣与三种话题(III):个人存在
第十节语言与世界:战国时代的名辩之学
第三编
引言 百家争鸣的尾声与中国思想世界的形成
**节秦汉时代的普通知识背景与一般思想水平
第二节哲理的综合:从《吕氏春秋》到《淮南子》
第三节国家意识形态的确立:从《春秋繁露》到《白虎通》
第四节经与纬:一般知识与精英思想的互动及结果
第四编
引言 异域之风
**节汉晋之间:固有思想与学术的演变
第二节玄意幽远:三世纪思想史的转折
第三节清整道教:关于道教思想、知识与技术的宗教化过程
第四节佛教东传及其思想史意义
第五节佛教东传及其思想史意义(续)
第六节佛教征服中国?
第七节目类、类书和经典注疏中所见七世纪中国知识与思想世界的轮廓
主要徵引书目
后记
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中国思想史(第二卷)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内容简介

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导论》上下;原来分别放置在**卷与第二卷前面,题为《思想史的写法》和《续思想史的写法》,目的是交代和说明研究角度、资料取舍、写作思路,现在重印,把它们合在一卷,统称《导论:思想史的写法》。
用“写法”为题;并不是说这里讨论的只是一种写作策略,因为思想史的不同写法背后。总是有不同的观念、思路和方法,写法的改变常常意味着思想史研究的观念、思路和方法的改变。这里讨论的就是一些关于中国思想史成哲学史研究中的一些重大理论和方法问题,比如思想史应当如何思考精英与经典的思想世界和一般知识识思想与信仰世界,知识史与思想史之间应当如何互相说明,古代中国思想的终极依据或者说基本预设是什么;思想史应当如何改变过去的传统写法和充满训导性的教科书式的章节结构,以追寻思想史的真正脉络和精神;思想史是否应当描述所谓“无思想”的时代,在无画处看出画来;作为历史记忆的传统知识和思想如何在重新诠释中成为新的思想资源,又因此而产生了思想史的连续性;思想史研究中如何看待和使用考古发现与文物资料等等,*后,《导论》也讨论了在后现代历史学理论渐渐进入中国的背景下,应当怎样理解和限制这种理论资源的意义和边界。

**卷:七世纪前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
本卷以个人的观察角度与理解视野,对上古到七世纪以前的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进行历史的研究与描述。本书不仅关心古代中国精英与经典思想的发展,而且分析这些思想得以形成与确立的知识来源和终极依据,不仅描述古代中国在七世纪以前的*深刻的思想,而且也描述这些思想的土壤的一般知识、思想与信仰的历史。
本卷改变过去作为教科书的思想史以人为中心的章节模式,引徵丰富的古代文献,也参考现代中外研究成果,清理与叙述从上古以来到七世纪以前的中国人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及其连续性历史,目的是希望理解和说明,今天中国的思想传统是如何从古代到现代被逐渐建构起来的。

第二卷: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的知识、思想与信仰
这一卷主要讨论的是七世纪至十九世纪中国思想世界的*终确立和逐渐瓦解的过程。其实,现代中国人常常说的,也常常可以感受到的那种所谓古代中国知识、思想与信仰的传统,应该说,并不是秦汉时代奠基的那种古代中国思想,而是经过唐宋两代相当长时间才逐渐建构起来的新传统。在八世纪的社会变乱之后,由于一统而变得平庸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再一次重新调整自己的思路,重新发掘历史资源,围绕着重建国家权威和思想秩序,人们借助旧学开出新知,提出了种种问题,终于在传统中求新变,在宋代形成了以“理学”和“心学”为代表的新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在经历了“道统”与“政统”也就是文化权力和政论权力短暂分离的历史后,十三世纪前后,中国确立了新的国家政治意识形态,也由于这种观念的制度化和世俗化,在那个时代,形成了古代中国伦理的同一性。可是,经过元明两代,当十六世纪的中国开始从“天下中心” 的朝贡想象逐渐进入“万国”的时代,这种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却渐渐出现了深刻的裂缝,尽管明清嬗代,曾经有一度在表面上弥合了这种裂缝,暂时在公众和政治话语层面上,重建了同一的思想,但是,这种公与私的领域之间已经分裂的传统终于在坚船利炮的压力和诱惑中开始瓦解,特别是1895年中国被日本所败,在愤激的心情和屈辱的感觉下,中国开始按照西方的样式追求富强,从此走上了向西转的不归路,由此激荡出现代中国的种种思想。

中国思想史(全三册) 作者简介

葛兆光,清华大学教授。1950年生于上海。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1984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 已出版的主要主要著作有:《禅宗与中国文化》、《道教与中国文化》、《汉字的魔方》、《想象力的世界》、《中国经典十种》、《中国禅思想史》等。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