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三)

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三)

作者:徐黎丽王悦杨丽云

出版社:社会科学文献

出版年:2017年10月

ISBN:9787520117272

所属分类:儿童文学

书刊介绍

《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三)》内容简介

本书边疆理论篇归纳出边疆危机的本质问题是越来越多的地球人口与越来越少的地球生态资源之间的矛盾;边疆治理篇提出以城乡发展一体化为思路、以“小城大村”为途径,解决边疆村庄空巢化的问题;文化戍边篇将中国西北跨国民族的地方性知识分为基于生产的生计知识、基于行为规范的组织管理知识、基于社会互动的交往知识、基于信仰的宗教知识四种类型;口岸研究篇论述口岸的地理交通作用和口岸人的精神世界;丝绸之路篇论述了丝绸之路在中国西北边疆治理和向西开放中的作用。
徐黎丽,女,1966年11月4日出生,籍贯上海市徐汇区。现任兰州大学民族学研究院副院长、民族学研究所所长;兰州大学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1988年获西北师范大学历史学学士学位;1994年获兰州大学专门史硕士学位;1997年获兰州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至2001年6月,在西北师范大学历史系工作,职称为副教授,行政职务为系主任。2001年7月调入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工作。主要学术兼职有:国务院学位办第六届民族学学科评议组委员、中国影视人类学学会副会长、中国民族学常务理事、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社会兼职有:全国青联第十届中央委员、全国青联社会科学联谊会常务理事等。入选教育部干百万人才、新世纪人才、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研究方向为民族关系、民族问题、民族学、人类学、边疆问题。

作品目录

兰州大学中国边疆安全研究中心
绪论
边疆理论篇
论国家边疆危机的本质所在
“大一统”天下观对中国边疆治理的影响
边疆治理篇
边疆治理新思路:加快发展连接内地与边疆的中间地带
边疆山村空巢化原因比较及解决途径探析
新疆阿图什市“香港巴扎”兴衰及其原因分析
文化戍边篇
论汉文化在丝路明珠莎车的传播
中国西北边疆跨国民族地方性知识功能探析
口岸研究篇
内陆沿边口岸在边疆发展与繁荣中的作用
微信与中蒙边境马鬃山口岸蒙古族人的社会关系演变
丝绸之路篇
丝绸之路在西汉贯通对中国西北边疆经略的影响
论陆上丝绸之路对中国西北地区发展的影响
“一带一路”建设中甘肃“黄金段”作用的发挥
参考文献

相关推荐

微信二维码