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声音

建筑的声音

作者:[日] 隈研吾

出版社:新星出版社

出版年:2017-8-1

评分:8.0

ISBN:9787513326520

所属分类:行业好书

书刊介绍

内容简介

隈研吾

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

1954 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教授,2009 年任东京大学教授。

1997年,作品森舞台/登米町传统艺能传承馆获日本建筑学 会奖。2002年凭借那珂川马头町广重美术馆获芬兰国际木建筑奖。2010 年,作品根津美术馆获每日艺术奖。 2011年,作品梼原木桥博物馆获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

近年来,隈研吾在中国的项目包括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瑜舍、三里屯·SOHO等。

作品目录

建筑粒子化,使世界和人类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啪啦啪啦 — Para-Para
莲屋 Lotus House — 010
梼原木桥博物馆 Yusuhara Wooden Bridge Museum — 018
九州艺文馆(2 号别馆) Kyushu Geibunkan Museum(annex 2) — 024
贝桑松艺术文化中心 Besan on Art Center and Cit é de la Musique — 026
风檐亭 Wind Eaves — 032
沙啦沙啦 — Sara-Sara
水樱屋 Water / Cherry — 036
骨碌骨碌 — Guru-Guru
新津 知·艺术馆 Xinjin Zhi Museum — 048
九州艺文馆(本馆) Kyushu Geibunkan Museum(main building) — 056
以心传心 Nangchang-Nangchang — 062
啪嗒啪嗒 — Pata-Pata
浅草文化观光中心 Asakusa Culture Tourist Information Center — 066
Aore 长冈 Nagaoka City Hall Aore — 070
麦克唐纳大道教育与运动综合设施 Entrepot MacDonald — 076
吱嘎吱嘎 — Giza-Giza
Chokkura 广场 Chokkura Plaza — 084
十和田市民交流广场 Towada City Plaza — 088
喳啦喳啦 — Zara-Zara
网格 / 地球 Mesh / Earth — 094
PC 花园 PC Garden — 100
中国美术学院民艺博物馆 Museum at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 106
噌噌 — Tsun-Tsun
GC 口腔科学博物馆 Prostho Museum Research Center — 116
星巴克太宰府天满宫表参道店 Starbucks Coffee at Dazaifutenmangu Omotesando — 122
微热山丘日本店 Sunny Hills Japan — 128
嗖嗖 — Suke-Suke
玻璃木屋 Glass / Wood House — 134
呣呀呣呀 — Mojya-Mojya
梼原服务站 Community Market Yusuhara — 144
感知·空间 Sensing Spaces — 148
Tetchan 肉串吧 Tetchan — 150
噗啦噗啦 — Pera-Pera
“陶瓷之云” Casalgrande Ceramic Cloud — 156
马赛当代艺术中心 FRAC Marseille — 158
艾克斯普罗旺斯音乐学院 Aix-en-Provence Conservatory of Music — 162
800 年后的方丈庵 Hojo-an after 800 Years — 168
“上下”品牌上海旗舰店 SHANG XIA SHANGHAI — 170
呼哇呼哇 — Fuwa-Fuwa
茶室 Tee Haus — 176
米姆草地·实验住宅 Memu Meadows — 178
“茧” Cocoon — 180
作品资料 — 182
· · · · · ·

作者简介

隈研吾

日本当代著名建筑师。

1954 年出生于日本神奈川县横滨市,1979 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建筑系,1990年成立自己的建筑师事务所。曾担任哥伦比亚大学客座研究员、庆应义塾大学教授,2009 年任东京大学教授。

1997年,作品森舞台/登米町传统艺能传承馆获日本建筑学 会奖。2002年凭借那珂川马头町广重美术馆获芬兰国际木建筑奖。2010 年,作品根津美术馆获每日艺术奖。 2011年,作品梼原木桥博物馆获艺术选奖文部科学大臣奖。

近年来,隈研吾在中国的项目包括长城脚下的公社·竹屋、瑜舍、三里屯·SOHO等。

精彩摘录

专注于大栗博司的重力论的原广司,最近经常表明类似的观点。他提出,我们通常认为客观、可测量的硬度、温度,实际上都是相对、无法测量的,这也是宇宙物理学的最新观点。随着科学的发展,物质与主观意识的界限变得模糊,绝对客观的世界开始崩溃。我提出物质是体验性的东西这一看法也正基于此。物质是源于体验的,是有灵魂的东西。这或许会被认为是精神性或者某种原始主义的观点,其实不然。最新的科学成果表明,物质与精神、体验并非泾渭分明,这也是我想将之用于建筑的出发点。功能可供性理论是将物体、空间与人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时粒子概念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可供性理论认为,生物以粒子为媒介认知世界,若粒子不存在,世界则变得平板、单调,无法判断距离与质感,生物难以栖息、安宁。人类对世界的认知过程,从历史上来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物体论,第二阶段是空间论,第三阶段是粒子论。我所做的,不过是将建筑粒子化,增强世界与人之间的关系,通过粒子这个概念,让庭院、建筑呈现出一个无缝的状态,把建筑从孤立的物质中解放出来。米黄色石灰华ETFE膜民俗学者折口信夫将日本传统表演状分为“舞”和“踊”两类。他提出一个引人瞩目的观点,“舞”就是骨碌骨碌的旋转运动,而“踊”是啪嗒啪嗒的上下运动。折口认为这是神明现身时的两种状态。那么建筑现身时的状态是如何呢?我从折口那里找到了答案。大谷石是一种材质疏松、空洞较多的材料,给人介于土、石之间的感觉。柯林·罗用极其理性的方法将透明度区分为实透明和虚透明。通过玻璃等透明材料获得的透明感是实透;不利用透明材质营造出画面叠加的效果,赋予空间透明感,柯林·罗成其为虚透明。功能可供性理论的一大发现就是生物通过水平面来判断物体的远近。生物体一旦发现水平基准面,就会根据物体相对于基准面的位置来判断它的远近。也就是说,距离的判断并不是通过左右眼的立体视感,而是通过与水平面(地面、地板、天花...

——引自第4页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